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21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卷2Word文档格式.docx

实务教材P5

7.液体的燃烧特点是()。

A、扩散燃烧B、蒸发燃烧

C、预混燃烧D、表面燃烧

7.B【解析】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实务教材P6

8.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称为()。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

8.A【解析】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实务教材P14

9.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称为()。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

9.C【解析】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

实务教材P15

10.闪点是衡量可燃性()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气体B、液体

C、固体D、所有

10.B【解析】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11.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生,下列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A、CO2B、H2O

C、SO2D、NH3

11.D【解析】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实务教材P7

12.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生,下列不属于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C、SO2D、CO

12.D【解析】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13.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平方米。

A.4.5B.6C.8D.10

13.B【解析】前室的使用面积: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平方米,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

实务教材P96

14.建筑高度为6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为()。

A.甲级防火门B.乙级防火门

C.丙级防火门D.推闩式普通门

14.B【解析】由走道进入前室和由前室进入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

实务教材P95

15.建筑中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Lx。

A.0.5B.1.0C.3.0D.5.0

15.B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

实务教材P99

16.建筑内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应大于()m。

A.1.5,20B.1.2,20C.1.0,20D.1.0,10

16.C【解析】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

实务教材P100

17.一3层棉织品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应设置排烟设施。

A.300B.400C.500D.1000

17.A【解析】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2)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3)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4)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5.2

18.办公楼建筑中长度大于()m的内走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A.20B.30

C.60D.25

18.A【解析】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

(2)中庭(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5.3

19.建筑中,对于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h、高度不低于()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A.1h,1.2mB.1.5h,1.2m

C.1h,1.5mD.1.5h,1m

19.A【解析】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实务教材P77

20.除规范另有规定外,防火阀安装在()管道上,动作温度宜为()。

A.通风空调系统,70℃B.排烟系统,280℃

C.排烟系统,70℃D.通风空调系统,280℃

20.A【解析】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管道上,动作温度宜为70℃。

实务教材P128(表2-9-1)

21.某网吧欲设置在一高度为63米的商住楼的地下一层,其一个厅的面积不应大于()㎡。

A、1000B、200C、500D、400

21.B【解析】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4.9

22.下列设备用房可以设置在地下二层的有()

A、用丙类液体作燃料的高压燃油锅炉

B、用乙类液体作燃料的常压燃油锅炉

C、用丙类液体作燃料的负压燃油锅炉

D、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变压器室

22.C【解析】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或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

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4.12.1

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3.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不得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A、0.65B、0.70C、0.75D、0.80

23.C【解析】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不得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4.12.1

24.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米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A、6B、5C、8D、10

24.A【解析】条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米。

25.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kVA。

A、1120,560B、1260,630

C、1300,650D、1360,680

25.B【解析】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

实务教材P68

26.设置在某30米高的综合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量不应超过():

A、1m3B、3m3

C、5m3D、8m3

26.A【解析】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

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7.某歌舞厅设置在一商业楼的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

A、4mB、6m

C、8mD、10m

27.D【解析】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实务教材P69

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mm2。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A、4B、10

C、16D、25

28.D【解析】消防控制室接地板与建筑接地体之间,应采用线芯截面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导线连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0.2.4

29.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mm2。

A、4B、10C、16D、25

29.A【解析】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0.2.3

30.设置在某综合楼内的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

A、止回阀B、排烟防火阀

C、防火阀D、排烟阀

30.C【解析】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实务教材P291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装置,首层发生火灾,其控制程序应是启动()。

A、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B、本层、地下各层

C、所有层

D、本层、二层

31.C【解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4.8.1

32.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应下降至距地(楼)面()m。

A、1.2mB、1.5m

C、1.8mD、2.0m

32.C【解析】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防火卷帘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逻辑关系的联动触发信号后,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处。

实务教材P285

33.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报警系统动开启雨淋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灭火系统为()灭火系统。

A.湿式自动喷水B.预作用自动喷水

C.干式自动喷水灭火D.雨淋

33.B【解析】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预作用系统)由闭式喷头、雨淋阀组、水流报警装置、供水与配水管道、充气设备和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

实务教材P176

34.下列关于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面积的确定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保护对象的规则外表面面积确定

B.分层敷设电缆的保护面积应按整体包容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C.当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不规则时,应按包容保护对象的最大规则形体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D.当水喷雾系统用于室内保护对象时,保护面积可按室内建筑面积或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确定

34.C【解析】当保护对象的外表面面积不规则时,应按包容保护对象的最小规则形体的外表面积确定。

实务教材P199

3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m。

A、5B、10C、15D、20

35.C【解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实务教材P275

36.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时,其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

A.3minB.5min

C.12minD.16min

36.C【解析】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A类和B类火灾时,其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

实务教材P245

3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报警系统。

A.集中B.区域C.控制中心D.分散

37.B【解析】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

实务教材P270

3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感烟探测器的安装时,其至端墙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m。

A、5B、7.5C、10D、15

38.B【解析】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

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

39.火灾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m。

A、2.0B1.0C、0.5D、0.2

39.C【解析】点型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40.点型火灾探测器周围()m内不应有遮挡物。

