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75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docx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

培养“有根”的健康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市岳麓区因拥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而得名。

自古人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

历代文人墨客履痕处处,唱和名篇俯首可拾,更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橘子洲头的千古名篇《沁园春?

长沙》而天下闻名。

在这方文脉灵动的土地上,涌现了一批品牌学校、知名校长和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

  如今,“岳麓山下好读书,岳麓山下读好书”已经成为湖南省上下的广泛共识。

若论考试升学,社会对岳麓的教育是满意的,岳麓教育人完全可以在赞誉声中安享“太平日子”。

可事实却不然,他们并未满足于一时的成绩与升学率,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岳麓区教育局局长李鸿说: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大写的人,培养完整的人。

岳麓教育近几年发展生态进程中有一个最核心的理念――培养‘有根’的健康人。

  何为“有根”的健康人?

岳麓教育人这样解读:

“根”是民族精神,是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文化传承过程中鲜活、积极的一分子;“健康”是一种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也符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有了这样的远见卓识,从2005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工程――“青少年健康生活教育”在岳麓大地全面启动。

历经多年精心设计和实践,如今,此项工程已然成为岳麓独特的德育品牌。

提及岳麓教育,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一处把目光投向远方,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福地。

带着好奇之心,记者走进岳麓,一探“培养‘有根’的健康人”奥秘。

  环境熏陶孩子道德健康

  文化是学校建设的灵魂。

走进岳麓区阳明小学,记者的眼睛为之一亮。

中华孝道、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弘扬孝道文化、新“二十四孝”等内容在校园随处可见,各处墙壁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载着“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与师生们进行着关于“孝”的对话。

中国古代教育家一般都强调道德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

孔子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贤能君子的首要条件,而孝文化正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

阳明小学校长余真理显然深谙此道:

“区教育局提出‘健康生活教育’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注重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健康教育。

教育是一项慢工细活,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个小切口,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学校每周都会精选有关孝道的“名言警句”,在教学楼前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孩子们入校园即可见,以致许多精华句子熟读成诵、信口拈来;每学期会结合“重阳节”“母亲节”举行一次以中队为单位的“孝”文化主题黑板报竞赛,各个班利用黑板报大力宣传孝道教育的基本内容,形成“人人知孝道”的良好氛围。

  “现在教育有一些舍本逐末的感觉,立足点是教书而不是育人。

其实,一个人心灵是否强大与其学历高低并不成正比,育人、育心所涵养出来的是不同的人生格局。

我们提倡学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意识、态度、行为与习惯,使他们体格强健、心智完善,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岳麓区教育局副主任督学李晓丽对记者说道。

  几天里,记者先后到了岳麓城乡的近十所学校,发现各学校“领头羊”均透彻领悟了教育局的“健康生活教育”理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校园环境,办有“根”的教育,育有“魂”的学生。

  比如,进修附小以“诚信诚真兴学兴业”为校训,尚“诚”进德,求“真”修业,凭借“诚信”特色教育,迅速在岳麓区占据一席之地。

走进校园,六根“诚”文化柱高高矗立在道路两旁,上面雕刻着曾子杀猪、立木为信、烽火戏诸侯等古代六个著名的诚信故事,工艺精良。

放眼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相互呼应,栋栋房屋如诗如画。

绿草如茵的操场盘踞了六块“诚”文化石,用篆、隶、行、草、楷各式书体镌刻“诚”字。

两栋教学楼,一曰“诚信楼”,一曰“真知楼”,两枚白边印章拓在赭红色的外墙上,格外醒目;印章旁镶嵌着“诚信诚真兴学兴业”八个大字。

  来到教学楼里,记者看到每间教室虽相同,但每个班都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设计,如小绘画、小剪纸、小照片、小书架等,来体现“诚信”文化。

各种创意如繁星在天、不可胜数,既装点了班级,也彰显了个性;岳麓区第一小学用巧妙营造“乐善文化”校园环境的方式,来诠释他们对“健康生活教育”理念的理解。

将世界著名的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的雕像建在校内,时刻提醒师生们用一颗“乐善”“乐学”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里,每所学校都十分雅致,同时又各具特色。

随处可见“礼义仁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篆刻在学校门厅、走道、墙壁,诸子百家的思想临摹在学校校匾、文化石、连廊,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山水、一石一柱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的味道,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在岳麓教育局的支持和推动下,岳麓教育人渐渐达成了共识:

“健康生活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一个抓手,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工程。

  

  活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吹响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号角。

这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网球运动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博才卓越小学倡导学生在网球运动中感受力量与技巧协调统一之美,体会同伴团结协作之美,使孩子们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身体,健全心智。

“我校加大对网球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建成了三片室外灯光网球场,增配了两台网球训练器和两面练习墙,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网球训练的需要。

并拥有一支专业的网球教练队伍指导学生技能的提高,组建了多层次水平的校园网球队,做到了人人会打网球。

”谢奇华校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身体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一般性活动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们还开展了舞龙、滚铁环、打陀螺、踢足球等传统的体育活动。

通过中西合璧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基于“人的健康是一个人生命与价值的基础”的理念,岳麓各学校结合区教育局颁布的《青少年健康生活守则》要求,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半个小时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会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锻炼。

走访过程中,记者有幸见到这一幕:

上午九点半,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学士中学全体师生整齐有序地从教学楼鱼贯而出,朝运动场走去,三分钟后学生们跳起了集体操。

在带队老师的口号中,师生们用整齐的动作,优美的节奏,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运动会是一个传统的校园活动。

