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60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docx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架豆王的栽培技术

2对架豆王出现的病虫害能够正确防治

二.教学内容

架豆王的栽培技术

三,教学重点

架豆王的播种、护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四.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架豆王是从江苏省农科院豆类研究室引进,其产量高、抗病、抗热,豆荚少筋,荚肉厚,纤维少,商品性好,品质鲜嫩。

中熟、蔓生、生长旺盛、叶深绿、叶片肥大,自然株高3m,有4条侧枝,侧枝继续分枝,花白色,第一花穗着生在3―4节上,每穗花4―6朵,结荚3―5个。

荚绿色,长圆形,长25―30cm,横径1―。

单荚重28g,单株结荚65个左右,最高可达110个左右,667亩产量2500kg。

从播种到收嫩荚70天左右,采荚期30―40天。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

  选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pH值、排水良好、经过冻垡的壤土。

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复合肥40kg,敲碎、整平,作畦,四周设排水沟,沟宽80cm、深60cm。

畦长40m,畦南北方向,畦宽(其中畦面宽,沟宽)。

  2播种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拌种,或40%多硫悬浮剂50倍液浸种2―3h后,再用清水洗干净后播种,可防治多种根部病害。

  3月底挖穴直播。

每畦播2行,株行距为35cm5cm,每穴播3粒种子,播前先浇底水。

播好后畦面盖地膜,膜宽90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植株甩蔓时,结合轻浇粪水,及时搭架引蔓。

采用―长的竹竿,搭成“人”字形,在架材的中上部绑一横档,每隔15m左右用一较粗的架材固定,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蔓上架初期,以及刮风下雨后,需要扶蔓。

  ②施肥泰国架豆王生育期长,需肥量多,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花前酌施,花后勤施,盛荚期重施。

  苗期肥水过多,易产生沤根,叶片发黄,或者植株徒长延迟开花和落花落荚,前期肥水应以控为主。

  抽蔓期,茎叶大量发生,根瘤菌尚未大量形成,可结合中耕培土追施1次粪水,每667亩施1000kg,促使蔓叶生长和花芽分化。

  现蕾至初花期,植株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需要大量肥水,每667亩施硫酸铵10kg或人粪尿1500kg。

  开花结荚后,植株营养消耗大,应保证肥水的供应,保持土壤湿润。

但此时大量根瘤已形成,固氮能力增强,应少施氮肥,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10kg,氯化钾5kg。

以后每采收2次(5天)追肥1次。

喷施少量镁、铁、锌、铜肥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

采收后期,如果植株不早衰,而气候条件适合其生育时,可适当再追肥1―2次,以促进翻花,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

  ③田间湿度管理及杂草防除开花期相对湿度在50%以上为宜,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干旱或雨水过多会引起落花落荚,须注意浇水及排除田间积水。

整个生长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和杂草,疏去黄叶,增加光照,加强透风。

理顺荚条,防止因机械阻碍引起的畸形荚发生。

第二课时

4病虫害防治

  ①美洲斑潜蝇可用40%七星乳油600―800倍液,或90%巴丹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一般于发生高峰期每5―7天施药1次,连续施3次。

  ②豆荚螟可用复方荚虫菌粉剂500倍液,或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从始花期开始喷施,每隔5―7天喷花蕾1次,上午8∶00―10∶00开花时施药最好。

  ③白粉虱、蚜虫可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3%克螨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兼治蚜虫。

用大蒜汁(取紫皮大蒜250g,加水浸泡30min,捣烂取汁,加水稀释10倍左右,立即喷洒)可防蚜虫。

辣椒水(取干尖辣椒50g,加水1kg煮沸15min,过滤取上清液喷洒)可防白粉虱、蚜虫。

  ④叶螨可用克螨特8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或%虫螨克可溶性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发现叶螨时立刻喷药,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施3次。

  ⑤锈病于发病初期,喷25%百科乳油1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或50%胶体硫100―15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施,隔10天左右施药1次,连续2―3次。

