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99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ti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ti、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答案:

1.D 解析:

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B 解析:

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

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3.A 解析:

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话的正确改写;

C项是对第四、五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

D项是对第三至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ti。

唯灵魂不可征服◎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

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

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

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

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

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

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

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

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

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ti,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

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少数。

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

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

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

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

人物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7.18~2013.12.5)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

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

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

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

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

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曼德拉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04年,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的是()(3分)

A.在这篇传记中,作者将曼德拉同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以及其他非洲领导人作对比,从两个方面强调其高贵品质,一是他的信念,一是他的品格。

B.将曼德拉与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突出曼德拉不留恋权利名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贵品质。

照应上文,是对上文叙述的议论。

C.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

D.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他不愿连任总统,因为它想远离复杂黑暗的政治。

答:

D解析:

文中说“他不愿连任总统,不愿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

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答案解析:

BE

A项,“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错,这是别人听歌时的感受。

C项,“不妥协的斗争”原文中依据不充分。

D项,“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错,他被监禁27年。

6、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①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②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在民主和自由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

③他走出监狱时,已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

④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析:

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体现在多方面,可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分阶段进行归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ti。

竹枝词里的大明湖

肖复兴

  ①一直以为,北方城市里,济南是很特别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北方城市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

细想一下,是因为它多水的缘故,而且,这水集中在古历下城内,就更是一般北方城市难有的了。

大明湖和七十二泉,便成为济南的象征和代言,徒让北方的城市羡慕了。

天津有水,海河穿城而过,却没有大明湖那样漂亮而轩豁的湖;

北京倒是有湖,昆明湖,名气也不小,却是远在城之外了。

更何况,大明湖是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就比人工挖掘的昆明湖,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

  ②所以,老舍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说过济南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他进一步解释:

“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

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还得有个湖不可……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然后,他感慨道:

“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这样多的水,就在大明湖。

  ③记得第一次到济南,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下了火车,先奔大明湖,为的就是看北方城市里难有的这样多的水。

因是在城内,很快就到了。

那时候的大明湖,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沿堤也少有围栏,四周也少有高层楼房的遮挡,充满城市中难得的野趣,水天一色,让湖水显得更加开阔。

或许更像古历下城的大明湖吧,或者更像刘鹗的《老残游记》和老舍小说《大明湖》里的大明湖吧?

山水风景和音乐一样,即便历过经年岁月的磨洗,依然会面貌依旧,风情依旧,清风徐来,飘荡着昔日一样美妙的旋律。

  ④后来读《中华竹枝词全编》,发现其中“山东卷”里的竹枝词大多是写济南,写济南的又大多是写大明湖。

可见大明湖不凡的地位,民间流传下来的竹枝词,让大明湖不仅有音乐的旋律,更多了诗的韵律,有了和时间一样绵长的味道。

  ⑤未到济南前,便早听说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说。

读清竹枝词:

“四面荷花柳线长,一城山色映沧浪,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

”方才知道,这个对济南概括得最准确也最有名的juzi,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这首竹枝词下有这样的一条自注:

“刘金门少宰于铁公祠留一楹联云: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前人炼句炼字的能力,超过今天我们洋洋洒洒的旅游说明书。

⑥这副楹联,道出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便是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占据面积之大。

可以说,它是日后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的鼻祖,因为所有写大明湖的竹枝词,都离不开这三个特点。

  

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水、柳和荷花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与展示,济南这座古城,才和一般的北方城市风光与性格不同,才具有了南方的一些特色。

宋人黄山谷早就有诗“济南潇洒似江南”,竹枝词里便紧随其后乐此不疲的一再吟唱:

“城北湖光罨画长,水田漠漠似江乡”;

“朋来寻乐话喃喃,赊酒一瓶鱼一篮,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

以致后有竹枝词不满如此一味的旧调重弹,而写道:

“未必江南如此好,可怜只说似江南”,直说江南难比济南好了,有点儿山东人的气魄。

  ⑧清末还有这样一首竹枝词,最让我流连:

“图书新馆傍湖开,汉偈秦碑剥绿苔,千古文人属邹鲁,蜀车绕过济南来。

”是专门记录当时大明湖畔新建的图书馆。

重视文化,重视读书,我以为,这是大明湖的魂,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2013年06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wenzhang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wenzhang第③段画线juzi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表明这里的山水风景与音乐一样美妙。

B.作者亲眼目睹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大明湖的荷花、柳树,还有就是它的水多。

同时看到重视文化,重视读书,这是大明湖的魂。

C.本文引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名士美人都不记,湖山潇洒似江南”等诗句是强调大明湖的特色就是水多,好似江南。

D.“天然妙句留楹帖,输与风流老侍郎”诗句称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联为天然妙句,并交代了此联出自清末老侍郎刘凤诰的手笔。

E.本文运用了比喻、通感、夸张、引用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明湖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8.结尾处画线juzi“有这个魂在,大明湖的水、柳和荷,才有了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有了别样的美丽和魅力”有什么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在描写“济南及大明湖”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7、

