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94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七、教学设计

课题:

口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57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四、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随笔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出

示第56页情境图)

生:

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

师: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二、教学例1.

师:

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课件出示例1)

生:

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

你怎样理解题意?

该怎么解答?

生:

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

师:

该怎样计算呢?

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

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生2:

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生3:

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

师:

引导学生推想:

200×3、2000×3得多少?

(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2000×3=6000,2000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

是6000)

2、教学例2.

师:

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课件出示例2)

生:

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

你怎样理解题意?

该怎么解答?

生:

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

师:

该怎样计算呢?

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

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

,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

这时整捆的小棒数就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

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3=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3=36(元)。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与表扬和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0×4200×42000×330×43000×7

2、口算下面各题。

4×230×3200×35×440×2

300×34000×2600×33000×3

1000×690×31000×5

 

2、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列出算式,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③、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问哪种方法口算更简便,得出2×3=6最简便。

 

学生独立做,教师集体订正,重点帮扶学困生。

 

 

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作业设计

57页做一做58页第一题

八、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想:

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

12×3=36想:

10×3=30

2×3=6

30+6=36

九、教学反思

1、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再以小组交流自学心得。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说出不同的口算方法,而且有几个组长还拿起了笔在本上做记录,这些都使我感觉到了我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这方面的进步。

同时,在课的开始就给了我很大的欣慰。

  

2、题组训练多,形式灵活。

口算乘法这课学生掌握起来较容易,关键是要掌握好正确的口算方法。

为此,我设计了大量的形式不同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

如:

充分利用黑板进行了组与组之间的口算比赛;同桌之间的口算比赛及解决问题和拨优题,学生做的轻松,愉快,课堂氛围好。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发现过渡语使用起来不是很流畅、自然,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多加强,真正做到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2、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合理的评价,让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课题: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6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步计算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透算理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随笔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顺口溜游戏

  1只小鸡2条腿,5只小鸡( )条腿,10只小鸡( )条腿,20只小鸡( )条腿,50只小鸡(  )条腿,100只小鸡(  )条腿。

  一只小狗4条腿,2只小狗( )条腿,6只小狗( )条腿,30只小狗( )条腿,200只小狗( )条腿。

   2、圣诞节很快要到了,小强、小丽、小雨都想亲手画一张画送给他尊敬的老师,大家请看图:

(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尝试,列出算式

   可能出现情况:

12+12+12;(理由:

3个12共多少就列加法)

  12×3(几个几的简便算法,可以列乘法算式)

  2、师:

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回答

  3、师:

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12×3的精确结果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

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

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

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

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

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

(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5、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0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比一比谁做得又准又快:

  1、课本60页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今天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

还有什么问题?

 

师: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全班汇报。

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小组归纳,团结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

 

七、作业设计

做一做练习十六2、3题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例1:

12×3=36(支)

12

×3

----------

36

九、教学反思

重视理解算理,促进算法形成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理解算理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它对促进算法的形成、抽象和概括起到极大的作用,更是学生灵活运算笔算乘法的基础。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又是最为基本的数学知识,它应该是人人所必须获得的,本课教学让学生经历笔算乘法的形成过程,在“加法、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的沟通中,在直观图形与乘法横式、笔算竖式联系中,在动作操作与语言描述的连接中理解算理,帮助学生概括、抽象出笔算方法。

在后续的练习中给学生第二次再思考和内化的机会,在反省、凝聚中最终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课题: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6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会用乘法竖式计算,初步明确乘的顺序及满十进位的道理。

2、能力目标:

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准确地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乘法中,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随笔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展示课前搜集家乡土特产图片)

  师: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位置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苹果中糖分的积累,所以苹果又大又甜,今天小精灵将带我们到果园里去体验一下丰收的快乐。

师: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苹果,准备奖励给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投影)小精灵带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农民伯伯摘了2筐苹果,小精灵告诉我们每筐苹果重14千克,你能算出2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吗?