将菜籽饼100g捣碎,少量热水浸泡,过滤加水3kg喷洒,可防锈病。

  ⑥灰霉病发生初期喷施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1%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喷雾,也可防治。

  ⑦炭疽病可用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或百菌清粉剂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4次。

  ⑧细菌性疫病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⑨根腐病、枯萎病对于发病严重地块要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田间积水。

于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5采收

  及时采收,保证荚果鲜嫩,品质佳,产量高。

6月上旬采收,7月中旬结束。

采荚多在清晨进行,标准是荚的腹逢线尚未凹陷。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几种小麦常见的病害虫

2会正确预防小麦出现的病虫害

二,教学内容

小麦的病虫防治

三,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如何防治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课时

根据我地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和特点,重点抓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麦蜘蛛、麦蚜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二)防治技术

   1、小麦纹枯病。

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

   2、小麦锈病、白粉病。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株和发病中心。

白粉病病叶率达到5%时,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3、麦蜘蛛。

当麦圆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200头,麦长腿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00头时,可用%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4、麦蚜。

苗蚜百株蚜量达200头、穗蚜百株蚜量达500头时,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辉丰菊酯乳油25毫升,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可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其量混合喷药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要做到科学用药,节约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二.教学内容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三,教学重点

马铃薯的播种和护理

四.课时设计(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只要条件适宜,宜提早播种,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播种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

 一、浸种催芽

  马铃薯一般有2~3个月的休眠期,采取带芽下种最好。

在播种前2~3天,对没有通过休眠期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

具体方法是:

用l克赤霉素与50毫升白酒(1农药量杯)溶解,对水1000公斤浸种催芽,浸种时间以3~5分钟为宜。

浸好后将种薯放在室内,上下铺好湿润的稻草,中间放置种薯,催出芽后再进行播种。

二.适时播种

1、选择良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马铃薯品种,如川芋4号、川芋5号、川芋56等。

为了

  马铃薯是喜凉作物,在地温低于25℃以下就可以播种。

尽管9月上旬许多地方的气温常常在25℃以上,但地温不会超过25℃,

  2.稻田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套作油菜

在水稻收获后,利用秋冬季空闲时间,采用免耕技术,直接将马铃薯放在稻田表面,利用稻草将马铃薯种盖上。

  

(1)稻田处理在水稻收获时,齐泥割稻茎,浅留稻桩,降低田间湿度,这是保证出苗和夺取高产的关键。

一是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田块;二是在水稻收获后,立即在稻田内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按3.6米开厢,及时开好厢沟,沟深最少达到27厘米以上;开好四周边沟,边沟深33厘米以上,并将开沟的泥土打细,均匀铺盖在厢面。

  

(2)合理密植稻茬马铃薯与油菜可采用宽窄行种植。

马铃薯宽行60厘米、窄行20厘米、窝距23厘米,每亩7000窝左右。

在马铃薯播种时,不用挖窝,按规定的行距和窝距将马铃薯种摆放在田面的表土上,用手稍压马铃薯种块,使其与土壤接触。

10月中旬,在每行马铃薯宽中间免耕挖窝套栽两行油菜,行距27厘米,窝距23厘米。

马铃薯收后,马铃薯行就成了油菜的宽行。

  (3)施足基肥亩施足巴1000~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硫酸钾12~15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

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有机肥和化肥腰施于穿行播种带,严禁施用含氯化日巴。

  (4)稻草覆盖稻茬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无论是马铃薯套油菜,还是净种马铃薯,要求每亩马铃薯用~2亩稻田的稻草覆盖,盖草厚度达到10~15厘米。

盖草方法是:

在马铃薯播种施肥后,及时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按稻草与厢垂直、草尖对草尖的方法均匀覆盖整个厢面。

第二课时

一.旱地改制行作垄浅播马铃薯

选择地势铰高,排水良好的旱地改制行作垄种埴。

播种时要重施底肥,增施鳞钾肥,用清粪水淋窝,实行浅窝薄盖,早晚播种。

二.田间管理

  1.抗旱排涝,查苗补苗

  秋马铃薯播种后,要保持行垄的湿润度以利于出苗,如遇干旱,要及时抗旱浇水;若遇秋雨,特别是种植马铃薯的稻田,要深沟高厢除湿,以保证正常出苗。

出苗后,无干旱就不必浇水,若田间湿度过大,要清沟排水,防渍除湿,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对烂种或发芽不好的田块,要匀密补稀或育预备苗,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看苗追肥

