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8580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文档格式.doc

14、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14

15、科学观 14

16、科学的基本特点:

14

17、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14

18、技术、技术观的基本定义 14

19、技术的特征 14

20、技术的性质 15

21、技术的双重属性 15

22、价值、技术价值定义 15

23、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 15

24、技术价值的特点 15

2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5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

27、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16

28、科学本质属性 16

29、科学技术一体化 16

3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16

31、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17

1、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17

2、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17

3、人与自然和谐 17

4、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17

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17

6、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 17

7、科学选题 17

9、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18

10、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18

11、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18

12、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18

13、什么是技术创新?

什么是自主创新?

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

19

14、科学问题的意义 19

16、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中渗透理论) 19

17、科学实验的特点 19

18、如何理解观察试验中的机遇?

19、科学思维逻辑方法: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20

20、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了解) 20

21、科学假说特征与作用 20

2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0

23、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20

24、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 20

25、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 20

26、科学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20

2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 20

28、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21

29、技术的高度发展引发技术工程 21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22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23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23

5、混沌理论的定义 23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23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可能出辨析题) 23

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23

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 23

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P104) 23

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 23

24

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 24

15、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24

16、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24

17、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25

1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5

(辨析) 25

(P243——P244) 25

21、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25

22、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25

 

1、自然观 26

4、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26

26

27

8、古代的自然观 27

9、近代自然观 27

10、现代自然观 27

11、机械自然观 27

14、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27

15、科学观 27

17、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28

18、技术、技术观的基本定义 28

19、技术的特征 28

20、技术的性质 28

21、技术的双重属性 28

22、价值、技术价值定义 28

23、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 28

24、技术价值的特点 29

2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9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

27、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29

28、科学本质属性 29

29、科学技术一体化 29

3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30

31、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30

30

2、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30

3、人与自然和谐 30

4、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30

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30

12、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30

17、科学实验的特点 31

31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31

20、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了解) 31

2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31

23、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31

24、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 31

25、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 31

26、科学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31

2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 32

28、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32

29、技术的高度发展引发技术工程 32

一.名词解释:

65个 34

二、简答题:

33个 37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7

2.系统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是什么?

3.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及提出的原则?

4.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5.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前提是什么?

) 38

8.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38

9.近代自然观的缺陷是什么?

10.进化和退化的关系是什么?

11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及建立科学假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12.观察与实验的区别与联系?

13.科学思维的方式有哪几种 39

14.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39

15.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39

16.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9

17.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

18.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39

19.科学认识的总体结构是什么 40

20.科学发展的形式有哪几种?

40

21.科学方法的分类和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

22.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40

23.什么是科学事实。

有何规定和要求,在科学认识中有何作用,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是什么 40

24.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 40

25.稳定和涨落的关系 41

26.科学问题产生的途径(来源)?

41

27.科学假设的作用?

28.系统的基本规定?

29.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33.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对功能的影响。

四、论述题:

12个 41

1.P1-TT-EE-P2的主要思想?

2.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的内容是什么?

42

3.为什么恩格斯说: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4.结合实际研究,设计科学选题的程序和基本原则?

43

5.试述科研选题的意义、步骤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6.试述科学问题的特征、结构、分类、来源?

7.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式和动力是什么?

44

8如何验证科学发现?

程序、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王有文) 45

10.试述当代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45

11.为什么说系统观念是可以对各种自然界作统一理解的观念?

12、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45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

46

2.学习辩证法有何重要意义?

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 46

3.简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47

1、为什么说系统观念是可以对各种自然界作统一理解的观念. 47

2.简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怎样理解层次结构是更加稳定的结构。

4如何理解物质运动不灭原理。

48

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2、举例说明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中。

史上最全的自然辩证法课件、试题、答案,免费滴,您还等什么!

  答: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

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

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答: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

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

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

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

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5、混沌理论的定义

“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

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

它不做重复运动,不断展现出任何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

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

混沌理论:

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努力减少环境污染;

树立生态自然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

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可能出辨析题)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

  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科学的定义见题7。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

科学事实类型:

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

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

事实III——理论事实。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P104)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

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

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

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

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

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第二:

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

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

技术和科学的区别

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

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

                           

  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

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

科学观察是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经验证实标准

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经验证伪标准

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范式标准

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12个条件为标准

科学理论评价的四种基本观点

①.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评价理论(逻辑经验主义强调科学是证明了的真理。

卡尔纳普提出的归纳支持理论。

②.波普尔的科学评价观(理论的经验内容越丰富,则它愈可检验、愈可证伪。

第二个标准是理论必须经受住更加严峻的检验。

第三个标准是理论的逼真性。

理论的逼真性越大,它就越接近真理。

③.库恩的历史主义评价观(不同的科学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或不可比的,因而,持不同范式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本就不存在越越历史的评价原则。

④.费耶阿本德相对主义评价观(不能从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来评价科学理论,因为证据被理论所污染了,即证据被迫按理论的模型解释过了,证据不再是单纯的证据,而是理论的一部分了。

民主判定高于“真理”和专家的意见。

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

科学理论的评价,事实上是对相互竞争性的理论给出优选的程序和判别的实质性标准。

第一,该理论体系的各个命题之间在逻辑上是高度自洽的、无矛盾性。

第二,必须能够包容和解释更多的经验事实。

第三,相容性评价仅限于与科学家们公认的理论原理相容,但并非必然与所有旧理论相容。

15、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答: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与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

形成途径:

(1)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2)将某一理论推广到原适用范围之外时,对未知规律做出推测。

     (3)为解决新旧事实、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作用:

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新理论的必经途径、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同时假说之争推动科学发展。

16、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演绎的方法,非演绎的方法和思想模型法。

演绎的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其根本特点是: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蕴涵的关系,或者说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非演绎的方法有: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类比与联想,思想模型法。

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而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归纳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