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96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docx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1.会认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

月是故乡明

1

梅花魂

1

口语交际

1

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

2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语文园地

2

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古诗三首)

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

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

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

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

教师引导: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

(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板书:

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懂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

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板书:

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板书:

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稚子弄冰

▶课时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

“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

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

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

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

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

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

(板书景:

草、水、山、日;板书人:

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

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

(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块四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

(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

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

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

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4.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

(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重视朗读指导。

我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中悟情,悟中抒情,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2.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立足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感悟诗情。

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说说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最后的小练笔,也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学古诗可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乐趣,学完古诗后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

3.关注语言训练。

新教材强调,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课后第2题意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小练笔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

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祖父的园子)

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介绍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

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

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

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

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

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

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

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

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组词语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板块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