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31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docx

高分子化学复习试题09级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

选择填空,计算,简答,合成及反应式,名词解释,结构式及用途,公式推导

选择填空

☆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2)

⑴kp⑵t1/2⑶ki

☆下列烯烃中不能进行自由基均聚的是(C)

A)CH2=CCL2B)CH2=CHCNC)CH2=CHCH3

☆能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是(B)。

A)CH2=C(CN)2B)CH2=CH-OCOCH3C)CH2=C(CH3)2

☆一般不发生诱导分解的引发剂是(B)

A)过氧化苯甲酰B)偶氮二异丁腈C)过氧化氢异丙苯

☆易发生热聚合的单体是(C)

A)丙烯酸B)丙烯腈C)苯乙烯

☆欲在30度下进行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反应,引发剂应选择(C)

A)BPOB)过氧化氢+FeSO4C)BPO+二甲基苯胺

☆聚合时主要以链转移方式终止的单体是(C)

A)苯乙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C)氯乙烯

☆苯乙烯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在(B)溶剂中所得聚苯乙烯分子量最大

A)四氯化碳B)苯C)乙苯

☆单体是聚合物的最好良溶剂是(B)

A)甲基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C)丙烯腈

☆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加速现象最早的是(C)

A)苯乙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C)氯乙烯

☆(C)可溶于对应的单体中

A)聚氯乙烯B)聚丙烯腈C)聚苯乙烯

☆偶合终止比歧化终止时聚合度分布(B)

A)宽B)窄C)相同

☆下列体系聚合时,发现有一个体系,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与引发剂用量无关,这是(A)

A)氯乙烯+过氧化苯甲酰B)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

C)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PhN(CH3)2

☆工业生产中控制聚氯乙烯分子量的常用方法是(B)

A)改变引发剂量B)改变温度C)添加分子量调节剂

☆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提高反应温度,聚合物分子量(B)

A)增大B)降低C)不变

☆自动加速效应会使分子量分布(A)

A)变宽B)变窄C)不变

☆典型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呈1/2级关系,表明聚合反应机理为

(B)

A)单基终止B)双基终止C)引发剂分解产生两个自由基

☆在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加入少量苯乙烯,会发生(B)

A)聚合反应加速;B)聚合反应停止;C)聚合反应速度不变

☆(C)共聚时,共聚物组成始终与单体组成一致;

(A)共聚时,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无关

A)交替共聚B)理想共聚C)恒比共聚

☆Q值相差不大,e值相差越远的两个单体越易(A)

A)交替共聚B)理想共聚C)恒比共聚

☆苯乙烯加醋酸乙烯酯不能很好共聚合是由于(A)

A)Q值相差太大B)Q值相差太小C)e值相差太大

☆Q-e概念可以用于(A)

A)预测单体共聚合反应的竞聚率B)计算自由基的平均寿命

C)计算共聚物的组成

☆当用活性负离子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丙烯腈(AN)三嵌段共聚物时,加料顺序为(B),按列出顺序加入

A)MMA,S,ANB)S,MMA,ANC)AN,S,MMA

☆当M1/M2=50/50进行共聚时,所得共聚物中M1和M2具有相同序列长度分布的共聚体系是(A)

A)r1=r2=0。

1B)r1=5,r2=0。

2C)r1=1,r2=0。

1

☆一对单体共聚合的竞聚率r1和r2将随(C)而变化

A)聚合时间B)单体的配比不同C)聚合温度

☆根据单体的结构,聚合活性最大的高分子链自由基是(C)

A)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C)醋酸乙烯酯

☆一对单体的r1*r2=0,其聚合时将得到(B)

A)无规共聚物B)交替共聚物C)接枝共聚物

☆乳液聚合恒速段结束的标志是(C)

A)胶束全部消失B)引发剂完全分解C)单体液滴全部消失

☆苯乙烯和丁二烯乳液聚合到恒速阶段,要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可补充加入(B)

A)单体B)引发剂C)乳化剂

☆乳液聚合反应进入第二阶段后,若补加一定量的引发剂,将会出现(B)

A)聚合速率增大B)聚合速率不变C)聚合物分子量增大

☆6)丁苯橡胶的工业合成常采用(B)

A)溶液聚合方法B)乳液聚合方法C)悬浮聚合方法

☆丙烯酸单体在80℃下以水为溶剂进行聚合,适合的引发剂是(B)

A)BPOB)K2S2O8C)FeSO4+H2O2

☆80℃下进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应选用的引发剂是(A)

A)BPOB)K2S2O8C)FeSO4+H2O2

☆异丁烯用AlCl3-H2O引发聚合反应时,最为适合的溶剂是(A)

A)二氯甲烷B)四氢呋喃C)乙酸乙酯

☆异丁烯聚合的引发剂应是(C)

