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556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考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Word格式.docx

课件、练习纸、相应的教具等;

二是学生的准备。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篇教学设计的核心。

围绕教学目标,你是如何设计的,就看过程了。

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的过程设计因理念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构。

常见的就是复习巩固或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组织练习、总结提升等四大块。

也有以活动开展为线索,按照活动一、活动二......的顺序安排教学(如《图形的旋转》);

也有以目标为结构,按照目标层次进行设计(《认识乘法》)。

无论是哪一种,都要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其内在的条理和逻辑。

现在的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点的有序呈现以外,还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心理,一般的顺序为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到数学,从一般到特殊。

板书是对一节课的重点进行简要呈现,设计出色的板书,不仅条理清晰,更是教师基本功的呈现,需要引起重视。

板书一般结构为课题+知识点+过程(或方法)

反思总结,在课前教学设计中,一般只要简单提一下反思的角度和下一步采取的改进措施即可,没有必要详细撰写。

通常,会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一方面总结成功之处,一方面梳理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困惑。

具体的改进措施是针对问题进行的强调和补充,一般不需要书面表达。

3、不同内容领域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概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彼此间并非独立,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应的教学侧重点因具体内容又有所区别。

(1)计算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计算教学是考查教师基本功的常用教学内容,一般包含四则运算的意义、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如何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一般计算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1,关注算理的整理。

很多考编教师,甚至不少在编教师,在处理计算教学时,把教学核心放到了计算方法的整理上,忽视计算原理的设计,导致不少学生独立面对计算问题时,只知道怎样算,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第2,关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计算原理一般是比较抽象的,比如分数乘分数,为什么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得数的分母,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得数的分子?

不少高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其中原因,只知道怎么算,有的老师自己也是搞不清楚的。

如果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分数幻化成图形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如分数乘分数,可以利用下图进行算理讲解。

先取1/5公顷,再求1/5公顷的1/2是多少。

条理清晰,化抽象为形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的学习就比较容易了。

在计算教学中,经常使用计数器、方块图、数轴等,都是数形结合的表现。

第3,关注计算技能的形成。

计算作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催动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计算教学无论是初识四则运算,还是混合运算,乃至简便运算,本质上都需要技能的习得。

重复性的练习,不仅是过程的熟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除了算理、算法的教学,一定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练习中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就更好了。

仍以《认识乘法》为例。

新授结束后,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用以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1、游戏中感受几个几。

拍手游戏:

每次拍几下?

拍了几个几?

教师示范:

3个3

学生闭眼听,提问:

拍了几次?

可以用什么乘法算式?

学生单独示范:

几个几?

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同桌互相玩:

2、练习中互换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继续参观:

小鸡玩游戏(每组有几只,有几个几)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数形结合:

画图表示乘法算式(花片):

3(大屏显示,互动表示)

你能自己画一幅图让同桌说说你画的是几乘几吗?

为了节约时间,你可以画圆圈、三角形、方块等表示。

4、生活中的乘法

水果店里的葡萄、花店里的花

(2)图形教学中教学设计

图形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考编测评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因侧重点不同,往往有概念教学,如《平行于垂直》、《圆的认识》等;

有计算教学,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等;

有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确定位置》等。

虽然内容不同,但具体教学中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主要集中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上。

比如,“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都是常用的探究方法,猜想、验证、操作、想象等也是常用的探究过程。

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强调这些。

这些常规过程和方法的强调,不仅丰富了图形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更为后续的空间几何学习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应予以高度重视。

如下,有关《圆的认识》。

一、赏圆,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从一组照片开始,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猜一猜今天可能认识什么图形?

出示一组和圆有关的图片。

提问:

猜一猜,今天我们要认识什么图形?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

(板书课题:

图形认识:

圆)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复习引导

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吗?

(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想一想,在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时候,用了哪些方法?

机动板书: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

仔细观察,再和以前的平面图形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

圆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出示: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

关于圆,你想了解什么?

