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7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质能资源持续发展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7)大中型沼气发电项目;

(8)公共服务和项目管理。

项目建设的重点是生物质能资源开发。

由“**省**林场”等项目业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

1.5.1蓖麻生产基地模式

该项目拟建设20万亩蓖麻生产基地,其中**县5万亩,**县5万亩,**区5万亩,**县5万亩。

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蓖麻籽7万吨,作为生物柴油厂的原料;

使用蓖麻叶养蚕,年产蓖麻蚕茧0.8万吨。

此外,还可每年可产附产品蓖麻秸秆10.6万吨,蓖麻果壳4.4万吨。

项目总投资33370.0万元。

1.5.2户用沼气

该项目将建设50000个10m3的户用沼气池,主要分布于**市的**,以及其它县(市、区)。

项目总投资11874.8万元。

1.5.3木薯生产基地

该项目拟建设20万亩的木薯生产基地,其中**县10万亩,**县5万亩,**区5万亩。

基地建成后,每年生产木薯50万吨,作为燃料乙醇生产厂的主要原料。

项目总投资22896.9万元。

1.5.4燃料乙醇生产项目

该项目拟在**县****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有生产规模上,新增一条6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产燃料乙醇12万吨的生产规模。

项目总投资23418.1万元。

1.5.5生物柴油生产项目

该项目拟在**市经济开发区建设1个生物柴油生产厂,主要以蓖麻籽为原料,年产生物柴油10万吨。

项目总投资9351.5万元。

1.5.6稻壳发电项目

该项目拟在**县建设1个规模为2.4万千瓦农林产品剩余物的发电厂,每年收购以稻壳为主的农林产品剩余物20万吨,年运转7000小时,年发电量1.44亿度。

项目总投资22705.4万元。

1.5.7大中型沼气发电项目

该项目拟在规模化牧草秸秆养蓄工程和存栏1万头猪以上的养殖场的周边,建设日处理废弃物80吨以上,年产沼气56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20个,满足本养殖场生产和生活用能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用能。

该项目分布于**市的10个县(市、区)。

项目总投资10854.3万元。

1.5.8公共服务和项目管理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主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个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平台。

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建设一个木本油料作物品种繁育试验基地,成立一个生物质能资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为生物质品种种植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服务,为生物质加工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供支持,以及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服务等。

项目配套能力的建设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办公设备的购置,以及对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支付、采购、报帐等方面的国内外专业技术培训和考察。

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直接针对项目实施的需要,征得当地发改委的同意后,统一纳入当地建设规划中。

建设的资金来源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主,以亚行贷款和国外赠款为补充。

技术支持体系与配套能力建设的总投资为9292.0万元。

1.6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本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协调、管理、指导、监督,企事业单位、农户共同参与具体实施建设。

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将由财政部门转贷;

省、县(市)财政足额提供配套资金。

本项目将推行多种运行机制,包括“公司+农户+基地”、“商业化的农民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公司+农民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形式,促进项目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以消除农民在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障碍。

1.7项目投资及筹资渠道

该项目总投资143763.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9991.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027.9万元,建设期利息、承诺费等16743.8万元。

分别占总投资的83.46%、4.89%和11.65%。

在总投资当中,亚洲开发银行贷款8500万美元(按美元对人民币汇率7.7计算,折人民币6.545亿元,占总投资的45.53%;

国外赠款500万美元(按美元对人民币汇率7.7计算,折人民币38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8%;

国内配套7.45亿元,占总投资的51.80%,其中地方政府配套2.23亿元,占总投资的15.54%,项目受益人自筹(资金及劳务和实物投入)5.21亿元,占总投资的36.26%。

1.8建设期限

项目拟自2009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2014年12月31日结束。

1.9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之后每年将生产大量的生物质能资源产品,主要的项目产品见表1-1。

表1-1项目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1

亿度

1.44

2

木薯

万吨

50

3

燃料乙醇

12

4

蓖麻籽

7

5

蓖麻蚕茧

0.8

6

蓖麻果壳

4.4

蓖麻秸秆

10.6

8

生物柴油

10

9

沼气

万立方米

3392.5

1.10项目效益分析

1.10.1经济效益

据初步测算,本项目达产年的年均销售收入为131671.5万元,年均利润为14375.2万元。

按全部投资计算项目税后内部报酬率为15.1%,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税后净现值为57103.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3年(含建设期),可见该项目实施后的还款能力较强。

1.10.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会产生如下社会效益:

一是引进先进的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技术,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增加生物质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改善**能源供给的结构。

二是通过生物质原材料种植基地的建设,增加经济作物在农作物种植中的比重,优化**市的农业种植结构;

通过扶持生物质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改善**市的农业产业结构;

三是通过充分利用农业有机废气物,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逐步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四是通过技术引进、推广和培训,提高农业和林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科技素质;

五是拓展增收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六是通过在**建立生物质能资源的示范区,改良生物质原材料的品种、品质,筛选适宜的生物质加工技术,探索生物质能资源开发模式,为向国内其它地区推广和应用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技术提供支持和经验。

1.10.3生态效益

通过发展沼气发电、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每年可减少石化能源带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折二氧化碳86.17万吨,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保持环境的洁净和卫生,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可通过销售温室气体指标,每年可获得碳汇交易量861.72万美元(按照每吨二氧化碳10美元计算)。

第2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由来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

目前我国的资源开发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而化石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亿吨标准煤;

石油净进口量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能源短缺的局面日益严峻。

同时,石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严重破获了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每台开采累计造成40万公顷的土地塌方,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30亿立方米。

能源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超过了总排放量的80%。

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资源供给渠道,解决能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实现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

