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50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

第I卷(共69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的“推敲”。

乙: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

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

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

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

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不定。

就这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

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1.以下论述不符合甲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更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

2.以下论述符合乙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中《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整首诗看,诗中的“僧”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甲乙两文对“推敲”故事的分析评判有异有同,以下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乙文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分明。

B.甲文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乙文看法基本相同,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甲文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乙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甲乙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甲文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所讥讽,乙文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1分)

选段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

选段

(二)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

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

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

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善说礼服。

征为博士、光禄大夫。

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

胜当乘舆前谏曰:

“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

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

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

乃召问胜,胜对言:

“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

”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

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

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

群臣大议廷中,皆曰:

“宣如诏书。

”胜曰:

“诏书不可用也。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霸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

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

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

下诏曰:

“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

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

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

”因大赦。

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

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

“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

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胜少孤,好学.。

孤:

幼而无父

B.会昭帝崩会:

恰逢

C.遣使者吊问吏民吊:

慰问

D.光让安世以为泄语让:

谦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

有学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⑥上知胜素直,谓曰:

“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A.②③⑥B.①②⑤C.④⑤⑥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学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分)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3分)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

种梅①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②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释:

①此诗是作者于宋亡之后,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所作。

②后庭风味:

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常集众狎客作乐,并自制新曲《玉树后庭花》。

8

(1)诗人为何“无心赋落霞”?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悟已往之不谏,。

2木欣欣以向荣,。

3,鸟倦飞而知返。

4

班级姓名座号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到12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

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

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

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

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

“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

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

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

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10“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1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2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第II卷(81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与梳理探究(21分)

13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叨陪鲤对(dāo)庇佑 (pì)逋慢(bū)涸辙之鲋(hé)

B.寒砧(zhēn)尴尬(gāngà)逸兴遄飞(tuán)溯倒(shuò)

C.迤逦(yǐ)角隅(yǔ)缁铢必较(zī)决(júe)起而飞 

D.期功(jī) B撮合(cuō)臭名昭著(zhāo)怂恿(sǒngyǒng)

1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装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说是朝不虑夕,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多了。

B.一曲《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弘,响遏行云,激起人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的无比斗志。

C.在茫茫人海中,分别20年后,我们奇迹般的萍水相逢,内心的感动无以言喻。

D.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15、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桃花源”也已经是理想社会和优美风景的代名词。

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文字的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②“桃花源中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已成后人常用的词语

③西方的政治名著《乌托邦》《太阳城》与其相类

④从中可以看出老庄哲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

A.②①④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园日涉以成趣

A、襟三江而带五湖B、屈贾谊于长沙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7、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之二虫又何知B.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都督阎公之雅望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教育部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以上。

①,与持续走高的就业率相反,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并不受“待见”。

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长期以来②(zǔài)着中职教育的发展。

(1)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改为:

(2)请在文中第①处补出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3)请在文中第②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词语。

(1分)

19.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

(15个字以内)(2分)

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例如,刚毕业的陈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

拼生活,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拼卡”——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

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

“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

”另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

“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是执着追求,还是果断放弃?

请以“执着追求和果断放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

①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C(甲文认为有“推”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B卷选A)

2.A(B项是乙文作者的分析,并非韩愈的分析。

C项,从引文看王夫之并没有明确表示“推”好还是“敲”好。

D项,原文说“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

3.D(A项,甲文

也认为贾岛对他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不甚分明,从“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可以看出。

甲文认为“推”字好,乙文认为“敲”字好,所以B项“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C项“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都错)

(二)文言文阅读。

4

、D.让:

责备

5、B.(③是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时所引用的话。

④是说夏侯胜的官职。

⑥能侧面表现夏侯胜能守正。

6、C(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

7、

(1)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3)天久阴却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

(重点词:

雨,句式:

宾语前置句,句意各1分。

(4)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押在牢里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

(重点词:

系,句式:

状语后置句,句意各1分。

古代诗歌阅读(6分)

8、

(1)①时光流逝,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

久,忧世伤时,不禁有凄凉之感。

②因这凄凉之情,再加上诗人的清高嫉俗,故无心在词藻上争一日之长,无心在文坛上追逐名誉。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2)①用典。

(1分)诗人用陈后主的“后庭风味”,揭露宋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的奢靡之风,(1分)表达诗人对此的鄙视之情。

(1分)

②对比手法。

(1分)诗人用陈后主的奢靡消沉与梅花的高洁不俗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清高嫉俗之情。

(1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3分)

文学类阅读

9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10)①讲述故事:

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每答出一点得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1)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每答出一点得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2)观点一:

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

认同“我”的态度:

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答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3、D(A.“叨”读tāo“庇“读bìB.“遄”读chuán“溯”为“搠”

C.“决”读xuè“缁”为“锱”)

14C

15C

16D、(例句为名词活用为状语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名词活用为动词)

17.A.(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18

(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或: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95%以上。

)(2分)

(2)然而(或:

其它表示转折的关联词)(1分)

(3)阻碍(错一字不得分)

19、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干某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