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59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docx

高一政治必修一朝阳目标经济生活答案

朝阳高一政治目标经济生活参考答案201107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及其本质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

1.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基本属性。

对张先生和李先生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

人们根据自己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题干不能体现A,也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高低,排除B。

关注商品的有用性,是关注使用价值,不关注商品的价格,就意味着不关注价值,C项中的说法是片面的。

因此选D。

K^S*5U.C#O

2.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卖不出去,不能转化为货币,则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但其使用价值并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因此选A。

3.C。

本题考查代金券的交换媒介功能。

K^S*5U.C#O%

4.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价值、价值量、价值总量和价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排除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物物交换时代,价值表现为交换价值,货币产生后,价值表现为价格,排除③。

因此选B。

5.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在没有货币的时候,在简单的物物交换和扩大的物物交换时代,是用商品自身的价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所以排除B。

C、D两项中的说法均错误,应予排除。

因此选A。

6.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的理解。

在购买商品活动中,货币主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此选B。

7.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货币流通)个别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关系。

①项中的说法不正确;“前港后厂”模式,只是一家钢铁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排除④。

因此选B。

8.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及其影响。

①项③项不符合通货膨胀的定义,予以排除;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出现,所以②项正确;④项中说法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入选。

因此选B。

9.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期间,商品供大于求,商品滞销,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因而造成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生产投资增加困难、市场需求不旺。

因此选C。

10.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考查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选A。

11.解析:

本题考查外汇和国债。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我国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外汇储备的安全。

如果美元大幅贬值,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会大大缩水。

中国最担心的是美国超额发行货币所造成的美元贬值,这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最大威胁,②应选。

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的国债和美国公司的股票,如果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会贬值,因此④应选。

①项和③项中所述,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应予排除。

因此选C。

12.解析:

一种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基础,二是具备良好的信用状况,三是具有先进的银行操作系统。

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作为价值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排除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保持国内物价稳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

因此选D。

13.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的变动和计算。

本题选C。

计算分两步完成:

①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价值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就需要80个单位N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5%”,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

80×(1+5%)=84。

排除A。

②实施零关税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此,原来价值10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

10元÷(1+25%)=8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

8”,因此,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为:

64。

排除B、D。

14.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

外汇汇率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

欧元对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等量的欧元所兑换的人民币比过去增加了。

小张在欧元升值后购买同一商品,虽然付出的是等量的欧元,但是支付的人民币却增加了,所以排除B、C项。

A项计算结果错误。

因此选D。

15.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

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为10%,由此可判断出2008年M国货币贬值,1.1单位货币相当于2007年的1单位货币,M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由此,M国和N国的汇率变化为:

1:

1.1=Ⅹ/5.5。

因此选B。

16.

(1)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

(2)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功能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带来便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解析:

本题考查对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的理解。

解题应综合考虑影响价格的多种因素。

人民币升值,会增强其购买力,因此,进口汽车的价格会相对下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是供过于求的表现;进口关税降低会降低进口汽车的经营成本;这些都有可能使汽车价格下降,故②③④均可入选。

通货膨胀会使汽车价格上涨,排除①。

因此选D。

2.解析:

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题干中“反季节销售”“梨农增收”“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等有效信息可看出,鸭梨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恒温储存,反季销售,这都是受供求关系影响。

因此选A。

3.解析: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是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天降大雨,改变了雨伞的供求关系,出现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物以稀为贵”现象,形成雨伞这种商品暂时的卖方市场。

因此选B。

4.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价值、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正确。

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错误。

C、D项中的说法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均有错误。

因此选A。

5.解析: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更多的人类劳动,故D项符合题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但不决定商品价格。

因此选D。

6.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在本题中,“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6元×10万件=60万元。

该企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

因为其它条件不变,该企业全年的销售收入(产品价值总量)为6元×11万件=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因此选B。