A)偶氮二异丁腈B)丁基锂C)三氯化铝-水

☆苯乙烯进行离子型聚合反应时,测得数均聚合度等于2倍动力学链长,该引发

剂可能是(B)

A)n-C4H9LiB)萘+NaAlBr3

☆在适当的溶剂中,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可能有多种形式,对聚合反应速率贡献最大的是(A)

A)自由离子B)离子对C)共价键结合

☆聚合反应后生成的聚甲醛,通常用乙酸酐处理,原因是(B)

A)洗去低分子量聚甲醛B)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性

C)提高聚合物的抗氧性

☆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可以制备分子量分布很窄的聚合物,这是因为(C)

A)阴离子聚合速度很快;

B)在低温下进行,易于控制;

C)引发反应快,并无链终止反应;

☆下列环状单体中,容易开环聚合的是(C)

A)丁内酯;B)六员环醚:

C)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要消除负离子聚合中的正丁基锂缔合现象,应该(C)

A)提高反应温度;B)降低反应温度C)加入冠醚等化合物

☆丁基锂引发异戊二烯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立体规整性很好的聚合物,聚合反应的活性中心可能是(C)

A)自由离子B)被溶剂化的离子对(松对)C)紧密接触的离子对(紧对)

☆无终止阴离子聚合,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手段是(B)

A)温度B)引发剂浓度C)溶剂性质

☆异戊二烯聚合可能生成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有(B)

A)4种B)6种C)9种

☆顺式-1.4和反式-1.4聚丁二烯在结构上是(A)不同

A)构型B)构象C)旋光性

☆能使丙烯聚合的引发剂是(B)

A)过氧化特丁基B)Et2AlCl-TiCl3C)BuLi

☆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制备方法不同,若要合成高密度聚乙烯,应采用引发剂(B)

A)BPOB)TiCl4-AlR3C)BF3-H2O

☆工业上为了合成涤纶树脂(PET)可采用

(1)聚合方法。

⑴熔融缩聚⑵界面缩聚⑶溶液缩聚

☆缩聚反应程度增大,分子量分布(A)

A)变宽B)变窄C)不变

☆乙丙橡胶的交联剂是(C)

A)硫磺B)二元胺C)过氧化物

☆进行热降解时,单体回收率最高的是(C)

A)聚苯乙烯B)聚乙烯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制备聚乙烯醇所用的单体是(C)

A)乙烯醇B)乙醛C)醋酸乙烯酯

☆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化学反应是(A)

A)PVAc的醇解B)聚氨酯的扩链反应C)环氧树脂的固化

☆在逐步聚合中,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A)

A、提高分子量;B、延长自由基寿命;C、延长终止时间;D、提高转化率

☆下列何种单体体系发生缩聚反应后能形成体型缩聚物(D)

A;1-3官能度体系;B;2-2官能度体系;C;2-官能度体系;D;2-3官能度体系

☆自由基聚合中,在较低温度也能获得较快速率的引发剂是(C)

A;AIBN;B、BPO;C、HO-OH+Fe2+;D、ABVN

☆从立体结构上看,自由基聚合物链上的取代基在空间的排布常是(B)

A.有规的;B;无规的;C.间规的;D;等规的

☆下列引发体系中,何者能引发苯乙烯单体的活性阴离子聚合(D)

A;RO-OH+Fe2+;B、SnCl4—H2O;C、BF3—H2O;D、萘+Na

☆从微观基元反应上看,链式聚合的高分子分子量的形成阶段主要在(B)

A;链引发阶段;B、链增长阶段;C;链终止阶段;D;链转移阶段

☆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其支链由另一种单体组成的共聚物是(C)

A;无规共聚物;B;交替共聚物;C;接枝共聚物;D;嵌段共聚物

☆自动加速现象(凝胶效应)主要是由下列何种因素所引起(B)

A;引发剂浓度;B;体系粘度增加;C;单体浓度;D;体系中的杂质

☆丙烯在下述催化剂表面进行定向聚合,但有一种晶型表面是非活性的,它是(B)

A)α晶型TiCl3B)β晶型TiCl3γ晶型TiCl3δ晶型TiCl3

 

简答题

☆为什么自动加速现象使聚合反应的速率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答:

自动加速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或链自由基溶解性能变差,链段重排受阻,活性中心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而此时,单体的扩散未受阻碍,链增长反应不受影响,造成kt变小,kp基本不变,

增大。

聚合速率方程和动力学链长方程中都有

因而,自动加速现象使聚合反应的速率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增加。

☆按照大分子链的微观结构分类,共聚物分几类?

它们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各如何制备?

答:

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四种。

无规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无规排列,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交替共聚物中M1、M2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或另两种)单体单元构成。

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可由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可由阴离子聚合制备;接枝共聚物可由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制备。

☆什么叫热塑性塑料?

什么叫热固性塑料?

