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76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在会计核算中,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益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期末不须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其核算手续比较简单,但各期的收益、费用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往往不能准确。

我国工业企业一般不采用收付实现制。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合,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谨慎性原则。

其含义是,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企业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破产、死亡等原因,不能收回,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提前报废等情况,为了避免企业在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严重影响,必须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支出作出合理的预计。

(二)会计计量原则。

会计计量是对已确认的会计事项以货币为单位加以计量。

实务中通常将实际成本原则作为会计计量的原则,它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也称历史成本原则。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首先会计信息应具备可理解性,其次会计信息还应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延伸和扩展,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其使用价值会大大提高。

四、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以四项基本假设为前提,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以及每一要素下的具体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第二章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

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

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由于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是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交换媒体,也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因此每个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控制,即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使用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合理的审批程序。

2、职务分离控制,即在内部分工基础上,不相容职务应予以明确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3、凭证稽核控制,即对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审查与核对上,收付款人员与记账人员要分开。

4、货币资金定期盘点与核对控制,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物盘点与现金日记账核对;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例:

P25)。

二、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

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现金管理的五项措施: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

(2)制定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3)不准坐支现金;

(4)不准携带现金到外地采购;

(5)其他规定,如实行“钱账分管”、不准“白条顶库”等。

微观上,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

现金的会计核算有两个重点:

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

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

(例:

P17-18)。

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及对清查结果的处理。

P18-19)。

三、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

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

这里还应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可存取的资金。

(2)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银行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

这里应掌握上述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

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四、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

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存出投资款等。

其核算主要与存货的购进相关,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性质与范围。

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且因赊销业务而产生。

内容上,它是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货款(售价、增值税等)及代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不包括企业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其他应收款,也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二)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应收账款的确认是在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给应收账款通常按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入账,附销售折扣销售商品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

由于买卖双方的成交价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准,故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产生实质影响的是现金折扣。

这里应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用总价法、净价法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2、会计处理。

重点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会计处理:

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

收款时,对方如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少收的金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超过折扣期应按原发票金额全额收取。

P35-36)。

(三)坏账的核算。

首先应明确坏账的确认条件,其次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直接转销法下,坏账的核算包括确认坏账损失、收回以前年度已注销的坏账两项内容。

备抵法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需要定期估计坏账损失,作为坏账准备处理。

这里应理解直接转销法、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备抵法下各期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坏账的确认。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将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债务人破产,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进行清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2)债务人死亡,既无财产可供清偿,又无债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3)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确实不能收回的账款。

2、坏账核算。

企业发生的坏账,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指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P37)。

(2)备抵法。

是按期估计坏账并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相应转销应收账款的方法。

采用备抵法时,首先应按期估计坏账。

估计坏账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赊销百分比法。

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4个要点:

(P38-39)。

②账龄分析法。

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应收账款的估计可变现净值。

③赊销百分比法。

是根据企业赊销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采用赊销百分比时,一般不需要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二、应收票据

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这里的重点有两个:

一是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票据、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票据到期等内容;

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上述内容的核算离不开相应的计算,如票据到期日、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及到期值、贴现息及贴现净额等,都应掌握。

(一)应收票据取得和票据到期的核算

1、应收票据的计价。

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值法,指以应收票据到期值的现值作为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其面值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在票据持有期内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损益。

二是面值法,指应收票据以其面值作为入账价值。

2、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

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有两种表示,即按月表示和按日表示。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其月份的对应日(与出票日相同)为到期日;

如:

4月3日签发的期限为3个月的票据,其到期日为7月3日,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月数)和月利率计算。

票据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日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算其中一天,即“算头不算尾”。

4月3日签发期限为80天的票据,其到期日为6月21日(4月份28天、5月份31天、6月份21天),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天数)和日利率计算。

带息票据的票面利率一般都是以年利率即×

%表示,如果要换成月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12,要换成日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360。

3、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的核算。

(P42-44)。

4、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的到期值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就票据权利所作的一种转让。

其计算涉及贴现期、贴现利息和贴现净额的计算。

(1)贴现期的计算。

贴现期是指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天数。

贴现期的计算与票据到期日的计算方法一致,即按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所实际经历的天数计算,但票据贴现日和到期日这两天只算其中一天。

(2)贴现利息的计算。

涉及带息和不带息两种票据。

带息票据的到期值为票面金额与应计利息之和,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即为票据的面值。

计算公式为: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

贴现率×

贴现期

贴现率即贴现中所使用的利率。

由于贴现率通常以年率(%)表示,而贴现期通常以日表示,因此在计算时须将以年率表示的贴现率除以360换算为日利率,或将以日表示的贴现期除以360换算为年。

(3)贴现净额的计算。

贴现银行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后支付给企业的金额称为贴现净额。

贴现净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4)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应收票据贴现根据票据的风险是否转移分为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两种情况。

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票据到期银行无法收回票款时,无权向背书人追索。

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时,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企业均应按实际收到的贴现净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其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账户,贴现净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因背书而在法律上负有连带偿还责任,即当票据到期贴现银行收不到票款时,有权向申请贴现的企业追索,由企业承担债务责任。

这种责任在会计上称为或有负债,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设立“应收票据贴现”账户进行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是“应收票据”账户的备抵账户,发生贴现业务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票据到期贴现银行如数收回票款从而使企业解除或有负债责任,或因付款人无款支付而由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并同时转销“应收票据”账户。

另一种是不通过“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时直接冲销“应收票据“账户,期末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企业因票据贴现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金额。

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会计账面上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贴现时所承担的连带付款责任。

5、进行债务重组时,收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核算。

原则是: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的差额,作为当期营业外支出处理;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

