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15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ocx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羊泉中心小学张改梅

摘要: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来,“课程资源”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渐地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仅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

本文着重研究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策略,作者深入教学实践主要关注了其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策略,从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以及教科书的呈现方式都不同于传统课程,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只要凭借教材一般都可以实现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和数理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它如果只依据教材而没有其他课程资源的补充,也就失去了课程本身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是以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与基础,否则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课程资源”相当于它得以依存的母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是记诵之学,而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

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及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力课程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而存在的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人力资源是指从事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的具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根据其来源可以划分为校内人力资源和校外人力资源,其中校内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者;校外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家长、各个层次的教研员、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人士。

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基本的资源,是其它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媒介和载体,人力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化配置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它关系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层次、质量和效果等根本性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展开的,教师、校长是具体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因而教师、校长就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中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没有了学生也就没有了教育,学生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同时家长和社区人士、教研员、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因此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要以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为方向,以教育研究人员为指导,以校长为核心,以教师为关键,以学生为基础,以家长和社区人士为依托,因此不能忽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人力资源及开发利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职教师队伍缺乏,学科轻视严重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还没有从“应试”的轨道上真正转变过来,与考试关系密切的学科仍是受到学校重视的所谓“大科”,而《品德与生活》则是不被重视的“小科”,所以一些学校不能配备专职教师,往往由语文教师、班主任兼职,也有部分学校由教学能力弱或年老的、怀孕的教师担任,成为部分教师“养身”的科目。

在其中、期末考试来临之前,品德与生活课程大多数又会被语文或其他学科所代替。

某优质校一直担任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年轻专职教师D对我讲了一件事:

在一次期末

考试来临之前,全校的“小科”都要为“大科”开道让路,在一次品德与生活课上,一位语文老师来上课,孩子们哭着闹着把语文老师赶出了课堂,就是要上品德与生活课,后来我来到了课堂,孩子们才破涕为笑,当时我感动的也落下泪来,为我的学生感动,也为自己的课为学生们所喜欢、所重视感动,觉得自己这个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专职教师当的值!

可见这位老师还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同时也显示出孩子们对这门课程的热爱。

但是这门课程及教师得到了这样的一种认可,难道不也是他们的一种悲哀吗?

竟然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优质校尚存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学校更是如此,窥一斑可见全貌。

某校的L老师谈到:

我们校长说了,像品德与生活这样的学科不需要配备专职教师,有个人教就行,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代最合适不过了!

我就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坦白地说有时候我就把品德与生活课变成了语文课,尤其是要考试的时候几乎不上。

有时候也想好好上上,但是你想想一天工作量这么大,我哪有时间去考虑什么课程性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啊,就按正常科目上呗!

除非谁怀孕了、生完小孩刚上班或者身体不好,才会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的专职教师,那简直就是一种照顾啊,那样的专职教师能上得好,你看可能吗?

听完这段话,我说不清什么感觉,可谓百感交集,是为这门课程还是为了学生、老师、校长,我不知道!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自然是若干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审视、比较、反思的结果,它的开设,对于帮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与特征,有着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对教育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特殊要求,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谁都能交的课程!

2.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模糊,开发利用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模糊,下面我与几位教师的一段对话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W老师:

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

就是教科书、教辅读物、教参、练习册等。

L老师:

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T老师:

我觉得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一些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

M老师:

我认为课程资源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满眼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Z老师:

我比较同意M老师的看法,我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家庭、社区中所有的资源。

D老师:

我觉得Z老师的看法有点课程资源泛化,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在一些教师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课程资源的前提下,能否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个不得而知的问题!

同时,部分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淡薄,在某一程度上也导致了课程资源缺乏与浪费。

如教师本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认为在课改中,课程资源应是信手拈来,学校应提供现成的课程资源;有些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不广,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就不理想,当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时,就好像是一个陌生领域的问题,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肤浅性,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而导致课程资源的流失及浪费。

3.部分教师能力不足及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师资条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瓶颈,它将极大地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是作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出现的。

教师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用教材引导儿童活动、激发儿童投入活动的人;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好环境的人;在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提供必要且适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人;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使之逐步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概念的人。

但是我们的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了学科课程的教学,习惯于按考试要求来规划课程内容,眼中没有儿童,不知道怎样来上这样的课。

总的状况是,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课程还很不适应,缺乏实施课程的一些基本素质,如观察、了解儿童的能力,灵活地推动儿童活动的能力,随机地捕捉教育机会的能力,生成与确定活动主题的能力,个别指导儿童学习的能力等等。

我所接触的教师当中都参加过新课程培训,有国家级的、省级、市级、区级,用一位老师的话就是:

可谓“层层培训,步步到位”、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不参加培训不能上岗,但是我们所参加的培训,觉得收获不大,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实践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更多需要的是一些来自实践的东西,如何去操作,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我们需要一些操作性层面的指导与培训,而不是听一些宏观的教育理论,那些理论确实也有用,但是说完了我们不会用或者说只能尝试着慢慢用。

有时还没等想明白呢,培训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依然按部就班,用你们的话说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也没办法啊!

