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50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程简报第五期最新版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后,指导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实现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情感变化的发展与提升。

“生本高效”的理念是李老师从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总结出的阅读教学的方法,我相信,这股“新经”的真谛,肯定会被老师们,融入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去!

结合我从事教学、教研的过程和专家的观点,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正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

有的老师备课,把教学目标要求设定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能力,二是过程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样就把目标的设定搞得复杂化了。

我们必须明确:

课标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之中的,过程方法更是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之中的,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之外的。

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由此可见,三个维度本是一个整体,要在整合和融合上下功夫,才能使我们减轻思想上的负荷,从而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

2、提高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

用教材教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开始改变过分拘泥于教材的做法,把教材作为范例,注意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注重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科本质、教材整体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较肤浅,对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教育价值不太理解,缺少收集信息、关心社会的意识,对学生学习实际、生活经验、实践体验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利用教材,对教学不能融会贯通,这些都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前移到备课阶段。

因此,对大多数教师来讲,教好教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用教材教的任务还很艰巨和漫长。

3、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师开始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设计开始关注三维目标,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得到一定体现。

但是,教学设计仍未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

部分教师未能从一个对学生的控制者转变为与学生一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无论是教学目的制定、教学手段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的,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情景的创设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策略研究不够,缺乏整体思考的思想,对教学内容要求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科内学段纵向衔接、学科间的横向衔接学习和研究不够,没有将一学期的内容综合考虑,将已学、现学和将学内容有机融入,将复习、新学习和巩固相结合;

教学设计中缺乏“因生制宜”认真备课的态度,教学对象不明确,难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还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

好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好的“导学案”。

要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教育价值,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要从分析学生出发改进教学,全面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等实施教学。

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分析并处理好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把握住教学的核心内容,选择并适当补充相应的素材,使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内容。

要采用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注意合理选择讲述、讨论与独立学习等不同形式,还要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不同方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好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4、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新课程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备课要重学情分析、重课堂教学的设计;

上课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升华、重学的效果。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部分教师对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对某些知识的本质理解不够,缺乏重点讲述和训练;

对枝节问题进行追问纠缠,简单问题复杂化。

提高设问的有效性差。

体现在难度、坡度不合适,缺乏针对性、启发性,要求不明确,开放性不够等方面。

上课时提问随意化、无序化现象较普遍,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质量太差;

要么问题空间太大,词不达意、指导语不明确,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

提问缺少思维的容量,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现象仍较普遍,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使课堂教学手段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但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仅仅停留在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板书的便捷,对如何突出学科的特色、优化媒体的搭配考虑不够,人机互动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成了报幕员、播放员,只起到了教辅人员的作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材料的堆积,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方面得天独厚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

教师在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上处于矛盾状态,不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群体资源和差异教育资源,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应引起更多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设计预设中的不足,让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5、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

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张庆先生的《语文教学应该“倡简”》,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他们不谋而合、所见略同。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大声疾呼:

“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因为学习语文的方法与途径原本就是简单的。

即课标上所说的“要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具体地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

“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

我们很多时候也想这么做,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既想抱西瓜,又想捡芝麻,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特别是阅读教学,因为可挖掘的东西太多,这也想要,那也舍不得丢。

生字要让学生掌握,词语要让学生弄懂,文章要让学生读流畅,重点段落要让学生理解,什么都想给学生学到,结果,什么也学不到位,老师忙碌,学生忙碌,却忙碌的没有结果。

要想学生不生厌,不头疼,不畏惧,删繁就简就特别重要。

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

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什么程度,要因文而异。

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

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

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

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

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训练落到实处。

这样就好像学一套广播体操一样,先学“分解动作”,再走向“连续动作”。

积跬步,何愁难致千里?

如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能抛开那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自己简单简单地教语文,让学生轻松轻松地学语文,那一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6、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课堂逐步呈现出融洽、民主、和谐的氛围,正在逐步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发挥主导作用,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导的内容丰富多彩,应该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导以兴趣,导以意志,导以目标,导以理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但课堂中缺乏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有时提问缺少思维价值,有时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实效。

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双到位。

看教与学的关系是否到位,主要看在师生地位上,看教师是主导还是主演,学生是主演还是听众;

在学习主动权上,看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

要努力营造师生平等、民主、活跃、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要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度”,控制好学习要求的难度与思维的坡度,保障学生有自主发展的空间;

要合理和有效地组合若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参与意识与注意力的保持和发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

心无止境,态雅天下,那么,学,也无止境,育得桃李满天下!

