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89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502,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纳米材料及新型块体非晶

4.复合材料

6.光电材料与器件

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

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表面科学与工程

3.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

5.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

>53学分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

>53学分

>29学分

修课

学分

>34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

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

>10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

学分,其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9学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9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

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

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学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

>4学分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32

2

外国语学院

级学科基础课

011.500

矩阵论

48

3

数学系

必修

>8学分

(硕士阶段)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数学系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数学系

110.510

固体物理▲

40

2.5

材料学院

110.504

材料热力学▲

48

3

材料学院

110.803

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

32

2

材料学院

110.514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40

2.5

材料学院

级学科基础课

110.503

材料化学▲

40

2.5

材料学院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阶段)

110.505

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12

陶瓷材料

32

2

材料学院

110.514

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

40

2.5

材料学院

110.501

电子制造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4学

士专业选修课程

110.511

固态相变理论

32

2

材料学院

分(硕士

阶段)

110.513

表面工程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08

粉末材料制备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20

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博士专修课程

110.801

晶体材料结构和性能

32

2

材料学院

>4学分

110.802

先进功能材料

32

2

材料学院

110.803

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

32

2

材料学院

110.804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级学科课程

博士必修

>2学分

非学位课

补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

96

6

材料学院

本科非材料类的硕士生必修

材料物理性能

48

3

材料学院

研究

环节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

材料学院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

附注:

课程名称后面标注为▲为高水平国际化课程,标注为※为高水平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

(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

应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含1篇A类或以上文章)或所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8(无篇数限制)。

对于在校外联合培养超过一年的,应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A类或以上SCI论

文,且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数不少于4篇,或所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0(无篇数限制)。

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篇数;有

两名共同第一作者时以1/2篇计,共同第一作者人数超过两名时不计篇数。

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境)外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作为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之一,则必须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并应明确注明作者的双重身份,即国(境)外某大学或研究机构访问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等字样,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不作为第一署名单位。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材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502,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材料学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表面科学与工程2.纳米材料及新型块体非晶

3.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4.复合材料

5.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6.光电材料与器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以学校批准年限为准)。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修课学分

>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外国语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专业选修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环节

>12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湫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阶段必修

>6学分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湫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一级学科基础课

011.500

矩阵论

48

3

数学系

必修

>8学分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数学系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数学系

110.510

固体物理▲

40

2.5

材料学院

110.504

材料热力学▲

48

3

材料学院

110.803

材料的微观尺度模拟▲

32

2

材料学院

110.514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40

2.5

材料学院

二级学科基础课

110.503

材料化学▲

40

2.5

材料学院

限定选修>4学

110.505

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12

陶瓷材料

32

2

材料学院

110.514

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

40

2.5

材料学院

硕士专业选修课程

110.501

电子制造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6学分

110.511

固态相变理论

32

2

材料学院

110.513

表面工程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08

粉末材料制备学

32

2

材料学院

110.520

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非学位课

补修

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

96

6

材料学院

本科非材料学类的硕士牛必修

材料物理性能

48

3

材料学院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

650.503

学位论文

10

附注:

课程名称后面标注为▲为国际化课程,标注为※为高水平课程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要获得本环节的学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在2.5-3年的学业期间应该参加本院组织的学术报告6次以上;

(2)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或E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录用1篇与学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

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

其它执行学校相关规定。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503,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现代模具技术

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

5•材料加工装备及自动化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

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4.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

6•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

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

>53学分

类别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普通博士研究生

总学分

>53学分

>29学分

修课

学分

>34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

>10学分,其中: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2学

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

(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19学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9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

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

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

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408.6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湫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必修

>6学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湫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国语学院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1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

>4学分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24

2

外国语学院

级学科基础课

011.500

矩阵论

48

3

数学系

必修

>8学分

(硕士阶段)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数学系

110.612

材料加工物理▲

40

2.5

材料学院

110.601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

40

2.5

材料学院

级学科基础课

110.608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

24

1.5

材料学院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阶段)

110.602

现代模具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110.603

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

40

2.5

材料学院

硕士专业选修课程

110.607

复合材料制备及成形

24

1.5

材料学院

>4学分(硕士阶段

110.614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

40

2.5

材料学院

110.619

现代精冲与模具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04

激光制造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05

软件工程及应用

32

2

材料学院

110.606

反求工程原理与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110.609

粘结材料及涂料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0

高分子材料及成形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1

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

32

2

材料学院

110.613

现代控制理论及接口技术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5

材料与环境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6

材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

32

2.0

材料学院

110.617

材料加工过程监测原理与实践

24

1.5

材料学院

110.618

试验优化设计

32

2

材料学院

博士专修课程

110.905

液态金属精确成形理论及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4学分

110.906

金属塑性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110.907

先进连接成形理论及应用

24

1.5

材料学院

110.908

材料数字化成形原理及装备

24

1.5

材料学院

跨一级学科课程

博士可选修硕士牛课程

博士必修

>2学分

非学位课

补修课程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

材料学院

本科非材料成形类专业的硕士牛必

材料成型工艺

材料学院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

材料学院

模具CAD/CAM

材料学院

研究

环节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1

材料学院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1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1

650.804

发表论文(博)

1

650.805

学位论文(博)

15

注:

课程名称后标注▲为国际化课程。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5)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

(6)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

应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文

章(至少含1篇B类SCI文章)。

对于在校外联合培养超过一年的博士生,应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B类论文,且

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3篇。

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

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

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导

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篇数;有

两名共同第一作者时以1/2篇计,共同第一作者人数超过两名时不计篇数。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排名前二位的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论文。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80503,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模具技术

2.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3.

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

4.

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

5.

材料加工装备及自动化

6.

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修课

学分

>24学分,其中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程》4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