7.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量和价格。

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单位甲产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币值不变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则单位甲商品的价格为5元+5元×20%=6元。

因此选A。

8.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30%,设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X,则X元(1+30%)=260元×1,得X=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00元×2=400元。

因此选B。

9.解析:

本题考查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及其对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影响。

海信集团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不会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会使价值总量增加,获利增多。

因此选C。

10.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价值量相关的正比和反比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关系,所以①项正确。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所以②项错误。

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所以③项正确。

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使用价值增加,就是商品数量增加,供给量增加,所以④项正确。

因此选C。

11.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

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因此选B。

12.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遵循什么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

价值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表现形式是: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从果品生产中看,这一规律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

①调节资金和劳动力在果品生产中的分配。

②刺激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生产管理。

③激励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3.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根据题意,随着车票价格的下降,乘车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关系,四个图形中只有A恰当地表达了二者的关系。

因此选A。

14.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

p与

x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的时候,①

<0;当

p与

x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的时候,②

>0。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A,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相反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①,排除B,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排除C。

因此选D。

15.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商品不同商品及其需求量的影响。

由图表中价格箭头方向及需求曲线的变化可得出①项中说法正确,②项中说法错误;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结合图示信息,可得出③项中说法正确,④项中说法错误。

因此选D。

16.解析:

本题考查公用事业产品价格的变动机制。

价格调控应以市场调节机制为主,而不是以政府定价为主,③错误。

因此选C。

17.解析:

本题考查相关商品的关系。

曲线图体现的是商品随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与图所示不相符;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减少而不是增加,③与曲线图反映内容不符。

因此选B。

18.解析:

本题考查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影响。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与商品房是互为替代品,政府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价房等就是为了抑制商品房的过热,故①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②说法绝对化。

因此选C。

19.解析:

价值决定价格,③错误;价格涨跌是通过供求实现的,④错误;齐国国王命令先穿丝质衣服后穿布衣,影响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影响了邻国的生产,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所以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因此选A。

20.解析: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所以①入选。

价格提高会导致消费成本提高,故②入选。

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通常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加对其替代品的消费,所以D入选,B排除。

因此选C。

21.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

本题选C。

22.粮食价格上涨后,会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1)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变动会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

(2)粮价上涨后,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急剧减少。

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3)而对生产者来说,粮价上涨,生产者利润增加,这时生产者的积极性会提高,促使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和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从而保证市场对粮食的需求。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

题干是结果,题肢是原因。

从根本上看,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价值量,使商品价格降低,过去昂贵的商品才能变成大众消费品。

B、C、D项中所说均不是主要原因。

因此选A。

2.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因此选A。

3.解析:

本题考查对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注意充分提取和利用图表信息,分层对应作答。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表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

②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

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满足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的生存资料的消费,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是依据消费目的来划分的。

因此选A。

5.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

本题选C。

6.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交换和精神文化商品的消费活动。

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1977》电影票这一行为是交换的行为;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是消费活动。

因此选D。

7.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和消费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

注意运用排除法。

本题选D。

8.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结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关系。

本题选A。

9.解析:

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结合恩格尔系数定义和图示信息进行分析,D项正确。

因此选D。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要求考生能从图中看出消费结构是如何变化的。

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医疗教育等服务的比重提高,表明发展资料的消费增加。

综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十多年中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层次发展,正是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表现。

B、C、D三项中的说法明显错误。

因此选A。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注意充分提取和利用图表信息,分层对应作答。

(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答:

①三种家电中,彩电普及率最高,总体呈上升趋势,最近两年略有下降。

②冰箱普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接近100%时,增长趋缓。

③电脑普及率增长迅速。

(2)分析说明图1、图2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①将图1、图2联系起来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

②1990—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家电普及率都呈增长趋势。

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③家电普及率提高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动力功能,从而为居民收入提高创造条件。

④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各种家电普及率增长速度不同,电脑增长速度最快,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发展性、享受性消费比重逐步扩大。

(3)电脑普及率将呈何种发展趋势?

