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212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技巧文档格式.docx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

是表示范围?

是限制?

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

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

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与答题指导

1、判断文章体裁

解题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书信、传记、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找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通用答案: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找记叙线索并分析作用

线索种类: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等,直接以线索或中心为标题。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

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或另一些事。

插叙了,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突出了文章中心。

11、分析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判断写作手法并分析作用(往往指整篇文章所采用的手法)

(1)拟人手法

该文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

(2)夸张手法

该文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象征手法(通篇比喻)

作用:

用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4)对比手法

把和比较,突出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通过写,从侧面衬托了的性格/思想/感情等。

(6)讽刺手法

综合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7)抑扬法: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该文采用了抑扬法,先,后。

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设悬念

设置了一个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0)直抒胸臆(在文章结尾经常使用)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11)叠词(和反复、反问的作用相似)

加强语气,强化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2)开门见山

开篇点明题目,进入正题,使读者容易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

(13)托物言志

通过对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情感/志向。

例题:

《爱莲说》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简析。

答:

《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莲花高洁形象的吟咏,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14)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往往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荷叶母亲》采用了什么试简析。

《荷叶母亲》采用了的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写作手法,在文章结尾用简洁、精辟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热情赞美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5)以小见大

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这一件小事中,表现了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6)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采用了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叙述和发表议论,表现了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7)虚实结合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虚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如梦如幻,表达了作者之情。

(18)联想和想像(常在诗歌中采用,如《天上的街市》)

采用了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有利作者驰骋才华,表达之情。

(19)动静结合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写动景,是写静景,动静相间,使文章相映成趣,多姿多彩。

(20)伏笔、铺垫

采用了伏笔、铺垫的写作手法,是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做铺垫,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严谨。

13、判断修辞方法并分析作用

提问方式:

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题型变种:

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三步曲: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必备知识即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把比做。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记叙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说明文)

2、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5、对偶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设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典型练习: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3、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这能全怪我吗?

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

6、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参考答案:

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小草富有人情味。

4、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5、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6、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盼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使春天富有人情味。

14、分析具体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

将比喻、象征还原)。

“×

×

”一词原指,这里指。

表现了。

15.分析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透过句子字面意思分析出深层含义,须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

16.句子、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A、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

B、总结上(全)文;

C、承上启下(过渡);

D、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E、照应前文(开头)。

在答题时,一定要写到哪句话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或引出下文的什么内容或为后文写什么做铺垫、打伏笔或照应前文(开头)的什么内容,否则拿不到满分。

17、判断表达方式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8、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19、分析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20、判断人物描写的种类并分析作用

人物描写包括: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行为)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等

属于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或的高尚品质等)

2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渲染气氛(3)衬托人物心情(4)为下文做铺垫(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

这句(段)话描写了的一幅图画,交代了的背景,渲染了的氛围(气氛),烘托(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般只要写到两三个就足够了)

附录一:

氛围(气氛)的分类

1、严肃(肃穆)庄严

例如:

在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时、参加追悼会时、参加比较正式的活动,如升旗仪式时。

2、静谧安详

就很多描写夜景的诗歌文章都营造了这样的氛围,例如叶赛宁的《夜》,同学们走夜路可能会感受到这种氛围。

3、轻松愉快

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或做了一件好事,可能每个人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此时的景物描写往往就有这种氛围。

4、紧张严峻

很多描写战争的边塞诗就营造了这样的氛围,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塞下……长烟落日孤城闭”就营造了战前紧张严峻的氛围和形势。

5、热烈(热闹)喜庆

比如过年、结婚、过生日等喜庆的场合就是这样的一种氛围。

6、喧闹嘈杂

比如我们黄陂当街日的时候,街上就是这样的氛围。

7、凄凉(忧伤)冷清。

许多人失意、失去亲人、忧国思亲时写的诗文往往就笼罩了这样凄凉冷清的氛围。

附录二:

心情的分类:

