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19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节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节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节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教案.doc

《春节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节教案.doc

《春节》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导入课题

1.放《新年好》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进入谈话阶段。

2.师述:

这是一首我们很熟悉的歌曲,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小时候都唱过,也很喜欢这首歌。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啊?

3.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这首歌让我想到了过年,过年很开心,可以穿新衣服、买好东西、拿压岁钱、放烟火……

4.师述:

是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过年,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春节。

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新年、春节这个话题。

5.揭题,出示板书:

春节。

二.故事引入,了解年的来历

1.同学们,“春节”也叫过年,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呢!

2.点击课件,动画展示,配乐故事

“年”的来历

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来吃人。

“年”一次又一次地出来吃人,但是一位细心的人他发现:

“年”出来吃人是有规律的,它每隔365天出来一次。

自从人们发现了“年”出现的规律就有办法避开年的伤害了。

又一次,“年”又来到人间,它又吃了很多人,但是,人们发现只有两户人家例外,一户是刚结婚,门口贴着大红“喜”字,家里点着红蜡烛的人家。

另一户人家当时正好用烧竹子在烧饭,竹子燃烧时发出的爆炸声,就把“年”给吓跑了。

从此,人们就知道“年”它怕光怕火,也怕竹子烧后发出的爆炸声。

所以,以后人们就在门口贴春联,放爆竹把“年”吓跑,从此以后“年”再也不敢出来吃人了。

(设计意图: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

本课一开始就通过喜庆热闹的歌曲《新年好》和放鞭炮等画面展示,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情境氛围。

在此基础上,通过配乐故事激发学生情趣,愉悦学生身心,放飞学生情感。

三.学生交流,感受春节文化的无穷魅力

(一 ) 丰富的饮食

1、春节总是离不开吃。

你们搜集到了哪些饮食文化。

(结合搜集到的实物、包装袋、图片等介绍)

2、学生交流

【吃腊八粥】

(1)学生交流:

吃腊八粥的时间,由来、制作过程等。

(2)相机出示课件,加深印象。

“动人的传说”中有“丰富的饮食” “文学作品”中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些板块有时互相交融,我们这里每个板块有所侧重。

(3)腊八是春节的序幕。

腊八粥的香味一飘,人们就闻到“年味”了。

【年蒸】

(1)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蒸什么?

买什么?

(2)过年了,家家户户为什么要忙着年蒸?

(老师可以结合孩子向父辈、祖父辈的调查,感受以前每逢过年年蒸的情景。

(3)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的家庭到超市买年蒸食品,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蒸的式样多样:

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新年发财,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意思;有各种馅儿的包子。

当热气腾腾的糕点端上餐桌时,既让人们大饱口福,又象征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

【元宵】

1.学生交流。

2.正月十五吃元宵也由来已久。

元宵节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节的最后高潮。

过了元宵节,春节便告结束。

(二)  庆祝活动

1、  过渡。

我们江苏地区的春节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它们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一起来感受江苏的“年味”。

2、学生交流

【扫尘】

(1)学生交流: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俗话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扫尘这一习俗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贴对联】

(1)学生交流: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们一般会选择怎样的春联呢?

课件出示几条对联,进行赏析:

一人巧作千人食    五味调和百味香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槽边不乏千里马    仓内常存万石粮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入梦三更静        养精一日神

(3)读读这些春联,看看分别贴在什么地方,哪是上联,哪是下联?

(4)今天,我们班的王佳彤同学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幅对联。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展示对联)

看看哪是上联,哪是下联?

春联贴起来可讲究了,上联要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边。

(把春联贴到黑板上)一起来读,先读上联,再读下联。

王佳彤同学小小年纪就能写春联,字迹俊秀端庄,不简单啊,把掌声送给她!

【拿红包】

(1)学生交流。

(2)结合传说,谈谈红包里仅仅是钱吗?

3、继续交流:

祭灶、守岁、抢财神、放鞭炮、贴福字、贴欢乐、贴窗花、赏花灯、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看春晚、拜年等。

4、我们中国人庆祝春节的形式还真是多种多样。

不过我发现,人们格外重视的是除夕,俗称大年三十。

因为到了这一天,亲人都会回家团聚,其乐融融。

还记得吗?

这天晚上,你们家是怎么庆祝的?

(指三四名生说)出示

是啊,这些可是我们当地庆祝的方式,这其中你最高兴的事就是?

(生交流)

预设1:

拿到压岁钱

预设2:

吃年夜饭

预设3:

放鞭炮

预设4:

看春晚

预设5:

准备新衣

5、过了除夕,新年就来到了。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向长辈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这就是——拜年!

(出示)

和亲人离得很近的晚辈通常会亲自上门拜年,可是那些远在他乡,忙于工作无法回家和亲人团聚的人们又该如何拜年呢?

(发电子邮件、发短信、写信等)。

是啊,每当新年倒计时的钟声快要敲响时,那些海外游子总会齐聚街头,对着祖国的方向,喊出他们的心声,向祖国向家乡的亲人拜年。

(视频播放)

6、过了年,到了正月十五,我们还要过另外一个节日,那就是元宵节了。

这一天,你们家又是怎么庆祝的?

(交流)

这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都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习俗。

今天,也让我们在这里体验其中的一项民俗活动,那就是猜灯谜。

(师读灯谜三条,生猜,发奖品)

四.春节万花筒

1.师:

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其他国家去看看,看看这些国家是怎么过新年的,看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播放各国庆祝春节的视频。

2.师:

真是太有意思了,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师:

除这些外,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新年习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五.升华情感,团圆在春节。

(设计意图:

这里是情感的升华,是思想的浓缩,是真情的释放,唯有中国的春节。

1、是啊,春节的魅力深入人心,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庆祝着春节,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你觉得是什么呢?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你又觉得是什么?

(热闹)(红红火火)(喜庆)(美好的祝福)(快乐……)

    生:

……

……

……

2、大家说得对极了,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每个人的心情却是相同的。

过年的意义就在于团聚的幸福时刻。

这才是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大吉大利的中国年。

3、同学们,最后请你在歌声中把新年的祝福写在卡片上送给你的同学、朋友、亲人或者老师,并向他拜个早年,道一声新年快乐。

(音乐声中学生写卡片,互送祝福。

板书设计

春节(两个字用灯笼的形式板贴)    

 

(下面贴着一副春联,变成门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