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488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档格式.docx

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又称即时记忆、词语记忆、听觉记忆或操作记忆,它能够记住几秒钟内说的7到8个词。

长期记忆则能够脱离原语的形式而记住话语要表达的意义,这种记忆可以持续数小时,数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同传中,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短期记忆为同声传译提供代码转换的可能性。

例如:

对于发言中出现的数字、术语、缩略语、专有名词等,译员都必须在几秒钟中内想到对应的词语,并迅速地表达出来,否则,这些具体的信息将在短期记忆中自行消失。

此外,译员能够把在几秒中内记下的词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理解发言人讲话的意图。

同传中最忌讳的就是宇宇对译。

要摆脱代码转换而提供灵活、清晰、完整的口译,译员必须依靠概念、化的记忆或认知记忆、也就是我们说的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记下的是脱离语言形式而被大脑理解了的意思。

这种记忆能帮助译员更好把握发言人要表达的意义。

“Yourcom?

/FONT>

ments,Mr.Chairman.”在一般情况下,译员会译成:

“您的看法,主席先生。

”但在特定的场合中,译员回忆起主席已经发过言了,这里并不是要主席再谈谈他的看法,而是指“您刚才提到的看法,主席先生”④。

在实际工作中,译员必须最大限度地运用其记忆力,同时又必须掌握迅速处理已输入的信。

富的技能,以减轻译员记忆原语信息的重负。

同传要求边听、边译,工作节奏十分紧张,尽快处理已输入的信息,可以防止遗忘,并使译员能集中精力对付源源不断的新信息。

一般来说,译员应与发言者保持半句到一句的安全距离,尽量顺着原语语序做同传,即一听到一个完整的意群,就马上将其译为目的语。

若有疏漏之处,可视情况做适当补充或说明。

二、预测

在同传中,译员对发言内容各部分的理解不尽相同。

在某些情况下,译员要等听清一个至多个意群后再做口译;

在另一些情况下,发言人讲到一半,译员就能明白他要说什么,这时,译员是靠他的预测能力做到超前领会、超前陈述的。

所以,尽管在同传中,译员通常落后发言人几秒钟,他的预测能力使他能够跟上发盲人的语速,甚至提前说出发言人要表达意思。

预测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译员的语言能力和知识面。

同传中的预测有两种:

词语预测和意义预测。

词语预测指的是译员通过已经听到的话语猜出发言人下面要说的相关词语,例如:

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一位代表的开场白是:

“Mr.President,Ishouldliketobeginbyheartilycongratulatingyouonyourwe11deservedelection……”如果译员熟悉联合国的程序当他听到“election”这个词时,会很自然地预测下面的话大约是:

“…tothepresidencyofthecurrentGA(GeneralAssembly)session.”因此,译员将流利地译出:

“主席先生,首先,请允许我热烈祝贺您当选为本届联大主席”。

意义预测指的是译员根据自己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猜测发言人要表达的意思。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工作小组主席欧文在安理会的一次讲话中说:

“Europeknowsthat,werethisflagrantethniccleansingtobetolerated,wereallitsperpetratorstobeallowedtoescapewithoutbeingbroughttojustice,andwereitsvictimsnottobehelpedtoreturntotheirhomesandland,thenweEuroPeanswouldpayaterribleprice.”在听到“Werethisflagrantethniccleansingtobetolerated,were……”时,译员根据对前南斯拉夫问题的了解,可以预测发盲人下面一定会指出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

因此,译员可以这样翻译:

“欧洲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继续容忍这种公然的种族清洗,如果我们允许这些施暴者得以逃脱而不诉之于法,如果我们不帮助那些受害者回到自己的家园,我们欧洲人将会付出可怕的代价。

三、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对同传译员综合语言能力的最大考验。

同声传译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此时,译员的应变能力对于保证同传的整体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译员对可能出现的词或词组预测把握不足的情况下,译员可选用一些外延较广的中性词来组织句子结构,然后视具体情况将疏漏部分补全。

“南南合作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谈判中的地位,改造现有国际经济网站关系,摆脱对发达国家依赖的主要方法。

”该句的主要结构“是……的主要方法”中有一个很长的定语结构,译员不可能等待定语所修饰的成份出现后才开始翻译,找一个中性词来组织译句显然十分必要。

可以这样处理:

“South-SouthcooperationWillhelpenhancedevelopingcountries’Positioninnegotiation,reformtheexistinginternationaleconomicrelationsandremovetheirdependanceondevelopednations.’’又例如:

