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977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

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总复习

单元序号

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分段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总复习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因年龄太小,只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即可。

重点:

基础知识的掌握

难点:

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时分配

万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复习1课时

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整理复习1课时图形与拼组1课时

统计1课时全面复习1课时共5课时

时间

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19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万以内数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

教案序号

67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8日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万以内数及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

教学

挂图

万以内数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

B区比C区多多少座位?

840-558=282(个)

共15元钱,每本2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还余几元?

15÷2=7(本)……1(元)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

活动一:

师:

2008年在我们国家将要发生一件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师: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师:

同学们,请看这副图画,这是一所学校的同学在获悉2008年申奥成功后所做的事,通过这个运动场,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知道了看台一共有A、B、C三个区,你能说一说这三个看台各有多少个座位。

师:

这三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师:

在这三个区中,哪个区坐的人最多?

 

师:

同学们一起看一看,看台上有这么多的座位,大约能坐多少人呢?

 

师:

老师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会解答吗?

B区比C区多多少座位?

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谈想法

 

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看台有几个区,每个区有多少个座位,再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后回答

 

小组交流,每组的代表回答。

 

学生认真对这三个数比较,得出结论。

 

学生估算,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再集体讲解,订正。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生能不能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能不能正确的读数。

学生能不能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能否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能否掌握估算的方法。

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的准确性。

 

 

指导学生正确地说出万以内数的组成。

 

指导学生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真棒,能够解决这么多问题,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吗?

活动三:

师:

同学们对万以内数掌握的真好,那我们再一起去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课本110页第11题

 

师:

先解决一下,如果买练习本,最多可以买几本?

还余几元?

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你能说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吗?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观察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加减及有余数除法中的知识重点及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五、

作业

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六、

作业

内容

课本108页第3题

补充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巩固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

教案序号

68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9日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2、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3、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手段,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长度单位的建立,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建立时间观念。

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和时间换算。

准备

教学

小黑板、彩带、钟表模型

千米、分米、毫米以及时、分、秒的复习

 

1、长度单位换算时间单位换算

1000米=()米1分=()秒

()毫米=1厘米1小时=()分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黄瓜长2()

铁钉长2()

大米2()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导入

 

二、复习

 

三、练习巩固

 

四、复习整理

师: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这里有九根彩带,大家用厘米做单位量一量,提示量的时候注意什么?

师:

谁来说说你的彩带有多长?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闭上眼睛想想一分米的长度,再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1分米。

一分钱的硬币大约是多厚呢?

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出示练习:

铁钉长约2()

黄瓜长约2()

大米约2()

家到学校约2()

既然家远就要早点起,你会看时间了吗?

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

钟面上还有什么?

从12到1有几个小格?

我们已知道熟悉了钟面,你知道:

1、时针从()走到()是1时?

2、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

3、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述说,然后开始量。

学生交流回答10厘米、1分米

学生比划比划

学生找找看

 

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说出。

3根针

1到12,还有小格

 

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

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

 

学生能否感知分米、毫米并在生活中寻找变抽象为具体知识。

 

学生能否掌握长度单位的联系。

 

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回忆,并能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利用钟表,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五、练习与应用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

你知道分和秒有什么关系吗?

1分=()秒

 

读写时间:

哪两个钟表表示的时间相同?

丽丽的时间表:

6:

30起床8:

30上课11:

50放学

4:

30写作业5:

15完成

在校多长时间

写作业用多长时间

学生计算

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认识时间,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作业内容

1、填空:

1分=60秒1时=()分

180秒=()分90分=()时()分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

分层作业,考察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的知识。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

能够估算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以及在实际情况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时间及时间单位时、分、秒,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加强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图形与拼组的复习整理

教案序号

69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15日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掌握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拼组。

3、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4、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准备

教学

小黑板各种图形的纸板

 

图形与拼组复习

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有()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创设情境

 

二、复习巩固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大家来欣赏。

 

师:

它们都是由什么形状拼成的呢?

 

师:

请一位同学一介绍一下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师:

请看练习上的这些图形并判断他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大家都做得很好,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咱们再做一些练习填一填

 

师:

请看这组图形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师:

大家对各种图形能分辨开。

在学过的图形中还有两位成员没有出现,它们是谁呢?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量一量并判断

 

学生先观察然后填写出长度

 

学生观察后写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学生仔细回忆并找出

 

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过的五边形和六边形

学生能否细致有序地观察

 

学生能否找对找全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能否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能否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

 

学生能否分清各种图形

学生能否掌握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

 

指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

三、

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表述

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学习感受。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作业内容

请同学们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吧!

学生动手设计

学生能否有创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

反思

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加深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图形拼组。

培养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

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教学思考和语言表示结合起来。

课题

统计知识的复习整理

教案序号

70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16日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有关统计的知识。

2、加深、收集数据与分段统计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的归纳知识能力。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分段统计

难点:

用分段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准备

教学

小黑板、统计表

分段统计

 

电费(元)

20及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1及

以上

人数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

回顾

导入

 

二、

创设

情境

在学习统计的课堂中,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师:

昨天,老师安排同学们调查家里的电费数,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师:

请各小组组长填写你手中的统计表

姓名

……

电费数

……

3、师将各小组的统计表总在一起。

师:

我们的同学的电费数收集上来了,你能解决老师提出的一个简单问题吗?

师:

在20元-30元之间的有多少人?

怎样整理?

 

(出示统计表)你会填写吗?

