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7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2

【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精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砭(biǎn)石主要用于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消除病痛,是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医学史家把这种医疗活动看成我国针灸(jiǔ)术的烂殇。

B.选择“安步当(dāng)车”还是“连滚带爬”,立刻就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而这种气度需要长期的修练和熏陶(táo),也需要一个人拥有将一切置之度外的胸怀。

C.斑驳的土墙、悠长的弄(nòng)堂、呢喃的燕子……诉说着小镇千年岁月的沧桑,让游人摹想湮(yān)没的辉煌的历史过往。

D.宽厚者,语多奖掖(yè);刻薄者,话多贬抑;豪放者,词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者,言多风雅而不随便;谦逊者,含蓄而不猥琐;博学者,旁征博引而不芜(wú)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不过必须先要有诗料----你所掌握的词汇。

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乙)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

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便成为文人的笑谈。

(丙)(《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句子,那是因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新词,以及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也是不宜入诗的。

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的音译。

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这样写,未免不像诗了。

故而初学者应经由大量的阅读,涵泳于经史,游弋乎子集,建起自己的词汇小库房,临到用时才不会捉襟见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俚俗B.以及C.游弋D.捉襟见肘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日获悉,中国计划于【精品】左右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精品】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至2030年前后,中国还将实施小行星、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B.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C.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客观上助推了课外辅导热,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知识、技术的强烈需求则是校外培训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D.证监会紧紧围绕以保护投资者知情权、收益权等基本权利为核心,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作者却回避了这样的渲染。

因为作者觉得,不用细节的铺陈、多方面的渲染,▲。

▲。

▲。

▲。

而▲。

散文以情动人,收敛了情感,会不会影响文章感人的力量呢?

①叙述从表面上来看,和描写不同

②叙述首先是外部细节的简略,其次是情感的收敛

③感染力不一定从丰富的描写中产生,叙述也能动人

④描写是在细节上铺陈,不仅是外部细节的铺陈,而且是内在情感的夸张

⑤也可以构成相当的感染力

A.②④①⑤③B.⑤②④①③C.⑤③①④②D.①②⑤④③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则思江海下百川宁许以负秦曲

B.人皆得以隶使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素善留侯张良流俗之所轻也

D.友直,友谅,友多闻而耻学于师

7.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③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④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⑤尚德哉若人⑥子路从而后⑦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⑧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①⑧/③④/②⑤/⑥⑦/⑨B.①⑧/③④/②/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⑧/③④/②/⑤⑥/⑦⑨

二、古代诗歌阅读

8.以下对杜甫《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对仗工整,上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B.颔联以“无边”形容“落木”,以“不尽”形容“长江”,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全诗各句落笔的角度相同,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句句写景,景景寓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D.“艰难苦恨”句不仅指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整首诗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既悲愤深沉,又寄慨遥深。

三、语言表达

9.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大学校长在欢迎教育专家×××的大会上致词说:

“×老师是当代教育改革家,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校师生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

×老师听了有些不自在,赶紧说了几句答谢词:

“我才疏学浅,只是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颇有建树。

今天能有机会来贵校莅临指导,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深感荣幸。

在场的老师们听完之后,都在底下议论纷纷。

看来校长的欢迎词和教育家的答谢词都有不得体的地方,才引得台下“议论纷纷”。

试指出四点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升华,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与璀璨的今天。

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展望未来。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

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开辟了一条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速和平发展之路。

然而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显得并不相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

而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可谓相辅相成,倘若对自身文化都产生了距离感、陌生感乃至排斥、厌恶,那么何谈文化复兴与民族崛起呢?

因此,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据调查,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的认知如下图:

(摘自《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研究员陈琳、贾晓芬)

材料二:

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中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黄会林说:

“当代中国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关头。

一方面,以扩大物质生产、加快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无限延伸,忽视文化力量的社会将面临着‘精神缺钙’的危险。

而在今天,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也自然显现出来。

物态、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为心态层面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

全球化一方面带来所谓的文化趋同,但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各自的差异性,并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独立和自觉是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费孝通曾经明确提出应该立足21世纪,加强文化自觉。

因此,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

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通俗文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

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

(摘自《冰点文库》)

材料三:

青年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出了一个根植在中国土壤上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判断。

“东圣西圣,其揆一也”,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优秀基因,对当下的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正可大放异彩,却见不少青年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宝藏视而不见。

相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发展的钥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应首先熟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再图融汇异邦文化之所长,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自信与根基、又有世界眼光的“新青年”。

又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信息潮流,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信息甄别、筛选、判断的权利,拱手让于网络舆论,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网络上所谓的真假代替了事实的真假,网络上所谓的对错代替了事实的对错,任凭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被裹挟而不自知。

