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15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语文默写64篇知识强调与理解性默写专题练习 安乡一中龚德国Word文档格式.docx

(2)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10)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盛东西的器皿)羹(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

,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恩惠,句中为“感激”)我与(yú

,通“欤”,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

i)宫室之美为(wé

i)之;

乡(xià

ng,通“向”,从前、先前)为(wè

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

(2)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下)

舜发(被任用)于畎(quǎn,田地中间的沟)亩之中,傅说举(被选拔)于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

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责任,担子)于是人也,必先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空乏(使┅┅贫困)其身,行拂(fú

,违背,不顺)乱(使┅┅错乱、扰乱)其所为,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曾益(增加。

曾同“增”)其所不能。

人恒过(犯过失)然后能改,困于心衡(同“横”)于虑而后作(奋起),征于色(脸色),发(吟咏叹息)于声,而后喻(了解)。

入(在里面。

指国内)则无法家拂(bì

,古同“弼”,辅助)士,出(在外面。

指国外)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5福建)

(1)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其中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曹刿论战》《左传》(九下)

十年春,齐师伐(讨伐,攻打)我。

公将战,曹刿(guì

)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参与)焉?

”刿曰:

“肉食者鄙(bǐ,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bià

n,同“遍”,遍及、普遍 

),民弗从也。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玉帛,弗敢加(虚夸,以少报多)也,必以信。

“小信(信实、诚实)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官司、案件 

),虽(即使)不能察,必以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也。

可以(可以凭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军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shì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第二次 

)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顺风倒下),故逐之。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齐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典范,从中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善于把握战机的曹刿。

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

彼竭我盈;

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的四字短语是:

辙乱旗靡。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

(7)为什么"

齐人三鼓"

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邹忌讽(fěng,规劝)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

邹忌修(长,原文指身高)八尺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余,而形貌昳(yì

,美丽)丽。

朝服(穿戴)衣冠,窥(kuī,照,看)镜,谓其妻曰:

“我孰(shú

,谁,哪个)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第二天)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在晚上)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身边大臣)莫(没有谁)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当面)刺(批评)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bà

ng,指责议论)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即使)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yò

u)余,而形貌昳(yì

)丽。

(2)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最后邹忌得出结论:

(3)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中赏”的是: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下赏”的是:

闻寡人之耳者

(4)在齐王勇于纳谏后最初收到的效果的描绘语言中今天留下的一个成语是:

门庭若市。

6.《出师表》诸葛亮(九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bì

)下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hó

ng,扩大)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pǐ),不宜异同(不同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美好)、董允等,此皆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通“检”,挑选)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zī,商议,询问)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增添,补助)补阙(què

,通“缺”,缺点)漏,有所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精通熟练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wěi,谦辞,犹言辱)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

,早)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

,喻愚钝无能)钝(dù

n,笨,不灵活),攘(rǎng,推,排斥)除奸凶(奸邪凶恶之徒),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zhuó

,考虑,度量)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过失,罪过);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在一起商量事情,询问)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1)诸葛亮替刘禅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势”;

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是指“有利条件”。

(2)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先后汉兴衰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7.《桃花源记》陶潜(八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

缘(顺着、沿着)溪行,忘路之(的,结构助词)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艳美丽、鲜嫩美丽),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之。

复前((名词作状语,向前))行,欲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其(这)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有光。

便舍(舍弃,丢下)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开朗。

土地平旷(kuà

ng,空阔),屋舍俨(yǎn,恭敬,庄重)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

阡(qiān,田间的小路)陌(mò

,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

o,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并怡(yí

,和悦,愉快)然(愉悦的样子)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古同“邀”,约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不值得)为(向,对)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顺着、沿着)向路,处处志(做标记)之(句末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及(到)郡下,诣(yì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太守,说如此(代指上文所写的情况,渔人的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找)向所志(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高兴的样子)规往。

未果,寻(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jīn,渡水的地方)者。

出自本文的成语: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

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鸡犬相闻: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6)怡然自乐: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

成语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叙写桃花源内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5)反映出桃花源人淳朴的社会风尚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代表桃花源人追求没有战争、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的句子是:

不足为外人道也。

(7)最能表明桃花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

8.《三峡》郦道元(八上)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同“缺”,中断)处。

重岩叠嶂(zhà

ng,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夜分,不见曦(xī,阳光)月(太阳,月亮)。

至于夏水襄(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

)其间,(2015年安徽)清荣峻茂,良(实在、真)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接)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

(2013年新课标卷2)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写夏水的句子:

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对比衬托出三峡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 

总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句子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的句子是: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9)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马说》韩愈(八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即使)有名马,祗(zhī,敬,恭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

n,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死于槽枥(lì

,马槽)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餐)或尽粟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样)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出来),且(尚且 

)欲与常马等(一样)不可得,安(怎么)求其能千里(日行千里)也?

策(cè

,鞭打,驾驭)之不以其道(方法),食(喂)之不能尽其材(才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而临(对着)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难道)真无马邪?

其(恐怕)真不知马也。

(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2)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概括地表现千里马的最大特征的句子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述说“食马者”摧残千里马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7)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包含着作者的悲愤情感,又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陋室铭》刘禹锡(八上)

山不在(在于)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得有灵气)。

斯(这)是陋室(简陋的屋子),惟(只)吾德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tá

i)痕上(长到,蔓到)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hó

nɡ,大)儒(rú

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tiá

o,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阅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无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乱耳(扰乱双耳),无案牍(dú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

孔子云(说):

“何陋(lò

u)之有?

”(即“有何之陋”)

(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以交往人物表现陋室主人学识渊博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十分厌恶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曰:

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小石潭记》柳宗元(八下)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

ng,竹林,泛指竹子)竹,闻水声,如鸣珮(pè

i,同“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在下面)见(出现)小潭,水尤(格外)清冽(liè

,寒冷)。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

,水中的小块高地),为屿(小岛),为嵁(kān,凸凹不平的山岩),为岩。

青树翠蔓(mà

n,滋长),蒙络摇缀(zhuì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头,皆若空(在空中)游无所依,日光下(往下)澈,影布石上。

佁(yǐ,静止的样子)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ī,合,聚,和顺)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