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53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6.下列成语中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滴水成冰 

木已成舟 

百炼成钢 

花香四溢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湿衣服晾干 

食物腐烂 

矿石粉碎 

海水晒盐

8.我们的祖先智慧丰富,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发明创造。

下列发明创造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 

造纸术 

火药 

陶瓷 

指南针

二、多选题

9.如图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

10.“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稻草造纸 

使用火药 

蚕丝织葙 

冶炼金属

11.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12.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托盘天平、酒精灯、集气瓶、滤纸、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棒,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制取氧气 

制取二氧化碳 

过滤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3.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液体的倾倒 

液体的量取 

点燃酒精灯 

滴加液体

三、填空题

14.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________ 

变化.

15.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e________;

f________.

(2)上图仪器中,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填序号).

16.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此时,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属于________ 

变化.

17.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个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18.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_ 

色,试管口有________ 

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证明是________ 

19.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___ 

等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20.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mL;

精盐质量是________ 

g.

(2)简要写出下列各错误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

①块状固体直接加入到竖放的试管中,________.

②向试管内倾斜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_______.

21.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

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

五、综合题

2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7mL液体,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选填“5ml”或“10ml”)。

(2)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用________盖灭。

(3)胶头滴管用后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的原因:

________。

(4)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如图,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任写两种):

①________②________。

答案

1.【答案】A

【解析】【解答】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A符合题意;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铁表面的氧化铁比较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但不一定是碱,C不符合题意;

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反应,所有的酸和所有的碱都能发生反应,这属于酸碱的通性。

2.【答案】C

【解析】【解答】A、水变蒸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C.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答】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食物腐败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分子发生了改变,即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A解释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我们能闻到花香,花香四溢是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故B解释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指酒精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C解释不符合题意;

D、分子的大小是相对固定的,而物质的热胀冷缩是指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大或变小,而不是分子变大或变小,故D解释符合题意。

D。

【分析】物质的微粒性包括:

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

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

物体质量=10.0g﹣3.2g=6.8g.

故选B.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5.【答案】C

【解析】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杂质除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氢气吹肥皂泡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6.【答案】C

【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7.【答案】B

A、C都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D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及风力的作用将水分蒸发而使溶解在海水中的食盐结晶析出,只是盐与水的分离,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B有其他物质生成因而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分析】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8.【答案】D

【解析】【解答】造纸术、火药、陶瓷的发明都与化学有关,指南针的发明与化学关系不大;

【分析】根据化学的研究范围分析。

9.【答案】C,D

A、如果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则导A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时,病人吸的不是氧气,而是水.故A说法错误;

B、如果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病人吸的不是氧气,而是水.故B说法错误;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通入到水中时,根据产生的气泡的多少,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故D说法正确.

CD.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

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10.【答案】A,B,D

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葙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B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11.【答案】B,C

【解析】【解答】A、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燃烧后部分液态石蜡会发生汽化,故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A不符合题意;

B、由A分析可知,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石蜡,B符合题意;

C、石蜡能发生汽化,说明沸点很低,C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为了使更多的气态石蜡进入导管,D不符合题意。

BC。

【分析】A根据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石蜡蒸汽

B根据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焰解答

C根据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解答

D根据导管的一断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出仍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氧气充足解答

12.【答案】C,D

【解析】【解答】A、制取氧气可用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这些仪器都有,故A能完成;

B、制取二氧化碳和制取氧气的装置相似,故B能完成;

C、过滤需要漏斗。

而所给仪器中没有。

故C不能完成;

D、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要用到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所给仪器中没有胶头滴管,故D不能完成。

CD。

【分析】根据制取氧气、二氧化碳、过滤和配制溶液所用仪器及操作要求分析。

13.【答案】AB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AB.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的量取方法与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化学

【解析】【解答】“人体自焚”是人体中的物质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故填:

化学.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5.【答案】

(1)量筒;

酒精灯

(2)C

【解析】【解答】

(1)图中e是量筒,f是酒精灯;

(2)图中的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答案为:

c。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燃烧匙分析

16.【答案】不变;

获得;

加快;

物理;

变;

化学

【解析】【解答】蔗糖受热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本题:

不变.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分子获得能量,运动的速率加快.故填:

物理.蔗糖受热变成黑色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变化.故填:

【分析】可以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正确的判断变化的类别.

17.【答案】乙分子没有变化;

分子间隔变大

【解析】【解答】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隙变大

【分析】根据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分析微粒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

18.【答案】绿;

黑;

水珠;

变浑浊;

二氧化碳

铜绿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绿色粉末状物质,受热可分解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固体,试管口产生水珠,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绿;

二氧化碳.

【分析】铜绿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绿色粉末状物质,受热可分解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19.【答案】有新的物质生成;

发光;

放热;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的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有时候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成沉淀.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根据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考虑本题.

20.【答案】

(1)4.7;

12.4

(2)试管底部被击穿;

会腐蚀标签

解:

(1)量筒度数时,实现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7mL;

药品的质量为托盘上砝码的质量与横梁上游码质量之和,所以精盐质量=10g+2.4g=12.4g;

故填:

4.7;

12.4;

(2)①块状固体直接加入到竖放的试管中,导致试管底部被击穿;

试管底部被击穿;

②向试管内倾斜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会腐蚀标签.故填:

会腐蚀标签.

【分析】

(1)根据量筒和托盘天平的度数方法来分析;

(2)根据药品取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21.【答案】

(1)胶头滴管;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2)滤纸条从右到左逐渐变红;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药品放反了;

浓氨水

(1)由图可知,仪器A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化学上常用胶头滴管来吸取或滴加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化学上常用胶头滴管来吸取或滴加液体,故填吸取或滴加液体。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右到左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从右到左逐渐变红;

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氨分子从试管右端向左端运动,依次与酚酞溶液中的水接触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故填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说明滤纸上滴加了浓氨水,而脱脂棉上滴加了酚酞溶液,即两种药品放反了,故填药品放反了;

实验中,变红的是酚酞溶液,而滴加浓氨水的脱脂棉或滤纸条不变红,说明具有挥发性的位置是浓氨水,故填浓氨水。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粒性进行解答。

物质的微粒性包括两个方面:

22.【答案】

(1)试管夹

(2)药匙

(3)胶头滴管

(4)酒精灯

(5)试管

(6)集气瓶

(1)在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故填:

试管夹;

(2)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

药匙;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填胶头滴管;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

酒精灯;

(5)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填:

试管;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故填:

集气瓶.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23.【答案】

(1)10

(2)灯帽

(3)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4)不应在实验室内打闹;

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

(1)量取7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可使结果更准确;

(2)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使用灯帽将火焰盖灭;

(3)胶头滴管用后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4)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可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行为有:

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防止中毒;

不能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防止烫伤;

不能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防止烧杯受热不均引起炸裂;

不能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防止造成污染;

使用试管夹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

(1)10ml

(2)灯帽(3)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4)不应在实验室大闹,不应用手拿试管加热

(1)根据量筒的选择原则分析解答

(2)根据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和操作规则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