‘‘中国代表团认真听取了各位代表对A/Cl/39儿5号决议草案的发言。

”该句可以这样处理:

TheChinesedelegationhaslistenedattentivelythespeechesbydelegatesonDocumen它A/Cl/39/L5,orrather,thedraftresolutionofthesaidnumber.”译员在听到“听取了…oll”一词时,可预测出是“听取发言r,g而听到文件号时,必须马上译出,以免遗忘,所以可采用中性词“document”,最后再补充解释该文件为“draftresolution”。

有时,发言人要表达的意义与译员的预测正好相反。

如果译员的预测与发言人讲话的意义发生冲突,译员不应停下正翻译到一半的句子,重新组织译句。

因为这样做会使译员的精力过度集中于重新组织译错的句子,而忽视发言人下面的讲话。

这里,唯一可取的办法就是将话锋巧妙一转,补上讲话人的原意。

例如;

“Thelackofthesepreconditionswasdemonstratedonlyrecentlyinafrighteningmannerbytheshootingdownofacivilianairliner.”当译员听到“thelackofthesepreconditions……,”他会预测这将是一个“没有……就会……”的结构(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就会导致……的结果)。

但是,当译员说完“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后面听到的讲话与他的预测完全不同。

这时,他不应重新翻译原句,而应及时补上:

“这种情况,表现在最近一架民航客机被击落了。

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

”此外,译员必须对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和语言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免在工作中冒犯他人。

例如,中国人说:

“诸位长途旅行后一定很劳累了。

”以表示对客人的关心。

可是,西方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看起来很疲倦。

所以,译员在这种场合不必宇宇对译,可以用“Ibelieveyouhadarealnicetrip.”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讲话人的关切。

⑥当然,强调译员的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拼凑。

译员应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语言(包括母语)。

如果口译中不知道使用词语的固定译法,而编造出另外的译法,会大大影响口译质量。

“明天我们将开一个吹风会。

,,c‘吹风会”的固定译法是“briefing”。

如果译成“toblowwind”或“togiveinformation”,都会使听众迷惑不解。

⑥四、储存能力

储存能力指的是译员在做同传时,边听讲话边把发言人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重要的概念暂

时储存起来。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语言的流畅。

由于中文、英文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语言,在做口译时,通常需要在语言的结构方面做必要的调整,才能够使翻译自然、贴切。

“ItwasnotfornothingalthoughasfaraslknowthiswasnevernotedatthetimethattheDeclarationwasadoptedinthecentenaryoftheyearofrevolution1848.

如果译员一开始就顺着英文的语序翻译:

“不是没有意义的……”讲中文的听众会感到这种语言很不自然。

有经验的译员会把这个意思暂时储存起来。

可以这样处理该句:

“当时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但是,《宣言》是在1848年**后一百年通过的,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又例如:

“ItwouldbeadisaslltrOUSmistakeifcertainstrategistsweretobelievethatthedeploymentofsuch(nuclear)WeaponsinWesternEuropewouldcreatethepossibilityofalimitednuclearwarinEuropeandwouldlessentheriskofaffectingtheterritoryoftheUnitedStates.,,如果译员一开始就说:

“那会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继而解释为什么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这种表达不符合中文的逻辑。

所以,“adisaStrousmistake”作为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

应先储存在记忆中。

译员可先译下面的句子。

然而,该句又相对较长。

口译员如果把“adisastrousmista蛀e”放到句末再译,很可能遗忘。

比较合适的译法是:

‘‘如果某些战略家认为,在西欧部署这些武器会有可能打一场有限的欧洲核战争,那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它不能减少打到美国本士的危险。

”再例如中文结构“某某人对某种问题有某种看法”⑦,往往需要把主语储存起来,先译后面的内容。

例: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当局公然违反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有关决议,践踏《日内瓦公约》,采取种种非法措施,企图改变占领区的法律地位、地理性质和人口组成的罪行,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谴责。

”如果译句以“阿拉伯国家”开始,很难往下译。

因此可以先将“阿拉伯国家”储存起来,这样处理该句:

“Withregardtothefactthatthelsraeliauthorities,inopenvilatiOnoftherelavantresolutionsoftheUNGeneraIAssemblyandtheSecurityCounciI,havetrampledontheGenevaConventionandtakenallkindsofillegalmeasuresinanattempttoalterthelegalstatus,physicalcharacteranddemographiccompositionoftheoccuPiedterritories,theArabcountrieshaveconvincinglyexposedandcondemnedthesecriminalacts.’.

