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14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先进的”中国人以为西方的那一套可以救中国,他们认为真理在西方,而不在东方或中国。

在这种思想的助推下,中国哲学思想整体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古代中国在东南亚儒学话语系统中具有强势话语权,朝、日、越等国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儒学话语体系,并成为其主导的意识形态、统治思想。

在21世纪的当代,中华民族应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话语体系的复兴。

中国哲学以其生命智慧、智能创造,凭借3000多年来创造的一整套独特的哲学核心概念、范畴而登上世界哲学舞台。

当下我们应发扬中国哲学独特创造的概念、范畴话语体系,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讲好中国哲学自己的话语故事,大声发出中国自己的话语声音。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智慧智能创造的灿烂文明,产生的《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及《墨子》等具有卓越智慧的开创之作,开创了“哲学突破”。

中华哲学思想以特色鲜明、资源丰厚、表达独创的话语体系走向世界,使世界重新体认中华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独特风采。

哲学原属爱智的学问,智慧是生命的觉解状态,热爱生命必然追求智慧,这是中西哲学的共同追求;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热爱生命、追求智慧的心路历程。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时代,唯有促使中外哲学在对话、交流、会通、互补、互济中共同发出光辉灿烂的哲学火花,才能在共同繁荣发展中推进世界哲学更上一层楼。

要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竞争中,在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又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中华民族要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既成的样板可依傍,只能根据中国哲学思想话语概念、范畴和其逻辑结构的实际及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发展规则,敢想前人所未想,敢做前人所未做,才能实现建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学术之梦。

建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疑要立足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故事。

立足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必须放眼世界,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和话语体系,使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体系和学派建构得甚善至美,使中华民族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在世界哲学思想话语舞台上,显出璀璨的光辉。

(摘编自《讲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古代中国在东南亚儒学话语系统中的话语权也随之彻底消失了。

B.中国哲学之所以登上世界哲学舞台,是因为创造并使用了3000多年的一整套独特的哲学核心概念、范畴。

C.具有卓越智慧的诸子著作,开创了“哲学突破”,中华哲学思想的话语体系特色鲜明、资源丰厚、表达独创。

D.中华民族要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和学派,无样本可以借鉴,只要敢想敢做,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对东南亚有巨大影响为前提,提出了当下应该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讲好中国哲学自己的话语故事的观点。

B.文章列举《道德经》《论语》等具有卓越智慧的哲学开创之作,旨在证明中华民族5000年来凭借智慧智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C.文章指出当下要讲好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故事,体现作者对中华哲学话语体系复兴的热切期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文章末段提出了讲好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故事的方法,认为必须立足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思想在古代和近代对世界有不同的影响,中华民族在当代应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并追求复兴。

B.中西哲学都热爱生命追求智慧,我们可以促使它们交流碰撞,迸发出灿烂的哲学火花,共同推进世界哲学的繁荣发展。

C.在西方哲学思想话语体系的强势环境中,学人们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兼容并蓄、坚持不懈,才能开创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

D.要让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体系和学派建构得甚善至美,必须立足中华母语话语体系,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答案】1.C2.C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古代中国在东南亚儒学话语系统中的话语权也随之彻底消失了”理解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为“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哲学思想整体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此处是“整体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根据语境,并不是“话语权”“彻底消失”,这只是失去了“强势话语权”。

B.“是因为创造并使用了3000多年的一整套独特的哲学核心概念、范畴”理解有误,是凭借3000多年创造了核心概念、范畴。

D.“只要敢想敢做,就能实现自己

目标”表述绝对化,“只要……就”换成“只有……才”。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C.“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析错误,文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文章开头指出近代中国哲学思想整体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提出在21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话语权的复兴。

接着,分别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发扬中国哲学独特创造的概念、范畴话语体系”“中华哲学思想以特色鲜明、资源丰厚、表达独创的话语体系走向世界”“促使中外哲学在对话、交流、会通、互补、互济中共同发出光辉灿烂的哲学火花”“学人们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既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又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要立足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故事”。

文章结构是层进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B.“中西哲学都热爱生命追求智慧,我们可以促使它们交流碰撞,迸发出灿烂的哲学火花”分析错误,张冠李戴,发出“哲学火花”的是“中外哲学”,不是“中西哲学”。