教师的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

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践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实验教师感到有许多困惑。

平时的学习,从培训内容上看,只不过是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的层面上,没有太多实际的东西,实际操作还是由一线教师自己进行摸索,他们需要的是与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程教学实例相结合的,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

从培训的形式看,讲授、报告、讲座、听课、看课堂录像等形式较常见,实践性的内容教师难以把握。

实验教师要的不是形式上的培训,而需要的是具有实践性的案例分析的培训。

作为一位实验教师,在新课改中,他们面对的是学生,应是成功多失败少,如果让教师们花很多时间、精力搞探索,定会有不少失败。

虽在失败中可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对于老师是有利了,可是对于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的损失可大了。

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来讲,给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各类培训是多么重要。

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与实践性,帮助教师通过不脱产的在职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指导活动的技能和能力,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确实是目前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4.开发主体局限于专家学者,部分教师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

部分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们能力所不及的问题,应该由学校来提供。

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忽视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味采取坐等、旁观、被动利用的态度。

一位老师与我谈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问题,我们不能组织编教材吧,一是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时间,再者说来那也不是我们老师应该干的活!

还有学校要是不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只能等待或者不停的要呗,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课该怎么上就怎么上了!

在许多教师那里,教材便成为了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写一般由学科专家及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而成,教材自身固然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示范性等特点,一些教师对教材的迷信造成了对教材的过于依赖,而“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完全盲从教材,成为忠实的“教书匠”,完全忽视了对教材以外丰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这也显示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理解与认识的片面性。

5.家长的误解与轻视及来自社会观念的阻力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上很多人其中包括许多家长眼中:

品德与生活课程不过是孩子们玩一玩的课程,没有什么意思,学不到什么东西,重要的只有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

另外,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宝贝,活动的安全问题十分棘手,尽管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有关儿童伤害事故的处理条例,但由于事故的复杂性,学校仍然顾虑重重。

这些因素造成的课程实施阻力是相当大的。

因此,除了继续完善必要的有关法规、制度外,向全社会,特别是家长进行新的教育观念的大宣传、大普及,让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也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事。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内基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报告有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学生需要称职的家长。

学生每天要在家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父母的性格、文化、素质、家庭环境与氛围等多方面极大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到学生的一生。

过去,人们对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似乎关注得还不够,简单地把家庭视为配合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辅助手段,家访、开家长会是较为单一的家校联系方式。

现在,家庭这一丰富的资源理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的足够关注,并争取在课程层面得到落实。

在教师看来,在学校内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他们确实有许多的实际困难,同时还存在如“工作负担重,无暇顾及”的问题,有“缺乏经验,开发能力和手段不足”的问题,还有“缺少经费和必要的外部条件”的问题,而主要不是因为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模糊”。

在学校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也确实有许多的实际困难,从总体来看主要困难包括:

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大班额问题;不熟悉校外资源情况;经费难以解决等问题。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

1.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配备制度

师资条件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瓶颈,它将极大地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固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教师队伍的合理配备也是不可少的,如一些学校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就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即有人专门研究,又能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

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2.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

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

另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文化”不仅仅倡导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研员及有关专家之间的合作,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研机构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才能创造出1+1大于2的效应。

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实现,仅仅是以依靠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所不能胜任的,必须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合作。

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显得特别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散乱的个体只是一个潜伏性的力量,只有通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发挥其潜在性的作用,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3.改革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制度,使之均衡化

如果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持续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把理想的课程计划付诸现实的行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开发和建设也是一个复杂过程,要想使这个子系统运作正常,必须有一定规章制度作保障。

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引起了课程权力的再一次下放,而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学校、教师在课程决策中的地位。

使校本课程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趋于均衡化。

国家和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和社区。

最重要的资源是专业教师,同时时间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计划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以适应学生学习、活动和所学内容的需要。

此外,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常规进修进间也必须纳入日常教学安排。

因此,如何建立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师任用、评价、人员配置制度等,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

在教师的需求中,“加强对教师培训指导”、“希望参加形式多样、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培训”,“希望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方便地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都是所调查项目中排在最前列的。

当前,应该认真分析研究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研部门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将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地引导到培训工作中,恰当、灵活地结合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问题解决、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对教师培训指导;开辟活动基地;提供案例集或开发指南;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等,有效地指导教师选择、筛选、开发、利用、改造和创生各类形式的课程资源,使新的课程资源更加具有教育性、启发性、实效性和发展性。

加强对教师的多级多元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5.建立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协调、共享机制

要对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和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交流各种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在专业教师以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真正的课程资源共享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办学思想研讨等活动。

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院、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辐射与共享。

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上级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学校间及内部互助合作,一定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当然我们要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发挥校外课程资源对校内课程资源的辅助作用,我们应该坚持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开发策略,突出重点,而不应该本末倒置,用校外课程资源取代校内课程资源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彭阳,林光耀.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方小波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大出版社..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7]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8]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钟启泉,崔允漷,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

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