(罗列前测的各种问题)

预设:

半径是什么?

直径是什么?

圆有什么特征?

圆的画法

2、深入探究

任务一、可以怎样画一个圆?

圆规画圆、钉线画圆、瞄一瞄圆周画圆……(评价:

高手在民间)

任务二、怎样用圆规画圆?

(1)如果要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圆,最好用什么来画?

(教师介绍圆规的组成部分)

(2)你会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3)生1介绍画圆的步骤,教师同步用白板画圆,提炼画圆的步骤。

(4)生2说刚才的过程,同步板书: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5)出示一个不圆的圆,提问:

我们得注意什么呀?

(6)怎样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画圆微课:

我们来看看在练习本上如何画圆。

任务三、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介绍圆心和半径:

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固定的这点,它在数学上称作“圆心”,可以用大写字母0来表示;

圆规两脚的距离,其实就是这个圆里哪到哪的距离?

老师把这一条线段把它表示出来。

(课件)你知道吗?

像这样连接圆心0和圆上的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可以用字母r表示。

(渗透:

圆的半径有多条)

任务四、练习用圆规画圆

练习纸上画3个圆。

你可以画3个同样大小的圆,也可以画三个不同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和半径。

边画边体会两个问题:

谁能决定圆画的位置?

圆的大小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寻找同心圆、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三个圆)

交流:

圆位置与大小的决定因素。

要画出大小一样的3个圆,有什么诀窍?

怎么保证画出的是一样?

要想把圆画在哪个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

说明:

那这样看来,这个定点就是定什么?

圆心在哪,圆就在哪,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明确时课件同步放大缩小、移动位置。

任务五、探究半径的特征

(1)猜一猜半径的特征

看来,半径在圆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它还会有什么重要的特征呢?

猜一猜。

(引导学生猜测:

有无数条、相等。

板书?

(2)小组讨论问题:

圆的半径有多少条?

它们有什么特征?

怎样验证?

(引导量一量、画一画。

(3)汇报交流:

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

 

(课件演示圆上的点)

擦去?

这些半径都怎样呢?

怎么证明这个问题?

引导: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

(4)文化渗透

谈话:

终于,我们得到了结论,在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

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正因为这样,我国数学家墨子在2000多年前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圆,一中同长也。

“一中”指什么?

“同长”指什么?

跟我们研究的结果一样吗?

虽然,半径有无数条,但只需几条就可以决定它的大小?

是的,一条就足以。

任务六、探究直径的特征

(1)介绍直径

师:

其实,在圆里,除了半径可以决定它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你知道吗?

你能在刚才的画的一个圆里,画出你心目中认为的那条直径吗?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画的,如果你认为他画的是直径,就掌声通过。

到底什么样的线段才是直径?

谁来说说你心目中什么样的线段才叫直径?

不断补充完善。

小结: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来表示。

(2)探究直径的特征

猜一猜:

我们知道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那猜猜直径会有什么特点?

有多少条?

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直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呢?

(和半径的特征一样,直径也是有无数条。

直径的长度都相等,除了测量,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来证明?

半径都相等,每条直径都有两条半径,所以也相等。

(或者折一折)

(3)探究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半径和直径都可以确定一个圆的大小,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怎样证明?

板书d=2r或r=二分之一d。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圆→补充条件:

同一个圆内

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你会吗?

四、回顾总结,思考提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解释生活中的圆:

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的位置?

窨井盖为什么圆的?

