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549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第3课时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同步学案选修2Word格式.docx

角度

阐释

背景

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使我国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由过去的“基本照抄”转为“以苏为鉴”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社会主义

建设的基

本方针

①基本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这也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

②如何实现: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协调比

例关系

①协调哪些比例关系:

协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这三个关系的重要性:

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③具体如何协调这三个关系:

a.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b.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战备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

c.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正确处理

各种权力

和利益关

①具体包括哪些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意义:

它们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

a.关于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三者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b.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强调要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向外国

学习

①为什么要向外国学习:

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如何向外国学习:

a.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b.这种学习,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斯大林与毛泽东在处理农业与轻工业、重工业上的不同

(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由于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2)毛泽东指出: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2.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与地方的局部性利益,国家的全局性问题与地方的区域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关键:

发挥两个积极性。

(3)中央和地方之间要有分权:

中央和地方的适度分权既要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力。

(4)具体说来,在中央权力配置方面,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

在地方权力配置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处理涉及区域性问题和利益的权力,即凡属地方的问题,由地方政府机关自主安排和处理。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从“基本照抄”到“以苏为鉴”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提出“以苏为鉴”

C.提出“以俄为师”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2.新成立后,在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上,我国的态度是(  )

A.由“基本照抄”到“以苏为鉴”

B.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C.照搬苏联模式

D.“以苏为鉴”

3.1956年底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B.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们惊喜地看到,工人和农民代表大幅增加,甚至三位农民工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一方面固然说明我国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一直在贯彻毛泽东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国内的积极因素中,工人和农民是(  )

A.基本力量B.中间势力

C.多数力量D.可以团结的力量

6.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表现在(  )

①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②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结合 ④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点三 协调比例关系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他们(苏联、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  )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轻工业——重工业——农业

9.“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

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是(  )

A.必须要造出原子弹,哪怕降低军费开支

B.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C.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D.要优先发展国防

知识点四 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10.毛泽东认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必须(  )

A.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可有可无

B.三者利益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C.首先满足个人利益,以调动积极性

D.首先满足国家、集体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11.毛泽东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这有利于(  )

①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③让地方独立行使权力④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五 向外国学习

12.《论十大关系》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

A.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做到学习国外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一切的东西

C.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要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模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综合提升

13.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这段文字的表述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14.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给共产党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为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经验,探索出一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社会主义 1956 3.论十大关系

二、1.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工人和农民 中间势力 反动势力 消极因素

积极因素 可以团结 不中立 反动

三、1.轻工业 农业 内地 经济建设 2.重工业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农轻重

四、1.国家 生产单位 个人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2.中央 地方 中央 地方

五、1.洋为中用 2.民族 国家 分析 批判

课时作业

1.D [我国从1953年开始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2.A [我国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开始的“基本照抄”转为“以苏为鉴”。

B、D两项不全面,C项错误。

3.B [1950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总结了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对适合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4.B 5.A

6.D [此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以苏为鉴”、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经验而进行的理论探索,探索出了一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四种观点都表明了其意义,故选D项。

7.A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首位,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是这一关系。

答案选A。

8.A

9.C [上述材料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一段话,旨在说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即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0.B [A、C、D三项的观点都错误,也不符合毛泽东的观点。

11.D [以苏为鉴,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是处理好十大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③认为让地方独立行使权力不正确,可排除,答案选D。

12.C [A项的观点不是材料所指;

B、D两项的观点否定了借鉴的“批判”性;

C项的观点符合题意。

13.

(1)这段文字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即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的关系,明确了当时国内外存在的积极因素。

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此内容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然后再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阶级采用不同策略的意义即可。

1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有: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2)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3)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4)在处理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教材题解

1.

(1)谈谈“一五”期间我国基本上照抄苏联办法的原因。

(2)对“一五”期间的做法,毛泽东为什么“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提示 

(1)当时苏联是唯一具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以俄为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对我国也有帮助和意义。

(2)“一五”期间,我国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发展模式,而且苏联党内和国内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遇到挑战,重工业轻农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地方缺少自主权、积极性等,已经影响到苏联的发展。

我国还没有探索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提示 要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当时国内外有哪些积极因素。

提示 

(1)国内:

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对反动势力可以通过做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国际: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4.

(1)想一想: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促进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协调发展对国家有什么意义?

(3)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国防建设有什么影响?

提示 

(1)区别:

重工业主要解决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

轻工业主要解决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则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关系吃饭的大事。

联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提供生产资料。

(2)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3)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5.

(1)毛泽东要求如何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你如何理解“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提示 

(1)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三者兼顾,要给工厂一定的独立性和权益,要使农民在增产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收入。

(2)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提出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6.联系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说明向外国学习的益处、对外国经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提示 

(1)向外国学习有利于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对外国经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