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62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docx

煤气发生炉管理制度

煤气发生炉(煤气站)管理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煤气站的完好标准

第二章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2.1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2.1.1 烘炉

2.1.2 冷炉

2.1.3 点炉前烘炉和点炉

2.1.4 送气

2.1.5 正常生产时的检查与控制

2.1.6 正常停炉

1.1.7 紧急停炉

2.1.8 炉子的转换操作

2.1.9 故障停电规定

2.1.10来电处理规定

2.1.11倒路停电规定

2.2 机器间设备安全操作规定

2.2.1 鼓风机启动前的检查

2.2.2 鼓风机启动

2.2.3 鼓风机停车

2.2.4 鼓风机换车

2.2.5       煤气增压机启动前的检查

2.2.6       煤气增压机的启动

2.2.7       煤气增压机停车操作

2.2.8       煤气增压机的换车

2.2.9       正常运转时的检查

2.3 水泵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3.1启动规程

2.3.2 停车规程

2.3.3 换车操作

2.3.4 倒电规定

2.3.5 正常运转检查

2.4 上煤工操作规程

2.5 电捕焦油器操作规程

2.5.1 升压操作

2.5.2 停机操作

2.6 化验操作规程

2.6.1煤气单分析

2.6.2煤气全分析

第三章 煤气生产安全规程

3.1 煤气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3.1.1 发生炉

3.1.2 机器间

3.1.3 上煤系统安全规定

3.2 煤气危险区域划分及实施细则

3.2.1 煤气危险区域的划分

3.2.2 煤气危险工作实施细则

3.2.3 设备动火规程

3.2.4 消防制度

 

第四章 事故处理规程

4.1 煤气泄漏

4.2 煤气中毒

4.3 煤气着火

4.4 煤气爆炸

4.5 电捕焦油器之事故处理

4.6 煤气增压机事故处理

4.7 站区煤气低压总管压力下降之事故处理

4.8 循环水发生故障

4.9 软化水发生故障

4.10 蒸汽中断事故

4.11 上煤系统故障处理

 

第五章 制度

5.1 岗位责任制

5.1.1 站长

5.1.2 值班长

5.1.3 司炉工

5.1.4 机器间操作工

5.1.5 水泵间操作工

5.1.6 化验员

5.1.7 救护人员

5.2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5.2.1 值班制度

5.2.2 交接班制度

5.3 巡回检查制度和日常工作制度

5.4 化验分析制度

5.5 事故、故障报告制度

5.6 文明生产制度

5.7 与用户联系制度

 

 

 

 

 

 

 

 

 

 

第一章   煤气站的完好标准

1.1 煤气发生站总体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1.2全站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操作运行记录原始凭证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种安全技术规程齐全。

1.3站房周围环境整洁,文明生产好,长期作业地点的有害气体浓度及噪音不超标。

1.4站内各作业间安全及人行通道有明显边界,保持畅通。

1.5煤气发生炉,电捕焦油器、风冷器、间冷器、鼓风机、煤气增压机等设备及其附属设施性能稳定,设备效率达到设计要求。

1.6站内主要设备及部件应无损坏,其它设施无严重腐蚀,剥落。

1.7设备的运转,传动系统运行正常,润滑装置齐全。

1.8电器设备的设置应符合防火,防爆以及有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1.9仪器、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系统齐全,反应灵敏,准确可靠。

1.10各种管道畅通,色标明确,附件齐全可靠、无泄漏。

1.11水封、油封可靠,防爆板齐全,灵敏。

1.12检测手段齐全,分析化验仪器齐备,急救设备良好。

1.13给排水、采暖、通风、除尘设施健全,运行状况良好。

1.14作业场及所有夜间照明能保证工艺及运行操作的需要。

1.15事故照明及事故给水能保证事故状态的需要。

1.16站房内布置有全厂煤气管道平面图,煤气生产工艺流程图。

1.17人员配置应保证生产和安全。

第二章   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2.1煤气发生炉操作规程

统一由值班长(或煤气站站长)指挥,各工种服从命令。

2.1.1烘炉 

凡新建或大修更换耐火砖炉衬的发生炉启用时都应按本规程进行烘炉。

一、烘炉的必备条件

必需在空车联合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烘炉,亦就是说必需具备下列系统的正常运转。