  为了促进马铃薯早结薯块,齐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垒厢(稻草覆盖马铃薯田块生长期内不需中耕除草),特别是大雨后要浅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齐苗后,对长势弱的田块,每亩用清粪水对尿素2~3公斤提苗。

出苗30天后,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50公斤喷施,间隔7~10天连喷2次,以促进叶部营养物质向薯块转移。

  3.防治病虫,适时收获

  马铃薯要注意防治青枯病和晚疫病。

发现青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销毁,并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或敌克松800倍防治。

对马铃薯晚疫病要时常观察,及时防治。

在播种时或出苗期,可一次性用甲双灵(瑞毒霉)或代森锰锌等内吸性农药加活性碳2公斤施于根部土壤中;中后期,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立即拔除或摘去病叶销毁,并用25%的瑞毒霉锰锌6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防治,间隔7~1o天连喷2次。

发现蚜虫,可用2000~3000倍液抗蚜威喷雾防治。

秋马铃薯在正常情况下可在12月中旬至下旬收获,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分批收获。

对稻草覆盖的马铃薯田块,可以将稻草拨开,先选择大的薯块采收,再将稻草重新盖好,让小薯块继续生长,以增加农民收入。

马铃薯病虫防治技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几种马铃薯常见的病害虫

2会正确预防马铃薯出现的病虫害

二,教学内容

马铃薯的病虫防治

三,教学重点

马铃薯病虫害如何防治

四,教学过程

早疫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

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防治,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力;②、发病初期用科能600-800倍、灭菌宝500-800倍、锌而浦500-800倍、细星500倍、施疫安600-800倍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晚疫病

该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

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轮。

干燥时病斑变褐且脆,无霉层。

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生育阶段密切相关。

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在10天内可传遍全田,损失严重。

防治方法:

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拨除,地面撒施石灰,然后用锌而浦500-800倍、科能600-800倍、露星600-800倍、灭菌宝500-800倍、夺雷600-800倍,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病毒病

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表现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茎叶异常现象,并造成巨大损失。

防治方法:

①、及时防治传毒媒介蚜虫。

高好2500倍、焚虱清1500倍、高渗吡虫啉1000倍;②、发病初期用斗毒1000倍、菌毒清1000倍、删毒1000-1500倍。

四、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软腐病四种。

带病种薯、切刀、中耕机具、运输工具、贮藏场所部可起传染作用。

甚至浸种催芽也能扩大传染。

因此,防治上采用防治结合就非常必要。

①、器具消毒(用酒精或来苏儿浸包切刀消毒)。

②、种薯消毒(农用抗生素浸制种薯),③、减少农作损伤、清除病残体。

;④、发病早期、风雨前后施药防治。

用细星500-800倍、20%乙酸铜500-800倍,裁菌500-800倍喷雾。

储藏时容易造成马铃薯腐烂,储藏地方要避免潮湿,注意通风。

在储藏地方、箩匡周围及马铃薯用75%农用链霉素4000倍喷雾,可预防烂薯。

五、蚜虫

防治方法:

高好2500倍、焚虱清1500倍、高渗吡虫啉1000倍、欧蚜1000-1500倍、天地扫1000倍喷雾。

六、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防治方法:

①、采用水旱轮作、深耕细耙,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②、药剂防治:

用配宝1000倍、必歼500倍、30%敌百虫乳油500倍、施地乐1000倍液喷洒或灌杀,或用药饵诱杀,毒饵可用90%敌百虫公斤拌碎白菜叶或炒熟的豆饼粉,拌成毒饵,每亩撒施公斤诱杀。

七、马铃薯块茎蛾

防治方法:

