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714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03 水环境与水循环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C.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D.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差异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5.影响不同植被覆盖度的0—10cm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气温C.降水D.风速

6.该地区裸地土壤含水率大致与深度成正相关,推测该地区植被根系最密集的深度为

A.0—15cmB.15—25cmC.25—35cmD.35—45cm

【答案】4.B5.A6.D

【解析】4.从图中可以读出植被覆盖30%和60%的含水率最低土层深度均为40—50cm,故A选项错误。

植被覆盖度越高,土壤总含水率越大,故B选项正确。

植被覆盖60%的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现出复杂的波动变化,故C选项不正确。

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差异与植被覆盖度在不同深度表现出不同关系,故D选项不正确。

5.因不同植被覆盖度而使地表的遮荫程度不同,从而造成表层蒸发差异较大。

故选A。

6.裸地土壤含水率与深度成正相关,而该地区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在35—45cm深度含水率却是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根系在此深度吸水最多,即根系密集度最高。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

《水经注》載: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噴现象,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199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

下图为突泉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A.沿断层下降一进入页岩岩层B.沿断层下降一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一进入石灰岩岩层D.沿断层上升一进入秦山杂岩岩层

8.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①石灰岩厚度大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④雨季时间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自1972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A.补给区退耕还林B.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C.补给区建坝拦水D.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答案】7.C8.B9.D

【解析】7.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甲补给区的水沿着补给区交接处的断层上涌,从不透水的岩层,上升到透水的石灰岩,所以C正确。

甲补给区比乙补给区地势低,所以不可能是下降,所以AB错误。

因为泰山杂岩不透水,所以D错误。

8.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石灰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的水量,故①对。

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趵突泉的水量变化大,故②错。

锦绣川断层使甲补给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调蓄了下游地下水的补给,故③对。

趵突泉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雨季并不长,故④错。

故①③正确,故选B。

9.趵突泉的水量来自地下水,所以当趵突泉停喷,说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量大,D对。

趵突泉依靠的是地下水补给,补给区建坝拦水影响的是地表径流,C错。

补给区退耕还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A错。

降水季节变化增大,使趵突泉流量不稳定,而不是停喷,B错。

我国沿岸流始于渤海湾西部,自北向南有辽南沿岸流(图中①)、鲁北沿岸流(②)、苏北沿岸流(③)、浙闽沿岸流(④)等。

下图为冬夏季我国沿岸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图示同纬度日本暖流流经海域相比,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盐度较低是由于

A.降水量少B.河流汇入多C.蒸发量小D.海域较封闭

11.苏北沿岸流

A.导致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B.冬季较弱,夏季较强

C.受长江入海径流影响显著D.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12.浙闽沿岸流方向随季节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暖流流向随季节变化B.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

C.季风风向发生季节变化D.海水盐度随季节变化

【答案】10.B11.C12.C

【解析】10.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河流、洋流等因素,我沿岸流流经海域由于处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陆地淡水河流带来大量的水量,对沿岸地区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较低,B正确;

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与日本暖流流经海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上,蒸发量差异不大两者在降水量上差异不明显,全国沿岸流地区海域与外海接壤,据此判断ACD错误,故选B。

11.结合图中洋流的流向,苏北沿岸流由北流向南部,有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地区海水等温线应向南凸出,A错误、D错误;

该沿岸流海域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一直,对洋流具有加强作用,夏季东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相反,对洋流具有阻碍作用,因此该洋流冬季较强,夏季较弱,B错误;

该洋流流经长江入海口处流向偏离海岸线,可能是受到长江如海径流量的影响,沿岸洋流流向发生偏转,C正确,故选C。

12.浙闽沿岸流流经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风向发生改变,导致洋流流向发生改变;

日本暖流流向固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不会改变洋流流向。

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白令海峡北侧的楚科奇海是北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必经海城,冬季全海城封冻,为太平洋入流水(专家认为白令海水进入冰下形成的海冰边缘区暖水)影响北极的关键区域,也是海冰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下图为楚科奇海主要环流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15题。

13.楚科奇海的主要环流

A.驱使海水等温线向北凸B.冬季和夏季性质不同

C.为北太平洋暖流的分支D.流向受浮冰影响较大

14.楚科奇海主要环流流经海域

A.海冰密集度变化大B.适合船舶全年航行

C.盐度大于周边海域D.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15.研究发现,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变化对太平洋入流水的响应存在1—2不月左右的滞后,其主要原因是

A.热量从大气到海水有时间差B.入流水北向输运需要时间

C.由北向南海冰融化耗时递增D.环流所挟带的热量有限

【答案】13.A14.A15.B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楚科奇海的主要环流中有太平洋入流水,带来相对暖水,使得水温升高,驱使海水等温线向北凸,A正确;

楚科奇海的主要环流冬夏季的性质都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水,B错误;

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的暖水是阿拉斯加暖流的分支,C错误;

专家认为白令海水进入冰下形成的海冰边缘区暖水,楚科奇海环流流向不受浮冰影响,D错误。

14.楚科奇海主要环流流经海域向北海冰增多,海冰密集度变化大,A正确;