1、上煤系统能正常运转。

2、煤气炉加煤机能正常运转。

3、煤气炉出渣系统能正常运转。

4、煤气炉的生产水,循环水和软化水能正常供给。

5、煤气炉的鼓风系统能正常工作。

6、烘炉期不能停电。

二、烘炉的具体要求:

1、炉篦上铺20-50mm的炉渣块,高出炉篦顶200-250mm,并耙平。

2、灰盘注满水,给钟罩阀水封和鼓风箱水封注水,关闭盘形阀和上段炉出口阀门。

3、水套和旋风除尘器的蒸汽集气器内加软化水,水位到集汽包中2/3位置。

4、烘炉的劈柴开始不宜粗大,园、方都不能超80mm,长度400mm为宜。

劈柴从炉膛人孔中加进去,放在炉子中央区域,点燃后要关好(不必用螺钉拧紧)人孔盖。

以免由此进空气,木柴燃烧的空气由水力逆止阀自然通风口送进炉膛。

燃烧烟气通过上段钟罩阀从气放散管(或炉顶人孔)排出。

调节上段钟罩阀放散开启程度,调节烟气量排出大小。

5、烘炉炉温的调节:

(1)在低温烘烤阶段,控制自然通风的开启度控制进风量。

(2)在高温烘烤阶段加入焦炭后,启动鼓风机送空气,但要严格控制进风量。

(3)调节排出的烟气量,可调节上段钟罩阀放散开启程度。

总之烘炉的升温速度要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

要精心调节进风与排烟量,添加劈柴量和焦炭量,在350℃以下用劈柴烘烤。

6、烘炉升温速度表:

升温速度

温度

(℃)

℃/小时

小时

升温速度

温度(℃)

℃/小时

小时

常温—120

10

10

340—350保温

——

40

110—120保温

——

32

350—600

10

25

自然冷却

 

24

580—600保温

——

25

常温—120

10

10

600—950

20

18

110—120保温

——

32

930—950保温

——

6

120—350

10

23

 

 

合计245

2.1.2冷炉

(1)以20℃/小时,速度降至常温。

(2)打开人孔,自然通风门,拉起钟罩阀,出渣露出炉篦。

(3)检测炉内CO含量小于0.03mg/L时,在救护人员监护下,司炉工和技术员进炉检查下列内容:

a、检查炉衬是否有变形,裂纹及损坏。

b、水封内壁有无异常状况。

C、炉篦有无烧流以及裂纹和松动,确认烘炉、冷炉过程中一切良好可进行下步工序。

2.1.3点炉前烘炉和点炉

1、准备工作按烘炉准备进行,发生炉及附属设备符合点炉要求。

2、抬起钟罩阀,开鼓风阀门向炉内鼓风十分钟,除去炉内潮气。

3、准备好各种工具。

4、用火把自人孔引燃。

点燃后关好临时人孔盖。

5、温升要求:

(1)常温——120℃  6小时。

(2)保温120℃     10小时

(3)120℃——240℃  以10℃/h升温,12小时

(4)240℃——360℃  以30℃/h升温,4小时

6、360℃关闭自然通风,封住人孔,鼓风进风。

7、360℃适当加焦炭,控制上段出口温度50-70℃左右,下段出口温度350℃以上,火层基本稳定后,适当通入饱和蒸汽,根据炉况,饱和温度控制在45-55°。

炉底压力≥200mm水柱,逐步加焦炭到炉顶,然后加煤。

8、当发生炉压力,层次,温度等参数达到规定要求后,每半小时取样化验,O2含量稳定在0.6%以下,煤层到位,可将煤气送入下步工序。

2.1.4送气

Ⅰ、送气准备工作。

1、打开间冷器放散阀。

2、打开所用一捕放散和横管未端放散及一捕出口阀。

3、打开所用二捕放散管未端放散。

4、通蒸汽加热绝缘子箱,温度达到100—110℃。

5、检查各个部位是否都处在当时合适位置。

6、水注满煤气站区到用户室外排水器。

7、按照具体送气方案检查工艺管路的截门和放散是否处于合适位置。

8、支起站区到用户室外所有防爆阀。

9、启动循环水泵。

10、用户准备工作完成。

Ⅱ、送气(用烟气吹赶)

