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36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递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递调研报告.docx

《西递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递调研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递调研报告.docx

西递调研报告

西递调研报告

题目:

安徽西递、宏村实习报告

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

城乡规划1501学生姓名:

冉红芳

学号:

201536510110任课教师:

刘良勇

手机短号:

178********/58419

4编号:

成绩:

2017年9月

西递、宏村实习报告

——对徽派建筑的鉴赏

摘要:

通过本次实习,本人对徽派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本文将以本人在西递村、宏村所见及查阅资料为基础来鉴赏徽派建筑。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最有特色(如图1);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图1精湛雕刻的小青瓦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铺地,村中溪水与巷道的并行蜿蜒,小溪两旁高墙深院相峙。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

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

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如图2)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大夫第”为临街亭

图2高墙深巷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

”六个大字”有趣的是(如图3),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图3绣楼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在徽州的村落之中,耸然高出民居的最雄伟宏丽的建筑,是祠堂。

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左宗右族,往往建有几座甚至几十座祠堂。

祠堂连云,远近向望,是徽州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图4

西递村中央祠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

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

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

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

从远处望去,宏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图5精致的雕刻

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门楼上层是砖砌瓦覆的雨檐,层层挑出,两角翘起,顶端则以特制的雕花瓦当和滴水,形成一排整齐的燕齿(如图6)。

门楼是砖雕大显身手的地方,一般都雕刻有各式山水花卉、鸟兽人物、戏文传说等图案,总体上以民俗和戏文为主。

门楼分“罩”和“楼”两部分,三层五层不等。

图6繁复屋檐

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据史料记载,汪定贵承志堂是宏村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承志堂的四根柱子上,雕有渔、樵、耕、读四幅画面,而在四块斗拱上雕的是三国演义戏文,都富有情节性。

更让人吃惊的,是中门上方的《百子闹元宵》图,极为繁复精致,雕的是100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各各在耍花灯、玩狮子、踩旱船、放鞭炮(如图7),寓意“多子多孙”。

经岁月的淘洗,这幅大型木雕连同下面的板壁,都变成沉重的古铜色,看上去十分恢丽。

承志堂的木雕,无不手法洗练、成熟。

图7百子图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

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

徽州建筑,正是由于具有马头墙的造型,因而才大大拓展了他的空间感,并强化了它的运动感,从而显示出它那生气勃勃的活力。

另人感觉到,它不是孤身处于偏僻狭窄的环境中,而是驰骋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它是徽州民居兴旺发达的象征,是徽州腾飞的象征。

楼是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漏,隐在层层叠叠的山墙后面。

图8山墙

山墙则是为了适应防火需要而设置的防火墙。

徽州的村落,动辄上千人家,更有所谓“烟火万家”者,一但着火,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防火成为村落建设中惟此为大的事情。

徽州人家,房屋与房屋之间都有防火墙,以便紧急时割断火路,防止火势的蔓延(如图8)。

这和平原建筑普遍采用的“借山墙”有很大不同。

由于这些防火墙很高,远远高出了屋顶,它们也就同时兼有了防盗和防风的作用,而且也不失为富足人家的一道心理屏障。

最初,它们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山墙,后来,随着徽商在财力上的日趋雄厚,防火墙的造型渐渐丰富多样起来,有阶梯形的,有云形的,有弓形的,这样的线条,在山区明净的蓝天下,显出特别的舒展和明澈(如图9)。

墙头又都作了艺术处理,饰以卷草如意一类的图案,这使得他们看上去,就仿佛翘首长空的骏马,因此,这些防火墙又有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叫做“马头墙”。

登高眺望,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在一片屋宇中错落参差,与众多的蝴蝶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显现出一种建筑所特有韵律美与和谐美来。

图9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墙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本身是不动的。

徽州民居中的墙壁也是如此。

它高耸着,挺立着,发挥着它的多种功能。

如果没有马头墙装饰,它就会黯然失色,而与一般平凡的墙壁无异。

但在徽州能工巧匠的手中,经过巧妙的形象塑造,赋予它以马头形状,这就改变了一般墙壁的呆板面貌,而成为美的艺术品,并为审美者提供了想象的物质材料,审美者可以从马头墙所诱发出来的形象思维中,获得多种多样的美感。

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仿佛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

这种动态,似乎也改变了墙壁原来的静态,使它也富于动态美了。

在审美的加工改造中,墙壁又像马的躯体,也在随着昂扬的马头而腾飞,在徽派建筑中马头墙随处可见,它是和家族建筑群连成一体的。

因而它不是少见的、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它形成了庞大的

图10马头墙

群体。

它腾骧在住宅之上,跃向广阔的天空。

远视之,则见青霭缭绕,云傍马头,马驰聚之疾如云之飞腾。

这便是墙上马头形态映入审美主体心坎上所显示出来的美。

徽派建筑以自然、古雅、隐蔽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饮誉中外。

它错落在层峦叠翠之间,散处于清流古溪之畔,汲取着大自然的甘露。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州所独有的粉壁黛瓦马头墙。