水费(元)

20及20以下

21-30

31-40

……

人数

……

全班交流,汇报

(1)制作统计表

(2)正确填统计表

(3)学会了分段统计

……

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自己家里的电费数。

学生积极说出自己家的电费数。

各组长收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

组内讨论后汇报:

(1)可以老师问,20元-30元的,学生起立后,再点人数。

(2)小组长统计后,再合在一起。

(3)制作一个分段的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表

 

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三、谈收获

 

按学生的整理办法,师生共同整理。

 

(展示统计表)

师:

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电费数。

一学生数数,一学生填写

学生交流

 

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作业

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作业

内容

分段统计,我们班的身高

 

教学

反思

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统计的知识。

加深、收集数据与分段统计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形成初步的归纳知识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案序号

71

授课时间

20XX年6月17日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整理知识,养成回顾反思习惯,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教点

学难

重点

重点:

基础知识掌握

难点:

综合能力提高

准备

教学

小黑板挂图

我学会了吗?

一年级共需要多少个救生圈?

一二年级共来了多少个学生?

第一场什么时间结束?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

设计

一、回顾整理

 

二、创设情境,快乐探究

通过整理我们在这一学期有哪些内容?

(1)数的运算

(2)单位换算

(3)图形

(4)统计

 

1、出示挂图(游泳馆)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处大型游泳馆。

你能说说游泳馆里的活动吗?

在图上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并提到什么数学问题?

师板书问题,同时鼓励同学大胆发言。

 

1、师:

我们依次解决同学们提的这些好问题,好不好?

 

2、(找出38名同学)你能分组吗?

 

师:

剩的两人不给他们救生圈了。

师:

想的真周到,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分组讨论、汇报:

(1)万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及有余数除法

(2)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时、分秒的认识。

(3)图形与拼组

(4)统计知识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然后汇报问题。

(1)一年级学生共需要多少个救生圈?

(2)一二年级共来了多少个学生?

(3)第一场什么时间结束?

……

指名学生按要求分组(4人一组),其他同学观察可以提建议,汇报分得结果。

生:

38人,每4人一组他了9组,还剩2人,需9个救生圈。

生:

不可以,再加1个救生圈,不然会有危险。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让学生学会梳理数学知识。

 

学生分段说明知识的运用。

 

指导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知识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巩固

 

师:

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扬同学们方法多样)

(出示钟表)

师:

第三个问题,你能拨一下吗?

3、出示统计表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表扬同学们大胆发言,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能说一下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举手说明,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指名拨,集体订正。

观察表格完成问题。

分组订正。

学生交流后,举手说明问题。

学生独立说明运算、换算、统计中的知识重点及注意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

布置

知识巩固题

拓展延伸题

作业

内容

我们回顾在这一学期的数学知识中说明漏下的内容。

 

教学

反思

本节课,通过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经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知识,使学生养成回顾反思习惯,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

20XX年6月18日第72课时

1.被除数是70,除数是9,商是(),余数是()。

2.29里面最多有()个5,在35÷4中余数是(),它比()小。

3.()个千、()个百、()个十、()个一组成3458。

4.4105读作(),它的近似数是()。

5.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时的整时是()时或()时。

6.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一个()位数。

二、选择。

1.星期三下午,方方做家庭作业用了25()

①时②分③秒

2.3个千、2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①327②3207③3270

3.用0、2、3、8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

①2308②8302③8320

三、直接写得数。

800—300560+4054—2746+34

800+22072—34640—9087—49

56—1872+34480+60200+800

四、计算。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427十396750—298

 

2.脱式计算。

508+263—136952—(356十278)

()十()=5……1()÷()=4……3

5X()<369X()<568X()<65

()X3<20()X3<17()X7<65

七、连一连。

1.明天会下雨。

一定

2.小红家养的小牛会说话。

可能

3.我国北方的冬天会下雪。

不可能

八、解决问题。

1,小猴子摘了8颗山楂,小刺猬每次背9颗山楂,已经背了4次。

它们一共摘了多少颗山楂?

 

2.小刚养了27条金鱼,小方比小刚多养5条,小云养的条数是小刚与小方的总和。

小云养了多少条金鱼?

 

3.每件毛衣220元,大衣586元,上衣245元。

(1)毛衣和大衣各买一件,需要多少钱?

 

(2)一件上衣比一件大衣便宜多少钱?

 

(3)把三件衣服都买回来,1000元钱够吗?

 

二年级数学第10单元测试成绩名单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姓名

成绩

李想

张鑫睿

张昊昱

李乐涵

孟凡沭

祁哓玉

杨永泽

王以鑫

杨文青

李雅慧

王以佳

张弛誉

朱梦园

臧国荣

李展翼

张佳宜

李子绅

张文超

臧文萱

臧殿超

张鑫淼

张文慧

张庆兆

 

单元讲评课教案

(第1页)

20XX年6月19日第73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十单元总复习

单元过关人数

16人

单元过关率

98%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内容,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评重点。

难点

重点:

基础知识的掌握。

难点:

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具

小黑板期末测试卷

 

总复习

一、有余数的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四、时间、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

五、分段统

 

 

 

 

 

1、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学生掌握较差。

2、时间、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掌握不熟练。

3、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是学生的弱项。

 

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图形与拼组,少数学生较差。

 

 

单元讲评课教案

(第2页)

 

 

本单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分段统计等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但是,还有少数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后还应加强指导。

 

 

1、根据学生平时掌握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2、针对期末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疑点重点指导。

3、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个别指导。

4、对每单元的重点加强指导与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