试各举2~3例说明。

答:

热塑性塑料是指可反复进行加热软化或熔化而再成型加工的塑料,其一般由线型或支链型聚合物作为基材。

如以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为基材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是指只能进行一次成型加工的塑料,其一般由具有反应活性的低聚物作基材,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固化剂经交联而变为体型交联聚合物。

一次成型后加热不能再软化或熔化,因而不能再进行成型加工。

其基材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脲醛树脂等。

☆何谓悬浮剂?

纤维用PVA和悬浮剂用的PVA有何差别?

答:

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对单体液滴起保护作用,防止单体液滴聚集,使单体-水这一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变为较稳定的分散体系的这种作用称为悬浮作用或分散作用。

具有悬浮作用的物质称为悬浮剂或分散剂。

作为纤维用PVA必须是线型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高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

作为悬浮剂用PVA,Xn=1750(+/-)50,醇解度为85%(+/-)5%,要求比较严格。

☆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答:

答案一:

1、以水作介质,环保安全,胶乳粘度低,便于混合传热、管道输送和连续生产;2、聚合速率快,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聚合,同时产物分子量高;3、胶乳可直接使用,如水乳漆,粘接剂,纸张、织物、皮革的处理剂等。

答案二:

⑴以水为介质价廉安全,乳液聚合中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高,但体系的粘度可以很低,故有利于传热,搅拌和物料输送,便于连续操作。

⑵聚合物胶乳可以作为粘合剂、涂料或表面处理剂等直接利用。

⑶用于固体聚合物时需要加电解质破乳、水洗和干燥等工序,工艺过程较复杂,生产成本较悬浮聚合高。

⑷乳液聚合体系中基本上消除了自动加速成现象;乳液聚合的聚合速率可以很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很高。

⑸产品中的乳化剂难以除净,影响聚合物的电性能。

☆在典型的乳液聚合体系中,为什么增加乳胶粒的数目N,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率

和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

答:

典型乳液聚合反应中,聚合是在乳胶粒中进行,而乳胶粒的体积很多小,平均每个乳胶粒中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活性链增长,若再扩散进入一个自由基活性链即终止。

由于链自由基受乳化剂的保护,因而双基终止的几率小,乳液聚合体系链终止方式可认为是单基终止,链自由基的寿命长,链自由基浓度比一般自由基聚合要高得多,因此聚合反应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

☆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时,为什么得到低密度PE?

写出产生长支链和短支链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

原因:

乙烯高温、高压自由基聚合时,聚乙烯链自由基向聚乙烯大分子的转移反应不能忽略,链转移的结果使聚乙烯大分子产生长支链和C2~C4短支链。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子间转移生成长支链:

(支化PE)

分子内转移生成C2~C4短支链:

实验证明,在高压PE大分子中,平均每1000个碳原子内有20~30个乙基或正丁基短支链,有4~10个长支链。

向大分子转移和分子内转移是高压PE支化的原因。

☆阴离子聚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其阴离子活性增长链可以长期不终止,而形成活性聚合物,为什么?

答:

⑴阴离子活性增长链中心离子具有相同电荷,相同电荷的排斥作用,不像自由基聚合那样可以双基终止。

⑵阴离子聚合中,阴离子活性增长链的反离子常为金属阳离子,中心离子为碳负离子二者之间离解度大,不能发生中心离子和反离子的结合反应。

⑶阴离子活性增长链也不容易发生向单体转移反应。

因为,这种转移反应需脱除H(-)需要较高的能量,而阴离子聚合往往是在低温(0℃以下)进行。

☆写出合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预聚体及用乙二胺固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

合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预聚体反应式:

双酚A型环氧树脂预聚体用乙二胺固化的固化反应方程式:

☆什么叫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

答:

即使纯粹的聚合物也是由化学组成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性,称其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

我们所说的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

☆下列聚合反应怎样控制分子量?

用何公式来定量计量

尼龙-66盐缩聚

涤纶熔融缩聚

PVC悬浮聚合

苯乙烯自由基溶液聚合

萘钠引发苯乙烯阴离子聚合

☆下列试剂在自由基聚合中起何作用?

K2S2O8,FeCl3,DPPH,H2O2,苯,苯醌,O2,十二烷基硫醇

答:

K2S2O8:

引发作用;FeCl3:

阻聚作用;DPPH:

阻聚作用;H2O2:

引发作用;苯:

溶剂;苯醌:

阻聚作用;O2:

低温阻聚和高温引发的双重作用;十二烷基硫醇:

链转移剂作用。

☆自由基聚合,分子量与时间无关,为什么一般聚合反应尚需几小时完成?

☆乳液聚合为什么反应速度快,产物分子量高?

☆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进行本体聚合,三者都存在自加速现象,自加速出现早晚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者各主要以何种方式终止?

