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7256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创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Word格式.docx

后续入库、进门等工作正

在有序推进。

二是信息化双重管理试点。

双管是李干杰同志提出的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全面落实“四统一、五集中”工作要求,整合共享资源、集中汇聚力量,形成生态环境信息一体化“工作实体”。

在庄国泰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网信办会同信息中心编制了《生态环境部信息化双重管理总体方案》和《信息化双重管理办法(试行)》。

9月30日,双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环科院、监测总站、

核安全中心、规划院、评估中心5家单位作为试点单位。

过2个多月试点,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为双管全面实施打好了基础。

三是信息化资金清理。

科财司会同网信办、信息中心,对2019年我部信息化项目预算申报进行归口审核管理和全面排查清理,实现了信息化资金“一支笔”审核。

四是第三方服务模式探索。

编制《生态环境部信息化第三方服务规模化发展的建议方案》,积极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模式,优选整合第三方服务机构,推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污染源普查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配合普查办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信息系统基础环境建设和运维工作。

六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为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2017年12月29日,部“互联网+政务

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国务院各部委中第一批上线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我部原有行政审批事项,除因涉密或即将取消等原因外,已基本接入平台,实现“阳光行政”“一网通办”,同样也在部委中走在前列。

后续将抓紧推动新专隶司局的行政审批事项接入。

七是部网站群建设。

我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门户网站已全部纳入部网站群,实现了网站集约化建设和管理。

八是生态环境业务专网建设。

印发《关于落实生态环境业务专网全连通、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每月调度专网联通情况,组织开展连通率自测,形成月度报告。

建立不联通节点和故障台账,逐一排查未接入节点,完成新转隶单位接入,确保专网全覆盖。

目前共接入38家部属单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368个地市、3033个县和92个直辖市区县环保局。

共25家部属单位、3266台终端电脑实现“专网到桌面”,可直接访问专网。

九是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建设。

印发《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建设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及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推动建立全国固定污染源名录清单库,开发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编码系统,实现统一编码。

十是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建设。

深化“一张图”总体方案设计,在1张底图的基础上,完成18个专题图建设,

其中大气环境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等业务专题图13张,

“7+4”攻坚战专题图2张、专项行动专题图3张。

根据蓝天保卫战清洁取暖工作需求,开展双替代业务应用专题开发,支持实现“挂图作战”。

(二)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信息化重点工作

在贯彻落实部党组信息化工作部署重点任务的同时,信息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落实《2018年环境信息化工作要点》,全面强化信息化服务保障,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体制改革。

按照部党组统一部署,完成网信办组建和集中办公,实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统筹领导管理。

调整信息中心内设机构,组建中心党委、纪委,配齐配强人员队伍,明确岗位职责,顺利实现独立运行。

二是抓服务保障。

根据部机构改革要求,完成部机关内网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和公文系统升级改造,保障部机关各司局工作顺利开展。

拓展服务保障模式,重点开展“3+1”活动,即“建好统一窗口、开展上门对接、做好驻点服务和定期调查评估”。

配合机关党委利用信息化手段圆满完成“三八”“五四”“七一”等投票评选活动。

三是抓统筹管理。

编制印发《2018-2020年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2018环境信息化工作要点》。

根据形势发展,推

动修订《环境保护部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开展部信息化项目审核备案管理系统建设。

组织完成2019年度生态环境部信息化项目申报预算审核和运维经费复核。

四是抓整合共享。

印发《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

完成专网业务管理门户开发,共集成42个专网业务系统,实现统一用户身份、统一登录界面、统一接入门户。

五是抓重大项目。

精心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内网改造等重大信息化项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积极推进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国信用共享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

六是抓系统应用。

持续开展公文管理、远程公文传输、政务信息报送等90余个重要系统运行维护。

开通全国环保

网络学院系统,支持环保系统23万人在线网络培训。

保障全

国饮用水源地调查系统3600多个水源地信息报送。

建设全

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支持32个省级

行政区(市、区)上报污染地块7479块。

七是抓网站服务。

开展部政府网站改版和新转隶司局子站建设,完成新域名申请和网站数据中心重构上线。

设计并上线“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018年六五环境日”等专题专栏。

建立24小时信息发布响应制度,及时响应

业务司局信息发布需求,保障网站与新媒体信息发布同步。

八是抓数据资源。

环境信息资源中心集成环境质量、污

染源管理等110个部内系统以及中国气象局等7类外部委数

据,数据量达到80亿条、13TB。

为部机关、部属单位提供数

据接口调用1000余万次,支撑18个省区市执法数据、20个

省区市环评数据等上报。

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建立413个数据集、577个数据服务接口、24张统计报表,实现数据统一管控和智能检索。