五、共时理解和共时表达

同传译员与普通的发言人不同,池所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在理解发言人的同时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发盲人的意思。

译员在共时理解、共时表达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发盲人所使用的语言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语音、词法、句法等各方面。

经验不足的译员会不自觉地模仿甚至照般外语的模式,这种口译很可能钮曲发言人的原意。

这种情况在两种相似的语言间做口译时更为突出,例如,英文单词“catalyst”在法文中有一类似的词“catalyste”与其对应。

但在表达“catalyst”这个词的意义时,法国人用的是“catalyseaur”而不是“catalyste”。

⑧成功的口译必须清晰易懂。

因此,译员在口译时要摆脱原语的形式而掌握发言人讲话的意义,然后用最自然、贴切的语言(目的语)将其传达给听众。

“Nonationcansurvivewithoutpeacefulenvironment.WemaintainnosituationisperlnanentwhichdoesnottakeintoaccountthelegitimatewisheSofthemajorityofpeopleofanycountry.”如果译员宇宇对译,译句将是:

“没有国家的生存,没有和平的环境的话。

我们认为没有情况是持久的,那种不考虑多数人民合法愿望的情况。

显然,这样的译句锄口难懂。

若译员能够领会发盲人的意思,用合乎中文语法的结构把原意表达出来,效果会理想得多:

“任何国家要生存必须有一个和平的环境。

摘要:

本文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及同声传译的“三角模式”为理论基础,参照了国内外其他一些口译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在同声传译中释意、顺译两个基本原则及注意力分配、代码转换融入意思自由陈述两个基本技巧,并尝试在此基础之上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同声传译课程进行三大板块设计,即:

影随与重述、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视译,并介绍了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

同声传译;

顺译;

注意力分配;

代码转换

  同声传译作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interpreting)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传口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

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英语能力突出、有意在口译方面有所作为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对同声传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求之若渴。

然而,与这种强烈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本科课程中难觅同声传译的踪影,只在寥寥几个设立翻译系或是翻译专业的院校中出现,因此适时地在普通高校中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同声传译课程,迎合社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的、有益的探索。

  一、同声传译过程

  “巴黎释意学派”是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在悉心研究了大量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录音资料之后于80年代总结并提炼出的一套完整的口译理论。

创始人之一塞莱斯科维奇用“三角模式”来阐述口译的过程[1]:

  

  所以如图所示:

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子过程:

1.从原语直接到目的语的转换,勒代雷把这一过程称作代码转换;

这一部分涉及的词语多是一般性原语词汇、数字、专有名词和技术术语;

2.译员对原语意思进行提取获得原始信息到达三角顶端,再把原始信息用目的语释义而表达出来;

这样口译的主要程序即是:

原语理解、脱离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三个主要步骤。

“脱离词语外壳(deverbalization)”是巴黎“释意学派”的术语,意即抛开原语语言的外在形式获得以语言为载体的意义。

所以译员对于语篇的传译应该是在剥离了原语的外在形式、获得了它所传达的意义之后,再把这一意义用目的语进行组织表述出来。

  勒代雷概括了同声传译的总体过程同样符合上述“三角模式”,同样包括上述两个子过程,因为增加了边说边译的难度,译员通常在没有获得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传译,所以二者执行得十分快速。

“译员必须在时间2内表达时间1内理解的内容,同时他要听懂在时间3内即将表达的内容,此外,他还必须在每段时间之内对已有等同的词语做代码转换”[2]。

  综合上述描述,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听到译员刚刚开始传译的时候,他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语气稍有试探,带有明显的翻译的痕迹,因为这时新的意思刚刚出现,并不明朗,而译员又必须开口传译,所以他不得不就词语表面的意思一边拘谨地进行代码转换一边尽力揣摩、提取词语所赋含的真正意义。

当经过上述一系列复杂但是迅速的认知过程之后,原语意思变得明朗起来,译员的表达就转而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进行释意,于是他的翻译就变得清晰易懂,在听众的耳朵里就变得很舒服了。

  二、同声传译的基本原则、技巧与教学板块设计

  杨承淑[3]把口译的方法分为“原则”、“技巧”和“策略”三个层面。

“原则”指有关口译经过条理化的通则;

“技巧”指在口译事务上可以省事、省力的技术;

