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69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肺结核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纵览:

肺结核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结核菌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牛型少见。

2.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只有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后才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与变态反应人体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是非特异性的。

接种卡介苗或经过结核菌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则具有特异性。

能把入侵结核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扩散,促进病灶愈合。

获得性免疫强于自然免疫。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使人体免疫力减低,容易发生结核病,或使原已稳定的疡灶重新活动。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为淋巴细胞的致敏与吞噬细胞功能的增强。

当致敏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细胞聚集,吞噬杀灭细菌,后变成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形成结核结节,局限病灶。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称为变态反应,与T淋巴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皮肤反应因子及淋巴细胞毒素等有关。

此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何为结核菌素试验?

)属于第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初感染与再感染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科赫(Koch)现象。

(二)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

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常见于小儿。

病灶局部反应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到达淋巴结。

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

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

1.原发型肺结核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的结核菌在肺部形成渗出性病灶,部位多在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肺通气较大部位),引起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原发病灶及淋巴结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

(什么是原发综合征,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但在成人大多由肺或肺外结核病灶如泌尿生殖道的干酪样病变,破溃至血管引起,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急性全身血行播散结核病的一部分。

3.浸润型肺结核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隐性菌血症)而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多数逐渐死亡,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始有机会繁殖,形成以渗出与细胞浸润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病灶,称为浸润型肺结核(内源性感染)。

原发病灶亦可能直接进展成浸润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以浸润型最常见,多为成年人。

浸润性肺结核伴大量干酪样坏死灶时,呈急性进展具有高度毒血症状,称干酪性肺炎。

干酪性肺炎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形成纤维包膜,空洞引流支气管不畅,干酪物不能排出,凝成球状病灶,称“结核球”。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的高低波动,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成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病灶多有反复支气管播散病程迁延,症状起伏,X线可见厚壁空洞。

(三)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低热、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多数患者病灶轻微,多无明显症状。

1.症状

(1)全身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

若肺部病灶进展播散,常呈不规则高热。

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

约1/3患者不同程度咯血,中等程度咯血,多为小血管损伤或空洞血管瘤破裂。

咯血后常有低热。

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偶因血块阻塞大气道引起窒息。

此时患者极度烦躁、心情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促、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退,常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缺氧发绀。

若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严重。

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可有不剧烈的胸壁刺痛。

2.体征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肺结核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偶可闻及湿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粘连增厚时,患侧胸廓常呈下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

(四)实验检查

1.结核菌检查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直接厚涂片,荧光显微镜检查,清晨的胃洗液找结核菌,成人可用纤支镜检查。

痰菌量少,可用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特异性较强,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内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空洞或空洞大小、洞壁厚薄等(肺结核常见的X线征象有哪些?

)。

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及肺病变鉴别等方面均有帮助。

3.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PPD不产生非特异反应。

4.其他检查血像、血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纤支镜检查、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浅表淋巴结活检。

(五)诊断

1.肺结核分为五型I型:

原发性肺结核;Ⅱ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

浸润型肺结核;Ⅳ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V型:

结核性胸膜炎。

2.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按右、左侧,分上、中、下肺野记述

3.痰结核菌检查

4.活动性及转归

(1)进展期应具备下述一项:

新发现的活动性病变;病变较前恶化、增多;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痰菌阳性。

具备上述一项者,即属进展期。

(2)好转期具有以下一项为好转:

病变较前吸收;空洞闭合或缩小;痰菌转阴。

(3)稳定期病变无活动性,空洞闭合,痰菌连续阴性(每月至少查痰1次)达6个月以上。

如空洞仍存在,则痰菌需连续阴性1年以上。

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治疗。

活动性肺结核是指渗出性浸润病变或变质性病变如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及血行播散粟粒型结核,临床上症状比较突出。

进展期与好转期均属活动性肺结核。

稳定期患者属非活动性肺结核,列为初步治愈。

(六)鉴别诊断

1.肺癌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及进行性消瘦。

X线胸片肺门阴影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

结合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支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

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

2.肺炎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伴气急,咳铁锈色痰,X片征象病变常局限一叶,抗生素治疗有效。

干酪样肺炎则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黄色粘液痰,X线征象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出现虫蚀样空洞,抗结核治疗有效,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但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在X线有肺部炎症征象,应注意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鉴别。

3.肺脓肿结核好发上叶、锁骨上下或下叶背段,而肺脓肿空洞多见于肺下叶,脓肿周围的炎症浸润较严重,空洞内常有液平面。

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于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很少有液平面。

肺脓肿起病较急,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

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

痰结核菌阴性。

下叶肺结核应与下叶肺脓肿注意鉴别。

4.支气管扩张有慢性咳嗽,咳痰,反复咳血史,痰结核菌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有助确诊。

5.慢性支气管炎及时X线检查有助确诊。

6.其他发热性疾病伤寒、败血症、白血病、纵隔淋巴瘤及结节病等与结核病有诸多相似。

①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清伤寒凝集试验阳性,血、粪便伤寒杆菌培养阳性。

易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混淆。

②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皮肤感染,疮疖挤压史或尿路、胆道等感染史,皮肤瘀点,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或感染性休克,血或骨髓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③淋巴瘤发展迅速,常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确诊常需依赖活检。