楚科奇海主要环流流经海域封冻时间长,一年中适合船舶航行的时间短,B错误;

楚科奇海主要环流流经海域离陆地近,接受地表径流汇入,盐度比周边海域小,C错误;

楚科奇海主要环流流经海域纬度高,气温低,适合生存的生物种类少,D错误。

15.太平洋入流水引起的海冰融化是热量由水直接到海冰,不用经过大气,A错误;

向北海冰增多变厚,自南向北海冰融化耗时递增,C错误;

环流从北冰洋携带的热量对海冰有明显影响,D错误;

入流水北向输运需要时间,故楚科奇海海冰面积变化对太平洋入流水的响应存在1—2个月左右的滞后,B正确。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km,平均宽度32km,湖水面积2339km2。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

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穗状态。

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

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16.【答案】

(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

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

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

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

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解析】本题考查呼伦湖的自然特征及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等知识点。

(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气温较低,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水面不上涨;

降雪和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4月下旬春季开始,气温回升快,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呼伦湖水位开始逐渐上升;

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冰融化、水体体积变大;

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因此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外流湖)。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4月下旬开始湖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菜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注入大西洋,全长1860千米,流域面积102万多平方公里。

从河源至普里斯卡(A)为上游,普里斯卡至奥赫拉比斯(B)为中游,奥赫拉比斯以下为下游。

上游河源区为多雨区,支流众多,流量大,含沙量大,中下游除间歇性河外无支流汇入,水量极小,尤其冬季中下游河段常干枯见底。

奥兰治河东西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夏季最高气温从东向西上升,降水从东向西急剧减少,蒸发量自东向西急剧增加。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段。

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奥兰治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2)简述奥兰治河水系的分布特征。

(3)说明奥兰治河上游河源区多雨的主要原因。

(4)分析奧兰治河流城内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原因。

17.【答案】

(1)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中西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地势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总体自东向西倾斜。

(2)总体自东向西流;

流程长;

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

水系呈不对称分布(南侧支流多,北侧少);

河道弯曲度大;

河流落差大等。

(3)河源区东距印度洋较近,受东南信风影响显著;

受东南沿海马达加斯暖流(或莫桑比克暖流)影响,增湿作用强;

河源区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易凝云致雨。

(4)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为热带沙漠景观;

中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景观;

东部河源区受山地高度影响,自然景观垂直差异较中西部显著。

【解析】

(1)读图可知,奥兰治河流域的东部等高线密集,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上,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中西部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形以高原为主;

从图中可以看出,奥兰治河自东向西流,因此可以判断地势东部较高,中西部较低,总体自东向西倾斜。

(2)读图可知,奥兰治河发源于西部高原山地,总体自东向西流;

南侧支流多,北侧少,水系呈不对称分布;

地形复杂,起伏大,河道弯曲度大;

(3)读图可知,奥兰治河的上游河源区东距印度洋较近,受东南信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

东南沿海有马达加斯暖流(或莫桑比克暖流)流经,增湿作用强,带来充足的降水;

上游河源区为山地地形,海拔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易凝云致雨,多地形雨。

(4)奥兰治河流域西部受副高及本格拉寒流的影响,为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热带沙漠景观;

中东部高原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景观;

东部河源区受山地高度影响,地形落差大,自然景观垂直差异较中西部显著。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海(图甲)是北印度洋西部的边缘海,位于索马里半岛、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之间,北部由阿曼湾经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西部由亚丁湾通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南面连通着赤道西印度洋。

阿拉伯海、红海和波斯湾是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的生成源地。

图乙示意阿拉伯海A断面(10~260m深度)海水输运量、流速、盐度项(阿拉伯海海水的平均盐度和A断面海水盐度之差与阿拉伯海平均盐度的比)的垂直变化(图中负值表示海水向北运动的数值)。

(1)分析阿拉伯海、红海和波斯湾成为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生成源地的原因。

(2)指出经过图示A断面海水输运量、流速、盐度项的季节变化特征。

(3)简析图示A断面海水输运量季节变化的成因。

18.【答案】

(1)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

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

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

(2)冬季海水输运量大于夏季;

夏季和冬季流速较大,春季和秋季流速较小;

海水盐度项季节变化大,冬春较大,夏秋较小。

(3)冬季受强大的东北季风影响,且影响持续时间长;

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势力较弱且影响持续时间较短。

【解析】本题以阿拉伯海和相关图片为背景,考查了阿拉伯海、红海和波斯湾成为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生成源地的原因;

海水输运量、流速、盐度项的季节变化特征;

海水输运量季节变化的成因。

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应用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阿拉伯海、红海和波斯湾成为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生成源地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海区盐度高。

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海、红海和波斯湾位于30°

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

(2)据图可知,5、6、7三个月海水输运量负值约为—1.6,12、1、2三个月海水输运量正值约为2.5,说明冬季向南的输运量大于向北的输运量,说明冬季海水输运量大于夏季;

据材料可知图中负值表示海水向北运动的数值,即正值表示海水向南运动,图中6、7、8流速负值较大,说明海水向北流速较快,12、1、2月流速正值较大,说明海水向南流速较快,因此夏季和冬季流速较大,春季和秋季流速较小;

