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037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文化,自上古时期发展至今,始终保持着多样与交融相结合的态势。

B.中华文明与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每一次碰撞,都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C.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国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但民族特色依然保存。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排斥又息息相关,表现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引述古代先贤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见解,目的在于引出自己的主张。

B.选文以人类文化发展中交流的广泛性,来论证文化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C.选文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D.鲁迅和拜伦的事例,旨在证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只会使本民族的精神更加彰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缺失,人类文化的繁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只有讲究方法,民族文化才不会在交流互鉴中失去特色,背离自身发展的需要。

D.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中国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顶的海风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

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

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

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

“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

“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

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

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

“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

”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

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

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

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

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

班长却对他说:

“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

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

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

站长说:

“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

我们是军舰的眼睛。

我们守护的是和平。

”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

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挨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

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

罗布问站长:

“你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

“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

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

“海子?

”罗布很吃惊。

“对。

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

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

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

“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

“像,太像了!

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

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

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

“肩上的杠杠一个挨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句,生动地槪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5.小说中“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有何寓意?

请简要分析。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过去的几年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创业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2015年马云就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展示了smiletopay的扫脸支付技术,即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

如今,阿里巴巴的在线支付服务开通了新的功能,4.5亿用户可通过自拍登录在线钱包。

建设银行允许用户在一些自动贩卖机上通过面部扫描支付。

专车应用滴滴出行也正利用面部识别技术验证司机身份,XX已经开发出需要面部识别才能进入的门。

据媒体报道,甚至连iphone8也将指纹识别改为扫脸识别了。

如今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还是用在人脸和证件的比对方面。

FaceOS的深圳分公司负责人王彬鑫对未来的“刷脸时代”充满了憧憬,出门不带钥匙,买东西不带钱都不是难事。

“现在行人闯红灯过马路,是零违法成本。

以后靠摄像头和刷脸技术,就能锁定每一个闯红灯的人,后台就可以开罚单了,就像今天汽车违章一样。

我们人类都有很多脸盲,那计算机就不怕认错人吗?

王彬鑫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跟其他人工智能一样,是以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的。

以FaceOS的产品为例,已经可以实现99.8%精确人脸与证件自动比对。

那么如果遇到整容的怎么办?

王彬鑫摊摊手,“那就要靠国家立法了,比如整容后必须3个月更换身份证。

(摘编自2017年8月1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数据来自智研咨询)

材料三:

据360公司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介绍,通常人脸识别包含以下环节:

相机或者专业设备先采集到图片,人脸检测技术定位图片中的人脸,然后从中再定位诸如眼角、鼻尖、嘴角、脸部轮廓线等特征点,进行包括光线补偿或者遮挡物剔除等校正。

再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身份特征提取,跟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做比对,以识别人脸身份。

专家表示,相较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方式,人脸识别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性”,可以大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同时避免指纹机器接触产生的卫生隐患。

此外,“非配合、非侵入”式特征,意味着可以在不需要使用者配合的情况下采集到数据,有利于安防领域的应用。

不过,人脸识别技术还面临一些安全漏洞。

目前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比如用别人的照片等方式,都可能成功“骗”过人脸识别系统。

对此,很多公司都加大了在“活体检测”上的技术投入,而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很多公司都会要求进行双重验证。

此外,人脸被采集也使得隐私泄露风险剧增。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表示,解决的方法是在采集到照片时进行“脱敏”处理,只提取照片特征,不保存照片本身。

这不仅需要采集者自律,更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起整个行业的统一标准,共同筑起保护用户隐私的行业堤坝。

(摘编自2017年9月11日新华社《新华视点》)

材料四:

实际上,目前最安全的“刷脸”方式是使用“双认证”,如指纹+脸部、虹膜+脸部。

所谓虹膜技术是识别人的瞳孔和眼白中间那部分的技术。

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

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需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

这样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易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虹膜识别可有效解决双胞胎或整容的问题。

此外,声音+脸部的模式,也进入到实践阶段。

中国银联等联合发布“声纹+人脸”转账产品,用户只需说出类似“我要给某某转xxx元”这样的指令,再通过“声纹+人脸”相结合的融合生物认证,就可以方便、安全地完成转账操作。

(摘编自百家号《东林科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扫脸支付、“刷脸”开门等。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改变我们现在的生化模式。

B.人脸识别通常包含以下环节:

采集图片——定位人脸及五官特征点——进行校正——提取身份特征——比对数据。

C.人脸识别技术的“非接触性”,可以大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同时避免人的肌体和机器接触带来的卫生隐患。

D.人脸识别技术以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部分产品已可精确实现人脸与证件自动比对,连辨认双胞胎都不存在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人脸识别会成为未来主要的身份识别手段之一,可以确定,不久的将来,“刷脸”将取代身份证的使用。

B.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2007年至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每年呈匀速增长态势。

C.根据材料二可知,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50亿美元,其中人脸识别的涨幅最大。

D.红膜识别具有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易更改的特点。

所以,红膜识别是目前最安全的“刷脸”技术。

E.银行发布“声纹+人脸”转账产品,用户只需口述转账指令,通过融合生物认证,就可以安全完成转账操作.

