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55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描写太阳的拟人句。

3.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日出前的景象B.日出时的景象C.日出后的景象

课内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4.给文中画线句子加标点。

5.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6.用“”画出表示金华双龙洞名字由来的句子。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请想象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然后用每块重达48斤的大砖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是巍峨的城楼。

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多姿的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城楼下有五座城门,中间一座最大。

门前一水环绕,这就是有名的金水河,它既增加了城楼的美丽,又可以加强城楼的防御。

河上并列着五座金水桥,桥面略呈拱形,桥身曲折多姿,与城楼的垂直端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桥的两面有玉石雕砌而成的栏杆。

中间一座雕有蟠桃图案,封建时代专供皇帝通行;中间四座雕着荷花,专供大臣通行。

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

华表使用白玉石雕成,刻有蟠桃花纹,浑圆精致,映衬着背后的城楼,更增加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

华表顶端雕成一个蹲着的野兽,叫“望君归”。

华表、金水桥、城楼相互衬托、辉映,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图案。

8.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的。

9.找出文中写了天安门城楼的哪些地方。

这些描写突出了天安门城楼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游古漪园

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就出现一堵巨大的浮雕墙。

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

啊,多美的艺术作品!

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期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

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

站在九曲石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重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石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到一个亭子。

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

这个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

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艘古色古香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

湖岸垂柳正在暴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又回到了照壁前。

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0.写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照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12.用波浪线画出介绍“缺角亭”的名字来历的句子。

13.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课外阅读。

茫茫的太平洋上,“实践号”耕波梨浪,航行在赤道海域,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那里的风光。

赤道的风光确实是奇特的。

赤道海域降水频繁。

有时一边是晴日当空,一边却是。

有时太阳出得好好的,不一会儿,海面上天连水,水连天,黑压压的一片,一场暴雨哗哗倾泻。

一道道垂天而下的雨帘,如同瀑布一般,撒落在海面上,看去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赤道上空的云变幻莫测。

举目望天空,有时彩云如孔雀开屏,有时细云如一条条缓流的小溪。

最美的要算色彩艳、斑斓绚丽的彩霞了。

你看,当火辣辣的太阳落向西边的天际的时候,天空中的朵朵白云被染成了紫红色衬托在蓝天上,显得分外美丽。

不一会儿,太阳接近水天相交处,天边顿时像烧起一片火。

通红的云霞,如同万面红旗招展。

眺望远方,有一片灰、白、蓝、红色交织在一起的云彩,宛若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

遥远神秘的太平洋赤道,给我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

14.给短文加个标题。

再把第二段中画“”处补充完整。

15.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形容颜色多:

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

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我们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短文主要通过写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突出赤道风光_______。

全文采用了_________的段式结构。

课外阅读。

登黄山记(节选)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

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

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

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

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8.“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19.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0.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

“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

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

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

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

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

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

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

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

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

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2.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

________。

②巧夺天工:

________。

23.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B.地点变化C.事情的发展

24.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26.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默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题。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上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7.作者一路上看见了哪些景物,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完整地说一说双龙洞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

29.用文中划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从“一路迎着溪流”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将军洞(节选)

吴然

进庙拜了拜李将军,转上一圈,我们就去爬猴子水了。

说真的,这里才是最好玩的地方。

你看,陡陡的岩石,顺山坡白花花铺了一大片,山泉水哗哗哗淌下来!

这水谁知道淌了几千几万年了呢?

岩石被冲刷出了一条条的凹痕,这些凹痕是水走出来的路,也是水长出来的根,它们深深地扎在岩石上!

①这水不知怎么被叫做“猴子水”,是很久以前,常常有猴子来玩水吗?

一定是了。

高高的石壁上不是有一个石坑被称为“石交椅”吗?

那一定是猴王的宝座吧。

猴王坐在那里,手捧仙桃,看着小的们爬上爬下在水里戏耍,岂不快哉?

哦,这不成了孙悟空孙猴子了吗?

哈哈,咱们也来当一回猴子,看谁能坐上猴王的宝座!

②据说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可是哪里还有猴子攀援跳跃的本事呢?

面前这石壁滑溜,把鞋子脱了,双脚双手也爬不上去。

一个小伙子好不容易爬到半中腰,却又滑了下来。

有经验的人,把身子转过来,把背贴在石壁上,用手用脚用屁股,一点一点往上“坐”,居然坐到了“石交椅”上!

我试了多次没能爬上去,只好很没面子地从凿出的石窝上,手脚并用,攀登上去。

(选自《吴然经典美文:

洱海大耳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1.“哗哗哗”是形容________的声音,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2.画线句子①是一个________句,画线句子②是一个________句。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33.第1自然段中的“水走出来的路”“水长出来的根”都是指________。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34.根据选文的最后一句话,有人说:

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的是自己攀爬失败的沮丧心情。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写出自己的意见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节选)

叶圣陶

爬爬歇歇直到冰壶洞口,进了洞就得往下走。

工友提着汽油灯在前边引导,我留心脚下,踩稳一脚再挪动一脚,觉得往下走也不比向上爬轻松。

忽然听见水声了,再往下没有多少步,声音就非常之大,好像整个洞里充满了这轰轰的声音,真有逼人的气势。

就看见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

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

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支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个比拟是工友说给我听的,听了他说的,抬头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

这个比拟比较把石钟乳比做狮子和象之类,意境高得多了。

在那个位置上仰望,瀑布正承着洞口射进来的光,所以不须照灯,通体雪亮。

所谓残星,其实是白色石钟乳的反光。

这个瀑布不像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双龙洞泉水的上源。

(选自《叶圣陶作品精选:

稻草人》,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35.“飞珠溅玉”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象。

36.作者说的“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用“”在文中画出来。

假如你在这样的境界里,会有怎样的感觉?

