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04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定位】

人文性:

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审美性: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实践性:

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人音版2015版4年级下册第三课中的第二首表演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一课时学习时间。

属于唱游型课型。

教学重难点是能够准确掌握歌曲风趣的特点,并表演歌曲。

歌曲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与新客场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相结合。

【学情分析】

4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并且有一定的音乐体验过程。

在上课之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老师会围绕着音乐要素,有所针对的设计一些铺垫的环节,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去。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能根据节奏读歌词。

3.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去。

重、难点

能够准确掌握歌曲风趣的特点,并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感受不同节拍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身体律动的感觉。

1.播放《我们大家唱起来》和《懒蛤蟆和小青蛙》的伴奏,让学生随音乐用脚体会强弱拍的特点,强拍跺脚,弱拍点地。

2.大家交流两首音乐作品的节拍分别是几拍子。

(3拍子、2拍子)两种节拍那种让我们有摇摆、舞动的感觉?

(3拍子)哪种节拍律动性更强?

听上去更活泼?

(2拍子)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

导入:

节奏学习。

出示XXXXXXX0

节奏问答游戏:

看影子猜动物

用刚刚学过的节奏来问学生,

XXXXXXX0

哎它好像是谁呢?

咦它好像是谁呢?

癞蛤蟆和小青蛙长得一样吗?

XXXXXXX0

先跟着老师边划拍式边度节奏。

学生用这个节奏来回答。

XXXXXXX0

哎它好像癞蛤蟆。

咦它好像小青蛙。

学生交流。

1.能否跟随老师准确地读准节奏?

YesNo

2.能否用节奏问答的形式来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YesNo

3.能否说出两种动物的区别?

YesNo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

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范唱。

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它俩长得一样吗?

那还能认错了?

这首歌曲唱的确实挺搞笑的。

聆听歌曲范唱。

归纳语言,回答问题。

都把对方认错了!

长得不一样。

有趣。

1.能否听出歌曲所讲述的故事?

YesNo

2.能够说出音乐的风格?

YesNo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

学唱歌曲。

(以故事为线索,一句一句地学唱。

(1)它俩分别站在什么位置?

(听1)

(2)癞蛤蟆会发出什么声音?

小青蛙呢?

(听2)

(3)它俩看见对面站着好像是自己的同类,但是不确定,还仔细地看了看对方,它俩是怎么看着对方的?

都说了些什么?

(听3)

(4)有疑问我们就回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他俩呢?

会怎么样?

用了什么动词去让彼此看清楚自己?

(听4)

(5)看这下清楚对方了吗?

他俩又说了些什么?

(6)它俩认错了对方,都非常生气,对吗?

为什么?

用歌词告诉大家。

(听5)

(7)跟琴完整地演唱。

遇到不准确的乐句,停下来再次纠正。

直到能够准确地演唱为止。

(8)这首歌曲在演唱中有什么与我们平时听的其他歌曲不同?

这是一首说唱的歌曲,而且歌曲非常(有趣)风趣。

(9)请大家听一听歌曲中的前奏和尾奏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6)学生各抒己见。

(10)让我们也加入到这优美的画面中演唱吧!

学习“西边有只癞蛤蟆,东边有只小青蛙。

”先按节奏读歌词,再听琴所给的旋律自己填词演唱。

学习“癞蛤蟆咕咕儿呱,小青蛙呱呱呱。

”先按节奏读歌词,再听琴所给的旋律填词演唱。

学习“癞蛤蟆瞪着小青蛙,哎它好像我娃娃。

小青蛙望着癞蛤蟆,咦它好像我爸爸。

”先读歌词,突出“瞪着”“望着”这两个动词,并表演这两的动作。

有节奏地读词。

再听旋律填词演唱。

这两句是歌曲的难点,在演唱时可以先把速度放慢,再用原速演唱。

学习“两个跳到月光下把那眼睛眨一眨。

”突出“跳”“眨一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演唱。

直接按节奏读词“哎,它不是我娃娃。

咦,它不是我爸爸。

学习“癞蛤蟆哈哈哈,小青蛙呱呱呱。

”边读词边模仿动作,听旋律填词演唱。

跟琴完整地演唱。

演唱中有唱的,有说的,对白。

聆听完整版的歌曲范唱。

想象画面。

与大家交流。

跟随完整版的歌曲搬走演唱歌曲。

1.能否随老师的引导,在聆听歌曲范唱的前提下说出故事发生的过程?

(歌词)

YesNo

2.能否形象的表现出“瞪着”“望着”“跳”“眨一眨”等动词的动作?

YesNo

3.能否跟琴准确地唱准旋律?

YesNo

4.能否生动地说出对话(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对话)?