从不同角度举出两条理由。

答:

可以是呈增长趋势,也可以是呈下降趋势。

陈述应围绕收入水平、生产成本和消费需求等角度展开。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追求名牌的风气是攀比心理的体现,但又要理性对待名牌,既不盲目追求,也不排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

②③项中的说法对名牌的认识和态度是错误的,应排除。

因此选A。

13.解析:

本题考查对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理解。

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非科学的消费观念,以消费来炫耀自己,是人生价值的扭曲,所以④中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因此选A。

14.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

因此选B。

 

15.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

回答第

(1)问,要辩证地评判名牌商品消费行为,既要看到积极意义,又能看到消极影响,并表明正确态度。

回答第

(2)问,要展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结合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把握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答: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名牌产品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②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力,应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

③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不应该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2)调查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答:

①课题:

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

②研究目的:

树立正确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

③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

16.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注意三个设问的不同角度:

国家为什么、对食品经营者的作用(影响)、个人的维权方式,即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

(1)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答:

相对经营者而言,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消费者所能掌握到的相关信息不完全;作为个体,在解决与经营者的纠纷时,消费者在多个方面都势单力薄。

(2)《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经营者具有什么作用?

答:

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使经营者必须依法经营,保护依法经营者在竞争中得到更好发展。

(若从企业的具体行为角度作答也可)

(3)林先生从超市购买了一罐进口奶粉,食用时发现有异味。

请选择一种维权方式,帮助林先生设计解决此事的简要方案。

答:

17.B。

本题考查推动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

18.CD。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健康、合理、文明的家庭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所以家庭消费要从家庭和国情出发,做到适度消费。

19.C。

本题考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价值决定价格,①错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③错误。

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使消费者花费不必要的钱,最终也影响销售,进而影响生产。

20.B。

本题考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虚假广告产品违反市场交易的原则,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工商管理部门的做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题中未体现②;④观点错误。

21.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市场水平提高的原因、多元化消费的原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差异化营销”强调现代营销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

(1)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消费市场升级和多元化消费态度产生的原因。

答:

消费市场升级的原因:

①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②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③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数量少是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④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家庭消费水平提高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多元化消费态度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家庭低消费、高储蓄。

如消费者对未来的担忧。

②消费观念不同也影响消费态度,如偏向高消费或偏向节俭。

③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态度,如职业稳定且收入高的群体,偏向较高的消费水平。

(2)“差异化营销”包含什么经济学道理。

答:

①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去组织生产和经营;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品市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供求关系复杂多变。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A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B说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C说明网上购物方式的出现对生产和消费者的影响。

D体现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因此选D。

2.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家电下乡作为引导农民消费的一项政策,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①④。

本题选B。

3.解析:

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排除④;②中说法强调商品自身的质量,不合题意。

本题选B。

4.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回答第

(1)问,要紧扣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阐述家电下乡积极意义。

回答第

(2)问,要紧扣家电下乡对市场需求、产业调整和劳动者积极性的积极影响,阐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说明家电下乡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有何积极意义?

答: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调整农村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

活跃和繁荣农村市场。

(2)怎样理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答:

①消费拉动新生产,扩大市场的需求,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消费形成新需要,引导调整和升级;消费形成新热点,带动产业的成长;

③消费创造新劳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积极性。

5.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每层框架:

原理句(考点层次)+材料句(材料层次)

答:

①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②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③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

④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6.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论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注意将课本上讲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迁移过来。

在理论层面,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性质、经济制度的关系的角度,把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

在实践层面,要从生产力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全面小康、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明确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理解发展社会生产力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致性。

每层框架:

发展社会生产力+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答:

发展社会生产力,

①有利于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②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和政府履行职能,有利于解决“三农”、就业等经济和社会问题,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促进实现社会分配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④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