海水盐度项7、8、9、10月较大,1、2、3、4、5较小,说明季节变化大,冬春较大,夏秋较小。

(3)据上题可知,冬季向南的输运量大于向北的输运量,说明冬季海水输运量大于夏季。

据图可知A断面位于北印度洋,冬季受强大的东北季风影响,且影响持续时间长;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

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

它被一条长约100km、最窄不到1km的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

湾内的水量随里海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

这里一直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

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政府修建堤坝将海湾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

该堤坝现已被拆殷,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

(2)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4)简述修建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引发的问题。

19.【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域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丰富。

(2)水位季节变化大;

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

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低。

(3)里海为咸水湖,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

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

(4)里海水位上升;

里海含盐量升高;

里海周边地区的沿海低地被淹没;

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面积迅速萎缩;

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盐产量减少;

湖床大面积裸露,引发沙尘暴(盐尘暴)。

(1)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作答。

伏尔加河流域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能及时消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补给水源以积雪融水为主。

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消融,径流量大。

夏秋雨水补给量较少,冬季寒冷,冰雪封冻,地下水补给量较小。

所以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最多,夏秋其次,冬季最少,所以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

(2)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位主要来自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至冬季水位最低。

(3)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等方面进行作答。

里海为咸水湖,材料显示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

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

(4)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无水源补给,导致海湾面积萎缩,盐产量减少,甚至湖床大面积裸露,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

里海湖水外泄减少,出现水位上升,含盐量升高,里海北侧沿岸洼地海拔低,会因里海水位上升被淹没。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面积只有7.8万km2,平均深度仅18米。

渤海是北半球冬季结冰纬度最低的海区,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其中辽东湾的冰情最重,冰期最长,大量斑海豹迁徙至此繁殖。

海冰变化经历了生成、维持和融化三个阶段。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2018年度渤海各海区海冰覆盖率。

(1)分析冬季渤海海水容易结冰的原因。

(2)指出渤海海冰在生成阶段的空间扩展趋势。

(3)分析辽东湾东岸海冰覆盖率远高于同纬度西岸的原因。

(4)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你是否赞同大规模开发,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0.【答案】

(1)渤海面积小,深度小,海水降温快;

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与外海海水交换作用缓慢;

多河流注入降低海水的盐度,冰点温度相对较高;

西北季风带来持续强冷空气(寒潮),使水温迅速降低,进而结冰。

(2)自北向南逐步扩展;

自渤海沿岸逐步向中部深海区扩展。

(3)辽东湾冬季盛行西北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漂流,驱动西岸海冰作离岸漂移,东岸海冰向岸积聚,从而造成海冰覆盖率东岸高于西岸。

(4)赞同,开发海冰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海冰规模大,开发海冰技术工艺要求低;

海冰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

不赞同,开发海冰成本高,导致水价高;

易造成渤海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斑海豹繁殖。

(1)由材料可知,渤海面积小,深度小,入冬之后海水将迅速降温。

结合题图可知,渤海属于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与外海海水交换速度慢,导致渤海海水在冬季容易结冰。

由图可知,有多条河流注入渤海,降低了渤海海水的盐度,渤海海水的冰点温度相对较高,也导致渤海海水在冬季较易结冰。

该海域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受强冷空气(寒潮)影响,海水温度迅速降低,导致渤海海水快速结冰。

(2)根据图中所示的海冰覆盖率判断,北部海区的覆冰率大于南部海区,说明渤海海冰在生成阶段的空间扩展趋势由北向南逐步扩展;

沿岸浅海区覆冰率大于中部深海区,说明

渤海海冰在生成阶段的空间扩展趋势由渤海沿岸逐步向中部深海区扩展。

(3)辽东湾冬季盛行西北风,在盛行风的驱动下,辽东湾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西岸海冰随表层海水作离岸漂移,而东岸海冰随表层海水向积聚,故辽东湾东岸海冰覆盖率大于西岸。

(4)本题属于开发性试题,可选择一个观点回答。

若赞同该观点;

首先,开发海冰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其次,渤海冬季海冰规模大,且开发海冰技术要求较海水淡化低;

最后,从资源属性看,海冰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

若不赞同该观点;

首先,开发海冰的成本高,这将导致工业、生活用水水价提高;

其次,开发海冰的行为,必然会造成渤海生态环境破坏,而且会影响斑海豹繁殖。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洪灾频繁。

洞庭湖位于荆江河段南岸,南纳湘、资、沅、澧四水系来水,北承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径流经湖区调蓄后,再由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水文情势受长江干流与湖区水系支流来水的双重影响。

洞庭湖区水域古代曾连成一片号称“八百里洞庭”。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日趋萎缩一分为三,分化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

下图为洞庭湖区各部分出现的萎缩状况及荆江河段略图。

(1)分析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据洞庭湖区的水域变化过程,描述湖区的地势特点并说出判断理由。

(3)说明洞庭湖持续萎缩对其洪水期水文特征的影响。

(4)从整体性角度说明洞庭湖萎缩后对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