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596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1 大小:20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1页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1页
亲,该文档总共2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健康情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会情感输出,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五、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谱

●积累情感经验,引发学生的情动—感受状态

●●以情感引发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强化积极、快乐的感受色调和情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刚柔相济,注重刚毅、勇敢情感的培养

六、营造校园情感场

●传递

●●共鸣

●●●活力

●●●●秩序

●●●●●归宿感

●●●●●●凝聚力

●●●●●●●感染力

●●●●●●●●动力

七、一中心情感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施框架

●基本理念

●●基本框架

八、一中心情感教育的实践成果

●高品质的教师队伍

●●案例精选

●●●良好的社会反响

 

自从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功利性精神旋涡中,在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带来的唯智力人才观倾向的冲击下,在千变万化的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虚拟世界的诱惑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人际交往和沟通受到了很多不利影响,多数家长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偏差及其对儿童的溺爱,给青少年儿童在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带来各种干扰和困难。

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习惯于受他人关爱,心安理得于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想不到也不会关爱别人、体谅别人;

情绪的感受性较差,情感体验经历不够,面对“激动人心”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其情感难以被打动和激发起来;

冲动、任性,我行我素,缺乏自制力,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在群体中的人际协调意识成熟较慢;

安于顺境,缺少吃苦耐劳的准备和勇气,坚毅精神不足,怯以面对困难和挫折。

2006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了《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

数据和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17岁以下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2005年,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组织开展研究并发布了《2004-2005上海市学生发展报告》。

引用其中部分结论:

——近两成小学生感到班内“几乎没有”能说知心话的朋友.。

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交友需求的引导以及交友能力和交友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同学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有超过一成小学生心里话“对谁也不讲,也不写日记”。

小学生在回答“您最愿意将心里话和谁讲”时,按照选率高低主要选项排序依次为:

“母亲”(33.0%),“同伴”(20.0%),“写日记”(15.8%),“对谁都不讲,也不写日记”(12.5%),“父亲”(10.7%)。

从分年级数据可以看出,心里话最愿意和“同伴”讲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递增,其中三年级为14.3%,四年级为18.2%,五年级为27.7%,表明随着年龄增大,小学生同伴交往的意愿增强。

但需要关注的是有超过一成的小学生心里话“对谁都不讲,也不写日记”,特别是男生的比例(16.7%)远高于女生(8.6%)。

这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着沟通障碍,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近五成半小学生习惯于“一个人独立完成”,与同伴合作完成的意愿较弱。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45.5%的小学生选择“愿意与同伴合作完成”,其中三年级为42.6%、四年级为42.0%、五年级为51.8%。

54.5%的小学生选择“一个人独立完成”,其中三年级为56.4%、四年级为57.8%、五年级为47.7%。

虽然,随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以及交往面的拓宽,其同伴合作的意愿也逐渐增强,但是仍有超过半数的小学生与同伴合作的意愿较弱。

——有两成左右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体验较消极,认为不如别人。

在与同学的相处中,71.3%小学生常常会觉得“自己与别人差不多”,7.9%的认为“超过别人”,20.8%的认为“不如别人”。

说明大部分小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有一定的自信心。

但也有五分之一的小学生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关注和引导。

——有一成多小学生的消极情绪排解能力很差,近四成小学生较差。

在回答“当心情很不舒畅时,你会怎么办”的问题时,小学生选择能“很快就忘记”的为48.8%,选择“过一段时间才会忘记”的为39.7%,选择“长久不能排解”的为11.5%。

说明当今小学生情绪调适和情绪排解能力普遍存在潜在隐患,值得引起重视。

——有一成小学生很不善于关注、感受家人的心情,近三成小学生不太善于关注、感受家人的心情。

小学生在回答“到了晚饭时间,你自己有事还不能回家,会主动想办法通知家人,让他们放心吗”时,选择“经常会”的为63.0%,“有时会”的为26.9%,“不会”的为10.1%。

选择“经常会”的三年级为58.0%、四年级为62.1%、五年级为68.9%。

虽然数据显示,随年级增高,小学生对家人心情的关注、感受的意识和能力在增强,但还是有不少小学生在这方面的情感发展较差。

朱小蔓教授认为,现代素质教育模式理论所揭示的是一种追求完满人格的教育过程,它从理论上把握教育理想价值的取向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逻辑的统一,从实践上把握教育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统一。

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凸显教育主体性的人格特征表明着素质教育模式试图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