它们美的仿佛不再是一些真实的村子。

而是一张张水墨洇染的水墨画。

再徽州大地上.,镶嵌着无数建筑艺术明珠。

它闪闪发光,艳耀夺目,向四周辐射。

它以自然、古雅、隐蔽的徽派风格,独树一帜。

题目:

安徽西递、宏村实习报告

学院: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

城乡规划1501学生姓名:

冉红芳

学号:

201536510110任课教师:

刘良勇

手机短号:

178********/58419

4编号:

成绩:

2017年9月

西递、宏村实习报告

——对徽派建筑的鉴赏

摘要:

通过本次实习,本人对徽派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本文将以本人在西递村、宏村所见及查阅资料为基础来鉴赏徽派建筑。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最有特色(如图1);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图1精湛雕刻的小青瓦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铺地,村中溪水与巷道的并行蜿蜒,小溪两旁高墙深院相峙。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

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

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如图2)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大夫第”为临街亭

图2高墙深巷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

”六个大字”有趣的是(如图3),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图3绣楼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在徽州的村落之中,耸然高出民居的最雄伟宏丽的建筑,是祠堂。

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左宗右族,往往建有几座甚至几十座祠堂。

祠堂连云,远近向望,是徽州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现象。

图4

西递村中央祠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徽州祠堂遍布城乡,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多不胜举。

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规模较大,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浙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

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

从远处望去,宏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图5精致的雕刻

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门楼上层是砖砌瓦覆的雨檐,层层挑出,两角翘起,顶端则以特制的雕花瓦当和滴水,形成一排整齐的燕齿(如图6)。

门楼是砖雕大显身手的地方,一般都雕刻有各式山水花卉、鸟兽人物、戏文传说等图案,总体上以民俗和戏文为主。

门楼分“罩”和“楼”两部分,三层五层不等。

图6繁复屋檐

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据史料记载,汪定贵承志堂是宏村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承志堂的四根柱子上,雕有渔、樵、耕、读四幅画面,而在四块斗拱上雕的是三国演义戏文,都富有情节性。

更让人吃惊的,是中门上方的《百子闹元宵》图,极为繁复精致,雕的是100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各各在耍花灯、玩狮子、踩旱船、放鞭炮(如图7),寓意“多子多孙”。

经岁月的淘洗,这幅大型木雕连同下面的板壁,都变成沉重的古铜色,看上去十分恢丽。

承志堂的木雕,无不手法洗练、成熟。

图7百子图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

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

徽州建筑,正是由于具有马头墙的造型,因而才大大拓展了他的空间感,并强化了它的运动感,从而显示出它那生气勃勃的活力。

另人感觉到,它不是孤身处于偏僻狭窄的环境中,而是驰骋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它是徽州民居兴旺发达的象征,是徽州腾飞的象征。

楼是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漏,隐在层层叠叠的山墙后面。

图8山墙

山墙则是为了适应防火需要而设置的防火墙。

徽州的村落,动辄上千人家,更有所谓“烟火万家”者,一但着火,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防火成为村落建设中惟此为大的事情。

徽州人家,房屋与房屋之间都有防火墙,以便紧急时割断火路,防止火势的蔓延(如图8)。

这和平原建筑普遍采用的“借山墙”有很大不同。

由于这些防火墙很高,远远高出了屋顶,它们也就同时兼有了防盗和防风的作用,而且也不失为富足人家的一道心理屏障。

最初,它们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山墙,后来,随着徽商在财力上的日趋雄厚,防火墙的造型渐渐丰富多样起来,有阶梯形的,有云形的,有弓形的,这样的线条,在山区明净的蓝天下,显出特别的舒展和明澈(如图9)。

墙头又都作了艺术处理,饰以卷草如意一类的图案,这使得他们看上去,就仿佛翘首长空的骏马,因此,这些防火墙又有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叫做“马头墙”。

登高眺望,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在一片屋宇中错落参差,与众多的蝴蝶青瓦小山脊交相辉映,显现出一种建筑所特有韵律美与和谐美来。

图9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墙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本身是不动的。

徽州民居中的墙壁也是如此。

它高耸着,挺立着,发挥着它的多种功能。

如果没有马头墙装饰,它就会黯然失色,而与一般平凡的墙壁无异。

但在徽州能工巧匠的手中,经过巧妙的形象塑造,赋予它以马头形状,这就改变了一般墙壁的呆板面貌,而成为美的艺术品,并为审美者提供了想象的物质材料,审美者可以从马头墙所诱发出来的形象思维中,获得多种多样的美感。