YesNo

5.能否形象的表现出两种动物的动作?

YesNo

6.能否聆听音乐,并想象出音乐前奏及尾奏描绘的情景。

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YesNo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

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

开始上课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节拍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那要让歌曲唱的更生动一些,还可以运用我们的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先复习f、p、的意义,再扩展到ff、pp的意义,再引出mf、mp的意义。

并让学生按自己的认知用拍手的力度体验不同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感觉。

4.让我们mf、mp为歌曲增添些艺术效果吧!

5.交流讨论结果,按照学生所说的位置,老师手动放置mf、mp。

跟琴先试一试。

再跟伴奏演唱。

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出强、弱。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ff的意义。

pp的意义。

再推理出mf、mp的意义。

并用拍手的力度让自己明确各种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力量体验。

分小组讨论,mf、mp放在歌曲的那些乐句效果会更生动。

小组交流mf、mp放置在歌曲什么位置合适。

并跟琴演唱,跟歌曲伴奏演唱。

1.能否说出f、p的名字?

YesNo

2.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ff、pp的名字?

YesNo

3.能否按照名字的推理说出mf、mp的名字?

4.能否用拍手的方法体验各种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力量的体验?

YesNo

5.能够分小组讨论出mf、mp方在歌曲那里比较合适吗?

YesNo

6.能否跟琴和伴奏唱准力度记号?

YesNo

6.除了用力度记号让歌曲更生动,还能利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表现歌曲?

请拿出放在椅子下面的响板。

强拍时伴奏。

跟歌曲伴奏。

7.还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吗?

表演歌曲可以吗?

8.表演唱。

老师小结:

不管是癞蛤蟆还是小青蛙都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益的动物,作为我们人类要去保护这些对我们生存环境起到帮助的动物们。

用响板为歌曲伴奏。

(每组由一位同学负责伴奏,其余的学生演唱。

分小组研究一下谁扮演癞蛤蟆,谁扮演小青蛙,谁来伴奏,谁来演唱!

分小组表演唱。

1.能否用响板准确地拍出强拍为歌曲伴奏?

YesNo

2.能否生动的表演出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动作及语言?

YesNo

9.拓展课外歌曲,同样风格的同种内容的音乐作品《我们都是小青蛙》。

在间奏时老师简单总结: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歌词中写的“不做懒做之蛙,不做井底之蛙。

”都能做积极上进的好孩子!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随歌曲律动结束这节课!

学生和老师随歌曲一起律动,结束这节音乐课!

能否跟上歌曲的节奏做出动作?

YesNo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是人音版4年级2015版音乐教材中一首新的歌曲,作品风格突出,演唱形式别具一格,学生老师都特别喜欢。

在备课时有好多的创意浮现在我的脑袋里,要怎样把这些好点子在“脑盘”里提取出来呢?

那就需要一个反复上课、不停磨课的阶段了。

在经过了反反复复地上课、教研组研究之后,最终终于呈现出了最终的教学设计版本。

围绕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提到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所以设计学唱环节时会想到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引导着学生反复的聆听歌曲,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是现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新的能力吧!

但最终的上课效果,确实不理想,也可能是学生进入陌生的环境莫名的紧张,也可能是平时的音乐表演体验少而造成的。

再说说分小组学习的好处,每个班级、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存在,组内的自主学习效果要比老师每一个人不停地“啰嗦式”教学法有用多了。

而且新课标中课程性质及价值中提出的“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那这种以故事发展为线索的提疑解惑式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呢?

再以新课标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结合起来看,作为新时代的老师确实应该创作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去迎合当代学生全新的音乐学习的口味。

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课堂评测结果: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围绕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非常顺利,学生在反复聆听完歌曲的演唱之后,都能够领略到这首歌曲带来的那种风趣、有趣的音乐氛围。

学生也能够非常自然地演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大成也非常顺利,在以故事发展为线索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按照节奏读歌词,并且能够在聆听老师电子琴所给出的旋律后自己自信地演唱歌词。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也非常地顺利,不管是歌曲的学习,还是后面力度记号的掌握和打击乐器的伴奏与分角色表演唱歌曲,全体学生都能够投入地表现自己。

课堂学习分析:

这堂风趣的音乐课,学生一开始比较拘谨,由于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心里就会莫名的紧张吧!

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可是由于学生比较紧张,发言的声音和次数都是寥寥无几的那几位学生,但是到了后面分小组研究表演环节和力度记号的环节时,学生都能够分工明确,并且非常顺利地掌握学习任务及所制定的学习目标。

所以,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还算是比较顺利吧!

如果在学生的自信心地树立上多多下工夫!

专家评课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