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28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docx

3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修

开展生成教育创新育人模式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创建特色高中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浙江省A级普通高中、温州市重点中学、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中小学行规达标学校、市级群体先进集体、市级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平安单位、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现代教育先进单位温州市首批示范数字化校园、浙江省会考先进单位、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校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办学品位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我们认识到这是学校巩固2006年课课程实施以来的成果,深入实践课程改革,实现育人模式转变的重要契机,更是学校借以实现内涵提升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投入,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制订了深化课程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013年4月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温委办发〔2013〕45号文件)《关于市直公办完全中学初高中分设办学的实施意见》,实行初、高中分设,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部保留原校址校名,初中部待温州市第二十八中学(二期)、温州市第三十七中学建成后整体搬迁。

我们重新审视学校文化和办学历史,认为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对2012年课程方案进行精心修订并实施。

我们期待以此为起点,使我校学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新的突破,为学校新一轮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奠基。

二、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一)教育哲学:

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

当下高中教育千校一面、高中教育同质化普遍。

而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从时间上来看,它不长也不短;从面积上来看,它不大也不小;从办学质量上来看,它不上也不下。

这样看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似乎是一所没什么“个性”的学校。

随着温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学校教育正面临着转型性变革,要实现体制性的生存和特色化的发展,就必须使自己成为自主发展的系统。

如何让学校拥有自己的个性,形成独有的特色?

我们认为学校需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

所谓学校教育哲学,就是一所学校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

形成学校教育哲学对于学校的发展有极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一所学校走向自主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关键。

基于对校情的分析,秉承“为学日益,以正兴邦”的校训,契合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主动主动思辨萨特、雅斯贝尔斯等的“存在主义哲学”问题,提炼出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

走上了探寻教育哲学引领下的深化课改实践之路。

所谓自我:

拥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和无限可能的我;正在达到自我。

所谓生成:

本意为产生、长成(形成)。

我们认为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生成性思维已成为当代人的主导思维方式。

所谓教育:

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

通过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使人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自我生成作为教育价值本原,决定着教育的效用价值。

人的自我生成价值越大,人也就拥有更多、更新的素质,它所能够提供的可能的效用价值也就越大。

追求人的自我生成的新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过程本身,只有达到这样纯粹的境界,更好的、更多的创新才有可能。

(二)办学定位:

办有特色、有品位的普通高中

近几年来,在“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这一教育哲学的引领下,我校坚持“注重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文教育,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策略,根据生源实际以及周边的办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群体成长和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要求,我校提出的办学目标定位是:

创有特色、有品位的普通高中。

有特色,是指基于学校历史发展和政策造成的现实生源变化,办出区别于其它普通高中,注重人文教育,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普通高级中学。

有品位是指学校的档次和格调,注重个性特长,让学生的走向成功是我校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本质的、稳定的风格。

(三)培养目标:

育有个性、有担当的普通学子

基于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身体发育、智力成熟、心理成长、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整个基础教育中和未来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我校坚持“以学生的生存和健康为基,以学生的快乐和发展为本”的育人定位,我校提出培养目标的培养目标是:

育有个性,敢担当的普通学子。

有个性:

一是具有有较高的情趣,二是有一技之长,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有担当:

对人生的终极价值的觉悟,是具有良好的品质:

即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温州本土情怀,又有国际视野,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普通学子:

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自主而不放纵,自尊而不自大,自决而不专断,自行而不自卑的人中人。

(四)办学特色:

用生成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生成,教师自我实现,学校自主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明确要求: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可以这样说,学有所长,教有特点,校有特色,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学校教育中人的自我生成,应该做到学生可以满足需求,自我生成;教师可以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催生自我生成;管理者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自主发展,实现新我的生成。

从而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美丽态势。

三、争创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

建设特色学校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教育改革应不断深化、拓展,倡导多元文化价值。

坚持以校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打造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形成一些品牌学科、特色课程,创建多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有品位的普通高中。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使特色学校建设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特色学校评估标准》等相关文件要求,根据“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的学校特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依据我校教育哲学、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把特色项目创建作为我校常规课程和活动来抓,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的改革,逐步形成课程改革促进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提升为学校特色品牌和文化,即通过“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凝练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使学校课程真正起到承载和发展学校特色的作用,从而形成与特色创建相吻合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体系。

2、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把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础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照教学计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明确要求,加强领导,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发挥效益,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不断创新,办出特色,逐步建立起面向未来,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和自身特色,为温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3、依据我校的办学特色要求、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特长以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做好“课程、课堂、课外”三篇文章,开发建设学校课程平台。

一是做好课堂教学有效,通过校本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引导教师去有效设计课堂,有效指导学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做好课外作业分层,因材施教;三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做好选修课程开发和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