在成虫产卵盛期,用黄金高氯1000-1500倍、10%氯氰菊酯EC1000-1500倍、必歼800倍、30%敌百虫乳油800雾防治。

双垄沟玉米栽培技术

一.教学目标

掌握双垄沟玉米的栽培技术

二.教学内容

双垄沟玉米的栽培技术

三.教学重点

双垄沟玉米的播种和护理

四.课时设计(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技术简介  

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是在常规地膜玉米栽培的基础上,在膜带上开沟播种,在垄面形成两条集流沟从而集流增墒的种植模式,该技术除具有常规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外,还具有集流增墒、播期不受土壤墒情限制、促进生长发育、改善产量构成因子和便于田间管理等优点和效果。

  二、适用范围

  该技术适宜于我省陇东、中部、陇南的旱作农业区。

  三、技术规程

  1、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

并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以纳雨蓄墒,同时,结合深翻耕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冬前耙耱保墒。

一般前茬作物以小麦、豆类、马铃薯等为宜,前茬为甜菜、向日葵、高粱、糜谷等硬茬地块上不宜种植。

玉米不可连作三年以上,连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加重,而且空秆率上升,减产严重。

  2、开沟、施肥、起垄。

播前镇压浅耕耱平,用划线器按100-120厘米划一带,带中央50-60厘米处开一条深15厘米、宽15厘米的施肥沟,按亩施纯氮9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硫酸锌2公斤的比例将上述肥料充分混合后施入沟内。

然后在施肥沟两侧各20厘米处开播种沟,播种沟间距40厘米,每条播种沟距施肥沟20厘米,播种沟深5厘米,宽10厘米。

在开播种沟的同时垄土自然覆盖施肥沟,埋住肥料,播种沟10厘米处开压膜沟,然后用8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

  3、品种选择。

尽量选用产量高、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的杂交新品种。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

豫玉22、金穗1号、金穗2号、沈单10号、沈单16号、中单32号、掖单13号、绵单1号等。

  4、播种

  

(1)播期。

玉米是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当土壤表层5~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时,玉米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出苗。

此时正是玉米的适宜播种期。

各地试验结果,覆膜玉米在早春膜内温度比露地约高3~4℃,湿度增加3~5%。

因此,覆膜玉米的播种期可比当地露地玉米提早播种。

覆膜玉米适时早播可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

利于穗大粒饱,提早成熟;适时早播可促进根系发育,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避免或减轻部分病虫危害。

在生产实践中,地膜玉米一般较露地玉米提前播种5-7天,我省大部分地区玉米播期在4月中旬,河西地区在4月下旬播种为宜。

  

(2)播种方法。

播种时在播种沟内按穴点籽播种,每穴2-3粒,穴距25-30厘米,墒好时随开沟播种随覆膜,放苗后覆土;墒差时先覆膜打孔播种,将种子点播在膜下垄沟内,覆土后膜上形成两条凹陷集流沟,待雨出苗,出苗后遇雨后及时破除板结。

  5、田间管理

  

(1)地膜管理。

播种后及时检查,发现地膜破损,应在破膜处及时用土封严,同时注意观察幼苗,当幼苗开始顶膜时,要及时破膜放苗。

  

(2)苗期管理。

出苗后若有缺苗,应及时移栽补苗,一般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留大小一致健壮苗,亩保苗3000-4500株,并防止春季大风揭膜。

先播种后覆膜的地块要及时破孔放苗,放苗孔越小越好,每孔放苗1-2株,然后用土将苗孔封严。

放苗时间应在上午或下午,避开大风和中午大热天。

  (3)根据苗情,适时追肥。

玉米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是需水需肥较大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根据地块实际及时追肥。

此期可于叶面喷施%%硫酸锌溶液1-2次,磷酸二氢钾1-2次,同时根据实际可结合降雨亩施尿素25-30公斤。

  (4)防除杂草。

地膜覆盖,在日照充足、连续高温的条件下,有抑制杂草的作用。

但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效应,在改善作物生长的同时,也改善了杂草滋生的条件,特别是阴雨天多的地区,往往由于膜下杂草丛生,将地膜撑起顶破,不但影响地膜效应,而且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增产效果。