3、介绍“圆出于方”

在板书中,也进行了强调。

如图:

(3)统计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是有关数据分析的教学内容。

近些年,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学,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统计的教学,重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1,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即需要从现实情境中寻找有统计价值的问题,再回到现实情境中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2,强调统计的一般过程。

即统计需求、数据收集与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目的,统计方法的合理性,统计结果的科学性。

第3,关注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首次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

绝对不是简单的计算和绘制图表。

简言之,可以从数据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意识和感觉的指导下有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这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完整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感受统计意义和价值。

(4)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设计

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往年的教师招考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高概率的出现。

这在最初开始施行招考的几年中,相关内容是不做重点考虑的,因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还是比较难以把控的,即使一线在职教师也多在摸索中。

近几年,随着课题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策略教学也逐渐成为热门选题。

在讲策略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应从宏观角度大致了解一下策略教学在苏教版数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全国多版本的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开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设计亮点,跳出具体知识来教数学,以更加开阔、长远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从孩子数学学习的起点开始,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后来,其他版本的教材也陆陆续续加入相关内容。

可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收到国内教育的普遍认可的。

常用的策略有:

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列表、画图、列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那如何进行策略教学的设计呢?

第1,培养孩子策略意识。

策略解决问题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特别是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但实际教学中,不少一线老师仅仅是把相关内容当做解答应用题来组织教学,缺少较为明确的设计意识。

孩子们学习完相关内容后,并没有感受到策略的优势所在,再遇到相关问题时缺少相关的经验和意识,想不起来采取何种措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学设计中定要重视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学方向。

如何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

首先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体会。

二是要注重解决问题前后的对比,从束手无策到有章可循,体会策略的价值,形成策略需求。

三要注意教学中的顺序,一般直接呈现困难问题,再化繁为简,利用策略解决(如倒推)。

第2,注意策略的适用性对比。

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面对

的实际问题就更为复杂,一个策略并非适用所有的问题解决,需要选择合适的。

设计时,就可以设计反例,让学生体会。

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1》为例。

交流:

学习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的数学课咱们就从实际问题开始.请看…….

一、问题聚焦

出示例题1、读题、了解信息、解释问题

板贴出示:

小宁、小春、小春比小宁多12枚、共有72枚

小结语:

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与和求两个数量。

有什么困难?

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怎么办?

引导交流:

1.可以用画图的策略帮助理解题意。

板书课题: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你准备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二、过程引导

1、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一条线段表示小宁的邮票枚数。

追问:

小春的邮票枚数该怎样表示呢?

补充完善线段图。

2、隐去文字,只出示线段图,说一说题意。

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

说明画图表示题意更容易理解。

3、交流:

看看线段图,你想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了吗?

(组内交流)

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1.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2.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思路。

4、比较:

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但都有相同之处,你能找到吗?

1.都是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成相等的数量

(板书:

不相等→相等)

2.转化过后总数都发生了变化。

5、选择一种喜欢的思路解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巡视过后指名板书)→交流:

解释说一说

6、检验:

做得对不对呢?

咱们可以怎样检验?

说说你的检验过程。

总数是不是72→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12。

可以把得数代入原题,以已知条件为检验标准,结果需要满足所有条件。

学生检验,指名完善。

7、完整答题

8、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线段图更直观、容易理解题意、容易找到方法、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9、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倍比关系、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周期规律画图研究……

三、微格处理

1、看图描述题意,感悟画图策略的普适性。

出示练一练:

说说条件和问题→解答思路怎样(指名说一说)→独立解答、检验。

和例题1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已知两个量的和与差求两个量;

都可以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都要想办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为相等的数量。

不同点:

已知条件不同。

2、看图填空,利用画图整理解答思路

出示练习八第一题题图

总数增加()棵,等于两个第()小队的棵数。

总数减少()棵,等于()个第()小队的棵数。

3、利用画图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出示练习八第二题

讨论:

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把不相等的数量转化为相等的数量。

哪一种思路比较简捷?

看来,同样是利用画图策略,但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存在差异。

4、综合应用

出示第3题(有新的变化,但都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5、作业

第4题

四、总结

本节课咱们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画图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总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也在理念上逐渐体现出来。

要想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并非一件易事,不仅需要较好的理论素养,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他人优秀经验,更要个人不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