1、打开盘形阀保持其畅通,根据炉出口压力调整放散阀,使炉出口压力维持正常,从间冷器取样化验合格,进行下步工序。

2、解除上段炉出口水封,进行吹扫,取样化验合格,关闭放散管。

3、解除一捕隔离器水封,吹扫一捕和一捕后横管路,一捕放散管取样化验,合格后关闭一捕放散和横管放散。

4、打开所用间冷器前大闸阀,从二捕放散管取样化验,O2<0.5%时一捕送电。

5、打开间冷器出口阀1/2位置,关闭间冷器放散,打开二捕出口阀,同时关闭二捕放散,低压总管放散5分钟,关闭二捕后横管放散管。

6、按吹扫规程吹扫加压机。

7、解除低压水封,打开出口阀门,取样化验合格,关闭低压总管放散,二捕送电。

8、通知用户,启动加压机,煤气由高压总管放散管放散,取样化验合格,进入下道工序。

9、打开用户末端放散管,取样化验合格,用户可以点火。

2.1.5正常生产时的检查与控制

1、炉内各层厚:

(1)中部灰层200-250mm(第一层风帽)

(2)火层100-200mm

(3)边部灰层700-1000mm

2、根据插钎结果,进行出渣,出渣就勤而少。

3、根据炉底炉出压力,上,下段温度和饱和温度以及燃料,炉内层次与炉前分析数据对炉子进行调整。

4、每隔一小时应插钎探测一次,每次应测相对应的两个孔,测量时间为1.5分钟,拔出后目测钎子颜色,确定灰层,火层厚度及氧化层温度,并做记录,同时抄录仪表参数。

5、操作数据:

(1)上段煤气出口温度100-120℃,压力为80-100mm水柱。

(2)下段煤气出口温度400—550±50℃,压力为120-160mm水柱,压差40-60mm水柱。

(3)炉底混合压力为250-550mm水柱。

(4)饱和温度45-65℃

6、煤气质量标准(体积百分比)

 

上段

下段

混合

CO2

2.8

3.7

3.2

CmHn

0.2

0.1

0.15

O2

0.2

0.4

0.3

CO

28.4

30.5

29.2

H2

13.6

11.0

12.6

CH4

6.6

1.8

4.8

N2

48.2

56.6

51.2

7、循环水喷咀前压力控制在0.1-0.15kgf/cm2

8、高压蒸汽压力控制在3-4kgf/cm2

9、汽包压力控制在0.6-0.7kgf/cm2

10、加压机出口压力最高控制在800-900mmH20柱

11、鼓风机出口压力最高控制在500-600mmH20柱

12、使用干式逆止阀必须将重锤配重调节灵活到位,逆止钟罩回位严密;如果使用水力逆止阀在鼓风稳定情况下,必须注水到风箱排水阀溢流出水为止。

13、一捕出口压力78-98mm水柱

14、二捕出口压力75-95mm水柱

15、绝缘子箱温度≥110℃

16、二捕出口温度30-80℃

2.1.6 正常停炉

1、停加煤机电源

2、通知用户停止使用煤气,首先应确定已停。

3、通知机器间停排送风,调整钟罩阀和鼓风量。

4、停电捕

5、水封上,下段煤气出口(下段煤气关闭盘形阀)。

6、打开高压蒸汽阀门,灭炉,打开钟罩阀,同时关闭低压蒸汽阀门和鼓风阀门,吹扫8-10小时。

7、打开工艺管路上的放散阀,用高压蒸汽进行吹扫完毕,再用空气赶。

8、灭炉8-10小时后,向任意四个探火孔对侧插钎20-30分钟,确认炉已熄灭,打开人孔扒煤到风帽,救护人员化验合格(CO含量小于0.03mg/L),可进炉内将剩余焦炭扒出,然后启动灰盘清除炉渣。