原文表述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时代,……唯有促使中外哲学在对话、交流、会通、互补、互济中共同发出光辉灿烂的哲学火花,才能在共同繁荣发展中推进世界哲学更上一层楼”。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

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

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

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

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

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懂得你的悲欢

——致杜甫

钱红莉

看完国外出品的关于你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久久不能平静。

纪录片导演迈克尔·伍德真是细心,连你的出生地河南巩义都去了,推开那扇斑驳的门,一无所有,唯有一尊石像。

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被邀请出镜,他平静地对着镜头诵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首悲哀至极的诗,我也经常读。

可是,听一个西方人读,我仿佛心生一种喜悦,并非鼓盆而歌的超脱——而是为属于古老中国的一种沉痛、悲辛,竟然能在今天为西方人所体恤理解而深感喜悦。

中西方文明并非各自生长而一直隔膜着,诗歌这种古老的介质,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相互共鸣与懂得,这怎么不令人喜悦呢?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不知从哪里寻来一部卷了边的《杜工部集》——当时,我租居在一个年久失修的老式小区,呵气成霜,几无取暖设施,每晚,早早上床,将自己裹藏于棉被里,点灯夜读的,就是这部《杜工部集》。

彼时,而立之年的我居无定所,想着自己同样半生漂泊无依,仿佛你幻化成了我的一个至亲,那一刻,你为一个千年后的同路人燃起了微火。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迫人,冷得人将脖子缩了又缩。

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

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了。

那年正是你诞辰1300周年,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诗歌精神与时代并行,一直在场。

你是40岁那年冬天定居于浣花溪畔的。

开始全家暂居于古寺,慢慢营建新家。

你曾以诗代简,向友人索要花木。

在亲友的资助下,翌年春天,草堂建成。

当年的草堂,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让你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憩。

你是相当喜欢这个家的: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你写下240余首诗。

《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等名篇,皆创作于此,这应是你一生中最快乐明媚的时光。

我专挑成都时段的诗给孩子启蒙,那种对仗之美、明亮之美,犹如初春新雨,正好契合了一个幼童鲜活生命的律动。

你的诗歌之美之丰富,我的孩子尚不能领略一二,他太年幼,我只是让小人儿一遍遍诵读,那种音韵之美,何尝不是一种天然的滋养,一种明朗辉光的照耀。

我喜欢你,还有一层缘由,大约是你的赤诚胸怀。

你一直推崇李白,写过多首诗赠他。

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有你“吾意独怜才”。

你常常梦见他: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我两去宣州,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烈回应隔山唱和”。

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

你几乎一生流离于贫困,却依然怀有家国之爱、朋友之爱。

当导演迈克尔·伍德在成都公园随机采访一位老人,问为何喜欢你时,老人笑言,你的诗写出了我们小人物的日常,写出了穷人的心声。

……你看,就是这么的平凡普通。

哀苍生之苦的诗篇、数你写得最多,也最深情。

在《阁夜》里,你试图理解我们处于时间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正是你天生的孤儿心境,无所傍依,无所凭寄。

第一次去北京是仲夏,车过山东境内,我一直朝窗外张望,哪一处是巍巍太行,哪一处又是你笔下的“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你教会我,不必俗世计较,胸中丘壑块垒,以白云去荡涤。

还是你教会我,人的一生中,不必眼前苟且,一定要极目远眺,于精神领域追求鸟一般的志存高远。

这出世又入世的诗篇,真是我的一根根拐杖呢。

叶嘉莹先生有言,我们一日日读诗,李白、杜甫、陶潜……一个个来到眼前,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这便是文学的支撑,何其幸矣。

正值初秋,清晨,推开卧室窗户,一树树紫薇尽现眼前,九月的风轻轻吹拂,一颗心不禁亮堂起来。

我不太会写诗,但一样可以深切感受到,古诗词经年的浸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心,它们一点一点地滋养着我,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孤单的存在。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穿越时空的感人力量,就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能让麦克莱恩和“我”都感受到杜甫的沉痛悲辛。

B.文中写杜甫故居门扇斑驳,“唯余一尊石像”,既表现杜甫故居的老旧冷清,也隐含作者为国人不及外国人尊崇杜甫而汗颜的心情。

C.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时,杜甫生活较安定,但其创作于此时的诗歌却并非全是喜乐悠游之作,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并不因此而消失。

D.本文叙写杜甫时,还穿插写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感悟,从而使杜甫形象和精神多了一个观照角度,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5.本文写纪录片《杜甫: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摄制,对文章思想内容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请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杜甫的?

