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421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9讲原电池化学电源文档格式.docx

外电路中,电子由__负极__沿导线方向流向__正极__,与电流方向__相反__

离子移向

装置Ⅰ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__正极__,阴离子移向__负极__

装置Ⅱ盐桥中包含KCl溶液,K+移向__正极__,Cl-移向__负极__

电池反应

 Zn+CuSO4===ZnSO4+Cu 

两个装置

的比较

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2+直接接触,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造成能量损耗

Zn与氧化剂Cu2+不直接接触,仅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能量损耗,故电流稳定,持续时间长

4.原电池原理的四个应用

(1)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原电池中,__负极__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__正极__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

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4)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__正极__而得到保护。

[对点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  )

(2)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  )

(3)用Al、Cu作电极,用浓硝酸或浓硫酸作电解质溶液时,Cu作负极,Al作正极。

(4)用Mg、Al作电极,用NaOH溶液作电解液时,Al作负极,Mg作正极。

(5)实验室制备H2时,用粗锌(含Cu、Fe等)代替纯锌与盐酸反应效果更佳。

(6)铁铜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7)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

(1)√ 

(2)√ (3)√ (4)√ (5)√ (6)×

 (7)×

2.(2019·

信阳一中月考)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流从Zn电极流向铁电极

C.盐桥中的Cl-移向FeSO4溶液

D.电池总反应为Zn+Fe2+===Zn2++Fe

解析正极反应为Fe2++2e-=Fe,A项错误;

Zn为负极,Fe为正极,电流从正极(Fe)沿导线流向负极(Zn),B项错误;

盐桥中的Cl-移向负极,C项错误。

[考法精讲]

考法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原理分析方法

[例]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1)

(2)中Mg作负极,(3)(4)中Fe作负极

B.

(2)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

C.(3)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D.(4)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技巧分享                   

负极材料“相对活泼”非“绝对活泼”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递进题组]

1.(2016·

上海卷)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C )

A.铜棒的质量B.c(Zn2+)

C.c(H+)D.c(SO

解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

A项,溶液中的H+在Cu电极的表面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

B项,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

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

C项,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减小,正确;

D项,SO

不参加反应,其浓度基本不变,错误。

柳州质检)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片、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t1时刻前,Al片的电极反应为:

2Al-6e-+3H2O===Al2O3+6H+

B.t1时,因Al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l继续反应

C.t1时刻后,负极Cu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2NO

+H2O 

解析由题图1、2知,t1时刻前,即铝钝化前,铝片作负极,发生反应:

2Al-6e-+3H2O===Al2O3+6H+,A项正确;

t1时,因Al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l继续反应,B项正确;

t1时刻后,Cu片作负极,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C项正确;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

+NO

+H2O,D项错误。

[典例诊断]

[例](2019·

赣州月考)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A/B/C

1.对图示原电池的认识存在偏差。

图中两电极均为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而FeCl3溶液、KI溶液分别装在两烧杯中,没有直接接触,难以反应。

2.“可逆反应”电池中盐桥的双导向作用认识不清、难以理解。

-3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知,铁离子得到电子,碘离子失去电子,所以甲中石墨是正极,乙中石墨是负极。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电流计读数变为0,A、B、C项正确。

再向甲中加入氯化亚铁固体,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单质碘得到电子,所以乙中石墨是正极,D项错误。

[答案]D

归纳总结                   

“可逆反应”电池中电流方向的判断

(1)当正反应氧化剂得电子速率与逆反应还原剂失电子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电流表指针示数为零;

当电流表指针往相反方向偏转,暗示电路中电子流向相反,说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相反。

(2)电子流向的分析方法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电子转移→区域判断→流向判断→电极判断

[规范迁移]

1.(2019·

黄冈中学月考)如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欲将反应“AsO

+2I-+2H+AsO

+I2+H2O”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

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

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溶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甲组操作时,微安表(G)指针发生偏转

