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398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转基因作为一个词汇走进人类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客观实际中,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例如最常见的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另外,人们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藉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

这些过程实质上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是被动的、无序的、没有目标性,但这种基因转移模式也构成了生命进化的动因之一,造就了多种多x样的物种世界。

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基因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的精确性和效率较低,转移的基因中还可能包括不良基因。

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传统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命科学世纪的重要代表和具体体现。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转基因生物,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之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技术。

这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的遗传改良的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转基因。

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加快了种质改良进程,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拓展了新品种研发可选择的特征范围,同时人工设计加工基因的应用则更进一步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跃迁,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定向驾驭生物遗传改良的新时代。

同时,作为新世纪的前沿学科和技术,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转基因的精髓,转基因产品的确存在着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

由此导致人们对转基因产品释放后的生态安全,物种的遗传安全和作为食物的消费安全产生疑虑、争论并不奇怪,但从本质上讲,目前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争论已经超越科学的范畴,更多的已发展演变为包括科技在内的社会认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对外贸易问题,甚至宗教和政治问题,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尤为复杂。

(选自朱作言《转基因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转基因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以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

B.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可以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但这种传统的转基因技术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

C.转基因技术是采用重组DNA技术,从生物体中鉴定和分离特定的基因,经精心构建后植入受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内,使生物体稳定整合、正确发挥功能并遗传给后代的生物技术。

D.现代转基因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的各种局限,而且打破了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同时还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论是植物花粉借助昆虫、自然风等不同的媒介传播而进行的杂交现象,还是人类用来改良作物的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这些过程实质上都是基因在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一种转移方式。

B.自然状态下的基因转移通常是借助自然媒介来实现,而转基因生物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设计和基因操作的产物。

C.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生态安全、物种的遗传安全和作为食物的消费安全产生争论,这种争论已涉及到知识产权、宗教和政治等更多范畴。

D.现代转基因技术优于传统育种技术,它提高了基因转移的效率,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转移的基因中不包括不良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且基因的转移通常只能在近缘物种之间进行。

B.尽管传统的杂交育种实践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终究因为传统的转基因技术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还是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与实际应用。

C.转基因生物与自然状态下的转基因不同,它可以按人类自己的主观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进行遗传修饰。

D.虽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使得转基因产品拥有了许多优点,但转基因产品的确还存在着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不确定因素、非预期效果和未知的长期效应。

因此,人类并没有完全掌握转基因的精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

“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

“今非用孝孺时。

”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燕兵起②,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

孝孺曰:

“事急矣。

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

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

”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

燕王不听。

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时六月乙卯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顾左右授笔札,曰:

“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③诸市。

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永乐④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

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注】①扆(yǐ椅):

古代的一种屏风。

②燕兵起:

惠帝定策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靖难”。

③磔(zhé哲):

分裂肢体的酷刑,又名“车裂”。

④永乐:

明成祖朱棣年号(1403—1424)。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克勤坐“空印”事诛坐:

犯……罪

B.扶丧归葬,哀动行路行路:

行走在路上

C.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稽:

拖延

D.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幸:

皇帝到某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方孝孺以才学闻名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②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③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④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⑤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⑥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A.①④⑥B.②⑤⑥C.①②③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才学出众,品行端整。

太祖在位期间,多次有人举荐他到朝廷任职,太祖也很欣赏他,但认为他的才干尚需磨练。

直到惠帝即位,才召他任翰林侍讲。

B.方孝孺政务能力强,是国之栋梁。

平时惠帝经常向他咨询国政大事。

朝堂上大臣们面奏讨论问题而不能决断时,惠帝有时就命方孝孺直接批示作答。

C.方孝孺是名副其实的忠臣。

燕军打到江北,他出谋划策,想要以割地求和赢得募兵勤王的时机。

燕军渡过长江,他劝皇帝离开,并自告奋勇留下守卫京城。

D.方孝孺有气节,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惠帝自焚后,成祖逼迫他草拟即位诏书,他且哭且骂,至死不从,最终受酷刑惨死,其宗族亲友受牵连被杀者有几百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曰: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