【答案】4.B5.①可以突出杜甫在国外

影响和西方人对他的认同,从而表达作者对杜甫的赞美与敬仰;

②可以表现杜甫诗歌具有突破中西文化隔膜、连结人心的特点,从而突出杜甫诗歌的人文价值。

6.①杜甫的人格和诗歌精神给人们以温暖。

②杜甫诗歌通过对仗之美,明亮之美所体现的诗歌之美。

③杜甫的赤诚胸怀,家国之爱,朋友之爱,对苍生之苦的悲悯之情。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也隐含作者为国人不及外国人尊崇杜甫而汗颜的心情”错误,文章开头写“推开那扇斑驳的门,一无所有,唯余一尊石像”,从其前后文看,主要是为了表现纪录片导演工作的细心及对杜甫的敬仰。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内容,赏析作品结构,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答好本题应注意理清题干中的两个限制,一是“纪录片摄制”,二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

“纪录片摄制”给出了本题答案的内容限制,“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则提示了本题答案的思维方向。

文中关于“纪录片摄制”的内容包括纪录片的片名、出品方,以及从纪录片中推想到的导演、参演者的一些拍摄情况。

考生由纪录片片名及本文标题不难知道,写纪录片摄制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主要形象——杜甫,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是粗放而不能得高分的,答题的关键和难点显然是:

写纪录片摄制是为了表现杜甫的什么,这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关系。

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就应当回到“纪录片”的特殊性上来。

首先,由片名中的“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出品方是国外媒体可以推知,其表现的是杜甫在国外的影响和西方人对他的认同;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是借此曲折地表达对杜甫的赞美与敬仰。

其次,由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诵读杜甫诗歌的细节可以推知,文章写纪录片摄制还有表现杜甫诗歌特点的用意,这一用意概括起来说,就是写出杜甫诗歌突破中西文化隔膜、连结人心的人文价值,从中可见作者对杜甫诗歌的推崇和高度评价。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通读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二段,写纪录片《杜甫: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外国人摄制,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被邀请出镜,对着镜头诵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现杜甫在国外的影响和西方人对他的认同,引出下文,表达作者对杜甫的喜欢与敬仰,以及杜甫诗歌突破中西文化隔膜、连结人心点,从而突出杜甫诗歌的人文价值。

第二部分从第三段一直到文章结束,主要写自己喜欢杜甫的三个原因。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三至四段,写杜甫的人格和诗歌精神给人们以温暖。

第二层五至六段杜甫诗歌通过对仗之美,明亮之美所体现的诗歌之美。

第三层七至八段杜甫的赤诚胸怀,家国之爱,朋友之爱,对苍生之苦的悲悯之情。

第三部分九至十段写古诗词经年的浸润自己内心滋养着自己,让自己感觉自己并非孤单的存在。

文章写杜甫内容主要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三个层次就是作者写杜甫的三个方面。

根据以上对文章第二部分的分析作答本题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

“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曰:

“然。

非与?

”孔子曰:

“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

“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

“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

“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子贡曰: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

”孔子曰: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

“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颜回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

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

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一以贯之:

即“以一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孔子讲到“一以贯之”,即将忠恕之道贯穿始终,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

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但依然坚持教学,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

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C.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

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D.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答案】7.A8.B9.A

10.

(1)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

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2)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

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

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

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

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修”是动词作谓语,“其道”是“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赐”是对人的称谓,“而志”作下句的主语,“赐”与下文单独断开,排除B。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代对男子的美称”错,“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错,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

聘,征聘,聘请;用于楚,在楚国被重用;用事,掌权。

(2)关键词:

虽然,虽然这样;不容,不被接纳;病,忧虑,担心。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

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

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

“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

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

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

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

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

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

“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

“孔子说:

“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过火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

孔子说:

“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回答说:

“是的。

难道不对吗?

“孔子说:

“不是的。

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

便叫来子路问道:

“《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子路说:

“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

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

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说:

“有这样的话吗?

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

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

孔子对子贡说:

“赐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

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

”子贡说:

“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

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

”孔子说:

“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

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

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

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

孔子说:

“回啊,《诗经》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

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

”颜回说:

“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

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心呢?

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

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

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

“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

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于是派子贡到楚国去。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这才除了这场灾祸。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