“策略”则指个别的口译诀窍与应变措施。

在对同声传译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之后,不难看出同声传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所需要的主要技巧。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释意的原则;

另外,因为同声传译的原语信息是连续不断、线性的给出,译员翻译又必须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所以传译时还应该遵循顺译原则[4],因为“顺译在及时储存信息和适时调整词序上最为省时省力,也是在词序差异大的语言组合间传译的显著策略”[5]。

这两点构成了同声传译最基本的原则;

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有:

注意力分配、把代码转换融入意思自由陈述。

同声传译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原则及两个技巧进行。

  因此,同声传译的主要教学板块设计如下:

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句子技巧训练和视译练习。

  

(一)影随与重述练习(shadowingandparaphrasing)

  针对注意力分配技巧、捕捉语义单位和提取原语信息。

心理学对于注意力相关研究[6]也表明尽管受试可以同时听取两种声音,但是同时进行听说的困难更大,原因在于其中一个声源来自于自身。

有研究表明影随练习[7]对于同传中多任务同时进行情况下的语音听辨分析和短时记忆有着显著的作用;

重述练习[8]可有效提高学生译员对于意义的捕捉并最终提高口译的准确性;

事实上,这也是众多国外翻译培训学校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同传基本句子处理技巧训练

  这一点不仅针对同声传译过程中把代码转换纳入意思自由陈述这一技巧而言,更是由于同声传译的第二原则“顺句驱动”所要求的。

代码转换和意思表达的有机融合原本就是同声传译的难点,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会议口译中的发言又经常出现长句、复杂句,更是增加了二者融合的难度。

在思想表达的开端,译员只能处于观望之中,只有随着词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意义单位他才开始明确方向。

可是为了记住句子最初的那些词语,也就是说在意义单位尚未建立之前,译员必须迅速开始翻译,进行代码转换,同时还要避免在意思变得明朗起来之后回过头来改译句子的开头。

“既然译员开始翻译时还不知道将被导向何处,他就要采取一种预防性方法:

即采用一种基础的句法框架…这条规则也可避免照搬原语句子结构,句法照搬的结果往往是意思很难表达清楚”[9]。

这样看来,基本的句子处理练习有助于使学生从学习同声传译开始就养成设法脱离原语句型勒绊的习惯,尽快摆脱外语的约束和干扰,为最终成功建立意义单位提供更多的精力,否则学生极易走进系统代码转换的泥潭,出现语句堵塞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对后续词语的听辨。

此外,熟知了一些长、难句的结构及处理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声传译员往往在句子尚未说完的情况下就理解了句子并进行了传译,也就是塞莱斯科维奇所说的“同声传译中的超前现象”[10],所以英文句子结构分析对于学生做出成功的语义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技巧是十分有益的。

  (三)视译练习

  视译练习又可以分为发言人不讲、译者看稿(sighttranslation)和发言人发言、译者看稿同传(sightinterpretation,or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withtext)。

SylvieLambert[11]在研究了视译练习中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后得出结论:

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传训练中把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操练的中间环节。

我们知道,由于同传的顺译原则,文稿可以很好的模拟同传线性获得信息的方式,只不过前者是视觉文字的,后者是听觉语音的,二者的处理过程极为相似。

而且同传的基本句子处理技巧可以在没有语音听辨的干扰下(这里指在sighttranslation的情况下),在语篇中进一步练习以期达到熟练,继而在看稿同传阶段加入语音听辨干扰之后得到强化与应用,循序渐进已达到最终的自动化。

此外,在真正的同声传译实践中,与会者带稿朗读的情况比比皆是。

通常情况下这类发言因为经过发言者事先的深思熟虑和字斟句酌,信息密度极大,句子结构紧密,遣词造句考究,这给现场同传带来极大困难。

如果大会组织者经验丰富,译员可以事先得到讲稿对于发言进行仔细分析进行笔译,但是同时却要面临其他困难:

如发言者因为是读稿发言所以语速加快,因而所面临的语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译员所面临的时间压力更显突出。

此时译员必须一边读稿一边尽量的对发言者做到亦步亦趋;

如果不幸由于种种原因,译员只是在发言前很短的时间才拿到讲稿,根本来不及做出从容的笔译,那么现场边听发言、边读稿口译的现象就会发生;

所以视译训练对于同声传译而言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D·

塞莱斯科维奇,M·

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2]D·

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

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万宏瑜,杨承淑,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J].中国翻译,2005.5.

XX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

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优点

  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

同声传译是当今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