我相信,沿着”生本高效“这条路走下去,每位教师都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幸福感与成功感。

德州齐河第一实验小学《窃读记》课例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齐河第一实验小学

学科

小学语文

群组名称

小学语文2组

研修组长

王月玲

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

课例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

目标任务

1.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教学设计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转向如何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

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

2.教师设计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文本中一个知趣、自尊、敏感的小女孩抵挡不住书的诱惑而辗转于几家书店读书的情形,凸显了本课以及本组课文“我爱读书”这一主题。

研究问题

1.对于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的文章,如何根据学生基础,选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落脚点?

对这种亲身经历,行文流畅,结构精巧,善用自语式的独白,怎样着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如何设计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发挥想象,感受小女孩内心独白的魅力?

说明事项

1.语文教学中,选准语言文字学习的点非常重要。

《窃读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教学内容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文章以窃读为线索,写了自己小时候在书店读书的一段亲身经历,行文流畅,结构精巧,善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将一个知趣、自尊、敏感的小女孩抵挡不住书的诱惑而辗转于几家书店读书的情形刻画得丝丝入扣,凸显了本课以及本组课文“我爱读书”这一主题。

学生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第一个研究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容易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致使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师的设计,影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阅读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要有儿童情趣,为此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3.同课异构是我们在远程研修中采取的另一种研修方式,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要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分析,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上传材料并实施研讨。

上课以后,小组内加强学习研讨,通过观看磨课资料,分析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质量。

指导教师张桂莲:

计划分工明确,目标制定合理,研究有价值!

省专家韩玉英:

修改后的计划书,有很大的改进,尤其是研究问题,结合教材特点确定,希望能一以贯之地追踪这个问题,那么对于“用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这类文章的教学,研修老师一定会有收获。

《水乡歌》课例研究计划语文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青岛市北区四方第二实验小学

语文

研修一组

王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水乡歌》 

1.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随文识字为主,集中识字为辅”的教学策略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有机结合,主要采用“随文正音、随文记字形、随文解义”的方法随文识字,采用“自主导学卡和小组合作”的方法集中识字,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和自主识字的意识,探究以生为本、实用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用出“创设情境---再现情景---感情朗读----创编诗歌”的教学流程,运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自编诗歌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课例打磨,呈现一次教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引导教师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带着问题通过课例打磨搞好校本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如何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设计《自主导学卡》,通过前置性学习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切实保证课堂教学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体现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

2.重点研讨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识字,提高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

如何提供资料、创设情境,搭建有效的诗歌学习支架?

1.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

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这样的课堂不平等。

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

有备而来的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基于此原因,我们确定了第一个研究问题。

教学前,我们会进行课前学情检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主导学卡》,真正做到在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再进行课堂上的引导,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常规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生本教育提倡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基于此原因,我们确立了第二个研究问题。

(1)根据学情,我们将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比较容易学习的生字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难度较大的生字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

(2)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板画和学生板贴相结合、音像资料和音乐渲染相结合的方式,再现文章情景,引导学生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解决好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会组织研修组的教师们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观摩课堂教学,通过课后评议总结反思教学中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的有效策略。

希望通过本次课例打磨,呈现一次教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为全组教师提供有关实验教学的研修材料,引领组内研究的进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指导教师 

王华磨课计划目标任务清楚,研究问题明确,说明事项详细,磨课过程分工合理,任务具体。

研修组长对2013年的磨课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要求理解到位,整份磨课计划规范!