A、3.0B、2.0C、1.0D、0.5

40.D【解析】点型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41.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时,当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价净高的()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直探测器。

A、5%B、10%C、15%D、20%

41.A【解析】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

实务教材P277

42、在地铁建筑防火中,地铁公共区单向通行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双向通行不应小于()。

A.1.5m,2.0mB.1.5m,2.4m

C.1.8m,2.4mD.1.8m,2.0m

42.C【解析】地铁公共区单向通行人行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应小于2.4m。

实务教材P378

43.LPG是()。

A、压缩天然气B、液化天然气

C、压缩石油气D、液化石油气

43.D【解析】液化石油气(LPG)。

实务教材P394

44.CNG是()。

44.A【解析】压缩天然气(CNG)。

45.人防工程建筑内,可以设置下列()场所。

A、哺乳室B、幼儿园

C、医院D、托儿所

45.C【解析】人防工程內不应设置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残疾人员场所。

医院病防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內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米。

实务教材P455

46.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A、1500B、2000C、3000D、5000

46.C【解析】表4-8-2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一二级单层汽车库3000平方米。

实务教材P428

47.甲醇运输车的车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0,25B、25,50

C、15,20D、25,25

47.B【解析】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车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实务教材P427

48.除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外,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min。

A、15B、20C、30D、40

48.C【解析】用于疏散走道上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C于30min。

实务教材P431

49.一人防工程建筑的应急照明,其地面照度不应小于()lx,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min。

A、1,20B、1,30

C、5,20D、5,30

49.D【解析】消防疏散照明灯应设置在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前室、公共活动场所等部位的墙面上部或顶棚下,地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

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实务教材p460

50.人防工程内,建筑面积不大于()㎡,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有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用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防火分区通向竖井处设置有不低于乙级的常闭防火门时,可只设置一个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A、250B、300

C、400D、500

50.D【解析】建筑面积不大于500㎡,且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有仅用于采光或进风用的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防火分区通向竖井处设置有不低于乙级的常闭防火门时,可只设置一个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也可设置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

实务教材p458

51.下列关于火灾风险源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够对目标发生火灾的几率及其后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

B.可能引起目标遭受火灾影响的所有来源

C.引发潜在火灾的可能性,针对的是作为客体的火灾危险源引发火灾的状况

D.对潜在火灾的发生概率及火灾事件所产生后果的综合度量

51.A【解析】火灾风险源:

能够对目标发生火灾的几率及其后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

实务:

P465

52.定性评估是依靠人的()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估。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无需将不确定性指标转化为确定的数值进行度量,只需进行定性比较。

A.分析计算

B.分析总结

C.观察分析

D.总结计算

52.C【解析】定性评估:

它是依靠人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估。

实务:

P466

53.火灾危险性是物质发生火灾的()及火灾在不受外力影响下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强调的是物质固有的物理属性。

A.可能性

B.影响性

C确定性

D.不确定性

53.A【解析】火灾危险性:

物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及火灾在不受外力影响下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强调的是物质固有的物理属性。

54.()评估是在风险量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学方法将不确定的定性指标转化为量化的数值。

A.半定性B.定量C.定性D.半定量

54.D【解析】半定量评估:

它是在风险量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

55.定量评估是在评估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均已经通过()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完全的量化,且其量化数值可被业界公认。

A.分析、实验、计算B.实验、测试、统计

C.分析、实验、统计D.实验、测试、计算

55.B【解析】定量评估:

它是在评估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均已经通过实验、测试、统计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完全的量化,且其量化数值可被业界公认。

因其评估指标可完全量化,因而评估结果更为精确。

56.定性评估时,因其评估指标可完全量化,因而评估结果()。

A.比较正确B.更为精确

C.更客观D.绝对精确

56.B【解析】因其评估指标可完全量化,因而评估结果更为精确。

57.火灾风险评估结论将指导政府和部门优先解决制约()的基础性、瓶颈性问题,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A.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B.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C.抢险救援和减少损失D.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

57.D【解析】.火灾风险评估结论将指导政府和部门优先解决制约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基础性、瓶颈性问题,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58.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运行阶段,应尽可能采用()的安全评估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

A.半定量化B.半定性化

C.定量化D.定性化

58.C【解析】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运行阶段,应尽可能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评估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

P467

59.一般火灾隐患是指存在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这种行为有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或在火灾时会产生()的危害后果。

A.一般B较大C一定D.严重

59.C【解析】一般火灾隐患是指存在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这种行为有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或在火灾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后果。

P469

60.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火灾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消防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消防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的建议.属于火灾风险评估基础流程的哪一步()。

A.定性、定量评估

B.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评估

C.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

D.确定评估结论

60.C【解析】确定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并按照火灾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消防隐患及整改紧迫程度,针对消防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及改善火灾风险状态水平的建议.实务:

二、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

1.面粉爆炸的特点有()。

A、多次爆炸 B、所需最小点火能量较低 

C、所需最小点火能量较高D、重复爆炸机率小

E、热表面点燃较为容易

1.AC【解析】粉尘爆炸的特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泪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实务教材p21

2.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水

2.ABCE【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