1、喜:

闲适→高兴、愉快、喜悦→激动、兴奋→欣喜若狂

2、怒:

厌恶、讨厌→不快、不满→生气→痛恨、憎恨→愤怒、愤懑

3、忧:

思念、寂寞→忧郁、忧愁→忧伤、伤感→悲哀、悲伤→凄凉、悲苦

4、惊:

惊奇→紧张→慌张→害怕→恐惧

5、愧:

害羞→惭愧→内疚→后悔→悔恨

6、渴:

怀念→急切、焦急→渴望、向往、憧憬

22、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写是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

写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衬托。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口技》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试简析。

写口技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是正面描写,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写听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从侧面来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 

通假字:

通假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

要——邀

yā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具——俱

详尽

具答之

有——又

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八分有奇

《核舟记》

诎——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衡——横

ng

横着的

左手倚一衡木

甫——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简——拣

jiǎ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与——举

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矜——鳏

guān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曾——层

重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阙——缺

quē

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通假的类型:

(1)音近通假;

(2)形近通假

(二) 

词类活用:

类型

解释

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

往前、上前

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头

名词作动词

有仙则名

《陋室铭》

有名气

有龙则灵

有灵性

使动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

使……杂乱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不蔓不枝

《爱莲说》

长枝蔓、长枝节

箬蓬覆之

用箬蓬

石青糁之

用石青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型发髻

名词作形容词

其色墨

黑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形容词作名词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造化钟神秀

神奇、秀丽的景色

一览众山小

认为……小

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使……受惊

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空谷传响

回声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散步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观潮》

用银、用玉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穷尽

皆披发文身

画着文彩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变白

客此

客居

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在夜里

词类活用的类型: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 

一词多义:

a.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替

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无丝竹之乱耳:

取消主谓独立性的结构助词,不译

d. 

为宫室:

做。

这里指雕刻。

e. 

中轩敞者为窗: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f.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不复出焉:

兼词,从这里。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属引凄异:

连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里,怎么

便舍船:

离开

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屋舍俨然:

房屋

b.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寻向所志:

寻找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特

寻病终:

不久

八分有奇:

指零数

高可二黍许:

大约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盖大苏泛赤壁云:

复前行:

是故谋闭而不兴:

封闭,阻塞

大道之行也:

施行

故外户而不闭:

用门闩插门

计其长曾不盈寸:

竟然

老妪力虽衰:

虽然

荡胸生曾云:

虽乘奔御风:

即使

自三峡七百里中:

沿溯阻绝:

断,中断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绝崦多生怪柏:

自康乐以来:

自从

哀转久绝:

消失

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天下之伟观:

景观

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

能够

以此夸能:

能力,本领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天与云与山与水:

连词,和

仅如银线:

几乎,将近

势极雄豪:

来势,气势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上下一白:

副词,全

惟长堤一痕:

数词,一

形容词,白色的

……的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名词,酒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的标志

(四)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词义转移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指食物的味道好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好象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悉如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问所从来

从……来

从过去到现在

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够,不充足

诣太守,说如此

代词,指桃花源的情况

这样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散步很远的香气

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平民、百姓

宜乎众矣

应当

合适

罔不因势象形

顺着、就着

因为

模仿

指一种动物

佛印居右

居住

修理、修建

男有分

职业、职守

过分

女有归

女子出嫁

返回

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没有秩序

聚集

指一种计时的器具

良多趣味

确实,实在

词义扩大

四时俱备

季节

时间

晓雾将歇

消散

休息

变坏

词义消失

院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罢了

耳朵

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肥沃

海涌银为郭

外城

指一种姓氏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骑马

举枪

指一种体育器材

人物略不相睹

人和物

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人

江干上下十余里

岸,边

干燥

余拿一小船

撑,划

用手或其他方式抓起

用毳衣炉火

火炉

炉子和火/炉子中的火

仍怜故乡水

可怜

《渡荆门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