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仿佛带领着墙壁向前奔腾。

这种动态,似乎也改变了墙壁原来的静态,使它也富于动态美了。

在审美的加工改造中,墙壁又像马的躯体,也在随着昂扬的马头而腾飞,在徽派建筑中马头墙随处可见,它是和家族建筑群连成一体的。

因而它不是少见的、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它形成了庞大的

图10马头墙

群体。

它腾骧在住宅之上,跃向广阔的天空。

远视之,则见青霭缭绕,云傍马头,马驰聚之疾如云之飞腾。

这便是墙上马头形态映入审美主体心坎上所显示出来的美。

徽派建筑以自然、古雅、隐蔽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饮誉中外。

它错落在层峦叠翠之间,散处于清流古溪之畔,汲取着大自然的甘露。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州所独有的粉壁黛瓦马头墙。

它们美的仿佛不再是一些真实的村子。

而是一张张水墨洇染的水墨画。

再徽州大地上.,镶嵌着无数建筑艺术明珠。

它闪闪发光,艳耀夺目,向四周辐射。

它以自然、古雅、隐蔽的徽派风格,独树一帜。

西递、宏村实习调研报告

皖西学院环旅学院地理科学0902班史学光

借着人文地理实习的机会,我们有幸游览了中国徽派建筑的典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和宏村。

由此,我对西递、宏村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

古黟桃花源——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距黄山风景区约40公里。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西递村呈船形,占地16公顷。

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之意;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仁堂、追慕堂等古建筑。

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

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

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它始建于南宋,距今已近900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规划由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制订。

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

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村中溪水自北向南流入南湖,把所有污秽带走,保持了村中环境的洁净卫生。

村庄坐北朝南,日照条件好少生细菌。

这使得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使得这里的居民安居乐业、世代传承,无水火疾病之灾。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

著名景点还有:

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西递、宏村不仅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县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同时也造就了西递、宏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

因此,当地出产的土特产非常丰富,比如古徽州刺绣、祁门红茶、黟县香菇等,此外还有著名的泗溪三宝。

递特色的美食主要有腊八粥、石头馃、徽州馃、苞芦馃、蟹壳黄烧饼、徽州蒸饺、炒螺蛳、五城茶干、油煎毛豆腐、油酥烧饼、臭蹶鱼、腊八豆腐、毛豆腐等。

村中有数家专门的饭馆,每天傍晚的时候,村口会摆起长长的大排档,各种烤串、麻辣烫会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

此外,村中的农家乐也全都提供饭食,可以在住宿的农家小院里安心品味美食。

2000年11月30日,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秀美的自然人文风光以及丰富的民间特产美食等为西递、宏村提供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村民们靠旅游致富的同时,把西递、宏村的品牌介绍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

每年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实习写生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得原本寂静的山村重新变得热闹繁荣……

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黛瓦别有情。

不知不觉介绍了在皖南的实习之旅,也不得不告别这古色古香的皖南古村落,但是这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建筑和青山碧水的自然风光却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使我难以忘怀。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西递、宏村迎来又送走了我们一样一批批的游人,他们中也必定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结下相同情结的人们……

安徽西递实习报告

带着一丝期望与喜悦踏上了我们大二的色彩写生之地——安徽西递,西递,一个陌生的名字,还是在去实习之前刚刚听说,但是早已对皖南建筑充满了向往。

那些美丽的线条,“凸”字形的马头墙,这些徽派建筑特有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

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到达南京,由南京转往西递的大巴上,我们早已筋疲力尽,无力去欣赏沿路美丽的景色,当大巴渐渐地驶入西递,稍稍精神的我们,终于可以看看那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浓浓的田园风情,深邃的神秘感,让我瞬间被他倾倒,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本以为下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实习老师却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写生从下午正式开始,并给我们布置了这几天的作业,虽然有满腹的唠叨,但是我们能理解,既然长途跋涉来到这,我们不可有一丝的懈怠,也许只有集训才能让我们这些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有提高。

收拾好行李随即就是吃饭时间,十人一桌,八个菜被我们一抢而空,如此壮观的景象真是我第一次见,尽管大家对这充满了抱怨,天气潮湿,饭菜不够,可是既然我们来了,就做好吃苦的准备,画画是一种享受,苦与乐我们都好好享受。

下午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参观西递。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经导游介绍,西递村中到现在仍留有明清民居三百余幢,保留完好的多达124幢。

洁白的粉墙主要是为防止雨水侵蚀,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宛如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

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的独特韵味。

询问才知道马头墙最初的作用只是封火山墙,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是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的。

但后来却成为一种装饰,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

在这的众多老房子多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