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28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光的折射》精编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一20题

1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

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16.“相机拍照”、“照镜子”和“点燃的蜡烛照亮房间”可以分别说明以上物理原理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

一17题

17.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

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 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

a区B.光的折射;

b区C.光的直线传播;

a区 D.光的直线传播;

b区

18.一束光从某种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如下图所示,一部分光反射,一部分光折射,则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A.小于50°

B.在50°

和100°

之间C.在100°

与140°

之间D.大于140°

19.一束光线与水面成30°

角从空中射入水中,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恰好成直角,此时入射角和

折射角分别为【】A.30°

、60°

B.30°

、30°

C.60°

D.30°

、90°

20.如图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为50,关于入射角、折射角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

40,=50B.>

40,=40C.<

40,=50D.<

40,=40

50°

21.一束光线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一18题

一21题

22.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一23题

一22题

23.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A.M点B.N点C.P点D.Q点

24.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5.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的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

b

26.用厚度不计的玻璃制成一空气三棱镜,放置于水中,如图所示。

一束垂直侧面ac的单色光线射向空气三棱镜,并从bc侧面射出,画出光路图。

一28题

一26题

a一27题b

27.a、b是两块半球形玻璃砖,请完成光路图。

28.图中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是实际飞机。

29.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小明想:

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

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

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

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17°

24°

一30题

一29题

3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右上表表:

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一条:

二、透镜:

1.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

要想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他应该把小灯泡放在上。

2.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

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

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3.如图所示,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暗盒右侧平面有一个圆孔P,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

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三个光学元件中取一个嵌入P中,发现M上呈现一个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P中的光学元件是【】A.只能是凹透镜B.只能是凹透镜和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和厚平板玻璃D.三个光学元件都有可能

二2题

二3题

二4题

二1题

4.玻璃砖中间有一个气泡,如图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后将【】

A、被会聚B、被发散C、还是平行光线D、无法判断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 B.每个凹透镜都有两个虚焦点

C.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一实一虚  D.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不变的

6.下列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二8题

二7题

二6题

7.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

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8.如图所示在遮光板的中央挖一圆洞,嵌入一块与圆洞等大的凸透镜,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凸透镜上,在遮光板后面与板平行的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二倍于透镜直径的圆形光斑,若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d,则则透镜的焦距为【】A.d/4B.d/3C.d/2D.d

9.黄冈实验中学开展“卫生月”活动后,同学们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增强了,林雨在龙王山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O

10.完成光路图:

11.如图所示是一个光学黑盒子,它能使入射的平行光束变宽,产生如图所示的情况.已知盒内有两个透镜,试说明两个透镜是怎样放置的并画出光路图.

ab二12题cd

二11题

12.一束光通过虚线框中的透镜前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二14题

二13题

13.如图中,AO为入射光线,OB是经镜子后射出的光线,请用作图法填入适当镜子的(三种)。

14.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两个光学元件一束平行光由下向上射入虚线框内,经两个光学元件作用,结果在虚线框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细亮的光点.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这两个光学元件.(位置大致正确)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像距v与物距u的关系

像的性质

物、像与透镜的位置关系

应用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

虚像

同侧/异侧

u-∞

v=f

----

缩小成亮点

测焦距

u>2f

f<v<2f

V<

u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像机

u=2f

v=2f

V=u

等大

f<u<2f

v>2f

V>

放大

投影仪

u=f

不能成像,是一束平行光

平行光源

u<f

V>

正立

同侧

放大镜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近小,物像远大;

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分界点;

处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2.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

“人影相随”中的“影”是

三3题

光在空气中形成的。

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

形成的。

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形成的

3.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

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支蜡烛距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24cm的屏上得到和蜡烛一样大小的清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cm,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4cm,则必须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比蜡烛(填“大”或“小”)。

5.有一个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要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厘米.要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厘米.

6.在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下,实像总是 

立的,实像和物总是分居在透镜的 

侧;

虚像总是 

立的,虚像和物总是在透镜头的 

侧。

7.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

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凸透

镜的作用,幻灯片需插在镜头后。

调节教学投影

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这时,教室

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

是:

适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

三7题

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8.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

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

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现象;

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填“不变”或“变化”);

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

9.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像;

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

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

三10题

三9题

三11题

三12题

10.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l,折射角是γ1,那么【】

A.β1<

β 

γ1<

γ 

B.β1=β 

γl=γC.β1<

γ1>

D.β1>

γl>

γ

11.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B.30㎝C.20㎝D.10㎝

12.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3.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A.a点B.b点C.c点D.d点

三13题

三14题

1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右上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O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像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16.用凸透镜从不同距离,观察一直尺,从凸透镜中不可能看到的图形为何【】 

三17题

三16题

17.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杯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的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及酒的凹透镜的共同作用,显现出杯底图片放大的虚像

D.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

18.图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19.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B.10cmC.16cmD.20cm

2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凸透镜4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其像的变化是【】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21.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

2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相机镜头的焦距是50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A.100毫米以外B.50毫米以内C.恰为50毫米D.略大于50毫米

23.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子正好落在镜头的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A.画面上有个黑点B.画面上有只小虫子,但不清晰

C.画面变得模糊D.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24.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三24题

25.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三26题

三25题

2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27.如图所示,OO′为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

用作图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位置并在这个位置画出这个透镜。

三28题

三27题

三29题

28.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1)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焦点;

(2)画出入射光线SP的折射光线。

29.如图所示,有两条光线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P)处和一倍焦

距(F)处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三30题

3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放好仪器,点燃蜡烛,

调整_______和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中发现蜡烛放在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

放在_____点时,它的像成在2F’点以外,放在_____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

屏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_____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

三31题

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

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组

第2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像的正倒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1)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将蜡烛火焰沿主光轴移动到距凸透镜1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呈现出一个直径与凸透镜相等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若将烛焰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成、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在南北放置的光具座上实验时,若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后,烛焰突然被微风吹得向东倾斜,则光屏上的像向 

方向倾斜。

(4)若把凸透镜下半部用黑纸遮住,则【】

A、亮度不变,上半部消失只有下半部的像B、亮度不变,下半部消失只有上半部的像

C、亮度变暗,仍能成完整的像D、亮度变暗,只有上半部的像

(5)小莉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

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