岳麓区教育局在推进健康生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抓住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的契机,不仅进行体育竞技比赛,而且还组织了题材丰富的体育展,通过田径运动会、奥运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体育摄影展、体育主题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宣传体育知识,鼓励体育锻炼,着力增强学生体质。

此种做法掀起了广大师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热潮,使其在锻炼中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孩子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造就健康的人生。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观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学校育人的道路上,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叹: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校园中的很多努力,时常会化作无奈的叹息,然后眼睁睁看着它们输给父母、输给生活……因此,我们的‘健康生活教育’理念始终定位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特别注重发挥家校联动的育人效果。

”李晓丽副主任督学对记者说道。

  岳麓区第一小学从办学以来,就设立了“蒲公英家长课堂”,面向全体家长传递“乐善”育人理念。

每一次授课内容都有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主题,从“真心真意传真理、真情真爱育真人”“新,从心开始”到“读世界经典,育天地真人”“健康身心、共创两型”等一系列主题,浸染家长的心灵,从而带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岳麓区实验小学建立了生态委员会家长导师团,给每位家长发放《绿色生活攻略》,家校互动“小手牵大手,共走两型路”,通过学校影响家庭,家庭教育孩子并辐射社会,使大家拥有健康心理、“绿色生活”。

  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渠道更加元多,为了引入更多家长的力量,博才寄宿小学邀请学生父母,尤其是父亲这一身份特殊的家庭教育角色走入学校,走进课堂,以自身的一己之长,依托身边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出“爸爸课程”,于是,科学家爸爸为孩子们谈“心理健康”,爸爸给孩子们讲国学礼仪……学校六年级学生汪葆宁的妈妈,在谈到儿子成长时这样说道:

“孩子的成长,真心感谢博才寄宿小学的良好的教育。

孩子的进步出乎我们的意料: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在舞台上、广播中、电视里,笃定、自然、大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了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了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帮助老师管理同学……”

  教育,就应当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教育者只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一颗文化的种子,在未来的岁月里,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这颗种子就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正如博才寄宿小学副校长刘江虹所言:

“我们学校倡导的教育并不是给学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将‘知书达礼’融化于博才孩子的血脉精髓,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的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岳麓区教育局以网络为工具,创造性提出“绿色心吧”网络心理咨询模式,为学生、教师、家长搭建了一个有效、快捷的网站沟通平台。

关注他们的心理困惑与问题,聘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直接回答求访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和指导提问者理清思绪,缓解情绪,保持和谐人格、健康心理。

在这个平台中,家长、教师可以互通信息,共同呵护孩子成长;亲子、师生乃至一些教育专家之间可以互吐心声成为朋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携手前进。

  

  课程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构成的人际关系能力。

当前青少年社会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学习适应三个方面。

对此,岳麓区“健康生活教育”的社会适应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除了身心素养和道德素养外,还重点关注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艺术和信息素养。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当的发展,学校需从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开发不同的课程。

岳麓区学校课程开设强调传统与实际结合,强调学校教育传统与健康生活理念的融合,在挖掘和继承中华历史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与“健康生活教育”的契合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琴棋书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之精华。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客力求为之完善,历朝历代也常用它来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

”德润园小学德育主任易蓉向记者介绍,书法教育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然而,在键盘手越来越多的今天,书法完全可以用“熟悉而陌生”来形容,会书法、能书法的人越来越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本着对书法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把书法教育以地方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一届又一届传承着,丰富着。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德润园小学这般,以培养“有根”的健康人为目标,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学校,在岳麓区比比皆是。

博才洋湖小学为加强青少年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探索和开发了校本课程――“唐宋明珠之皮影”。

校长张谨介绍说,学校其他课程也渗透了皮影艺术。

如语文课中,学生学习如何将课本剧改变成皮影戏剧本;美术课上,学生则学习如何绘画皮影戏中的人物,并通过劳技课进行道具制作。

  另外,张校长还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孩子们热爱皮影的小插曲:

在一次皮影课上,“微笑妈妈”张老师引导孩子们融合美术课程内容亲手制作皮影道具,融合语文课程内容创作皮影“穿越”戏剧本《新龟兔赛跑》。

当我们的孩子遇到问题时,突发奇想,用QQ搜索的形式联系到了早已定居香港的皮影大师李建新老师。

李建新老师是经典皮影戏《龟与鹤》的创作者,同时也是老长沙人。

当他得知在自己的家乡居然有这样一群孩子对皮影戏如此感兴趣,不远千里隔着细细的网线对他发出邀请时,他很受感动,马上奔赴长沙,为博才洋湖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现场讲授。

而洋湖的孩子们通过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再一次全身心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熏陶,提升了对美的感知。

  “聪明的教育者,既要懂得用爱心呵护手中的幼雏,更要懂得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展翅飞翔。

当代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将来才能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副校长张凌向记者介绍说,为引导好学生的自觉成长,学校以“自能”为核心,开发自能课程。

如“校园小农夫”是引领城市孩子回归田园,体验种植作物过程的艰辛与乐趣而开设的农耕课程,学校在教学楼顶开辟了数十块菜地作为课堂,孩子们可以从整地、播种开始,生动的观察到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等等,让孩子们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心和乐趣。

  每个孩子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岳麓教育人不断挖掘优质教育资源,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设计多彩课程,帮他们寻找适应社会的多条绿色通道。

  在岳麓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了,“‘有根’的健康人”的培养理念已然在岳麓区各学校扎根,“健康生活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打下了健康底色,给岳麓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成为岳麓区一张声名远播的教育名片。

  

  责任编辑/邱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