水声山色锁妆楼③。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⑥。

【注释】①古庙:

指巫山神女之庙。

②行宫:

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

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③妆楼:

指宫女的住处。

④云雨朝还暮:

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⑥行客:

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8.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5分)

9.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

“极具真情,无理而妙。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4)题。

(25分)

教父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蹄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渔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渔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

“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

“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

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

“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

“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渔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

“……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我”为线索,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联和组织材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这个“我”就是作者赵冬。

B.外公兴趣广泛,有一次去雪山打猎,熬了半个月;冬天去冰面捞鱼,至夜未归,家人找他时只发现渔具,没见到尸首。

小说中的这些描述为后面大家都认为外公遇难而他却活着回来这一意外情节作了铺垫,并且照应了开头。

C.小说通过“我”的两个舅舅在教父面前的种种表现,形象地刻画出他俩淳朴善良,甚至愚昧的性格特征。

D.教堂神父和外公的交情甚密,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对饮,神父待人谦恭、和善。

所以,小孩子们都喜欢他,两个才十八九岁的舅舅对教父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E.外公临终前说那件狐皮大衣是“破大衣”,这说明那件大衣并不像外公原先所说的那样值钱,外公先前之所以说那是宝物,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打猎技术。

(2)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教父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晚清名臣沈葆桢

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

这是一幢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

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

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

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

沈葆桢有三个身份:

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

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

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

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

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

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

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

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

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

当时,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

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为此他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

1855年,35岁的沈葆桢被破格提升为九江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

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

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

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

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家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

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

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

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

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

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

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只好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

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

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轮船,装备起了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

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

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

在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

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

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xx年,台北市府为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

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林则徐不以貌取人,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

C.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

D.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

E.沈葆桢的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作为“晚清名臣”,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

请简要分析。

(6分)

(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出身”、“读书”、“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瀑布群,盛水期飞流直下,如天马奔腾,惊天动地;枯水期清流潺潺,飞短流长,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美不胜收。

B.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表浏览了新西湖后赞叹道:

“西湖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C.《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

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鹅行鸭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D.xx年2月25日上午,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落幕,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全场沸腾,人言啧啧,李安再次被媒体关注。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日,浙江杭州萧山警方破获一起微信约会网友实施盗窃的案件。

本以为是一出老掉牙的“美人计”,谁知经审讯,嫌犯竟是一男扮女装的38岁中年男子,这让民警和受害人都大跌眼镜。

B.据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显示,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和工业用鱼油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

C.xx年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从制度上加强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D.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京沪高铁故障频发事件致歉,并称将力争缩小“磨合期”,使京沪高铁尽快进入运营稳定期。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诗经》可以说是史诗,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诗经》诸篇如此短小?

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

,,。

①但有人指出此说不当,“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

②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

③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

④“象”当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

⑤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

⑥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

方式的不同

A.③①④⑥②⑤B.①③④⑥②⑤C.①④③⑤②⑥D.③④①⑥⑤②

1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提取5个能表明手动操作大气采样法过程的关键词。

(5分)

PM2.5(细颗粒物)的采集分为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两种。

监测站室内恒温恒湿,PM2.5、PM10等自动采集器和空气质量分析仪器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可以对各种污染物浓度值、大气可见度等项目实施连续监测。

自动监测仪会将PM2.5等信息以黑点的形式打印在纸带上,黑点每小时形成一次,通过自动分析最后转化成数据。

这个数据就是特定一小时内空气中PM2.5的浓度值。

但是自动采集系统不能了解污染物来源,手动采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手动大气采样需要工作人员每天分赴不同站点,将一种叫做滤膜的装置放入大气采样器中,当采集时间达到24小时后,监测人员再将滤膜从监测设备中取出,放入锡纸袋中,人工送入分析仪器,分析出污染物性质,进而判断污染物来源。

17.仿写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衔接紧密,格调一致。

(6分)

生活,如同在沙漠上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知难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在生活的考验中,永做强者。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

“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

“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

“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

“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一看,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腾八中xx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卡

选择题:

(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7.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