   师:

现在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做题,2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或观察课本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仔细观察图上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请你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2、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简要概括,并板书题目:

   板书: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6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算式哪?

   生列算式,可能会列出16×3或16+16+16或16+16×2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后面的两个算式都归结为 16×3。

   师:

我们先来估算一下16×3大约等于多少?

     

(2)、师:

16×3到底等于多少哪?

让我们拿起笔大胆的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好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指导,找出算法不同的学黑板上板演,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3)、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小组汇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①:

168+16+16=48      

②:

6×3=18   10×3=30  18+30=48④:

    1 6

       ×  3 

        ———

    48

     3 、师:

我们用竖式进行加法计算的时候,遇到个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进几。

那么我们用竖式进行乘法计算时也是一样,个位上的数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时板书加法的竖式和乘法的竖式。

   4、比较

   师:

我们来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

          生回答:

一个进位的,一个是不进位的。

   师:

为什么一个进位了一个没有进位?

(在课题后面写上进位)

  引导学生说出在个位上满十了,就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进几。

进位的数字要写的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

   反馈: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反馈存在的问题,特别抓住第3小题,指导学生领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相同。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

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这节课老师收获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也收获了快乐,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生估算,让生说估算的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与肯定。

 

师:

在计算乘法时,先乘哪一位?

个位上满十应该怎么办?

5是怎么得来的?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

 

2、课本第61页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扩展能力

七、作业设计

第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第2~4

八、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6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6×3=48(本)

1 6

       ×  3 

        ———

    48

九、教学反思

一、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用竖式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

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

  整节课如果时间观念再强一些,就不会出现超时的现象,同时也会让整节课更完整、更紧凑。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体验迁移、类推的思维和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连续进位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随笔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这几天我们在学习什么知识呀?

                         

  计算下面各题。

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9×3

142 × 4     

134× 7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

(教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一所学校正在开运动会呢。

   课件出示或观察课本情境图 (搬矿泉水的情景)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叙述的完整)

   3、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答,师板书算式)

      图中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展示,说出计算过程。

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现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特别多3箱矿泉水根本不够,又运来了多少箱呀?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

求9箱矿泉水 有多少瓶怎么列算式?

   指名说算式(师板书)

   学生试做。

   展示几名学生的答案(最好有个错例)

   指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让出错的学生说说出错原因并纠正。

   5、让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道是进一次位,另一道是进两次位)

   连续进位的题我们计算的时候要更加仔细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运动会的准备已经结束了,我们去看一下入场式的表演吧(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

   上面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展示,说说计算过程。

同桌在互相说说计算过程。

   2、运动场上的比赛就要开始了,你们看看台上的同学们看的多认真啊(出示情境图)

   我们的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回答吗?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让这个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老师再带领学生说一遍。

   3、今天我们学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今天的题目你们学的怎么样了,试一试吧。

 1、出示423×6     389×9

   让学生任意选一道做,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计算过程。

 

 2、做P62“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有哪些话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做完的学生轻声说一声自己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七、作业设计

做一做

八、板书设计

24x9=216(瓶)

24

X9

-------------

216

九、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所创设的“帮老师解决买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注重估算意识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渗透,在解决问题中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

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性强。

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再通过“王老师发现买这种书太少了,所以又选择了每套18本的书”这一过渡把12改为18,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进位怎么办?

接着在解决“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层层递进,加深难度,并让学生通过解决214×3和241×3两个题,自然地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位的原则。

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边探究边练习,探究与练习交替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地解决了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作为计算教学,及时、有效、多样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注意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但练习题量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

另外,教师语言的不简练,也导致了教学环节的拖沓,罗嗦,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课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

零乘任何数得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断、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五、教学准备

3个盘子,6个苹果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随笔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

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二0

教师:

“0×3”表示什么呢?

(3个0相加.)

教师:

“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

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都相等.) 教师:

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教师小结: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 

出示主题图,交流信息列示:

 

教师:

508×3,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18×3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