结节病通常不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结素试验阴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测定阳性,抗原皮肤试验阳性。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七)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

1.防治系统建立与健全各级防痨组织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2.查出病人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患者。

患者有症状而就诊于综合医院,经X线检查确诊,是我国目前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

无症状患者,须主动寻找,发现并治愈涂阳病人为切断传染链最有效方法。

3.管理患者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登记,加强管理。

WHO于1995年提出“控制传染源”和“监督治疗+短程化学治疗”的战略。

4.治疗场所有效抗结核药物在家中或在医院治疗效果同样满意,在家中治疗可节省人力物力。

5.卡介苗接种(BCG)接种对象是未受感染的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

已受结核菌染者(结素试验阳性)已无必要接种,否则引起Koch反应。

(八)治疗

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1)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异烟肼与利福平称全杀菌剂。

链霉素及吡嗪酰胺作为半杀菌剂。

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均为抑菌剂。

(各种常用抗结核药物作用机制要清楚)。

(2)化疗方法

①“标准”化疗与短程化疗过去采用12~18个月疗法,称“标准”化疗,现在采用6~9个月疗法(短程化疗)。

短程化疗方案中要求必须包括两种杀菌药物,异烟肼及利福平。

(什么是标准化疗和短程化疗,很重要的考点。

②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强化阶段),以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巩固阶段),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③督导用药医护人员按时督促用药,加强访问,取得患者合作尤为必要。

(3)抗结核药物

①异烟肼(isoniazid,H)杀菌力强抑制结核菌DNA合成,阻碍细胞壁合成。

口服后,吸收快,渗入组织,通过血脑屏障,杀灭细胞内外的代谢活跃或静止的结核菌。

胸水、干酪样病灶及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亦相当高。

②利福平(rifampin,R)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及偶尔繁殖的结核菌均有作用,抑制结核菌体RNA聚合酶,阻碍mRNA合成。

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

③链霉素(streptomycin,S)链霉素能干扰菌酶活性,阻碍蛋白质合成。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8对颅神经损害,严重者应及时停药,肾功能严重减损者不宜使用。

④吡嗪酰胺(Pyrazinamide,Z)能杀灭吞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

⑤乙胺丁醇(ethambutol,E)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结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

剂量过大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中心盲点红绿色盲等。

⑥对氨基水杨酸钠(sodiumParaaminosalicylate,P)抑菌药,与链霉素、异烟肼或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可延缓对其他药物发生耐药性与对氨苯甲酸竞争,影响结核菌代谢。

(4)化疗方案

1)初治方案初治涂阳病例均可用以异烟肼(H)利福平(R)及吡嗪酰胺(z)组合为基础的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

I前2个月强化期用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每日1次;后4个月继续用异烟肼及利福平,每日1次,以2S(E)HRZ/4HR。

Ⅱ亦可在巩固期隔日用药(即每周用药3次),以2S(E)HRZ/4H3R3。

Ⅲ亦可全程间歇用药,以2S3(E3)H3R3Z3/4H3R3表示。

Ⅳ强化期用异烟肼、链霉素及对氨基水杨酸钠(或乙胺丁醇),巩固期用2种药10个月,以2HSP(E)/10Hp(E)表示。

V强化期1个月用异烟肼、链霉素,巩固期11个月每周用药2次,以IHS/11H2S2表示。

I、Ⅱ、Ⅲ为短程化疗方案,Ⅳ、V为“标准方案”。

若条件许可,尽量使用短程化疗方案。

初治涂阴培阴患者,除粟粒性肺结核或有明显空洞患者可采用初治涂阳的方案外,可用以下化疗方案:

①2SHRZ/2H2R2;②3H2R2Z2/2H2R2(全程隔日应用);③1SH/11H2S2(或E)。

2)复治方案复治病例应选择联用敏感药物。

Ⅰ2S(E)HRZ/4HR,督促化疗,保证规律用药。

6个月疗程结束时,若痰菌仍未转阴,巩固期可延长2个月。

如延长治疗仍痰菌持续阳性,可采用下列复治方案。

Ⅱ初治规则治疗失败的患者,可用2S3H3Z3E3/6H3R3E3。

Ⅲ慢性排菌者可用敏感的一线药与二线药联用,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疗程以6~12个月为宜。

2.对症治疗

(1)毒性症状结核病的毒性症状在有效抗结核治疗1~2周内多可消失,通常不必特殊处理。

干酪样肺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高热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或结核性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液者,均应卧床休息及尽早使用抗结核药物。

皮质激素应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慎用。

如症状很重,在加用有效抗结核药物同时,加用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可以减轻过敏反应。

(2)咯血中等或大量咯血时应严格卧床休息,胸部放置冰袋,并配血备用。

可用垂体后叶素缓慢静脉注入。

若咯血量过多,可酌情适量输血。

咯血窒息是咯血致死的主要原因,抢救措施中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积血,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血块。

必要用硬质气管镜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大量咯血不止,可纤支镜确定出血部位后,用肾上腺素海绵压迫或填塞出血部位止血。

3.手术治疗可做肺叶或全肺切除。

手术治疗禁忌证有:

支气管粘膜活动性结核病变,而又不在切除范围之内者;全身情况差或有明显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