(1)AD(B、“作者亲眼目睹了大明湖独具的特色”等内容不对,应当是从竹枝词中可以看出大明湖独具的特色。

C、“大明湖的特色就是水多”不全面,通过“四面荷花三面柳”可知还有荷花和柳树呢。

E、没有夸张。

8、除了大明湖独有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更要重视它的文化发展,只有有了文化底蕴,大明湖才有长在的生命和情感,才能有别样的美丽和魅力。

9、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将天津有海河,北京有昆明湖与济南有大明湖对比,突出大明湖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

②引用。

通过引用描写大明湖的诗词,更突出了济南因为有水、柳和荷花,才有了与一般的北方城市不同的风光和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ti。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

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

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

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僧辩叹曰:

“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

”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

“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

”除散骑侍郎。

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

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

入为尚书金部郎。

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

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

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

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

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

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后主自制志铭,辞情伤切。

卒章曰:

“嗟乎!

天不与善,歼我良臣。

”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B.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C.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D.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处,指交游和相处。

孔子周游列国时,“游”的同时常伴随学术交流,成“游学”。

本文中的“游”,跟陶渊明“清自交以绝游”一句中的“游”意思相同。

  B.筹策,本义指一种古代计算用具。

本文中引申为“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保留了与本义相关的用法。

  C.伯,古时用来指兄弟中排行第一的。

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以下类推。

县伯,此指县级最高长官,不是爵位。

  D.志铭,即墓志铭,分志和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

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申年少有才但家门不幸。

他十四岁时,下棋的才华便得到阴子春、朱异的赏识;

父母因动乱而双亡,对他的内心触动很大。

  B.司马申长于据守而不善征伐。

他曾跟随都督王僧辩据守巴陵,虽然不善于在疆场征战,但在安抚百姓、守卫城池中有突出贡献。

  C.司马申曾临危无惧,奋勇护帅。

讨伐陆纳的一次战斗中,敌强我弱,在卫士溃逃之时,司马申却毫不退缩,危难之时确保了主帅的安全。

  D.司马申果断决策,评叛建功。

在叔陵叛逆占据东府的情况下,司马申驰马召来援兵追赶叛贼,事后得到嘉奖,并授职获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juzi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5分)

(2)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

10.B(“至于”是古今异义词,可以翻译为“甚至”,两者之间不能隔断,“无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不能跟前边的“断决”组成动宾关系,只能跟后边的“滞留(的情况)”构成动宾关系。

11.C本文中的“县伯”的“伯”,意思是伯爵,文中讲司马申这个时候担任太子左卫率,是朝官而不是县官,另外,注意“封”这个词,它是不同于表官职升迁的“授”“除”“升”等词的,它常指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

12.B从原文可以看出,只是王僧辩个人评价司马申的个人能力,说其或许不善于征伐,而善于“抚众守城”,但文中并无“不善于在疆场征战”方面的事实陈述,更没有具体的“突出贡献”。

A相关内容可见于第一段,C相关内容可以于第二段。

D相关内容可见于第四段“及叔陵之肆逆也……兼中书通事舍人”

13.

(1)司马申以身遮蔽王僧辩,持盾上前,恰好裴之横带着救兵赶到,贼军才退。

(注意“躬蔽”“会”“乃”等词的翻译,其中“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语句要通顺)

 

(2)太建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凭清明能干受称赞,有白雀在县庭筑巢。

(注意“除”“见纪”“巢”等词的翻译以及本句的倒装结构,语句要通顺)

  文言文翻译: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郡温县人。

司马申早年有风采气概,十四岁便善于下棋,曾经随同父亲到溉去问候吏部尚书,当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同也在那里。

阴子春一向了解司马申,便在坐处呼叫司马申与他下棋,司马申常有妙思,朱异观而叹奇,于是引司马申交游相处。

值太清之难,司马申的父母都去世,他因此发誓,终身食蔬。

  梁元帝承制,他被起用为开远将军,改任镇西外兵记室参军。

到侯景乱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辩占据巴陵,每次进谏筹划之策,都被采纳运用。

王僧辩感叹道:

“此生若要策马疆场,或许不是他的所长,但若派他安抚众人守城,必定会有奇绩。

”王僧辩征讨陆纳,司马申在军中,当时贼军突然到来,左右皆溃逃,司马申以身护蔽王僧辩,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横的救兵到来,当时贼众突然到来,左右皆溃逃,司马申以身遮蔽王僧辩,持盾上前,恰好裴之横带着救兵赶到,贼军才退。

王僧辩看着司马申笑着说:

“仁者必有勇,这岂是虚言?

”授散骑侍郎。

绍泰初年,改任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任命为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

出任戎昭将军、江乘令,很有政绩。

太建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以清明能干受称赞,有白雀在县衙庭院里筑巢。

任期届满,不久,先担任东宫宾客,接着便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改任员外散骑常侍,舍人照旧。

  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便出而占据东府,司马申骑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赶并斩杀了他,于是便进入城中,没收了叔陵的府库,后主深加嘉奖。

凭功劳任命司马申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文招县伯爵,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

不久改任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

因患病还府第,就加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