省专家 

王煦这是非常完整、细致的磨课计划,可见群组老师经过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目标任务考虑全面,特别体现了随文识字和诗歌教学的研究重点。

研究问题聚焦,特别有可操作的实施方式,如“自主导学卡”的介入。

说明事项阐述深入,与前面的目标任务有关联,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值得大家借鉴。

滨城区第一小学《搭石》课例研究计划

语文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

滨城区第一小学语文研修二组

张艳改

同课异构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搭石》 

1.通过课例研究,落实《课标》第二学段“阅读”和“习作”目标与内容有关要求,探讨“读写迁移”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和教师执教能力,让大部分学生初步感受“借助平凡事物,表达真挚情感”的习作方法。

2.通过课例研究,提高群组老师使用“同课异构式”课例研究方式的能力,以及备课、观课、评课的专业水平。

1.为学生搭建怎样的学习支架,创设怎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基础上,又能感悟“借助平凡事物,表达真挚情感”的表达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1.《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还应该努力开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

“读中悟写,由读到写”是在阅读教学中开发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点的有效方式之一。

《搭石》最大的特色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性美,是“借助平凡事物,表达真挚情感”这种表达方法的较为典型的文本。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第一个研究问题。

2.“用教材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教材是为了引导学生由教材出发,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将在生活中感悟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

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意识比较淡泊,学生这种感悟生活、静思生活、提炼感受的能力很弱,因此我们想借助这个文本给学生一些启发,因此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3.同课异构式是课例研究的一种新方式。

通过同课异案、异构、异教的比较分析,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潜力,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最终实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目的。

省专家伍晓华于13-7-2714:

47推荐从内容看,这个磨课计划“目标任务”的确定基于《课标》、文本特点、教学实情,很有价值,另外“目标任务”既有聚焦,又有共性,明确适切,可操作性较强。

“研究问题”与“目标任务”相关性一致,同时又与教学目标达成适配度高,清晰明了,指向性强。

“说明事项”部分,比较具体清楚地交待了问题产生的思考与背景,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另外,这个小组积极运用本次研修的变式——同课异构式进行研讨,合理恰当,针对性强。

《桥》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这样的课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请用赵老师课堂教学的例子,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或自己实践的体会。

泰安肥城市安驾庄镇中心小学杜凤

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既体会思想感情,又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赵老师这一课里,我认为是这样体现的:

在理解“咆哮”一词的意思时,赵老师结合咆哮两字都有口字旁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张大嘴的洪水像什么?

山洪咆哮过来,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用恶劣的环境描写来衬托此时村支书的冷静、机智、果敢,学生也从字面读出了字背蕴含的深刻含义。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三个叹号体会焦急情绪、调整句序体会效果、揪出儿子和推上木桥,各个环节的设计无不是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读、思、议、写的语言实践。

省专家牟敦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契合点入手我们知道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

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ID:

101059809

德城区新湖北路小学高林林

今天看了赵兴秋老师的磨课,我明白了,工具性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包括表达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识字的方法等等,使学生明白在透过情感背后是怎样来实现、刻画的,不能局限于小练笔、习作,这只是写作表达的一方面,听、说、读、写每个方面都应该有它的工具性,存在的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到了那令人震撼的情。

通过那些感动人的地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到了老汉的临危不惧、大公无私、深爱儿子的人物形象,不仅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了解了语言、神态、动作以及环境对人物形象刻画地重要性,真正地贯彻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省专家韩玉英不错,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明白“人文性”,也知道借助文本,通过朗读感悟,借助材料、多媒体课件等渲染,达到悟情的目的。

但是,一说到工具性,就要“写一写”——绞尽脑汁地在某个地方加个小练笔。

高老师今天的“顿悟”,将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

101030209

沂水县指导教师刘庆兰

在语文课堂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赵老师的课中: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生读,生谈。

相机板书小伙子并提醒学生关注前面结合环境来理解。

①聪明的你品出了老支书一个重要的动作----“揪”,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老支书对小伙子还做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

(推)什么情况下?

②这一揪一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谈)③是啊,当危险来临时,在乡亲们和共产党员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谁?

(乡亲们)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把危险留给了谁?

(自己)读完这两句话,你看看作者在写老支书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又是用的什么写法?

(对比)这一揪一推的对比,更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和深切父爱!

通过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省专家韩国萍像《桥》这样感情色彩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因为情感而淡化了课堂的语文味。

而专题中提供的课例却准确的抓住了文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从学情入手,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设计,推动课堂的进展。

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标点,结合环境描写来品味语言,体验人物品格,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刘老师抓住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授课教师抓住人物“动作”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到老支书高大的形象。

101069434

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耿玉华

赵老师执教的《桥》采用了两条线并行的方式开展教学,一条线是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问题“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另一条线是“作者是借助什么来塑造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

”第一条线侧重的是对课文思想情感的把握,而第二条线则侧重的是对于写作方法(表达)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