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860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1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经济林栽培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林栽培学.docx

《经济林栽培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林栽培学.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林栽培学.docx

经济林栽培学

经济林栽培学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二、五大林种

三、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四、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七、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八、学习经济林栽培的目的与要求

一、概念

►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木材不是经济林的主产品(non-timberproductiveforest)。

►经济林产品:

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虫胶、虫蜡等(non-timberforestproduce)。

二、五大林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划分

1.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

2.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

3.防护林:

以防护为主要目的

4.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

5.特种用途林:

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三、经济林栽培的意义

1.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调料、香料、饮料、中药材等。

如:

•果品:

核桃、扁桃、无花果、枣

•油料:

油橄榄、油茶、文冠果、麻疯树、乌桕、油桐、黄连木

•粮食:

板栗、橡实

•饮料:

杜仲、猕猴桃、沙棘、余甘子(大戟科)、桦树液

•中药材:

绞股蓝叶(葫芦科)、杜仲、银杏叶

•调料:

花椒、八角、肉桂

•工业原料:

漆树、白蜡树、盐肤木

•无花果和枣含葡萄糖和果糖量70%以上;

•核桃含蛋白质15%~17%,脂肪67%~70%;

•杏仁和榛子含蛋白质17%~26%,脂肪50%~60%,仅次于豆类而超过谷类2~3倍;

•100g枣含Vc380~800mg;

•果品中果酸、单宁、芳香物可增食欲,助消化;

•核桃仁、龙眼、荔枝历来是滋补品;

•杏仁素止咳化痰;板栗、枣、柿饼等.

•油茶为主的木本植物食用油,占植物油总量的12%;

•糖槭树的树液炼枫糖浆;

•橡实等的淀粉制淀粉糖;

•饮料:

杜仲、猕猴桃、沙棘、刺梨、杏仁、余甘子(大戟科)、桦树液、绞股蓝叶(葫芦科)、柿树、枣、银杏等;

2.经济林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可通过综合利用,提取制成各种产品。

如:

香精、芳香油、葡萄糖、果糖、果酸、单宁、酒精等.

3.保护生态安全的作用,美化城市和农村,绿化荒山、荒滩,保持水土,有利于生态平衡。

四、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林是种植业中最旺盛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以经济林为主体的林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3大支柱产业。

如:

2002年底全国经济林总面积2800×104hm2,总产值1320×108元。

2.经济林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地按照适地适树,基地化发展,集约化经济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如河北冬枣;京东板栗;河南油桃;浙江、安徽山核桃;宁夏枸杞;慈利杜仲;沧州金丝小枣;武都花椒等。

3.经济林在促进农民收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

杭州市郊区县的雷竹每年最高收入6万元/亩;河北献县的枣产业等

4.经济林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低产、低质、低效经济林、大宗水果树种面积占占总面积的50%以上。

2.生产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

如:

我国板栗平均产量375kg/hm2,为美国、伊朗的1/8;核桃平均产量300kg/hm2,仅为日本、法国的1/7。

3.经济林产业化程度低,第二、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产品储藏保鲜量不到总产量的15%,加工量不到1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加工量已达到50%左右。

六、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1.适生区(适地适树)

在适生区发展是生产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2.种类的多样化和良种化

►注重小水果的发展;

►注重同一种类内部类型的多样化和品种的多样化。

3.规模化、矮化密植和集约化

是高效益生产最根本的保证。

4.无公害化

5.产品优质化

6.储运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

7.旅游观光

七、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1.研究经济林木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2.了解经济林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综合运用植物生理生化、土壤肥料、气象、生态等基础知识、开发科学的系统配套栽培技术。

4.探查发掘新的经济林资源,进行引种驯化,研究栽培技术.

八、学习经济林栽培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使经济林木达到早期丰产、稳产、优质,全面实现其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增长.

