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199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doc

《金色花》教学设计

温十四中林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

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

(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

)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

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

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

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场景里都有谁?

(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

(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

(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

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

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

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

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

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

B、例1:

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不告诉你,妈妈。

”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

“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

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

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

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

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

明确:

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

(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

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

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

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

“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

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

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什么语气?

(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

”语气(撒娇。

得意。

俏皮。

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

变换语序为:

“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

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

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

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

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

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

明确:

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

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

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

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的幸福源自哪里?

(沐浴母爱)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

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

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

明确:

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

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例: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

例如:

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六、结束语

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

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

“我”金妈妈

天真活泼色虔诚美丽

体贴孝顺花温柔慈爱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

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

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

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

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

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

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

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

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

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

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

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