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差额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的应收金额,债权人不作账务处理。

三、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

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供应按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方的货款。

预付货款的会计处理可结合存货的购进掌握。

其重点是账户的设置,有两种方法:

预付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资产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同;

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核算。

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负债与资产项目。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之外产生的短期债权,重点掌握其核算内容。

即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账户核算各种应收、暂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利息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各种其他应收款项的发生,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项的收回,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发生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该账户应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账。

(三)待摊费用的核算。

待摊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或本期和以后各期(不超过一年)负担的各种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仓库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等。

发生预付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分期摊销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第四章存货

存货的内容很多,主要掌握:

1、存货的性质及内容。

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

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关键要看其目的和用途。

存货是企业对外销售或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而持有的各种货物,具体内容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确定。

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对其是否有法定所有权。

2、存货的计价。

存货的确认、计量直接影响企业期末资产价值及损益的确认与计算,故很重要。

可从两个方面掌握:

一是收入存货的计价。

收入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的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尤其应注意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外购存货实际成本的差别,以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

(实验手册P25-26)。

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

发出存货的计价往往与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相关,故将两者一起考虑。

教材对以历史成本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介绍了七种方法,应掌握分别用这七种方法如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P53-57)。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非历史成本基础的一种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计价中的运用,应掌握其具体操作(教P58)。

3、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

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两种,应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发出存货的核算特点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收入存货主要掌握外购存货的核算,并按单货同到、单先到货后到、货先到单后到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发出存货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使用,故要将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别在于:

前者对存货的收、发、存一律按计划成本核算,入库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单设相应的成本差异账户核算;

期末通过分摊成本差异,将平时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存货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教材以原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尽管工业企业存货内容很多,其核算方法都可比照原材料进行。

(教P59-70)

4、流通企业存货的核算。

流通企业的存货绝大部分是转售的商品,批发、零售两类企业的经营性质及特点不同,决定了其商品的核算方法有差别。

这里应重点掌握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

(教71-76)

5、其他存货的核算。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委托加工存货。

掌握其实际成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加工环节税金的处理;

熟悉有关会计处理。

(教P78-80)。

(2)包装物。

会计上作为包装物核算的只有四种情况的包装物。

这里除掌握包装物的核算范围外,还应熟悉包装物发出及摊销的会计处理。

(教P80-83)。

(3)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同属企业的劳动资料,两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如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等。

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如低值易耗品属于价值较低或使用年限较短、易损易耗的工具、设备;

价值补偿上,低值易耗品损耗的价值以摊销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中,摊销期限短,有的甚至是一次性地摊销;

固定资产则相反。

正因为如此,低值易耗品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核算和管理。

这里应掌握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

(教P84-85)。

6、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

重点掌握盘盈收益、盘亏或毁损损失的列支。

(教P85-87)。

应该指出,企业发生的各种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必须按规定处理完毕,也即“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第五章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内容不多,但核算难度较大。

在明确投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短期投资。

一是会计算确定其购入成本。

短期投资成本包括有价证券的买价及支付的交易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分期付息债券尚未到期的应计利息;

购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的应计利息,一般计入短期投资成本,以简化核算。

(教P90-91)。

二是掌握购入、持有期内取得收益、出售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对持有期内收入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在购入有价证券时已作为应收款处理的,上述收款无疑应作为原应收款的减少处理,否则应冲减该种短期投资的账面成本。

(教P92)。

三是掌握期末计价方法,尤其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及其具体应用。

(教P93-94)。

2、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说,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以债权人身份对外投资,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后,企业成了被投资方的股东(所有者)。

两种投资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各异。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企业应视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同从中选择使用。

这里,应先理解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四种关系类型及其确认,(实验手册P43)。

在此基础上,熟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投资发生时及投资期内的账务处理、两种方法的差别比较。

(教P98-102)。

3、长期债券投资。

一是掌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

二是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入债券时,掌握自购入到收回投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

按面值购入的核算非常简单,溢、折价购入的核算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溢、折价的分摊。

首先应明确溢价、折价的性质:

债券溢价是企业为了以后取得比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债券折价是企业对以后各期少得利息收入的事先补偿,因此,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投资收益调整。

在此基础上,掌握溢价或折价的摊销的直线法,(教P108)。

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

熟练债券持有期内预提利息、分摊溢价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4、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

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因为期末市价的变化对长期投资影响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投资不存在风险。

某些情况发生时,长期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

这里应掌握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及相关的账务处理。

(P113-114)

第六章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核算涉及以下重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

它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已在上面说明,这里应掌握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规定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资产,均应列为固定资产;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2、固定资产的计价。

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其计价标准通常有原始价值和净值,特殊情况下还使用重置价值。

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价的具体构成,掌握重置价值的使用范围。

(教P118)。

3、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应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等账户。

重点是外购及自行建造两种情况。

外购包括需要安装、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安装费的处理:

计入固定资产原价。

其他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可结合其他章节内容学习。

(教P121-125)。

4、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主要掌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及折旧费的列支。

折旧的计算方法分直线法和快速法,因前者简单,故应将快速法作为重点掌握。

折旧费应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费用:

工业企业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营业费用;

经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期内由出租方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等。

(教P126-131)。

5、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一是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包括出售清理、正常报废清理、提前报废清理三种情况,其核算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内容包括结转净值、反映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出售价款、残值变价收入、保险赔款等)、清理费用、出售不动产按规定交的营业税金、结转清理净损益。

这里应熟悉上述清理业务的全部会计处理。

二是盘亏固定资产的核算。

(实验手册P63)。

6.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信息,同时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有足够的资产来源,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采用折旧、计提减值损失两种方式。

这里的重点,一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