2.要求

必须注重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勤于思考,努力实践。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资源分类与分布

一、经济林的分类

二、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

三、经济林的分布

一、经济林的分类

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具体分为15类:

1.油料类:

(1)食用油类:

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文冠果、元宝枫

(2)工业用油类:

油桐、乌桕、千年桐、麻疯树、黄连木

2.芳香油类:

山苍子(樟科)、桉树类、樟树类

3.干果类:

(1)油脂类干果:

核桃、山核桃、榛子、香榧、腰果、松籽(华山松、红松)、阿月混子、巴旦木、仁用杏

(2)淀粉类干果(木本粮食):

板栗、枣、银杏、橡子

4.鲜果类:

甜柿、杨梅、樱桃、猕猴桃、木瓜、柚、杏

5.饮料类:

茶、咖啡、可可、甜茶、苦丁茶、绞股蓝、柿叶茶、银杏茶、杜仲叶茶、刺梨、沙棘、余甘子

6.纤维类:

(1)编制亚类:

杞柳、竹、白蜡、紫穗槐

(2)造纸亚类:

青檀、山棉皮、雪花皮

(3)纺织亚类:

构树、罗布麻(夹竹桃科)

(4)绳索亚类:

棕榈、蒲葵

7.蔬菜类:

香椿、竹笋

8.工业原料类:

(1)栓皮类:

栓皮栎、栓皮槠

(2)鞣料类:

黑荆、化香、落叶松

(3)染料类:

苏木(苏木科)、黄栌

(4)色素类:

黄栀子

9.树液、树脂类:

(1)胶料类:

橡胶、印度榕、杜仲

(2)漆料类:

漆树

(3)树脂类:

松树

(4)糖料类:

糖槭、糖棕

10.中药材类:

杜仲、枸杞、厚朴、红豆杉、萝芙木(夹竹桃科)、金银花、幸夷、山茱萸、槟榔等

11.农药类:

苦楝、枫杨、臭椿、马桑

12.寄主树类:

白蜡树、盐肤木、黄檀

13.饲料、肥料类:

榆、桑树、栎、胡枝子

14.香料、调料类:

桂花、白兰花、八角、肉桂、花椒

15.其他类:

维生素类、皂素类

二、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

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我国分布有1000多种:

木本油料树种400余种,干鲜果树种200余种,工业原料、药用和香料树种400余种。

目前广为栽培的有100余种,如油茶、乌桕、油桐、板栗、漆树等。

►我国为世界八大起源中心之一,为最丰富的中心,起源于中国的经济林木:

油茶、乌桕、银杏、核桃、山核桃、油桐、枣、柿、山楂、杜仲、香榧、榛子、棕榈、漆树等。

2.资源分散,分布不均

经济林最多的5个省:

湖南(226.72×104hm2)、辽宁(120.59×104hm2)、江西(113.04×104hm2)、广西(98.92×104hm2)、山东(98.72×104hm2),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40.87%。

3.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在距今7000余年的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就有成堆出现的橡子、酸枣。

4.充分利用土地,开展多种经营

5.家生野生同时利用,广开生产门路

6.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1998年经济林成林面积2333.33×104hm2,占全国人工林林分总面积的17.20%,并逐年增加。

三、经济林的分布

1.四大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

决定经济林大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2)经济林自身的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繁殖传播能力:

橡胶、沙棘、乌桕

(3)古地质地理和气候变迁:

银杏、核桃

(4)人为干预:

椰子

2.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

按不同的气候区域分为:

(1)东北地区:

属北温带和中温带,为针叶林带,如榛子、麻栎、蒙古栎、核桃等;

(2)内蒙地区:

属中温带,如文冠果、桑、榆、沙棘、扁桃、蒙古栎、榛子等;

(3)甘新地区:

全国最干旱的地区,如枸杞、沙棘、核桃、榆、枸杞、枣、花椒、文冠果、阿月混子、巴旦杏等;

(4)华北地区:

属南温带,如板栗、柿、枣、核桃、栓皮栎、银杏、盐肤木、山楂、花椒、文冠果等;

(5)华中地区:

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如油茶、油桐、板栗、杜仲、乌桕、漆树、竹笋、枣、柿、核桃、金银花等;

(6)华南地区:

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如橄榄、椰子、番石榴、木瓜、腰果、槟榔、咖啡、油棕等;

(7)康滇地区:

分旱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如栓皮栎、黄连木、滇香樟、滇八角等;

(8)青藏地区:

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属高原气候区,如花椒、漆树、核桃、桑

3.经济林栽培区划的意义和目的

(1)意义:

为开展经济树木的引种驯化,制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如京东栗。

(2)目的: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经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4.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69%

(2)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

(3)整体环境与局部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4)环境因子中的综合作用与主导作用的原则:

油桐(中亚热带树种)

(5)环境的空间结构原则

5.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

中国经济林栽培区划共分为4级

(1)气候带:

北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青藏高寒区域

(2)干湿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亚区

(4)小区

6.我国10大经济林建设开发区

(1)津冀辽干鲜果经济林开发区:

板栗、小枣、梨、杏;

(2)晋鲁豫干鲜果经济林开发区:

苹果、核桃、大枣、板栗;

(3)陕甘宁新名优果品、药材、调料经济林开发区:

苹果、巴旦杏、枸杞、杜仲、花椒;

(4)浙苏皖沪名优干鲜果和小杂果经济林开发区:

银杏、板栗、柑橘、茶、桑、名优小杂果;

(5)湘赣鄂木本油料、药材、茶叶及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木本食用油料、木本药材、茶叶;

(6)闽粤琼热带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龙眼、荔枝、柑橘、腰果;

(7)川黔工业原料、木本药材、名优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生漆、油桐、五倍子、板栗、核桃、银杏;

(8)桂滇香料、调料和热带干鲜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八角、肉桂、芒果、龙眼;

(9)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森林食品和小水果经济林开发区:

果品、山野菜、食用菌、人参;

(10)青藏高原药材和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高原药材、核桃、苹果

第二章经济林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与发育

二、经济林的生命周期

三、经济林的年生长周期

四、经济林木的昼夜生长周期

五、经济林木的营养器官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六、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一、生长与发育

►生长(growth):

指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主要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实现。

►发育(development):

指经过一定时期营养生长的积累,细胞组织开始分化、专门化,完成生殖生长的准备后,进入性成熟,出现繁殖器官,开始开花结果。

发育是植物构造和功能的变化过程,是性成熟的过程,是细胞机能的转化。

二、经济林的生命周期

1.生命周期:

经济林一生中个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至衰老死亡的全部过程。

(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

2.经济林的生长发育周期:

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昼夜生长周期

3.经济林木的生长周期

(1)有性繁殖的经济林木

①童期(juvenilephase):

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seedling)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

►是有性繁殖木本植物个体发育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童期的长短因树种而异:

杏、枣3-4年,油茶、乌桕、板栗3-5年,山核桃、银杏7-9年

②成年期(adultphase):

从植株具有稳定持续开花结果能力时起,到开始出现衰老特征时结束。

依产量状况分为:

►初产期(始收期):

与树种和栽培措施有关,一般3-6年;

►盛产期(盛收期):

一般出现在20-60年间;大小年现象;每年产量上下波动幅度在10-20%属正常;

►变产更新期(收获减退期):

一般出现在35-80年后。

③衰老期(senescencephase):

从树势明显衰退开始到树体最终死亡为止。

►一般出现在40-100年后;

►不能等待此时才更新。

(2)无性繁殖的经济林木:

①幼树期:

从栽植起到开始有经济产量之前为止。

►幼树期长短因树种、品种而不同,如桑、香椿1~2年,枣、杏、板栗2-3年,荔枝3-4年。

②初产期:

从开始有经济产量到有一定的经济产量为止。

③盛产期:

从形成经济产量起,经过丰产、稳产,至产量开始明显下降。

►盛产期是经济效益最高时期,多数树种为10-50年;

►大小年现象——各年间产量的变幅在10%~20%范围内,仍为稳产;当变幅在30%以上时,出现“大小年现象”,需控制和防止大小年出现。

④变产更新期(changingproductionandrenewalperiod):

从稳定状态变化、产量出现明显波动,直至几乎没有经济产量止,也叫更新复壮期或收获减退期。

►需充分利用徒长枝,重新培养结果枝组,尽量维持产量。

三、经济林的年生长周期

1.概念

►物候:

经济林在一年中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物候相:

物候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物候期(phenologicalperiod):

在年生长周期中,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经济林木器官的形态变化时期。

(物候出现的时期)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年生长周期:

每年随气候变化,经济林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与外界环境因子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经济林木的年生长周期