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浅

C.乙组操作时,C2做正极

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I2+2e-=2I-

解析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同一份溶液中发生,不能形成原电池,A项错误;

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上述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的I2增多,溶液颜色加深,B项错误;

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溶液,上述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形成原电池,其中C1上发生:

I2+2e-===2I-,为原电池正极:

C2上发生:

AsO

-2e-+2OH-===AsO

+H2O,为原电池负极,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二 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材料:

__Zn__

电极反应:

 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

__MnO2__

 2MnO2+2H2O+2e-===2MnOOH+2OH- 

总反应:

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银锌电池

负极是Zn,正极是Ag2O,电解质是KOH,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

 Zn-2e-+2OH-===Zn(OH)2 

正极:

 Ag2O+2e-+H2O===2Ag+2OH- 

Zn+Ag2O+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Pb-PbO2-30%H2SO4)总反应为

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2)锂离子电池:

LixC+Li1-xCoO2

C+LiCoO2

3.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介质两种。

电池

酸性

碱性或中性

负极反应式

2H2-4e-===4H+

2H2-4e-+4OH-===4H2O

正极反应式

O2+4e-+4H+

===2H2O

O2+4e-+2H2O===4OH-

总反应式

2H2+O2===2H2O

特点

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率高。

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生成物不断排出

(1)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

(2)手机、电脑中使用的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3)若使反应Fe+2Fe3+===3Fe2+以原电池方式进行,可用锌铁作电极材料。

(4)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其中MnO2是催化剂,可使锌锰干电池的比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

(5)二次电池充电时,二次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6)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负极反应为H2-2e-===2H+。

答案

(1)√ 

(2)×

 (3)×

 (4)×

 (5)√ (6)×

2.铝—空气海水电池:

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Al-12e-+12OH-===4Al(OH)3

3O2+6H2O+12e-===12OH-

3.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NaOH  b.Zn  c.Fe  d.NH3·

H2O

答案

(1)Zn(或锌)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考法一 书写化学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一般方法

―→

1.拆分法

(1)明确并写出总反应,如2Fe3++Cu===2Fe2++Cu2+。

(2)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把总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并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电子得失守恒配平,然后注明正、负极。

2Fe3++2e-===2Fe2+;

Cu-2e-===Cu2+。

2.加减法

(1)写出总反应,如Li+LiMn2O4===Li2Mn2O4。

(2)写出其中容易写出的一个“半反应”(正极或负极),如Li-e-===Li+(负极)。

(3)利用总反应与写出的一极反应相减,即得另一个电极的反应式,即LiMn2O4+Li++e-===Li2Mn2O4(正极)。

[例1]

(1)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可以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新型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K2FeO4为正极,溶有LiPF6的有机溶剂为电解质。

工作时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K2FeO4晶体中,生成K2LixFeO4。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Al+4OH--3e-===[Al(OH)4]-

②Al+3NiOOH+NaOH+3H2O===Na[Al(OH)4]+3Ni(OH)2

(2)K2FeO4+xe-+xLi+===K2LixFeO4

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三步骤”

考法二 新型可充电电池的反应原理与规律

新型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装置连接用电器(虚线框)即放电,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装置连外接电源(实线框)即充电,发生的是电解池反应。

充电与放电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放电总反应和充电总反应在形式上互逆(但不是可逆反应)。

[例2](2018·

全国卷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钠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

A.放电时,ClO

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CO2+4e-===2CO

+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Na++e-===Na

解析结合总反应式和题图可知,该电池放电时Na为负极,Ni为正极。

电池放电时,ClO

向负极移动,A项正确;

结合总反应可知放电时需吸收CO2,而充电时释放出CO2,B项正确;

放电时,正极CO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C,即电极反应式为3CO2+4e-===2CO

+C,C项正确;

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即C被氧化生成CO2,D项错误。

考法三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正极反应式的书写——氧气(氧化剂)通入的一般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O2+4e-===2O2-,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实际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1)在酸性溶液中生成水:

O2+4H++4e-===2H2O。

(2)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氢氧根离子:

O2+2H2O+4e-===4OH-。

(3)在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中生成O2-:

O2+4e-===2O2-。

(4)在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中生成碳酸根离子:

O2+2CO2+4e-===2CO

2.负极反应式的书写——通入燃料(还原剂)的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离子一般与正极产物或电解质离子结合:

(1)若负极通入的气体是氢气,则①酸性溶液中:

H2-2e-===2H+。

②碱性溶液中:

H2-2e-+2OH-===2H2O。

③熔融氧化物中:

H2-2e-+O2-===H2O。

(2)若负极通入的气体为含碳的化合物,如CO、CH4、CH3OH等,碳元素均转化为正四价碳的化合物,在酸性溶液和熔融碳酸盐中生成CO2,在碱性溶液和在熔融氧化物中生成CO

含有的氢元素最终生成水。

根据碳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写出失去的电子数,再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即可写出电极反应式。

如CH3OH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在酸性溶液中为CH3OH-6e-+H2O===CO2↑+6H+,在碱性溶液中为CH3OH-6e-+8OH-===CO

+6H2O。

[例3]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CH4+H2O

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

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

解析CH4中的C为-4价,反应后生成的CO中C为+2价,1molCH4转移6mole-,A项错误;

由示意图可看出,电解质离子中没有OH-,B项错误;

该燃料电池中,O2在正极反应,CO和H2在负极反应,原电池中CO

移向负极,C项错误;

由示意图可看出,电极B处CO2和O2结合,转化为CO

,D项正确。

全国卷丙)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解析K+带正电荷,充电时K+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

根据该电池放电的总反应可知,放电时消耗OH-,则充电时,OH-浓度增大,B项错误;

放电时,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Zn(OH)

,其电极反应为Zn+4OH--2e-===Zn(OH)

,C项正确;

消耗1molO2转移4mol电子,故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0.5molO2,0.5mol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D项错误。

2.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________g。

(已知F=96500C·

mol-1)

答案

(1)MnO2+H++e-===MnOOH 2MnO2+Zn+2H+===2MnOOH+Zn2+[注:

式中Zn2+可写为Zn(NH3)

、Zn(NH3)2Cl2等,H+可写为NH

]

(2)0.05

[例]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B

误以为大量Ag+会移动到右侧,而忽略了左侧的盐酸中Cl-可大量结合Ag+生成AgCl

-6

C

弄不清楚电解质溶液中的Cl-的作用

[解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由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为2Ag-2e-+2Cl-===2AgCl,正极反应为Cl2+2e-===2Cl-,A项错误;

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Cl-,故放电时,Ag+在交换膜左侧即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B项错误;

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C项错误;

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有0.01molCl-参与反应生成AgCl沉淀,还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液,D项正确。

1.(2017·

全国卷Ⅲ)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x≤8)。

A.在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式以及工作原理图,电池工作时,正极为S元素得电子,生成Li2S8、Li2S6、Li2S4、Li2S2等,A项正确;

电池转移0.02mol电子时,被氧化的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负极溶解Li的质量为0.14g,B项正确;

石墨能导电,因此在电极材料中掺有石墨烯可提高电极导电性,C项正确;

充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间越长,S元素失电子越多,Li2S2越少,D项错误。

芜湖月考)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设计如图原电池装置。

A.a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外电路电流方向是a→b

C.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H+===H2O2

D.a电极上每生成1molO2,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2mol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电极上H2O转化为H+和O2,发生氧化反应,则a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

a电极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流方向应从正极到负极,即b→a,B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b电极上O2得电子转化为H2O2,电极反应式为:

O2+2e-+2H+===H2O2,C项正确;

a电极上每生成1molO2,转移4mol电子,则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为4mol,D项错误。

限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限时50分钟

A组(25分钟)

1.某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为Fe,Y为Cu,则铁为正极

B.若X为Fe,Y为Cu,则电子由铜片流向铁片

C.若X为Fe,Y为C,则碳棒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