4、实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开发学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全面贯彻落浙江省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努力实现“模块课程”整合与“系列课程”的衔接配套和整体优化,把开发特色选修课程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紧扣特色发展有针对性开发选修课程,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态化建设,注重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从而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形成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给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和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

三、步骤和措施

从学校的教育模式和育人目标出发,坚持学校教育哲学引领,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纲,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求。

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和培养学生个性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精神与智慧、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坚持“四为”理念——以修德为先,以启智为要,以强体为本,以成才为高。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每一个学生开拓发展增值的空间。

(一)抓住两个重点为进行实验,创建特色项目(2011.9-2012.8)

1、做足、做强“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项目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的特色教育,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活动的通知》精神,及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着力于打造个性化的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和综合实力。

走出的一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项目”特色办学之路。

继续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其能够稳定、有效的开展:

一是足球,上好快乐的足球课 、丰富的足球选修课、办好的足球联赛;

二是艺术,全面开展校本艺术课选修,丰富群体艺术,加强社团艺术,办好艺术节,做好精品艺术;

三是科技,开齐开足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扩大机器人等特色项目的发展,办好科技节系列比赛,争取多个项目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2、全力打造“理科创新班”项目

为了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教育局批准于2011年秋季首次开设“理科创新班”。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融基础课、指向性兴趣专长课程、学生研究活动于一体。

“理科创新班”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试点,各类课程课时安排如下:

学科基础性课程31节(包括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技术、艺术、体育健康等必修课程)

知识拓展类2节(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

职业技能类1节(包括劳动技术,手工制作等等)

兴趣特长类3节(包括智能机器人,航空模型,数字化实验等等)

社会实践类2节(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等等)

对理科创新班学生重点研究项目和学生的社团,实施政策倾斜。

包括重点项目的研究时间、场地、经费、导师聘请、研究活动、实验室使用等问题。

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开展对创新班师生的各项评价研究,制定实验班学生免试、免修制度等。

以学科竞赛为支点,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破解校本课程开发的难点,以上级要求“三小”活动为契机,开展我校“五小”——小科学家、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艺术家和小运动健将的培养工程,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各年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学科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形成一些特色课程和品牌学科;建立健全新课程后四领域的开设和评价制度,力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打造四大特色课程,实现选修课程特色(2012.9-2014.8)

当前教育与学校正面临着转型性变革,要实现体制性的生存和特色化的发展,就必须使自己成为自主发展的系统。

办学理念的准确定位则是一所学校走向自主、走向特色化、现代化的关键。

在“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这一教育哲学引领下,进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以学生的自我生成为出发点,契合地方发展的期待,结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生成教育,创新育人模式,沿着“必修课程校本化,国际课程本土化,选修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德育活动课程化”路径,对国家、国际、地方、学校四级课程进行重构建,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富有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特色的“河流式”课程整体框架。

“河流式课程”图

说明:

课程是通道,似“河流”,寓意孕育、滋养两岸生生不息的生命,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生成着灵气与活力。

图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为支流指向“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象征着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动态与开放、生态与多元、常态与包容”的课程特色,“五个一百”系列课程、“塘河文化”系列课程群、“普职融通”系列课程、“国际理解”系列课程,生成21中的灵动与俊逸的风貌。

按照省厅要求开发开设四类选修课的基础上,围绕“育有个性、有担当的普通学子”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动态与开放、生态与多元、常态与包容”的富有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五个一百”、“塘河文化”、“普职融通”、“国际理解”相交相融系列课程,以加强选修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建设,这四大系列特色课程群,其教育宗旨无不指向“人的自我生成”。

 

1、完善“五个一百”系列课程——提供学生多元选择的有效载体

在开足、开齐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品质和素养的提升、学习动力的增强、身体素质的提高、意志力的锻炼等价值追求,大力推进“五个一百”系列课程。

由政教处和团委负责实施,要求每位二十一中学的学生100%完成以下课程。

2、打造“塘河文化”特色课程群——基于学校地理优势的本土文化

温瑞塘河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有着千年的历史,在她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印痕和追忆空间。

我校有幸座落于温瑞塘河南塘河边,依水而建,独具江南水乡的空灵俊逸。

基于地理优势,弘扬地方文化,融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特长类于一体,打造“塘河文化”特色课程群。

3、开创“普职融通”系列课程——弥补当前学科缺陷的有益尝试

在省厅推出的四大类选修课程后,我们主动承担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省级试点工作,提出了“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旨在让学生从专门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跳出来,去体验将知识化为智慧来指导实践的快感,以弥补当前学科的缺陷。