►根系生长期:

生长期长于地上面部分

►萌芽和展叶期

►新梢生长期

►花芽分化、开花和结实期

►落叶期和休眠期:

落叶经济林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落叶期之分;常绿经济林中无明显的休眠期。

四、经济林木的昼夜生长周期

1.影响因素

温度、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和光照。

2.一般规律

在水分正常的前提下,地上部分在白天生长较黑夜快;根系夜间生长量与发根都多于白天;果实主要遵循昼缩夜胀的规律。

五、经济林木的营养器官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1.经济林木器官:

(1)营养器官:

根、营养芽(叶芽)、枝、叶

(2)生殖器官:

花芽及其内部的花序、单花和两性器官

2.根系(rootsystem)

(1)按来源分:

①实生根系(seedlingrootsystem):

由种子胚根发育来的根。

主根发达,分布较深,生活力强,如实生砧木。

②茎源根系(cuttingrootsystem):

采用枝条扦插或压条繁殖,茎上产生不定根,发育成的根系。

无主根系,生活力弱,浅根,如无花果、葡萄扦插苗的根系。

③根蘖根系(layeringrootsystem):

在根蘖上形成不定芽,发育成根系,形成独立植株的根系,如枣、石榴分株繁殖个体的根系。

(2)按根的种类及结构分

①主根(mainroot):

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又叫初生根(primaryroot)。

主根生长快,垂直插入土壤,早期吸收水肥和固着。

②侧根(lateralroot):

主根上产生的与主根有一定角度,沿地表方向生长的分支称侧根。

侧根与主根统称骨干根。

主、侧根生长过程中由侧根上又产生次级侧根,与主根一起形成根系,称为直根系(taprootsystem)。

③须根(fibrousroot):

侧根上形成的细小根。

按功能与结构又分为:

►生长根(轴根,growingroot)

►吸收根(absorbingroot)

►过渡根(transitionalroot)

►输导根(conductingroot)

(3)根系的分布

►水平分布:

与土壤表层基本平行生长的根系。

经济林木根系一般都分布到树冠投影外,一些根系强大的树种甚至超出4~6倍,如枣树可达枝展的5-6倍。

►垂直分布:

根颈以下向土壤深处下扎的根系称垂直根。

垂直根的分布深度与树种、品种、砧木、繁殖方式、土层厚度及其理化性质有关。

多数经济林树种达1m以上,个别树种如银杏可达5m。

根系深:

核桃、银杏、板栗、柿;

根系浅:

石榴、杜仲、李;

乔化砧根系比矮化砧深;

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根系深;

地下水位高,有砾石层根系浅;

(4)根系生长周期

①生命周期(lifeperiodicity)

一般幼树先长垂直根,树冠达一定大小的成年树,水平根迅速向外伸展,至树冠最大时,根系也相应分布最广。

衰老时相反,水平根先衰老,垂直根最后死亡。

②年生长周期

►经济林根系在年周期中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合适(主要是地温和水分),根系可以随时由停止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

►对落叶树,发根高潮多在枝梢由旺盛生长转入缓慢生长,叶片大量形成之后;

►根系与果实发育的高峰相反;

►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变化是地上部器官综合平衡的结果。

③昼夜生长周期

►一般情况,绝大数经济林根的夜间生长量均大于白天,与由地上部转移至地下部的光合产物有关;

►提高昼夜温差,可促进根系生长。

(5)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①地上部有机养分的供应;

②土壤温度:

开始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生长上限温度;

③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

适合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④土壤矿质营养:

►土壤肥沃,根系生长期长,发根多而密;

►土壤瘠薄,根系瘦弱稀少,生长时间短;

►有机肥和氮肥可促进吸收根的发生。

(6)对根系的管理措施

►幼树期:

对土壤进行深耕、扩穴、增施有机肥,尽快扩大根系生长范围,促进地上部树冠的扩大,可提早结果和早期丰产;

►盛产期:

深施有机肥,控制地上部结实量,可以维持根系的活力,维持丰产和稳产;

►衰老期:

多施粗有机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可促进新根发生,延缓衰老。

(7)根系与菌根

►根际(rhizosphere):