因此,覆膜玉米仍应注意防除杂草。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施用除草剂,但要注意掌握两条原则:

一是因草施药,二是适量用药。

  (5)病虫害防治。

播前采用40%甲基异硫磷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和拌种,出苗后如发现地老虎危害,用%溴氰菊脂乳油灌根,亩用量10毫升;或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防治用%的敌杀死乳油或20%的菊酯乳油20-3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施;或用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每亩40毫升加水30-50公斤喷雾。

玉米螟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心叶,或3%的杀螟灵颗粒剂,每株投药克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防治;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还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7月底-8月初,是红蜘蛛的易发期,此时可用%苦参碱或用20%的哒螨灵乳油,每亩75克加水30公斤喷雾防治。

  (6)辅助授粉。

覆膜玉米密度大,生长旺盛,开花期集中,为了降低秃尖率和秃尖长度,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散粉后期进行2~3次的人工辅助授粉是必要的。

可以将散粉后期有限的花粉充分利用,授到迟抽出的花丝上,从而增加果穗的行粒数,减少秃尖度。

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散粉后期,上午露水下去后,大约8~10时,可在田间逐行用木棒轻敲植株,或拉绳摆动植株促使花粉散开进行辅助授粉。

  6、适期收获。

当玉米苞叶干枯、籽粒变硬发亮时,即可收获。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品种存在更新换代问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当地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合当地的主栽新品种。

  2、在农药的使用和保存方面,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

对于除草剂和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的农药,要放置在小孩不易取到的地方,并严加保管

 西葫芦栽培技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西葫芦的栽培技术

2怎样选择西葫芦的种子

二.教学内容

西葫芦的栽培技术

三.教学重点

西葫芦的播种、护理和采收

四,课时设计(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宜选择早熟、短蔓类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潍早1号、灰采尼、奇山2号、纤手等品种。

   

    一、苗床准备

    在大棚内建造苗床,苗床为平畦,宽1.2米、深10厘米。

育苗用营养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

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草木灰1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

充分混合均匀。

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

装土后营养钵密排在苗床上。

    二、播种期

    越冬茬西葫芦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

    三、种子处理

    每666.7平方米需种子400~500克。

播种前将西葫芦种子在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并精选。

在容器中放入55~60℃的温水,将种子投入水中后不断搅拌15分钟,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

浸种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10分钟,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经1~2天可出芽。

    四、播种

    70%以上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先在营养钵(或苗床)灌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中播1~2粒种子。

播完后覆土1.5~2.0厘米厚。

再在覆土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

    五、苗床管理

    播种后,床面盖好地膜,并扣小拱棚。

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28~30℃,夜间16~20℃,促进出苗。

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床面地膜,防止徒长。

出土后第一片真叶展开,苗床白天气温20~25℃,夜间10~15℃。

第一片真叶形成后,白天保持22~26℃,夜间13~16℃。

苗期干旱可浇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

定植前5天,逐渐加大通风量,白天20℃左右,夜间10℃左右,降温炼苗。

    定 植

    一、整地、施肥、做垄

    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5~6立方米、鸡粪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还可增施饼肥,每666.7平方米150千克。

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耙平地面。

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

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6.7平方米1千克熏烟,严密封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天左右。

起垄种植,种植方式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大小行种植,大行8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666.7平方米2000~2300株;另一种方式是等行距种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6.7平方米栽植2200株。

按种植行距起垄,垄高15~20厘米。

    二、定植

      仔细从苗床起苗,在垄中间按株距要求开沟或开穴,先放苗并埋入少量土固定根系,然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并压实。

栽植深度不要太深。

定植后及时覆盖地膜,栽培垄及垄沟全部用地膜覆盖。

    定植后管理

    一、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不通风,密闭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生根,早缓苗。

白天棚温应保持25~30℃,夜间18~20℃,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0℃时,可利用顶窗少量通风。

缓苗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夜间12~15℃,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

坐瓜后,白天提高温度至22~26℃,夜间15~18℃,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