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94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docx

公路地灾评估报告细纲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细纲)

0前言

0.1项目由来

主要介绍承接项目的经过

0.2评估工作的依据

0.2.1技术标准

列举评估工作所遵循和参考的现行技术标准。

本次评估工作遵循和参考以下技术标准进行:

1、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GB/T-0097-94);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G50021-2001);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0.2.2法律法规

叙述评估工作的遵循的现行法律法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2、《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2004年6月21日起施行。

3、《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54号2001.7.28)。

0.3评估目的与任务

叙述评估的目的及具体任务

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为公路工程建设相关的征地、投资决算、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使国家、企业或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不合理地增加工程建设投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其任务是:

1、查明评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对拟建工程的危害,并作出现状评估。

3、根据拟建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点,分析论证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及其对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危害。

4、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估,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5、针对可能影响公路建设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提出对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1评估工作概况

1.1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1.1.1工程和规划概况

1、项目名称

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项目位置

介绍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推荐线及比较线的起点、终点,所经过的乡镇、建设项目地理坐标。

并插入交通位置图及工程总体布置图。

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推荐线(×线)起点位于××市××县××乡××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境内,途经××县××乡、××乡、等×个乡镇。

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比较线(×线)起点位于××县××镇××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县境内,途径××县××镇、××乡、××县××乡、××镇等×个乡镇。

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东经××°××′××″~××°××′××″,北纬××°××′××″~××°××′××″。

比较线(×线)起点位于××县××镇××村××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线位于××县、××县境内,途径××县××镇、××乡、××县××乡、××镇等×个乡镇。

建设项目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图1-1)。

3、建设规模

介绍公路等级、建设长度及其拟建概况(包括拟建桥梁、隧洞、涵洞、立体交叉等数目及路基宽度、设计时速、挖填方数量等)。

列主要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高速)公路推荐线起点位于××市××县××乡××村,终点位于××县××乡××村,全长××km,沿线拟新建桥梁×座,其中:

特大桥×座,大桥×座,中桥×座,小桥×座,总长××m;拟建涵洞×道;隧道×座,其中:

分离式隧道×座,总长××m,连拱隧道×座,总长××m;交叉工程×处,其中:

互通式立体交叉×处,分离式立体交叉×处。

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路基宽度为×m。

4、项目总投资

介绍项目总投资及平均每公里投资情况。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为××元,平均每公里造价××元。

5、社会经济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所经县市、乡镇经济概况。

1.1.2征地范围

按所占用土地类型列表说明所占用土地的面积。

占用土地类型一览表

土地类型

水田

旱地

菜地

荒山

林地

经济林地

灌木林

面积

1.2以往工作程度

列举前人在工作区域内进行过的地质工作成果、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评估区范围内,前人做了大量工作,本次评估工作中主要收集和利用了以下部分技术成果:

1、××年至××年由原云南省地质局××队完成了1∶100万××幅区域调查工作,并提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年至××年由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了1∶20万××幅区域地质报告,该报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

3、××年至××年由××队开展了1∶20××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对该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评价,对工程地质条件做了初步的调查与评价;

4、1990年由云南省地矿局第一、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1∶75万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中对该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生成环境、活动强度、危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

5、××年×月由××队完成了1∶20云南省××县县级水土保持规划报告;

6、××年××队院完成了云南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1.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3.1工作方法

1、收集资料阶段;2、野外工作阶段;3、报告编写阶段

1.3.2完成工作量

列举本次评估工作所完成的工作量,包括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地质点、调查面积、所摄照片等实物工作量

1.3.3质量评述

叙述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经何部门验收,质量是否到达评估规定要求。

1.4评估区范围与评估级别

1.4.1评估范围

按技术要求确定评估区范围

以××~××(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心线为基准,两侧各延伸××m为重点评估区范围。

从重点评估区再外延××m范围为一般调查区。

泥石流灾害的调查范围则包括整个泥石流沟小流域。

1.4.2评估级别

按项目重要性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级别,切忌定低或定高。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2.1.1气象

说明评估区所处的气候带及各气象要素,如降雨量、气温等。

评估区属××带××型××气候,气候××,雨量××,干湿季××。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月×日),极端最低气温为×℃(××年×月×日)。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日最大降雨量××㎜,其中雨季×~×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m/s。

2.1.2水文

介绍评估区所处的水系流域及建设线路跨越的河流、冲沟的流量、水系特点。

拟建公路路线穿越了××江与××江两大水系,以××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以×路段为××江水系××游段,据××水文站资料,××江年平均流量为××m3/s,地表径流模数××L/s·km2;沿江两岸一级支流呈×状分布,而次级支流多呈×状发育。