她指出,完整的人格或“人”包含着人的多层次的生命意义,只有当人的全部生命意义得以协同发展的时候才能获得人的象征——完满的人格。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现人的功能性价值,确立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性的发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促使人的自我完善。

总之,“在教育上表现为对完满人格的培养,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共同主题”。

长期存在的唯理智教育模式与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学生完满的人格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唯理智教育是以系统传授、开发理性能力为唯一目的,其教育过程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这种程式化、单一化、一律化的教育模式忽略了人的情感特征,不能满足人的各个不同的情感需要,难以激发、调节人的情绪机制,因而也谈不上对人的情感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唯理智教育忽视了人的完整性,忽视了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潜能的开发,这种潜能既包括智能的,又包括个性品质的、情意的等方面的潜能。

在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唯理智教育更容易以“应试教育”的面貌出现,主要集中表现为:

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

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问题,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

可以说,很多学校向孩子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只能称之为“片面”的、“残缺”的教育。

在这样的学校里,很多孩子们并没有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们的人格发展往往出现很多问题。

经常有媒体报道孩子打架斗殴、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可以说,这些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出现和“片面”的残缺的教育不无关系。

●●

●●培养完整的人格呼唤完整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

培养完整的人格呼唤完整的教育。

离开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而孤立追求智能发展的教育都是片面的、落后的、不完整的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如何深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发展,培养他们完满的人格,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

在这种情势下,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提出了“构建完整教育,培育健全人格”的办学方针。

所谓“完整教育”,就是旨在满足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生命的涵义是丰富的,包括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部分。

通常认为,人的理性因素主要包括认知,非理性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欲等因素构成。

人的发展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

因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提供种种条件,满足他们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要。

用完整教育的理念审视教育现状,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发现,我们的教育最缺少的就是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以及情感能力的情感教育。

他们决定将“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构建自己的“完整教育”。

●●●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构建自己的“完整教育”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建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

学校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城区淮海路商业街附近,是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中心学校。

2000年以来,学校本着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宗旨,持续开展了学校教育科研,努力构建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形成鲜明的具有时代特征、学校发展特点的办学特色。

其中,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成为一中心发展办学特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开展情感教育,也就是说如何寻找情感教育的突破口,曾经是令一中心大费脑筋的问题。

然而,一次机会,使程华校长思索已久的难题迎刃而解。

一个缘分,让程华校长遇见了同济大学的韩生廉教授。

2001年4月,韩生廉教授在市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小学开设情感教育课”的提案。

韩教授认为:

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长期获得成功的人,肯定在智商和情商方面达到很好的协调。

美国耶鲁大学的实验资料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因素中,20%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80%是其它方面的因素,其中尤以情感因素为主。

他认为应该让中小学生培养如何控制冲动,摆脱忧郁,尊重他人情感,如何处置冲突的能力。

韩教授的想法让程校长引起了共鸣。

各大媒体报道的当天,韩教授被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程华请来给老师们讲课。

韩教授的建议也很快变成了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行动,率先开设情感教育课,为学生搭建了心灵交流的桥梁。

有了烦恼,大家一起出主意;

受了委屈,大家共同来安慰。

情感教育课的坦实相告,使同学间多了直接交流的渠道,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情感教育课上的真情流露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建立了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课还开辟了孩子与家长情感交流的通道,使孩子与家长更多了一份相互理解。

种种情感体验教会了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以诚待人。

2003年,我校立项了“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注入情感因素,系统构建完整教育——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探索,在学校整体办学中全面注入情感因素,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完整人格的“完整教育”,努力建设真正“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形成了教书育人、活动育人、交际育人的新格局,营造了文明、整洁、礼仪的校园文化,积极、合作、竞争的工作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吃螃蟹”的尝试

情感教育课应该怎么上?

由于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模式,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摸索解决。

“摸着石子过河”,必须要有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程华校长身先士卒,与优秀青年班主任吴蓉瑾老师一起开始了尝试。

吴老师的情感教育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围绕着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而吴老师善解人意的倾听,循循善诱的点评,都让学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

在连续两周的尝试教学后,程校长决定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由吴老师向全体教师上一节情感教育展示课。

崭新的教学形式、平等的师生对话、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所有老师耳目一新。

全新的情感教育课吸引了不少实验的志愿者,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每个年级组都至少有一位老师开始了情感教育课的教学实践。

老师们敏锐地捕捉班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偶发事件,寻找情感教育课的话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并加以疏导。

《考试的烦恼》帮助学生舒缓了考试的紧张情绪,学习正确面对考试的压力;