九是抓设施运维。

完成部机关会议保障526次,开展内

外网以及外设维护共9105次,保障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视频会、全国深化

“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韩正副总理莅临生态环境部工作指导座谈会、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及集体学习视频会议等多个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

十是抓网络安全。

编制印发《环境保护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

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的实施细则》。

组织召开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评审会,对部机关52个系统进行集中定级。

组织完成2018年生态环境行业网络安全检查,健全网络安全通报和应急值守机制,有效保障了“两会”、上海进博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敏感时期网络安全。

(三)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应用

2018年,生态环境部各直属单位和地方各级环保厅(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核安全中心“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作为我国唯一覆盖全国范围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数据库,形成了我国核技术利用单位与放射源全国“一张图”,是我国国家、省、市、县级生态环保部门进行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的重要信息化工具。

截至10月底,系统已录入核技术利

用单位8万余家,在用放射源14万余枚,在用射线装置17

万余台,监督检查记录13万余条,各类审批表与备案表近

20万张。

监测总站“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平台”依托175万亿次/秒运算速度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搭建空气质量多数值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未来七天空气质量形势业务预报能力,并具备污染物来源追因、监测数据准实时同化、污染源应急减排情景模拟等功能。

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代表城市级别预报准确率高于75%,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精准化管控、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估中心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许可平台”)于2016年12月上线运行,2017年通过平台共完成火电、造纸等15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

2018年新支撑屠宰及肉类加工、锅炉、淀粉等6个行业的核发,年底前

预计新增2.1万张许可证核发。

平台共管理3.77万个大气

污染主要排放口和2.11万个废水主要排放口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物排放信息。

已核发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占全国工业固定污染源大气排放量约70%左右、废水排放量50%左右。

重庆市通过重点工作会商调度平台建立“数据舱”“作战

图”,集成仪表盘、热力图、数据表、GIS图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形成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战地图”,为大气、水污染防治管理中工作汇报、问题研究、综合决策和指挥调度等

提供辅助支撑。

福建省注重生态文明与“数字福建”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云平台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

纵向向上打通国家部委、向下穿透至市县及相关企业;

横向汇聚相关部门业务数据,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据,实现数据集成汇聚共享。

《福建省加强大数据运用引领环境管理转型》被部办公厅作为优秀工作案例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转发推广。

江苏省推进“互联网+”绿色生态项目建设。

一是通过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平台,初步打通了硬件、应用、数据的连接

渠道,实现了硬件资源统一分配管理、应用系统统一注册管理、数据资源统一接入与监控,初步形成数据共享服务的能力。

二是建设统一服务支撑平台,出台了组件化开发规范、统一UI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和指导业务系统组件化改造。

三是推进业务系统建设工作。

推动环评审批与验收信息联网报送系统、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系统等13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为相关业务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河南省全面规划落实智慧环保建设。

一是开展智能监管平台建设。

以监管要素全覆盖,监管业务全覆盖,监管手段智能,监管技术先进为目标,提高各级环保部门智慧化监管水平。

二是开展生态环境态势感知系统建设。

建设大气、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感知与预警系统,融合多种监测数据和多种分析模型,以图形可视化手段真实展现大气和自然保护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为河南省生态环境宏观目标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青海省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定期监测及“青海生态之窗”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精确观测的结合,将视频监控实时数据及其他监管数据传输至市(州)、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通过生态环境业务专网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全国生态环境监管平台、三江源国家公园监管系统对接,在全国率先将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实时精确观测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工作中。

内蒙古自治区围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项目建设,形成了“内整、外联、促服务”的大数据应用格局。

通过建设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数据汇聚,解决了数据“在一起”的问题。

通过开展业务整合、促进外部联合、建设综合办公平台,解决了系统“在一起”的问题。

通过提升协同服务能力,提升惠民能力,促进了服务“在一起”。

广西自治区首创排污许可智能辅助审核,开发建设了

“广西污染排放许可监管平台”,重点突出智能辅助审核和智能分析两大功能。

一方面解决了许可证核发过程中需要熟悉大量核发标准、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等问题,达到辅助审批和提升行政效能的目的。