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吧。

37.阅读选文的第3自然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时作者看瀑布是仰望的。

(______)

②“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写出看瀑布的时间是黎明。

(______)

③“千万支银箭”指的是瀑布的水流。

(______)

④作者说这个比拟“意境高得多了”是在批评双龙洞。

(______)

38.下面的文字出自徐霞客的游记,从内容看,可以知道描写的是(  )

忽闻水声轰轰,秉炬而下,则洞之中央,一瀑从空中下坠,冰花玉屑,从黑暗处耀成洁彩。

A.双龙洞B.冰壶洞   C.双龙洞和冰壶洞

39.通过阅读,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极短的时间。

(光彩)耀眼。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3.B

【详解】

4.,,,、、。

5.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6.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7.有的像空中飘浮的云朵,有的像老爷爷正瞅着他的孙子。

【详解】

8.从部分到整体

9.白玉石做底、台座、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的姿丽花纹。

这些描写突出了天安门城楼的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分析】

8.考查文章顺序,文章第一段“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等信息,可知是对“天安门城楼”的介绍,第二段从“城楼下有五座城门”“河上并列着五座金水桥”“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

”可知是对“城楼”“金水桥”“华表”的介绍,而最后一段“华表、金水桥、城楼相互衬托、辉映,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图案。

”进行了总结介绍,所以这篇文章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介绍天安门的。

9.考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然后用每块重达48斤的大砖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是巍峨的城楼。

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多姿的花纹”是对天安门城楼的介绍,体现的特点是“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10.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

11.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2.这个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

13.赞美、喜爱古漪园

【分析】

10.考查对文章顺序的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关键句“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

”“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

”可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

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

11.考查寻找文章中心句的能力,文章按照游览顺序对古漪园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尾处介绍“自己”又回到了最初游览的地点“照壁”,进行了总结,所以文章中心句为“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是审题是要找“缺角亭”的名字来历,从文中“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

这个亭子是四方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拳头。

”可知答案。

13.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文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了古漪园的优美景色,最后结尾处进行了抒情“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表达了自己对古漪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4.倾盆大雨

15.斑斓绚丽目睹、望、眺望

16.雨水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17.赤道海域降水频繁赤道上空的云变幻莫测奇特总分

【详解】

18.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

19.承上启下

20.它不仅是黄山好客的象征,还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21.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分析】

18.考查解释词语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名副其实:

也说名符其实。

意思是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接着从文中“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可知“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

19.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划线句子“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

前文是对松树的介绍,而后面是对这棵松树为什么叫“迎客松”的原因,所以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选择关联词语把句子连接起来。

句子“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前半句和后半句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还”关联词。

2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其中“众壑纵横”指沟壑非常多,“真黄山绝胜处”用来形容黄山的景色很美,所以本句话可理解为:

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22.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23.B

24.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25.横线:

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

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26.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解析】

2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可知,作者是按地点变化写的。

24.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可知,作者是按地点变化写的。

2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6.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7.各色的映山红、油桐、粉红色的山

28.双龙洞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在距市区8公里的金华山双龙风景区内。

29.雄鹰在蓝天上翱翔,时而高歌,时而侧翼,时而盘旋,时而俯冲。

30.溪的宽度、流水的速度和小溪旁的风景

【解析】

27.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8.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9.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如: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是排比。

30.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1.山泉水流淌;嗡嗡嗡;沙沙沙;唰唰唰

32.C;B

33.岩石被泉水冲刷出来的一条条凹痕;泉水在岩石上已经流淌了很久很久

34.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选文开头作者就说“这里才是最好玩的地方”,攀爬失败的并不只是作者一个人,前面也写了一个小伙子从半中腰又滑了下来。

“很没面子”只是作者的自嘲,文章中流露出的还是攀援的趣味,并没有多么沮丧。

【解析】

31.略

32.略

33.略

34.略

35.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冰壶洞里瀑布飞流而下,水珠四溅

36.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

我感觉瀑布似万马奔腾,又像银河决堤。

37.√×√×

38.B

39.我体会到作者对冰壶洞瀑布的喜爱和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分析】

35.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解答,原文“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其中“飞珠溅玉”指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

在文中描写的是“冰壶洞里瀑布飞流而下,水珠四溅”的景象。

3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审清楚题目,从文中“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可知答案。

3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从第三自然段中“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

”“听了他说的,抬头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

”可知作者看瀑布是仰望的,此说法正确。

②从文中“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支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可知是用来形容景色的,并不是指看瀑布的时间是黎明。

③从文中“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

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支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可知说法正确。

④作者说这个比拟“意境高得多了”不是批评双龙洞,而是指工人给我说眼前所见的奇景所用的比拟“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