《校园“红绿灯”》引导学生认识了遵守学校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才能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同学进步,我高兴》让学生懂得了正确看待同伴的成功,分享成功的快乐;

《老师的歉意》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不仅原谅了老师的过失,而且令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紧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老师们对情感教育课不再陌生,于是,学校将“情感教育课”排入课表,安排在每周一中午,课时一般为20分钟,可酌情延长。

从星星点点到系列建构

最早的情感教育课的教学专题基本属于就地取材,一搬来源于班级里的突发事件或学校的一些工作活动安排,有些则来源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某班新学期开学便来了留级生,该生不仅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因为来自于单亲家庭,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上无人关心,所以衣着邋遢。

对于这样的新同学,班里几乎没人愿意理睬,甚至少数学生还经常取笑他。

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老师连续利用好几节情感教育课,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对自己同伴的同情心,引导学生寻找这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同伴,并且给予热情地帮助。

老师带头关心呵护这位特殊的学生,学生们也纷纷伸出了友爱之手,让这位学生融入了班级大家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位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家长犯错了,该怎么办?

家长在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诚实守信的同时,自己却似乎并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

下班回家,不读书不读报,而是忙着“筑方城”;

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

与人交往中,不时也会成了“两面派”……学生的抱怨也成了班主任情感教育课的专题。

老师把一部分家长也请进了课堂。

通过交流沟通,学生们对家长的种种表现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父母工作紧张辛苦,回家后娱乐放松还是非常需要的,但沉迷于麻将打牌就错了;

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采用打骂解决问题;

待人真诚是做人的原则,但有时不能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家长再次感受到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的责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课从简单的情感宣泄逐步转向更注重情感体验,更关注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既注重从偶发事件中随机生成,又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更理性更科学的预先设计。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针对当前小学生在情感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已经上过的数百堂情感教育课进行总结分析,写出了数十篇情感教育案例,经过筛选提炼,归纳出八个板块和二十个专题,作为情感教育分年级预设性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育。

八个板块包括民族精神、生命意识、自我约束、热爱科学、关爱他人、勇敢坚毅、责任意识、感受快乐等。

每个板块下面都设立了若干个专题。

如“关爱他人”板块包括同学友情、家人亲情、助人为乐三个专题;

“自我约束”板块包括遵守规则和服从纪律两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设计了教学总目标和分年级教学目标。

如“遵守规则”专题的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并且能够自我调控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分年级教学目标如下:

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为:

开展过马路的模拟活动,初步掌握交通安全法规;

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认识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进行一次公共场所秩序状况的考察,发现了解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则、秩序,感悟维护秩序要靠大家。

高年级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对干部选举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习选举的程序和规则;

通过普法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列》,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举行“小手画法”“小嘴说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知道一些网络安全知识,能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情感教育课的内容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教育课上置身于真实的情境,讨论真实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

通过一段时间的情感教育,孩子们走过了“说套话”到“说心里话”的过程。

对于情感教育课,同学们普遍表示喜欢,既让自己了解别人,也让别人全面了解自己。

一位女生在谈到情感教育课后的收获与体会时喜滋滋地说,“我们时常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比如父母的责骂,老师的偏心,同学的争吵,成绩的下降等等。

以前都只能憋在心里,无处倾诉。

现在有了情感教育课,能抒发了。

更重要的是能听到来自同学们的安慰或鼓励,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心情自然就好了。

” 

老师认为,情感教育课上倾诉者和倾听者都是同龄学生,所以容易使他们实话实说,一吐为快。

尽管有时讲不到点子上,或说不出多少理论,但对一个倾诉者来讲,能获得同伴的反馈和共鸣,在心理上已是很大的安慰了。

情感教育课有助于孩子从小就能了解自我,激励自我,把小小少年的烦恼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积极地走向生活。

不仅在同学间多了个直接交流的渠道,老师也能更多地掌握孩子们的情感动向,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

情感教育课的特别顾问、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梅仲孙教授对此颇为感慨,他说过去的心理学讲原理讲形式,反而不讲“心”的内容,情感教育课就是讲孩子的心思、心事和心态,以学生为本,关怀学生心理健康为本,是值得肯定的。

一中心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认识到,情感的陶冶和养育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小学生每日每月都能浸润其中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努力将情感因素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营造以情感陶冶为特点的学校文化,创设了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高尚情操的品牌活动。

如“中国人过中国年,我爱我的中国节”、 

“约会劳模”、“老少系列”、“圆梦”计划等,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教育;

“值日小校长”、“校园创意写话”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让孩子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培养孩子善良、诚实、坚强、乐观等品质,形成良好的性格。