9、放尽鼓风箱水封水和逆止阀存水。

2.1.7紧急停炉

发生炉及其附属设备在运行中遇到有下列情况时必须停炉:

1、加煤装置严重损坏,无法加煤。

2、水套开裂漏水。

3、风帽脱落移位。

4、炉底座,灰盘开裂漏水。

5、出灰机运转部分严重损坏,无法出灰。

2.1.8炉子的转换操作:

2.1.8.1发生炉转热备用炉之原则:

1、通知用户停用煤气(停电例外)

2、机器间停送煤气(停电例外)

3、停电捕(停电例外)

4、煤气炉上调整钟罩阀,逐渐关小进炉空气闸阀或其它形式的空气阀门(停电热备,逐渐关小高压蒸汽阀门),使炉出口压力保持正压,不能低于50mm水柱。

5、封闭上,下段煤气出口。

6、停鼓风机(停电例外),同时打开高压蒸汽阀门。

7、打开自然通风,关闭高压蒸汽,拉起钟罩阀,打开汽包排空阀。

2.1.8.2热备用炉管理

1、热备用炉保持满煤(停电例外)

2、注意汽包水位和上,下段水封。

3、热备用期间严禁打开探火孔。

4、热备用炉每昼夜探钎一次,探钎前,关闭自然通风,然后依次打开饱和蒸汽,空气阀门,保持炉内正压,不低于50mmH2O柱。

5、在热备时间较长,炉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鼓风机提高温度,并转动炉篦,松动炉渣。

2.1.8.3热备用炉转生产炉

1、停电热备炉,必须仔细检查水套内是否有水,如有水方可缓慢加水至规定水位。

2、关闭自然通风。

3、向炉内送蒸汽一至二分钟,吹扫炉底积存煤气。

4、开启鼓风,由钟罩阀调节压力。

5、调整炉况,使参数达到正常。

6、按送气规程送气。

2.1.9故障停电规定:

1、值班调度立即查明停电原因和时间,并立即通知加压工打开低压总管放散。

2、司炉工:

(1)立即打开高压蒸汽阀门向炉内增加蒸汽保持炉出压力正压,同时关闭炉前空气闸阀,打开空气排空阀。

(2)调整钟罩阀保持炉出口压力正常,不能低于50mm水柱。

(3)送上汽包事故给水,打开事故给水总阀门。

(4)关闭软化水总阀门。

3、机器间:

关闭鼓风机、煤气增压机出口阀门,接到通知后,打开低压总管放散阀。

4、电捕值班工将控制柜回位。

5、如果电源在30分钟内不能恢复,将发生炉转入热备用。

2.1.10来电处理规定

1、已转入热备用炉按转入生产炉规定执行。

2、通知水泵间启动循环水泵和锅炉房软水泵。

3、通知加压间启动鼓风机,关闭低压总管放散。

4、逐渐加大进风量,逐渐减小蒸汽量,培养好炉况。

5、如果出口及管路一直保持正压,可直接从加压间取样化验。

6、化验合格:

绝缘子箱温度在110℃以上,电捕送电。

7、通知用户后,启动排送机。

2.1.11倒路停电规定:

1、如果煤气站存在常用线路和备用线路的倒换,在规定的时间,由值班长与供电所联系,倒至备用线路;在规定的时间,由配电值班工向供电所调度请示,倒回常用线路。

2、征得供电所同意后,值班长通知煤气炉工,通知加压工、用户做好倒路前准备工作。

3、再与配电班长联系,妥后方可倒电。

5、倒电后送气按停电送气步骤执行,5分钟内,如果站区一直保持正压,可通知用户后,直接启动排送机。

2.2机器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2.1鼓风机启动前的检查

1、清除周围一切杂物,并检查地脚螺栓有无松动。

2、用手盘车倾听风机和电机有无杂音。

3、检查现场仪表,阀门是否完好。

4、出口阀是否关闭。

2.2.2鼓风机启动

1、得到启车指示后,按起动电源。

2、声音正常后,逐渐打开出口阀门,根据具体需要,调节压力最高为500-600mm水柱。

2.2.3鼓风机停车

1、逐渐关小空气出口阀门,直到全关闭。

2、停鼓风机。

2.2.4鼓风机的换车

1、按启动程序启动备用风机,运转正常后,按停车程序停歇原运行风机。

2、换车过程中,必须保持出口压力稳定,关闭现用机开动备用机的阀门一定要同量。

2.2.5煤气增压机启动前的检查

1、清除周围一切杂物,并检查地脚螺栓有无松动。

2、检查进出口阀门是否全闭。

3、检查现场仪表阀门是否完好,打开。

4、向轴承处注满黄油。

5、用手盘车倾听风机和电机有无杂音。

2.2.6煤气增压机的启动:

1、启动煤气增压机。

2、确认运转正常后,逐渐打开进出口阀门,根据用户需要调整压力。

2.2.7煤气增压机停车操作

2.2.7.1正常停车

1、逐渐关小进出口阀门。

2、进出口阀门关闭后,按动停车按钮。

2.2.7.2紧急停车

煤气增压机在运转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紧急停车:

1、机组中任何部位冒烟时

2、发生异常振动和有明显金属磨擦声。

3、轴承温度突然达到65℃以上。

4、室内大量泄漏煤气而无法立即排出时。

5、运转设备引起人身事故时。

2.2.8煤气增压机的换车:

分别按启动和停车程序进行,换车时必须保持压力稳定。

2.2.9正常运转时的检查

1、每小时巡视检查一次风机、电机有无振动杂音。

2、每小时检查一次电机和轴承的温度,不超过规定值60℃。

3、每班加注一次黄油。

2.3水泵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联轴节及地脚螺丝是否牢靠。

2、检查润滑油是否注到油标中间位置。

3、用手盘车倾听轴承,叶轮,电机有无杂音,转动是否轻便。

2.3.1启动规程:

1、打开水泵排气旋塞,渐开进口阀,排尽水泵空气后,关闭排气阀。

2、起动水泵

3、渐开出口阀门,使出口水压2-4kgf/cm2

2.3.2停车规程:

1、渐关出口阀门

2、按停车按钮

3、关进口阀门

2.3.3换车操作:

1、起动备用水泵

2、渐开备用水泵之出口阀门,使压力达到正常后,再逐渐关原运转水泵出口阀门。

3、停原运转水泵。

2.3.4倒电规定:

停电所有阀门不动,来电后直接启动原运转水泵。

2.3.5正常运转检查:

1、运转中各水泵轴承,电机不能超过60℃。

2、每小时检查一次水泵是否缺油和水泵电机是否有杂音。

3、经常检查水池的情况,冷水池内水保持在2米线以上,循环水池是否平稳。

2.3.6发生下列情况时立即停泵或换泵

1、电机和磁力起动器内部有火花或冒烟

2、电机和水泵有剧烈振动。

3、电机温度超过65℃。

2.4上煤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各部位紧固螺栓,连接件是否松动。

2、各润滑点润滑是否良好。

3、电机及各防护装置是否良好。

4、电葫芦钢丝绳是否完好。

5、通风装置是否处于待用状态。

6、吊煤斗是否良好。

2.5电捕焦油器安全操作规程:

2.5.1 升压操作

1、将“给定升压”开关(KB1)和“闪络计数”开关(KB2)置于“1”位置。

2、将“上升率”电位器调到中间位置,“电流极限”和“火花频率”电位器顺时针调到较大位置。

3、将“监界火花”“临界闪络”和“闭锁时间”电位器调到中间位置。

4、按下“电源开关”

5、置开关SW3于手动位置。

6、置开关SW2于移相电压位置。

7、将升压多圈电位器旋至“0”的位置。

8、将天关SW1由“停止”扳向“工作”和“启动”位置,其后SW1自复于“工作”位置。

9、调节升压多圈电位器,开始升压,升到规定数值,二次电流40-50mA。

2.5.2停机操作:

1、关机时先按“闪络试验”按钮,待高压闭锁后,再将SW1开关扳至“停止”位置,切断电源。

2、将升压多圈电位器旋回“O”位置

2.6化验安全操作规程:

2.6.1煤气单分析

1、仪器的检查:

把吸收瓶液面,量管内液面升高到指定位置,关闭进气口活塞,放下水准瓶观看液面是否有漏气,调整至不漏气,开始气体取样进行分析。

2、分析步骤:

(1)取样:

把量管内气体排入大气,吸入分析试样40-50亳升,再排入大气,往返2-3次,然后再准确的在量管内量取气体100毫升进行分析。

(2)吸收操作:

a、打开吸收瓶“1”上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往返吸收4-5次后,关闭活塞量取体积,再重复校对吸收至不减量为止,其减少之体积即为CO2体积。

b、打开吸收瓶“2”上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往返吸收5-6次,再重复校对吸收到不减量为止,其减少之体积即为氧的体积。

3、分析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CO2%=V-V1    式中:

V——所取试样之体积(ml)

O2%=V1-V2        V1——吸收CO2后剩余体积(ml)

V2——吸收O2后剩余之体积(ml)

2.6.2 煤气全分析:

1、仪器的检查:

将各吸收瓶液面升到活塞处,并关闭各活塞,提高水准瓶,将量管内液面升到一定位置,转动活塞通向吸收瓶,放下水准瓶约2-3分钟,观察吸收瓶和量管内液面是否有下降,如有表示漏气,须更换连接的橡皮管或将活塞清洗并充分涂油润滑,使至不漏气为止。

2、取样的采取:

用球胆取样,先把球胆里的气体赶出,然后将所需分析的气体充满球胆,再赶出,这样连续2-3次,取最后一次做分析试样。

3、分析步骤:

(1)分析取样

把装有试样的容器和分析器上的进气管连接,打开进气口的活塞,使气体进入量管内大约40-50ml,关闭进气口,然后提高水准瓶,使气体通过活塞而排入大气,如此反复二次后放下水准瓶,准确地在量管内量取100ml,关闭进气口活塞,把量管上的活塞转向吸收瓶,进行吸收操作。

(2)吸收操作

a、打开吸收瓶“1”的活塞,提高水准瓶把气体从量管内压入瓶内,放下水准瓶,把气体抽回量管,这样往返串动4-5次,关闭吸收瓶上的活塞,读取时管内的体积,再重复校核吸收至不减量为止,所减少之体积即为CO2的体积。

b、打开吸收瓶“2”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再把气体抽回量管,这样反复串动4-5次,关闭吸收瓶上的活塞读取量管内体积,再重复校核吸收至不减量为止,所减少之体积为CmHn体积。

C、打开吸收瓶“3”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抽压5-6次,读取剩余气体之体积,再做校核吸收至不减量为止,其减少之体积即为O2的体积。

d、打开吸收瓶“4”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进行充分吸收,抽压5-6次后,关闭瓶“4”的活塞,打开吸收瓶“5”的活塞,把气体压入瓶内,进行充分吸收,气体须经过吸收液多次至不减量为止,读取剩余气体的体积,其减少的体积即为CO的体积,把剩余气体压入吸收瓶“6”中的以备测室H2、CH4。

(3)燃烧操作

用量管量取空气50mL,压入燃烧器内给燃烧器通电,变压器升到1.5V。

使空气预热,然后再将变压器回复到0,再量取剩余气体的三分之一压入燃烧器内,反复升降水准瓶,使两气体混合均匀,再开始升压,至使燃烧器铂丝量暗红,燃烧10分钟,切断电源,待铂丝冷却后,把气体返回量管内量取体积,再把气体从量管内压入吸收瓶“1”内,往返吸收4-5次后,把气体返回量管,读取量管内体积。

(4)燃烧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V               2[(V1+V2)-V3-2(V3-V4)]  V

CH4%=(V3-V4)——      H2%=————————————————

               V1                       3                  V1

式中:

V—吸收CO后体积(ml)

     V1—燃烧时所取剩余体积1/3(ml)

V2—燃烧所取的空气(ml)

V3—燃烧后体积(ml)

V4—燃烧后KOH吸收后的体积(ml)

2/3—燃烧后减少的H2的体积系数

(5)N2的百分含量计算公式:

N2%=100-(xCO2+xC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