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761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文档格式.docx

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4.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建构历史叙述。

5.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历史价值观:

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背景编辑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

价值定位编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2]

基本原则编辑

第一,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研究过程编辑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业性强,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采取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工作历时三年,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1.精心开展研究,提出素养框架

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厘清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结构,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

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比较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标框架和落实情况;

通过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开展传统文化分析,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传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开展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现行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相关表述,明确课标修订任务。

同时,通过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各界对核心素养的期待。

课题组访谈了12个界别的608名代表人物,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为建构符合国情特点和现实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召开专家论证会60余次,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主要结论,初步提出了核心素养总框架。

此后,又召开征求意见会20余次,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对总框架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2.开展转化研究,对接课标修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提交了核心素养总框架初稿。

2014年7月,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

为做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修订的衔接工作,2014年8月,呈请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

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2015年1月,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了衔接转化研究成果,赞同研究组提出的核心素养落实方式。

3.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完善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2015年4月和2016年年初,两次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将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

同时,正式征求了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并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征求各省市教育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意见。

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总体框架编辑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3]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4]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编辑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5]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编辑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

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人文情怀: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

具有问题意识;

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

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

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

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健全人格: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

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

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

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

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

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国家认同: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扞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

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

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国际理解:

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

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

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问题解决: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

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