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303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b50095蛋白质的测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和第二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10g/100g以

上的粮食、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固体试样的筛选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食品测定。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

2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

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1硫酸铜(CuSO4·

5H2O)。

4.2硫酸钾(K2SO4)。

4.3硫酸(H2SO4密度为1.84g/L)。

4.4硼酸(H3BO3)。

4.5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

4.6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4.7亚甲基蓝指示剂(C16H18ClN3S·

3H2O)。

4.8氢氧化钠(NaOH)。

4.995%乙醇(C2H5OH)。

4.10硼酸溶液(20g/L):

称取20g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0mL。

4.11氢氧化钠溶液(400g/L):

称取4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

4.1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

4.13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甲基红,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4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亚甲基蓝,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6混合指示液:

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

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临用时混合。

5仪器和设备

5.1天平:

感量为1mg。

5.2定氮蒸馏装置:

如图1所示。

5.3自动凯氏定氮仪。

6分析步骤

6.1凯氏定氮法

6.1.1试样处理:

称取充分混匀的固体试样0.2g~2g、半固体试样2g~5g或液体试样10g~25g(约相当于30mg~40mg氮),精确至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25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4.1)、6g硫酸钾(4.2)及20mL硫酸(4.3),轻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

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并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1h。

取下放冷,小心加入20mL水。

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6.1.2测定:

按图1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向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液(4.13)数滴及数毫升硫酸(4.3),以保持水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并保持沸腾。

6.1.3向接收瓶内加入10.0mL硼酸溶液(4.10)及1滴~2滴混合指示液(4.16),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根据试样中氮含量,准确吸取2.0mL~10.0mL试样处理液由小玻杯注入反应室,以10mL水洗涤小玻杯并使之流入反应室内,随后塞紧棒状玻塞。

将10.0mL氢氧化钠溶液(4.11)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

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

蒸馏10min后移动蒸馏液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1min。

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

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12)滴定至终点,其中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指示剂,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灰色,pH5.4;

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指示剂,颜色由酒红色变成绿色,pH5.1。

同时作试剂空白。

图1定氮蒸馏装置图

1-电炉;

2-水蒸气发生器(2L烧瓶);

3-螺旋夹;

4-小玻杯及棒状玻塞;

5-反应室;

6-反应室外层;

7-橡皮管及螺旋夹;

8-冷凝管;

9-蒸馏液接收瓶。

6.2自动凯氏定氮仪法

称取固体试样0.2g~2g、半固体试样2g~5g或液体试样10g~25g(约相当于30mg~40mg氮),精确至0.001g。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测。

7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

(1)进行计算。

式中:

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试液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140——1.0mL硫酸[c(1/2H2SO4)=1.000mol/L]或盐酸[c(HCl)=1.000mol/L]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一般食物为6.25;

纯乳与纯乳制品为6.38;

面粉为5.70;

玉米、高

梁为6.24;

花生为5.46;

大米为5.95;

大豆及其粗加工制品为5.71;

大豆蛋白制品为6.25;

肉与肉制品为6.25;

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

芝麻、向日葵为5.30;

复合配方食品为6.25。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第二法分光光度法

9原理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在pH4.8的乙

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

在波长400nm下测定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0试剂和材料

10.1硫酸铜(CuSO4·

10.2硫酸钾(K2SO4)。

10.3硫酸(H2SO4密度为1.84g/L):

优级纯。

10.4氢氧化钠(NaOH)。

10.5对硝基苯酚(C6H5NO3)。

10.6乙酸钠(CH3COONa·

10.7无水乙酸钠(CH3COONa)。

10.8乙酸(CH3COOH):

10.937%甲醛(HCHO)。

10.10乙酰丙酮(C5H8O2)。

10.11氢氧化钠溶液(300g/L):

称取3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

10.12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1g/L):

称取0.1g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于20mL95%乙醇中,加水稀释至100mL。

10.13乙酸溶液(1mol/L):

量取5.8mL乙酸(10.8),加水稀释至100mL。

10.14乙酸钠溶液(1mol/L):

称取41g无水乙酸钠(10.7)或68g乙酸钠(10.6),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500mL。

10.15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

量取60mL乙酸钠溶液(10.14)与40mL乙酸溶液(10.13)混合,该溶液pH4.8。

10.16显色剂:

15mL甲醛(10.9)与7.8mL乙酰丙酮(10.10)混合,加水稀释至100mL,剧烈振摇混匀(室温下放置稳定3d)。

10.17氨氮标准储备溶液(以氮计)(1.0g/L):

称取105℃干燥2h的硫酸铵0.4720g加水溶解后移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氮。

10.18氨氮标准使用溶液(0.1g/L):

用移液管吸取10.00mL氨氮标准储备液(10.17)于100ml容

量瓶内,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mg氮。

11仪器和设备

11.1分光光度计。

11.2电热恒温水浴锅:

100℃±

0.5℃。

11.3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

11.4天平:

感量为1mg。

12分析步骤

12.1试样消解

称取经粉碎混匀过40目筛的固体试样0.1g~0.5g(精确至0.001g)、半固体试样0.2g~1g(精确至0.001g)或液体试样1g~5g(精确至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或250mL定氮瓶中,加入0.1g硫酸铜、1g硫酸钾及5mL硫酸(10.3),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定氮瓶以45°

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半小时。

取下放冷,慢慢加入20mL水,放冷后移入50mL或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12.2试样溶液的制备

吸取2.00mL~5.00mL试样或试剂空白消化液于50mL或100mL容量瓶内,加1滴~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10.12),摇匀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0.11)中和至黄色,再滴加乙酸溶液(10.13)

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2.3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00mL、0.05mL、0.10mL、0.20mL、0.40mL、0.60mL、0.80mL和1.00mL氨氮标准使

用溶液(相当于0.00μg、5.00μg、10.0μg、20.0μg、40.0μg、60.0μg、80.0μg和100.0μg氮),分

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

加4.0mL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10.15)及4.0mL显色剂(10.16),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置于100℃水浴中加热15min。

取出用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cm比色杯内,以零管为参比,于波长400nm处测量吸光度值,根据标准各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12.4试样测定

吸取0.50mL~2.00mL(约相当于氮<100μg)试样溶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溶液,分别于10mL比

色管中。

以下按12.3自“加4mL乙酸钠-乙酸缓酸溶液(pH4.8)及4mL显色剂……”起操作。

试样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或代入线性回归方程求出含量。

13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

(2)进行计算。

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c——试样测定液中氮的含量,单位为微克(μg);

c0——试剂空白测定液中氮的含量,单位为微克(μg);

V1——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制备试样溶液的消化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试样溶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4——测定用试样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14精密度

第三法燃烧法

15原理

试样在900℃~1200℃高温下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混合气体,其中的碳、硫等干扰气体和盐类

被吸收管吸收,氮氧化物被全部还原成氮气,形成的氮气气流通过热导检测仪(TCD)进行检测。

16仪器和设备

16.1氮/蛋白质分析仪。

16.2天平:

感量为0.1mg。

17分析步骤

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称取0.1g~1.0g充分混匀的试样(精确至0.0001g),用锡箔包裹后置于样品盘上。

试样进入燃烧反应炉(900℃~1200℃)后,在高纯氧(≥99.99%)中充分燃烧。

燃烧炉中的产物(NOx)被载气CO2运送至还原炉(800℃)中,经还原生成氮气后检测其含量。

18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3)进行计算。

C——试样中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9精密度

20其他

本方法第一法当称样量为5.0g时,定量检出限为8mg/100g。

本方法第二法当称样量为5.0g时,定量检出限为0.1mg/10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