学校、班级、小组层面的活动不断发展、充实,形成了系列化、常规化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体系。

一中心小学开展各项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们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孩子们的活动要让孩子们自己搞。

开展少先队的队活动过程中,应鼓励每个孩子主动参与,成为队组织、队活动的主人。

如:

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队组织就以“自动+后援”为原则,提出了让每一个队员自由组队、自取队名、自设队标、自选队长、自订公约、自找岗位、自管队务。

充分发挥每一个少先队员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自己设计课外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地点,自己聘请校外辅导员,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而教师和辅导员在孩子们的活动中则作适当指导,并应鼓励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活动只有受孩子们欢迎,他们才喜欢参加。

学校的课外活动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各种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与健全人格非常有帮助。

“套餐式”品牌活动——七彩大舞台

自2000年起开设的“七彩大舞台”主要是由七个板块的内容构成,分别是:

布谷鸟演唱周、金孔雀舞蹈周、小青蛙儿歌故事朗诵周、小神笔书画创造周、哆唻咪演奏周、金色童年时装表演周、家家乐亲子表演周。

每项活动都由学生自愿报名的方法,无论是谁,只要有勇气,他便能站在大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才华。

学生们还聘请了他们自己的小评委、小主持。

他们对自己创立的大舞台真是情有独钟,每一项比赛都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每天放学后,七彩大舞台便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年的活动,七大板块中的活动内容逐渐成熟,有的成为了拥有固定参与者、人气指数颇高的“七彩大舞台”固定项目。

“七彩大舞台”的活动项目的确定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与当前的校园生活热点相结合,因此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2005年我们适时推出了“七彩大舞台”活动菜单,邀请同学们为新一轮的“七彩大舞台”项目来“点菜”。

这一举措,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喜欢的项目,这也为“七彩大舞台”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创新的形式、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们跃跃欲试。

“中国动画配音赛”活动,要求参赛的小组成员必须在三人以上,每个人都要求有角色扮演。

同时对于配音影片的台词,给与学生多项的选择:

尊重原著同声配音、自编台词创作配音、配乐与配音相结合等。

《猴子捞月》专场中,二年级的同学带来了语文课本,一边观看影片一边朗读课文片断,优美的文字与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更形象地读懂了课文,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动画的可爱。

《阿凡提》专场中,很多孩子争着扮演机智的阿凡提,面对巴伊老爷的刁难,“小阿凡提们”尽显聪慧。

《大闹天宫》专场中,有一个片断是孙悟空来到龙宫向东海龙王借宝贝,虾兵蟹将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向龙王提建议。

这一场景是需要集体配音的,从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节奏快而不乱、语句衔接紧而不抢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准备得充分。

“我们练了好几十遍了!

”参加了一场比赛,哪怕没有入围最后的决赛,孩子们还是很骄傲。

在“中国动画配音赛”中,和伙伴一起尝试了怎样配音、学会了怎样合作,对中国动画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从来没有这么多遍地去看一部动画片,这次配音赛让我觉得中国动画的也挺好看的,我还找了配套的小人书来看,蛮有意思的。

”通过活动孩子们喜欢上了中国动画,让中国动画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情感,是我们所期望的。

“哈哈幽默一刻”、“礼仪小品演一演”、“中国动画配音赛”等栏目的诞生,标志着“七彩大舞台”的活动项目逐步由个体参与向团体参与过渡。

而这一过渡,并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之下进行的,它来自于学生的需求、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选择。

从中,我们看可以看到学生的展示需求在逐渐的变化。

由原来的个人展示,获得个体的满足感逐渐向团体展示,通过团体的互助合作,寻求集体的成就感渐渐过渡。

在学生的报名参赛表中我们发现,有些团体报名的同学来自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小队,队员间的互相熟悉、了解,使得拥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同学走到了一起。

通过“七彩大舞台”的活动,丰富了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内容,也给与了队员们一个集体展示的空间。

为了让更多地学生拥有展示的机会、更有效地发挥“七彩大舞台”的作用,2006年的“七彩大舞台”活动,推出了班级项目——童声嘹亮齐欢唱。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必唱曲目和自选曲目。

必唱曲目为一中心校歌,自选曲目为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儿童歌曲。

一时间,校园里歌声飞扬。

中队委员会负责曲目的选定、各小队分组排练、班主任设计服装造型、音乐老师做专业指导。

每天早晨升校旗唱校歌时,成为了大家“统一”的排练时间。

课间,一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