一个成熟的社会,首先要有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而理性来自定力。

(摘自《人民日报》李林)

10.下列对材料一关于中国公众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公众在了解自身文化来历、特色和发展趋向方面的意识理念较差。

B.中国公众非常需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C.中国公众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前景信念坚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文化自信和热情。

D.中国公众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自豪感最强,最不自信的是文化国际竞争影响力。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即国家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没有与物质财富同步发展。

B.中国当代文化由于被通俗文化、美国文化等强势文化包围,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

C.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具备文化自信的根基。

D.当代青年只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就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如何培养民众的文化自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

张秀超

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

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

那小树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

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贴着一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

“你站一下。

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

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

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到过解放前光景的老人。

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过多年的队长,当车把式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一村子人吃的盐都是他拉回来的。

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也坐下。

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是拴在一起的。

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远动员,在烟袋杆子上跳荡。

一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

“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

“是诺贝尔奖。

“那人是山东的?

“对,是山东高密的。

“是咱老家那儿的。

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候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那人,你熟不?

“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

“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

顿了一会,他又说道:

“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

我有些吃惊:

“这你也知道?

”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

“从电视上看的。

”他说。

“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

”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

“不是故事,那是小说。

”我告诉他。

“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

”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

“对,写小说。

有时候也写别的。

“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

那比高粱还有气势!

“你知道不,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

后来树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

那也有好景致,你知道吗,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

“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

埋了就带进土里了。

等知道他们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

“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

“不,他在北京。

“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

我看你回来,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住,比在城里强。

“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

我给你说说,多了去了!

晚上,到你家去吧。

”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地了。

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

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

而在今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外,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

对从事这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

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

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对文学的意义吧。

这个秋日,在天高云淡中,观如画的山景,闻鸟鸣幽谷,听溪水潺潺,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的欢畅,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山涧溪水的歌吟是这样的清脆悦耳……

13.概括二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14.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的“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你看过吗”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15.赏析文章结尾的艺术效果。

16.结合全文,说说二爷对“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五、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示季子懋修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

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

“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

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然吾窃自幸曰:

“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

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

以汝为质不敏耶?

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

以汝行不力耶?

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院也。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复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

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

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己则乖谬,而徒诿之命耶,惑之甚矣!

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

区区小艺,岂磨以岁乃能工耶?

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

夸耀

B.不得已黾勉从之黾勉:

尽力

C.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

错误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

继承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至匍匐而归穷山之高而止

B.而俯首以就矩矱也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乃不俯寻吾之所得今君乃亡赵走燕

D.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张懋修的一封书信,信中他帮助儿子总结了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不是才质不聪敏,而是与儿子好高骛远、涉猎太广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科举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希望儿子脚踏实地,不要重蹈自己失败的覆辙。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仿效古人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

(2)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22.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3.孔子和庄子的这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六、句子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

“______,______。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

(2)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如之何其废之?

论语》)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七、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流行于高校的“夸夸群”火了。

它是一种微信群,即“全方位地用华丽的辞藻疯狂地夸奖吹捧你”的多人群聊。

据了解,包括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

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减压方式,迎合了大学生对情感交流的需求。

但也有人认为这些并不是真心夸奖,而且也不是所有行为都适合夸奖,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好好提升自己。

对于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砭石”的“砭”,应读biān;“烂殇”应为“滥觞”,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B项,“安步当车”的“当”应读dàng,“安步当车”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修练”的“练”应为“炼”。

C项,“弄堂”的“弄”应读lòng。

故选D。

2.B

3.B

【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B“生活中绝大多教的新词”和“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不能用“以及”连接。

“以及”,通常表达了对某种信息的“补充”;“及”,通常是强调前者,由“及”连接的后者通常仅作前者的对等参照或者补充。

而“和”,通常是表达两者的同位或对等地位,这里可以用“和”。

A项,“俚语”释义:

1、世俗;民间。

2、粗俗,不高雅。

这里使用正确。

C项,“游弋”指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

也指在水中游动。

这里是指浏览子集,使用正确。

D项,“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用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中B项“夕阳芳草见游猪,”句内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这里的引文为间接引用,为正文的一部分,所以引号内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故选B。

标点符号用法歌诀:

1、句号:

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陈述句未要使用,祈使用它气舒缓。

2、问号:

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

3、逗号:

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

4、顿号:

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

5、分号:

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

6、冒号:

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

7、引号:

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

独立使用放里边。

8、括号:

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

9、破折号:

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

10、省略号:

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

11、书名号:

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中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中,A项,“实现【精品】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成分残缺,“实现”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应为“实现……的目标”。

B项,“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不合逻辑,属于一面对两面,应在“能”的后面加上“否”。

D项,“围绕以保护投资者知情权、收益权等基本权利为核心”结构混乱,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