开展了“门对门式开放办学、面对面式课程共享、班对班式教师互派”三方面的交流,以“拓荒者”姿态实践着职业技能选修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我校利用校内资源以及借助外力——温州职业中专、浙江机电技师学院、温州市学生实践基地等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在初期让普高学生跨校选修职高课程或让职高教师跨校教学的基础上,争取建立“普职融通”长效机制,挖掘并培养校内教师资源,打造精品职业技能类校本课程,努力形成特色。

4、构建“国际理解”课程——适应新的轴心时代的期待视域

新的轴心时代迫切需要国际理解,国家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国际理解,温州地域文化特点追求国际理解,我们应时应势应需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异国文化,增长见识,开阔视野,2013年学校在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与美国康涅狄格州伊斯顿学校、英国北安普顿市北安普顿女子高中签署合作办学意向。

并利用澳大利亚高中的教学资源为普高学生开出选修课程,满足高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国际意识,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

而且这些国际元素很多就是由外教直接带入普高课堂的,让学生体验纯正的全英文课堂,感受澳大利亚特色文化,在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国际人才,引领同学以全新的视角领略海外世界,更广泛地了解海外文化,并从社会的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提高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

(三)促进课堂变革,实现必修课程校本化(2013.3-2015.8)

1、有效地对高中各学科课程进行重新整合

组织全校教师,对各自学科课程进行分析研究,科学有效地对高中全部学科课程进行重新整合:

一是每门课程、每个教学阶段特有的学科知识。

这些知识与其他课程和学习阶段较少发生联系,它们构成本学科课程不同阶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本课程特有的,但与不同阶段知识学习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

另外的学习阶段如果有意识地做一些准备,就能够大大节省后续阶段这些知识的学习时间;或者本阶段的知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提供准备和支持,能帮助后续知识的学习。

对这些知识要进行不同学习阶段的协调和配合。

三是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跨学科的知识)。

即本学科知道具有相对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拓展性、发展性知识。

与基础知识联系不是特别密切,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此分析,尝试进行三种形式的整合:

跨学科的整合、本学科内跨年级和学习阶段的整合、同一学科、同一学习阶段知识的整合。

跨学科的整合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历史、地理、语文、外语等文科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可以相互配合。

如语文的阅读、写作可以与政治理论课、历史课的有关教学内容结合。

不同的理科课程之间在相关知识运用中可以相互配合。

而理科教学中可以进行人文教育,文科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科学方法论的学习。

在同一学科内,不同知识在学习阶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可以不同的,如果在前面知识的学习中,有意识地为后面的学习“留下伏笔”,提前进行有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学习,就可以为后面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而前面一些难以接受的知识,如果在后面学习中及时得到复习和应用,就可以加深理解,巩固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学科知识整合,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

2、强力推进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

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和课程,进一步发展、完善和优化组合课程的各相关要素,我校坚持“教育为了人的自我生成”教育哲学的引领,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开展生成教学、构建生成德育。

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为试点,以基于学情的生成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重点,以探索生成性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育人模式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必修课程校本化,打造“一纲(课程纲要)一单(学习生成单)一式(团团坐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特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幸福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一是形成“以学为主”生成性课堂变革行动意识,改变“教为中心”课堂状态,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开发与研究“以学为主”生成性课堂的系列课型样本,研制必修课程《课程纲要》,努力形成并完善“促进有效学习”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

综合前一阶段课改的实践、探索、调研和诊断,我们认为:

只有改变了课堂,学校才能改变。

立足我校的实际,以“基于学情的生成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

以“先学后教”作为基本的学教思路,以“团团坐”作为团队构成一种模式,以“学习生成单”作为常规的备课准备,以“团队互促”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主讲、老师主导”作为课堂的基本生成性范式。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重构生成性教学理念,通过了解自我——激发内在动力;认同自我——挖掘内在潜力;成就自我——营造生命课堂;超越自我——塑造幸福人生;构建以年级段为纵向、以教研组为横向试点单位,整体推进课堂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高中。

(四)创新育人模式,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2013.9-2015.8)

四、为创建提供全面保障

学校成立“创建浙江省特色示范学校”,整体规划、研究、实施、协调学校创建浙江省特色示范学校的一系列工作。

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共同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创建浙江省特色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

吕俊杰

副组长:

徐兆丰金平厉园光赵庆东

成员:

陈建国顾柳炯张文静周高楼林贤芬

陈仁清艾剑鸣钱伦波张帆

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

主任:

赵庆东

副主任:

张文静

成员:

林贤芬陈仁清艾剑鸣林帝开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

对创建实行“三保障”支持政策,即政策保障、项目保障、专项资金保障,在对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在组织领导、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为创建提供保障。

 

2011年8月制订

2014年3月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