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1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docx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

  课题:

量一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常用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

  通过对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测量,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培养学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与难点:

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表象认识。

能合理利用测量工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

米尺一把、卷尺一把、学生尺一把、三角尺一副、一张长方形纸。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

认识尺1.提问: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尺呢?

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2.提醒:

你的尺可以量哪些物体呢?

如何来量呢?

追问:

量时应先找到什么?

  请学生介绍在课前准备的一种尺。

  在认识尺的活动中,目标主要是两个:

一就是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二就是如何来看这些工具的刻度。

活动二:

用学生尺量

  1.选择工具。

讨论:

要想量它的每条边长度,该用什么尺呢?

(用学生尺量一量)2.测量长方形的边。

讨论: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学生量后,汇报测量的结果。

(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3.

  测量长方形的折痕。

追问:

你知道怎样折,折痕是最长的吗?

(长方形对角折的折痕最长)4.讨论。

想一想:

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为什么?

5.小结: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很重要。

  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

  独立用学生尺量长方形的各条边,并填在书上。

  小组活动:

将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

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形边的特征,要让学生明确用什么工具量,如何量。

  要强调选择工具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渗透估测的意识。

活动三:

用各种尺量

  1.选择。

提问:

要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要用什么工具呢?

2.测量。

3.比较。

讨论:

先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大约有几拃?

4.说明。

小结:

我们测量出来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可千万不要小看。

有的时候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就能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活动:

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然后再分组合作测量,汇报结果。

  活动:

用手去测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估计的差不多。

  

  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让学生量出长度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当身边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我们的手脚来进行估测。

  

  活动四:

想办法量

  

  .

  选择。

讨论: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

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

为什么?

2.活动。

走10步,量量大约有几米?

从篮球场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走了多少步,再量量大约有多少米。

  同桌合作完成。

  3.你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可以量出球场上的哪些长度?

小组讨论:

具体的测量方案。

按方案到球场上去实地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评选出最佳测量方案。

  

  

  先要组织学生充分地考虑好方案。

学生的方案可能很多,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重点交流。

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五: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量一量”这节活动课,知道了很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的方法。

下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继续进行。

  

  课题:

认识厘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用工具画出线段。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师吸管两根(一曲一直)、。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

(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

(板书:

直)(3)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板书:

线段)

  (4)师演示并指出:

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

(板书:

两个端点)

  (5)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

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

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

  

(2)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

总结:

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试着把它画在纸上。

  

(2)

  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画线段的?

为什么这样画?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

  2.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

  师: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

4.

(1)以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说说能画几条线段。

(2)引导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

5.完成课本的其他练习

  6.全课总结:

  7.课外作业:

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试一试。

(2)生汇报演示:

你是怎样做的?

  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

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

互相指一指。

  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3)

  同桌讨论:

线段具有哪些特点?

(直、有两个端点)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新课标第一网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

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刻度尺上的结构,自然地揭示出“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通过比划并“寻找1厘米长”的物品,进一步体会“1厘米有多长”,认识到当我们表示很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课题:

认识米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形成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米尺一把、卷尺一把、1米的绳子一根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

复习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100(

  ),宽40(

  )。

大拇指长约6粉笔长约7铅笔盒的长约232.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通过复习,为认识长度单位“米”作铺垫,渗透“米”和“厘米”的联系。

活动二:

认识米

  1.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等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就比较麻烦了,这时该怎么办呢?

2.认识长度单位:

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

(1)比一比集体交流

(2)看一看出示米尺,介绍刻度①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②提问:

1米是多少厘米?

小结: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

(3)量一量。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长度单位?

  谈话:

请同学们将一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再请同桌先估一估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然后用这1米长的绳子一起去比一比,互相说一说比的感受。

a.完成“试一试”。

先估计一下,再去量一量。

小组合作,做好记录。

b.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同桌合作完成,认真测量,做好记录。

c.举例说明。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交流: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在新授中,让学生先进行1米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米的长度表象。

在量不同物体长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米的含义,建立1米的表象。

  活动三:

生活运用

  1.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桌长1(

  ),宽40(

  );学校的大楼高约20(

  );小刀长约10(

  )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米

  70厘米

  70米

  80厘米

  80米

  

  追问:

你是怎么排列的呢?

3.

  一段红绳长26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

  

(1)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米)

  

(2)还剩多少米?

  =

  (米)

  

  

  4.独立完成书上的其他习题。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建立把新知与生活实际建立有机联系,加深对“米”的认识。

  

  

  活动四:

全课小结今天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它有多长?

用双手比划一下。

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课题:

认识线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2、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3.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

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用工具画出线段。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师吸管两根(一曲一直)、。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

(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一组跳绳、一组拔河)通过动手操作,直观认识线段。

再通过举例证明,教师的归纳总结,明晰线段的特征。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

(板书:

直)(3)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板书:

线段)

  (4)师演示并指出:

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

(板书:

两个端点)

  (5)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

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

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

  

(2)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

总结:

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试着把它画在纸上。

  

(2)

  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画线段的?

为什么这样画?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

  2.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

  师: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

4.

(1)以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说说能画几条线段。

(2)引导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

5.完成课本的其他练习6.全课总结:

  7.课外作业:

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试一试。

(2)生汇报演示:

你是怎样做的?

  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

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

互相指一指。

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3)

  同桌讨论:

线段具有哪些特点?

(直、有两个端点)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X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

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在拓展巩固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出发,结合线段的特征加以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