答:

1.氯乙烯不溶聚氯乙烯,反应为非均相体系,沉淀效应抑制链终止,故在很低转化率下自动加速。

2.甲基丙烯酸甲酯不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自动加速由凝胶效应产生,相同聚合反应条件下,自加速出现的比苯乙烯体系早。

3.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在相同聚合条件下,链自由基比较舒展,终止反应相对容易,因此自动加速出现的比甲基丙烯酸甲酯体系要晚。

氯乙烯以向单体转移的方式终止;苯乙烯以双基偶合终止;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双基歧化终止。

☆计算恒比共聚点的方程式是怎样推导出的?

答: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恒比共聚点(A)处有:

意味着:

☆为什么马来酸酐不能均聚,但却可以和苯乙烯共聚?

☆什么叫热塑性塑料?

什么叫热固性塑料?

试各举2∽3例说明

☆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特点?

答:

⑴相对分子质量方面的特征

①相对分子质量巨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4~106;

②相对分子质量具有多分散性;

③相对分子质量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表示。

⑵结构方面的特征

聚合物存在着多重结构,即所谓一次结构、二次结构和三次结构。

⑶聚集态特征

聚合物没有气态,只有固态和液态。

☆为什么会出现自加速现象?

答:

在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当达到一定转化率时,聚合体系中出现聚合速率突然加快,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造成自动加速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链自由基由伸展状态变为卷曲状态,溶解性能变差,链段重徘受阻,活性中心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

变小;而此时,单体的扩散未受阻碍,链增长反应不受影响,

基本不变,

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大。

☆说明在线型平衡缩聚反应中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条件

答:

1、严格控制等当量比;

2、增大反应程度,不断移走小分子,提高真空度,适当提高温度;

3、纯化原料、单体、溶剂,清除单官能团化合物。

☆无终止阴离子聚合有何应用,试举出三例

答:

1、合成分子量均一的聚合物,用作凝胶色谱技术测定分子量时的填料标样;

2、制备嵌段聚合物;

3、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合成题

☆用适当单体和试剂合成下列聚合物(用反应式表示)

1)涤纶

2)聚乙烯醇

3)氯化聚醚

4)全同聚丙烯

5)热塑性弹性体SBS

6)-[CH2CH2C(CH3)2]n-

7)有机玻璃

8)合成天然橡胶

写结构式

☆写出两种塑料、两种橡胶、两种纤维的名称和结构式

☆写出单体、聚合物结构式,该聚合物的主要用途

环氧树脂甲基硅橡胶聚酰亚胺涤纶聚丙烯有机玻璃顺丁胶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甲醛

 

名词解释

聚合物:

指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或由相同的化学结构多次重复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聚合物。

单体:

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称作单体。

结构单元:

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称为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

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

或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链节:

指组成聚合物的每一基本重复结构单元。

聚合度:

聚合度指聚合物分子链中连续出现的重复单元(或称链节)的次数。

用n表示。

或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

多分散性:

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

质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诱导期:

引发剂开始分解,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为零的时期。

诱导分解:

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笼蔽效应:

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动力学链长:

在聚合动力学研究中,常将一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开始到链转移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

歧化终止:

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偶合终止:

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自动阻聚:

自动加速效应(凝胶效应):

又称凝胶化效应。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

阻聚:

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

或某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作用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生成不能再引发单体的低活性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为0,这种作用称为阻聚作用。

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

(或阻止或停止聚合反应的进行。

缓聚:

能够使一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的试剂。

通常不出现诱导期。

(或使聚合反应以较低速率进行。

转化率: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单体)与起始反应物(单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转化率。

引发效率:

引发剂分解后,往往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称作引发剂效率(f)。

链常数转移:

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无规共聚(物):

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

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

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理想共聚:

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恒分共聚:

该聚合竟聚率r1=r2=1,共聚物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f1,这种共聚物的组成总是与其原料单体组成相同,这类共聚反应称为恒分(比)共聚。

或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恒比点:

在非理想共聚中,r1r2<1而r1<1、r2<1,共聚曲线与对角线有一交点,改点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等,特称作恒比点。

或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相等的点特称作恒比点。

竞聚率:

将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定义为竞聚率,r1=k11/k12,r2=k22/k21,竞聚率用来直观地表征两种单体的共聚倾向。

或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Q-e方程:

在单体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可以忽略时,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可用共轭效应(Q)和极性效应(e)来描述。

将聚合反应链增长速率常数与单体及自由基的共轭指标和极性指标联系起来,这就是Q-e方程。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或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称作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或该值用来衡量表面活性剂中亲水部分和亲油部分对水溶性的贡献,该值的大小表表亲水性的大小。

或根据乳化剂亲油基和亲水基对其性能的贡献值,给每一种乳化剂一个数值叫亲水亲油平衡值。

增溶作用:

是溶质溶解在增溶胶束中。

本体聚合:

是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