另一方面,业务处室通过系统全面掌握全区排污许可证业务办理、污染物年度许可量使用及企业排放超标等基本情况,对全区的污染排放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实现“证后监管”。

成都市以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为核心,对现有的大气环境管理资源进行汇集、整合、流程再造。

依托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定量化、精细化的过程留痕,通过数据分析找准问题、分析根源、精准发力,使大气环境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从经验、直觉判断向大数据科学决策转变,不断提高大气环境治理成效。

杭州市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互联网+政

务服务”工作的技术支撑对接与建设。

先后完成商事领域“一

件事”归集任务清单、新增数据归集任务清单的数据归集、政务服务网TOP100事项接入改造等工作,实现了除国家和省级系统事项外,本局事项100%接入浙江政务服务网,共接入整改事项8项,并同步更新办事指南。

厦门市打造“测管治”三位一体业务场景,实现实战化指挥调度,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创设了流域和大气重点区域应用场景,划定两个重点管控区域,梳理创设了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处理分析指挥场景,建立全覆盖监测网络,通过环境精细化监管、污染预警、污染源追踪、环境防治科学决策,实现自动化数据共享、案例化应用,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目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是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较为薄弱,依然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形成全国上下、系统内外“一盘棋”格局;

二是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充分,部分系统之间的壁垒仍未打通,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不足;

三是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在系统全部上云后,对重要网络、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有待加强;

四是应用系统多,但真正的大数据创新应用、业务协同应用较少;

五是重建设、轻应用,有钱建、没钱管的问题依然突出等。

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清生态环境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

2018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治国理政范畴,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新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三期”叠加的关键转折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把握生态环境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担当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神圣使命。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明了生态环境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部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化生态环境

保护领域改革、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目标,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新发展,紧密结合业务工作需求,超前谋划,精准施策,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支撑。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生态环境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分析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

部党组和李干杰同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强调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四统一、五集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在领导机制、机构队伍、资金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实施

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三)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环境信息工作提出新任务

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寄托着人民群众如此之多的期待,承载着整个社会如此之多的憧憬。

放眼未来,与保障群众健康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要求相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我们从事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要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新的任务要求,在破解难题上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三、扎实推进近期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攻坚年,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三年见效要求的关键年。

按照国家关于信息化方面的新部署和部党组关于信息化的新要求,深入把握生态环境部机构职能调整后的新需求,结合《2018-2020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今后一段时期内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目标任务,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依然是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

要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部署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应紧密结合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要求,为三大行动计划做好信息化支撑,为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和四个专项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深化信息化体系设计

要以落实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战略为导向,打破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用体系化思维方式,“全国一盘棋”,共同做好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设计,绘制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蓝图。

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整合和共享共用,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统筹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业务纵横联动,推动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有效汇聚,促进信息系统快速迭代开发和集约发展,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的模式转变,保障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推进科学高效、可持续,有据可依。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放管服”改革

,李干杰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转

变政府职能视频会议上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要充分将信息化应用于“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为老百姓“跑腿办事”,为企业“贴心服务”。

一是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系统整合共享,

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审批事项向网上办事延伸,力争实现“一站式、全流程”网上办事服务。

二是积极参与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配合

开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工作,在三年内实现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满足地方普遍性政务需求,五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

通办”。

三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

开”等监管方式,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督。

李克强总理要求明年9月底前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同步上线运行。

目前,我部正组织编写生态环境部“互联网

+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各地要积极思考,超前谋划,确保生态环境系统“互联网+监管”早日建成,尽早发挥成效。

(四)加强新技术应用,探索生态环境管理新模式

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态环境信息化要主动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主动拥抱新技术

革新浪潮。

一是要树立创新治理理念。

当前,加强和改善政府治理的障碍主要不在技术层面,而是意识与理念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要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新业态。

利用信息技术为信息公开、民意表达、意见反馈等提供有效平台,支撑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三是积极探索环境管理新模式。

建立跨部门、跨层级和跨领域信息联动模式,使政府治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和高效化。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定性走向定量,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有效。

(五)是确立总体信息安全观,全面保障网络与信息安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生态

环境网络安全责任更加重大,要将网络安全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来抓。

一要充分认清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二要全面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把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三要加快完善覆盖全国的网络安防体系,认真开展网络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检查,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提高防御能力。

四要加快推进软硬件正版化、国产化工作。

五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和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努力实现自查自纠常态化、监督整改定期化。

四、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