指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土壤或岩屑质粒的实际表面,与生长根系紧密相接,其内含有根系溢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

►菌根(mycorrhiza):

与真菌共生的根称为菌根。

菌根的着生方式:

►外生菌根(ectotrophicmycorrhiza):

菌丝体不侵入细胞内,只在皮层细胞间隙中的菌根,如山毛榉、板栗、核桃;

►内生菌根(endotrophicmycorrhiza):

菌丝体侵入细胞内部的菌根,如柿、枣、桑;

►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mycorrhiza):

介于两者之间,如山楂;

意义:

扩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围,增强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对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和高效优质生产有改善和提高。

3.芽(bud)

(1)芽由枝、叶、花的原始体以及生长点、过渡叶、苞片、鳞片构成。

(2)芽的类型:

①根据芽在枝条上发生的位置分

►顶芽(terminalbud)

►侧芽或腋芽(lateralbudoraxillarybud)

►不定芽(adventitiousbud):

从枝的节间,愈伤组织或从根以及叶上发生的芽

②根据芽的性质分

叶芽(leafbud)

花芽(flowerbud)

混合芽(mixedflowerbud):

萌发后既开花又长枝叶,如柿、核桃、板栗

纯花芽(simpleflowerbud):

萌发后只开花不长枝叶,如杏、李、樱桃、杨梅

③根据芽的活动情况分

活动芽(activebud):

葡萄夏芽

休眠芽(dormantbud):

葡萄冬芽

(3)芽的特性

►异质性(heterogeneity):

枝条或茎上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形成时期、环境因子、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势及其他特性上存在差异;

►萌芽力(sproutingability):

枝条上的芽能抽生枝条的能力;

►成枝力(branchingability):

萌发的芽能抽生长枝(>15cm)的能力;

►潜伏力(latency):

潜伏芽的寿命长短与潜伏芽的萌芽力与成枝力强弱;

►早熟性(earlymaturity):

新梢的芽当年就能大量萌发并可连续分枝,如杏、枣;

►晚熟性(latematurity):

新梢的芽当年并不萌发,新梢也不能分枝,如核桃、板栗。

4.枝

(1)枝条的分类

①按生长年限分

春梢

►新梢(shoot)夏梢

秋梢

冬梢:

少数常绿树种

►1年生枝

►2年生枝

►多年生枝

②根据枝条功能分

►结果枝(bearingshoot)

发育枝

►营养枝(vegetativeshoot)徒长枝

细弱枝

叶丛枝

(2)枝条生长的动态

►加长生长(lengthgrowth)

►加粗生长(thickeninggrowth)

(3)枝条的生长特性

►顶端优势(apicaldominance):

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或茎尖常抑制其下部侧芽的发育,表现上部芽萌发早且生长势强,向下依次减弱的现象;

►垂直优势(verticaldominance):

由于枝条和芽的着生方位不同而出现的生长势差异。

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枝条生长势旺;斜生、平生枝生长势弱,下垂生长的枝条更弱;枝条弯曲部位的背上芽,枝条长势强于背下或侧芽;

►干性(trunknature):

中央领导干直立生长的特性;

►层性(layernature):

是顶端优势与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性强的树种常培养成分层树形,干性弱的树种常培养成开心性树种。

(4)影响枝条生长的因素

►品种与砧木:

乔化砧、矮化砧;

►有机营养;

►枝芽的位置与枝态:

有较大伤口刺激时易发生徒长性枝;基枝生长角度越大,生长势和发枝越弱;

►内源激素:

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能使枝条节间变短,停止生长早;

►环境条件:

温度、水分、日照、紫外线、红外线、氮、磷、钾。

5.叶

(1)叶的分类

►单叶:

板栗、柿、枣、杜仲、桑、石榴

►复叶:

核桃、香椿、刺五加、花椒

(2)叶幕与叶面积指数

►叶幕(foliarcanopy):

在树冠内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形状和体积的叶群体,直接影响树冠内光照及无效叶比例,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一般经济林木的LAI在3-6范围内比较合适。

6.花芽分化(flowerbuddifferentiation)

(1)概念

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花芽分化全过程一般从芽内生长点向花芽方向发展开始,直至雌、雄蕊完全形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