推荐线×线主要于××河××游穿越,河水年平均流量约××L/s;比较线×线主要于××河×游穿越,河水年平均流量××L/s。

××以×路段为××江水系的××江××游河段,××江河段据××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流量××m3/s,地表径流模数××L/s·km2;

推荐线×线主要跨越了××河××游、××河×游、××河×游、等河流,河流流量一般在×~×L/s;比较线×线、×线主要穿越了××河×游,河流流量一般在×~×L/s。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为××岩与××岩分布区,水系多表现为××状及××状;在山间盆地区,除主干河流外,其余支流均由四周山岭向盆地中心汇集,构成辐合状水系。

不同岩类中的溪沟长短不一,不同时代的××岩、××岩,由于受风化剥蚀程度和岩石渗透性不同,其水系发育也各具一格;时代较新的×岩构造清楚,基本无溪沟发育,仅时代较老的开始发育少量溪沟,但其密度远不及其它岩类。

上第三系湖积地层中水系为格状,不同侵入时代的花岗岩,水系密度较大,成为典型的树枝状水系;而变质岩区,也由于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不同,水系发育也有明显的差异。

路线区河流虽径流于不同岩类区,水文网密度也不一致,但总体上流量明显受降雨的控制。

年平均流量为枯季平均流量的×倍以上,年最大与最小流量可相差××~××倍。

每年×月至次年×月降雨量相对较少,降雨主要补给地下水,而×~×月雨季期间,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降雨大部分变为地表径流。

路线区除河流、沟床外,地表均无较大的湖泊、水库等水体分布。

2.2地形地貌

对评估区地貌类型进行划分,按里程数叙述地貌类型的分布情况,并附地貌图。

拟建公路处于××山地高原西部边缘地带,××山脉、××江、××江、××江均呈××向纵贯该区,地势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脉、河流东西相间,拟建路线由东向西布设,主体山川均呈××向分布,而次级山脊以××向展布为主。

评估区最高点位于路线××侧××山,海拔××m,最低点位于路线终点×侧××部位,海拔××m,相对高差达××m,一般海拔××~××m。

路线起点海拔××m,终点海拔××m,路线最高点位于××部位,海拔××m,最低点位于××部位,海拔××m,相对高差××m;主要穿越了××地形、××地形、××地形、××地形及××地形(图2-1)。

以下按地貌单元分述如下。

2.3地层岩性

叙述评估区内分布的岩性时代、岩石组合、风化程度、覆盖层厚度等,并按公里数列表叙述其分布情况。

出露地层一览表

地层代号

区域厚度

岩性组合

分布路段

2.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4.1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用大地构造学说叙述评估区在区域上的构造位置及区域上构造特征。

2、评估区构造:

列表叙述穿越路线及附近的断裂、褶皱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统计表

断裂编号

断裂名称

产状

规模

性质

主要标志

与线路的关系

走向

倾向

倾角

主要褶皱特征统计表

编号

名称

轴向

延伸

两翼倾角

出露地层

褶皱形态简述

与线路的关系

东翼

西翼

核部

翼部

2.4.2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评估区内新构造的活动特征(如地壳间歇性上升运动、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地热活动等方面叙述)及所处的地震带部位,同时结合云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作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2.5工程地质条件

2.5.1工程地质岩组:

按云国土资环〔2006〕11号附件三执行,并结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2.5.2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根据路线穿越的地形地貌、岩组、构造条件进行分区叙述,主要叙述岩组的分布、地形条件、风化层厚度及应注意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山间盆地地区工程地质条件;2、低中山、中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3、高中山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2.5.3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主要叙述活动性冲沟、溶洞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

2.6水文地质条件

2.6.1地下水类型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进行地下水类型划分。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3、基岩裂隙水

(1)碎屑岩构造裂隙水:

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3)玄武岩孔洞裂隙水:

叙述其分布、含水层(组)特征及补、径、排条件。

2.6.2地下水的脆弱性

主要叙述工程建设中地下水易受污染程度。

2.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概述区内人类活动情况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2.8小结

简要总结以上地质环境条件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

主要叙述现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即所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分布状况、形成因素、现状危害情况及其稳定性。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种类较多,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拟建线路两侧的河流、冲沟以及现有乡村公路边坡上等部位。

通过调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潜在不稳定斜坡等。

现将其分类概述如下:

3.1.1崩塌

1、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主要叙述大小尺寸、规模、性质、分布高程、崩塌体和崩塌壁物质组成及其稳定性、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各个崩塌特征;

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

编号

分布桩号

位置

规模

主要

特征

现状

评估

宽度

高度

厚度

体积

评估区共调查崩塌×个,为×型,其中:

岩质崩塌×个,土质崩塌×个;崩塌壁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基本稳定的×个;崩塌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稳定状态的×个(各崩塌特征见表3—2崩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

崩塌主要分布在现有乡村公路上、河流两岸、冲沟两岸以及盆地与山区的地貌接触部位。

现状主要危害××、××,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

2、形成机制分析:

概括评估区内崩塌形成规律。

崩塌形成原因主要是修路切坡、冲沟及河流侧蚀作用、人工采砂、采石及雨水冲刷等因素引发。

其发育特征为大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的陡坡地带或原始地形坡度小于××°后经人工开挖后地形坡度大于××°的人工边坡上。

从地层岩性来看,崩塌主要发育在××界××系××岩中,其次为××系××岩中,其规模多受结构面密度的控制。

3、典型崩塌:

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崩塌分析崩塌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2滑坡

1、分布及其特征:

主要叙述大小尺寸、规模、性质、分布高程、滑坡裂缝、滑坡要素、滑坡体和滑床以及滑动面的物质组成、形态、稳定性、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

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

编号

分布桩号

位置

规模

主要

特征

现状

评估

长度

宽度

厚度

体积

评估区共调查滑坡×个,其中:

巨型×个,大型×个,中型×个,其余均为×型(规模大小分级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分级标准)。

所调查×个滑坡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个,处于基本稳定的×个(各滑坡特征见表3-3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评估表),滑坡主要发育在推荐线和比较线沿线附近冲沟、河流边坡上及沿线乡村公路两侧边坡上。

2、滑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概括评估区内滑坡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其形成原因主要为冲沟和河流侧蚀作用、降雨、修路切坡及地下水活动等。

形成滑坡的地形相对平缓,边坡坡度一般小于×°。

滑坡产生的地层,主要为××系××组××岩及××系××岩、第四系残坡积(Q4el+dl)之碎石土。

由于这些地层较疏松,雨水易下渗或结构面较为发育,在切坡、水流侧蚀、降雨等作用下,边坡易失稳,并顺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等结构面或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面产生滑动,其规模多受地形地貌的控制。

3、典型滑坡:

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滑坡分析滑坡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3泥石流

1、分布及其特征:

主要叙述规模、性质、发展趋势、危害情况;

评估区共调查泥石流沟×条,为×型××型泥石流,处于××期。

泥石流分布在××路段,由于这些路段地形破碎,沟谷切割较深,出露地层为××系××岩为主,××岩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在×~×m左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而评估区地处×带×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达××mm,雨量充沛,且有降雨时间长、雨水易于汇集的特点,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水动力条件,泥石流爆发的大小受降雨量的控制。

2、典型泥石流:

选取代表性泥石流,按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叙述并附照片及平面图。

(1)N1泥石流(××河泥石流沟)

该泥石流位于比较线×线K×+××的×侧,为××型×型泥石流。

主沟长约××km,沟床纵坡降×׉,呈“×”字型,汇水面积约×km2。

泥石流流域最高点高程××m(分水岭),最低点高程××m(堆积区前缘),相对高差××m。

汇水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冲沟呈××状发育,冲沟呈“×”字型,开阔,边坡较×,边坡坡度约×°左右,易于汇水。

物源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冲沟侧蚀作用强烈,沟岸崩塌发育,主要出露××系××岩,岩石风化强烈,破碎,呈××状。

流通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呈××状,冲沟××,呈“×”字型,易于流通,堵塞情况××。

堆积区位于××~××m高程范围内,呈×形,长×m,宽×m,堆积厚约×m,成分以××岩质的××为主,××次之。

3.1.4潜在不稳定斜坡

1、分布及其特征:

主要叙述斜坡体长、宽、分布高程、斜坡体物质组成、斜坡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危害情况,并列表说明;

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估表

编号

分布桩号

位置

主要特征

现状危险性评估

评估区内共调查潜在不稳定斜坡×处,为×型(见表3-4不稳定斜坡危险性评估表),主要分布在××部位。

××部位一带主要出露元××系××岩,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状,在局部地段构成顺层边坡,造成斜坡的不稳定。