9.根据材料,针对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说明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

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

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

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

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

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

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

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

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

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

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

性鲠直,不交权势。

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

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寻征为领军将军。

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

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

"

是何达官,作何行动?

周人曰:

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

永业曰:

客行忽速,是故不出。

乃通夜办马槽二千。

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

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

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

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周武授永业上柱国。

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

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

独孤永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B.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C.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D.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父亲去世或父母双亡,封建时代王侯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B.书计,文字与筹算,具体指“六艺”中的“六书”和“九数”这两种技艺。

C.征,征辟制的组成部分,征辟制是汉代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D.至尊,本意为最尊贵的地位,后多代称帝王,文中是周人对周武帝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永业才识兼备,颇得赏识。

其才用和见识为人称道,世宗与他交谈后非常满意,破格提拔他为中外府外兵参事。

B.独孤永业性情耿直,遭人忌恨。

他不和权贵结交,斛律光向他索取两名婢女,他没有答应,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诋毁他。

C.独孤永业爱护百姓,治边有方。

离任河洛后,当地百姓大多很想念他,因此,朝廷又任命他为河阳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D.独孤永业遇事机敏,智退敌军。

周武帝攻打金墉时,他冷静应对,并连夜置办两千马槽,以疑兵之计,使周人最终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2)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登凌歊台

(1)

萨都剌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崇台

(2)。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注】

(1)凌歊台:

位于安徽黄山之巔,南朝宋建宫于凌歊台上。

次韵:

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

(2)崇台:

高台。

(3)离宫:

封建时代皇帝在都城外建造的宫殿。

这里指凌歊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去复回”三字,写出了山势起伏,纡回曲折,难于行进的情景。

B.第二句说那飘浮在山头的白云,还在环绕和回护凌歒台,似有留恋之意。

C.颔联—“有”一“无”,写出了凌歒台曾经的热闹繁华与今天的人去楼空。

D.尾联再次回到眼前景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残碑、衰草、荒烟、绿苔。

E.全诗风风格豪放,语言清新典雅,意境宏大开阔,给人一种別开生生面之感。

15.颈联借景抒怀,蕴含哲理,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以西汉魏尚自况,委婉地表达期盼朝廷派遣使臣前来征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运用古今对比,在肯定古代圣人从师而问这一正确做法的同时,指出现在一般人的错误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春节前后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市场波动,并不违规,毕竟人力物力成本都在攀升,反映到价格上情有可原。

(2)三十年同窗聚会,眼见昔日的小姑娘、小伙子,如今都成了老太太和老大爷,同学们个个唏嘘不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3)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固然暴露了当今社会商业文明的滞后、商业伦理的落后,但因噎废食而遏制大数据的发展也是不理性的。

(4)他原本以为花大价饯买来的那只陶碗是价值不菲的古董,不料却被鉴宝专家认定为不名一文的赝品,这令他失落不已。

(5)整治过度消费明星隐私的乱象,首当其冲要让娱乐新闻摆脱“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桎梏,回归新闻报道的正常轨道。

(6)学校里,你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很有教养,他们富有同情心、感恩心,处事礼数周到,这与家中长辈的耳提面命是分不开的。

A.

(1)(3)(6)B.

(2)(4)(5)C.

(2)(3)(6)D.

(1)(4)(5)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不仅乡村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为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B.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陆续推动“引才”新政,符合条件的人才将获得包括落户、租房补贴、安家费、创业贷款等多方面的政策激励。

C.如何运用科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水平,成为了当今教育新的思考。

D.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否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行进中的中国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听说巴南红枫春天里格外绚烂,趁着清明节小长假,我携舍妻一同前往饱览。

B.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为民族复兴尽自己的匹夫之责。

C.明明是犬子有错在先,足下却于百忙之中惠顾寒舍致歉,实令鄙人深感不安

D.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如何养生与祛病,我只略知皮毛,所言只能是管窥而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桂花不耐干旱,

(1)____,它生长特别缓慢。

但是它又畏演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

(2)________。

它也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3)_______,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较多的可能。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教育部近日提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逐步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此前,为了进名校,走升学捷径,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和特长潜质,都把孩子送去培训班,极大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可见,要实现教育减负,首要任务是取消特长生招生,若不能完全取消特长生招生,就无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不能有效施行素质教育。

(1)实现教育减负首要任务未必是取消特长生招生。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清华附小公开课《苏轼的题跋》引起轰动,此课源自该校六(4)班学生的探究性课题。

随即,该班公众号的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也迅速在微信朋友圈爆红,引发更大范围的争议。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①同是小学生,有的还在掰着手指算数,有的却开始玩大数据,个中差距可谓大。

②不一定要研究苏轼,农村的孩子可以研究放牛与天气的关系。

③清华附小很勇敢,很“放得开”,毕业班还敢这么“玩”。

④不甘心落后的学校和家长群起效仿,不过,“复制”起来还真不容易。

⑤在分数面前,还能初心如一,坚持探究学习,难度系数并不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

请关联其中两三条话语,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