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78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三下习作单元​‍‌‍​‍‌‍‌‍​‍​‍‌‍​‍‌‍​‍​‍‌‍​‍‌​‍​‍​‍‌‍​‍​‍​‍‌‍‌‍‌‍‌‍​‍‌‍​‍​​‍​‍​‍​‍​‍​‍​‍‌‍​‍‌‍​‍‌‍‌‍‌‍​。

从教学价值来看,首先,本文具有阅读教学的价值,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走进作者描绘的想象世界,提取信息,梳理宇宙的另一边的各种秘密,并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

同时,本文还具有习作的示范价值​‍‌‍​‍‌‍‌‍​‍​‍‌‍​‍‌‍​‍​‍‌‍​‍‌​‍​‍​‍‌‍​‍​‍​‍‌‍‌‍‌‍‌‍​‍‌‍​‍​​‍​‍​‍​‍​‍​‍​‍‌‍​‍‌‍​‍‌‍‌‍‌‍​。

作者围绕“倒影”这个思路尽情地想开去,写了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学习内容,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策略和思路,为学生写想象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文本示范。

那么,如何将语文要素“变现”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教学价值落实在有效的教学中呢?

设计真实而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自然是最佳路径。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梳理信息说一说

一、话题导入,感受“神奇”

1.读一读《颠倒歌》。

出示: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打哆嗦。

镜子照妹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

2.师生交流:

(1)说一说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2)想一想,这些有趣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3)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身边的现象变成了这样,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

教学伊始,把《颠倒歌》引入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颠倒歌》中内容的了解,更为本文的学习奠定知识与经验的基础。

二、提取信息,梳理“神奇”

1.学文识字,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在课文中想象了哪些神奇的内容,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设计意图:

填写表格,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按照相关提示,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这样,表格的内容就是课文内容的集中呈现,为接下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想象策略做好铺垫。

3.竖着看表格,说一说你的发现。

讨论:

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者想象了哪些方面?

师生交流:

自然:

下雪日出石头

“我”:

上学

学习:

加法乘法作文

小结:

这些内容是“我”身边的生活与学习内容。

4.横着看表格,说一说你的发现。

师生交流:

这些现象是相反的,是不同的。

追问:

宇宙的另一边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作者是如何想象的呢?

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

【设计意图:

竖着看表格,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作者写了哪些现象,并知晓是这些内容构成了课文的主要框架,进而梳理出作者想象的主要内容;横着看表格,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进而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体会作者描写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借助“倒影”,朝着一个方向想象的方法。

三、整合信息,说出“神奇”

1.小组合作,结合表格的内容,以“宇宙的另一边”为题,整体说一说宇宙另一边的现象。

提示:

梳理整合表格中“另一边”的关键信息,围绕主题说一说。

2.师生评议:

比一比谁说得完整,谁说得语句通顺流畅。

【设计意图:

整合表格中宇宙另一边的现象,这是对信息的集中梳理与表达。

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整合信息,完整表达,要求做到内容有序、清晰,并说完整、说流畅。

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想象的神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表达的能力。

板块二:

发挥想象写一写

一、激发兴趣,鼓励表达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似乎一切都与这一边不同。

那么,宇宙的另一边真是这样吗?

只有这样一种情形吗?

师生交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作者那样,展开想象,拥有属于自己的宇宙的另一边的神奇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引发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想象的世界。

这里的表达,在心理上变成一种需求,在情态上成为一种乐趣。

二、借助支架,尝试迁移

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想象的神奇现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的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借鉴。

师生交流:

第一类:

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

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师生交流:

(1)宇宙的另一边景象神奇,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反。

作者的猜测和想象很有趣,让没有生命的东西具有了生命。

(2)梳理表达方式:

自然现象(相反)+猜测(问句)。

(3)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练习。

在宇宙的这一边,水是从西往东流的,那么,_________。

在宇宙的这一边,我们需要一日三餐补充能量,_________。

在宇宙的这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

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

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生交流:

(1)想一想我们学习的加法和乘法是什么样的,说说作者想象的神奇在哪里。

(2)梳理表达方式:

“现象”加上“现象”等于一种现象。

“诗句”乘以“诗句”等于诗句,又等于……

(3)你能用上提供的词句,写出有趣的加法或乘法吗?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第三类: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师生交流:

(1)我们写作文时是如何进行的?

说说作者的想象有趣在哪里。

(2)在你的想象中,写作文是怎样解答的?

比一比谁的想象更有趣。

(3)宇宙的另一边,应用题是如何进行的?

运动会是如何开展的?

……

【设计意图:

如何体会并运用作者在表达上的“密码”?

在这里,先引导学生品析文本中典型段落的语言形式,然后共同梳理出表达样式,为学生迁移提供言语形式的支架,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

三、发挥想象,写出故事

1.你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的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你想象中的故事。

2.学生练笔,明确要求:

(1)以身边生活学习的内容为序,想好要写哪些内容​‍‌‍​‍‌‍‌‍​‍​‍‌‍​‍‌‍​‍​‍‌‍​‍‌​‍​‍​‍‌‍​‍​‍​‍‌‍‌‍‌‍‌‍​‍‌‍​‍​​‍​‍​‍​‍​‍​‍​‍‌‍​‍‌‍​‍‌‍‌‍‌‍​。

以“倒影”为想象的方法,充分地展开想象。

(2)借鉴本篇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出你想象的世界。

(3)鼓励运用其他书籍阅读中学到的更加独特的表达方式。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借助课文中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同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进行有效的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并提高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