而××部位主要出露××系××组地层,上部为较为××岩,下部为成岩性较差的砂、泥岩,且在××岸与边坡构成顺层坡,在河流侧蚀、雨水下渗等因素作用下,易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典型潜在不稳定斜坡:

用评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等,附照片及剖面图等图件直观的表达。

3.1.5地面塌陷

1、岩溶塌陷:

叙述碳酸盐岩中发生的岩溶塌陷。

2、非岩溶塌陷:

叙述非碳酸盐岩中发生的塌陷,如玄武岩、黄土等地层中发生的塌陷。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2.1崩塌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所发育的崩塌现状危害和威胁对象,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2滑坡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所发育的崩塌现状危害和威胁对象,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3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泥石流的现状危害情况,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2.4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叙述评估区内地面塌陷的现状危害情况,评价其危险性等级。

3.3小结

简要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现状危险性评估结果。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4.1.1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

1、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崩塌

将工程放入现场,判断工程建设对现有崩塌点是否有影响,从而作出是否加剧活动的预测。

评估区内所分布的崩塌×、×、×、×均处在推荐线及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一般从崩塌前缘通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对其进行切坡,易加剧崩塌的活动,其余崩塌远离路线,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崩塌的活动。

2、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滑坡

将工程放入现场,判断工程建设是否对滑坡形成切坡或加载等不利于滑坡稳定的行为,从而作出是否加剧滑坡活动的预测。

滑坡×、×、×、×、×均位于推荐线或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从滑坡体前缘或后缘经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其切坡和坡后加载等情况,将加剧滑坡的活动,从而对施工人员、设备及主体工程构成较大的威胁和危害,其余滑坡远离线路,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滑坡的活动。

3、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泥石流

工程建设是否存在增加泥石流物质来源等改变其环境条件的工程活动,从而作出是否会加剧泥石流活动的预测。

评估区内所分布的泥石流×位于××路段×侧,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工程建设不会加剧其活动;泥石流×邻近××线,××线顺泥石流沟×侧通过,如果开挖边坡弃土随意堆放在泥石流沟边坡上,将会加剧泥石流的活动。

4、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其他地质灾害

潜在不稳定斜坡:

潜在不稳定斜坡×、×、×、×、×均位于推荐线或比较线经过的部位,路线从斜坡前缘或后缘经过,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对其切坡和坡后加载等情况,将加剧斜坡失稳,继而产生滑坡、崩塌,从而对施工人员、设备及主体工程构成较大的威胁和危害,其余潜在不稳定斜坡远离线路,工程建设不会加剧这些斜坡的活动。

4.1.2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1)高边坡开挖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结构类型、开挖坡角等进行预测。

开挖工程斜坡稳定性分析表

位置

设计开挖坡角

开挖最大深度

地形坡度

地质环境特征

结构面组合

岩层走向与坡向夹角

边坡结构类型

现状稳定状况

预测开挖后破环形式

将受到危害的路段长度

根据设计方案,拟建公路边坡开挖高度大于×m的边坡共有×段,其中:

推荐线×段(现状条件下有×段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比较线×线×段(现状条件下有×段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

这些路段主要分布××界××系××岩、××系××岩及××系××岩,××、××岩均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呈××状,全~强风化层厚度达×~×m,而第三系砂泥岩成岩性差,在工程建设中,边坡开挖在局部地区会产生地质灾害。

在临近冲沟部位,弃渣若随意堆放在冲沟边坡上,在暴雨作用下易引发泥石流的发生。

开挖路段地质灾害评价见表4-1。

(2)填土路段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填土所处的位置、地形坡度、填土厚度等来分析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沉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填方路段一般分布在地形开阔地段,为××地貌,在填方过程中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分布在陡坡地段的半挖半填路段,由于路线所经过的地段地形均较陡,若支挡不力,易引发滑坡的发生,类似滑坡在区域内修建的××公路上时有发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且半填半挖路段一般处在冲沟边坡上,若弃渣或填土支挡不力,在暴雨作用下易引发泥石流的发生。

3桥涵工程建设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预测桥基开挖过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和桥基是否有下卧滑动面等引发滑坡的因素存在。

桥梁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桩号(桥位名称)

规模

地质环境特征

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隧道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根据岩层结构面、残坡积层厚度等对边坡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来预测隧道进出口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隧道名称

地质环境

可能产生的灾害

危险性预测

5交叉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主要预测建设立交桥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交叉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表

桩号及名称

地质特征

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备注

与××公路立交

4.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