生物质能资源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短缺、作为重要的能源储备,又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世界各国对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都很重视,而且历来已久。

瑞典国家林业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就发布了不同类型土地和林地获取生物质的指导方针,瑞典的“固体燃料法”在1982至1994年期间还要求所有新建的发电量在50GWh(百万千瓦小时)以上的发电厂进行可以使用固体燃料的设计,为使用生物质发电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1988年起,欧共体陆续投入12亿美元开发生物质能源。

2002年,巴西已有1100万吨生物酒精燃料用于交通运输。

美国计划到2010年生物质能在总能源中的比重达到10%,2020年达到17%。

预计到2050年世界上38%的直接燃料将来自生物质能资源。

我国也非常重视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促进和保障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如《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则明确提出,对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给予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和税收优惠四项扶持政策。

此外,国家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为生物质能资源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要达到550万千瓦,沼气达190亿立方米,生物质颗粒燃料100万吨,生物质液体燃料220万吨;

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要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达440亿立方米,生物质颗粒燃料5000万吨,生物质液体燃料1000万吨。

目前,我国农林生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距离这一目标还相差甚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示范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实现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省**市素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全市的长期发展规划就是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使**成为“生态环境比较优雅的**经济中心”。

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市政府制定了“上不冒烟,下不流水”的产业发展政策,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低污染甚至是零污染行业的发展。

发展生物质能资源开发产业,运用生物质能源部分地替代化石能源,不仅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符,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需要。

**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28个粮食主产区之一。

全市森林覆盖为52.3%,林木资源总量达4134.5万立方米,是全省的重点林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能资源。

但是**一直以来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生物质能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发展**的农林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可以拓展农产品和林产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延伸农业和林业的产业链条,带动山区特色经济走廊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市“心圈廊”的“十一五”战略布局。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渠道,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增强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可靠途径。

生物质能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处理农业的有机废气物,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目前农林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技术:

(1)生物质经生物化学处理转化为富含能量的燃料。

如将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粪便、有机废水等)发酵制得沼气,糖和淀粉原料发酵制酒精。

(2)生物质经化学处理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产品。

如利用生物质中的半纤维素在酸性介质下加热获得糠醛,利用稻壳生产白炭黑等。

(3)生物质经热化学处理获得焦炭、燃料气或燃料油。

农林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生物质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建设,提高生物质能源在**市的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增加生物新材料的供应,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通过生物质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拓展农业和林业的功能,并带动相应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以用清洁的生物质能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降低薪柴使用量,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

因此,项目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

2.2.2项目建设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需要

**市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种植为主,农产品的加工业没有发展起来。

例如**市的毛竹的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蓄积量3.39万株,毛竹产量占全省的1/4,其中**是有名的“毛竹之乡”。

但**是的林产品加工厂规模都较小,毛竹的加工深度和规模都较小,严重制约了林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市每年有林产品采伐剩余物330.76万立方米,但利用的规模仅为4.8万立方米,大量的林产品剩余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通过项目的实施,发展农林生物质能资源产业,可以突破传统农业和林业的局限,利用农产品、林产品及其废弃物生产新型能源,拓展农产品和林产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为农业和林业提供了一个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平台,延伸农业和林业的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和林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加工产业的比重,改善农业的生产结构,促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2.3项目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需要

**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环境卫生条件差,50%以上农户的生活用能主要采用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落后方式,大量人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疫病的传播,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通过充分利用农业有机废气物,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可以逐步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同时,农林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可以提高农业和林业的效益,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2.2.4项目建设是实现**市产业布局和调整的需要

**市一直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总量都处于较低水平。

**市“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市建设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比较雄厚,生态环境比较优雅的**经济中心城市”。

目前,**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3.1:

46.6:

30.3。

要实现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

49.3:

33.7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

通过对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生物材料的加工,可以有效地推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市的产业布局。

2.3项目建设条件

2.3.1项目的建设内容是我国和亚洲开发银行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启动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

国家把开发和利用农村生物质能资源作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该项目同样也符合亚行的投资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和提高农民收入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亚行最为关注的题目。

2.3.2项目产品符合国家资源开发的趋势,财务风险小

项目建设的生物质发电、农村沼气建设、生物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对环境没有污染,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对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给予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和税收优惠四项扶持。

目前,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电网给予补贴已做出明确规定,对车用乙醇的使用也制定了标准。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能获得较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

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会建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拍卖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获得收益。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而化石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增加生物质能源的利润空间。

本项目单位投资额较小,每户农民投入不足万元,可通过当地财政所或信用社以小额贷款方式转贷给项目农户;

同时,经测算,项目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能够保证项目农户按时还贷,财务风险很小。

由于项目中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和当地原材料,加上还有国内项目的支持,不但可以大大缓解项目资金配套的压力,还能够给部分农户带来部分现金收入。

2.3.3项目区自然条件适合农林生物质能资源的开发

**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3摄氏度,全年无霜期长达269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762.3小时,年均降雨量1620.9mm,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市现有耕地面积50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13.5万亩,旱地面积70.55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1.33亩。

**市耕作土壤主要是红壤、黄壤,一般土壤耕作层ph值在5.5-6.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有效含量丰富,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

**市的农业经济有明显的优势,是有名的“**粮仓”。

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5.68万吨,全市有8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商品粮基地,这使得**的农作物秸秆总量达367万吨,其中水稻秸秆183万吨,稻壳136万吨,棉秆48万吨。

2006年**油料总产12.96万吨,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产量5.8万吨,油沙豆产量0.014万吨。

**市也是畜牧业大市,10县市区有6个进入全省畜牧10强县。

2006年的生猪出栏422万头,牛出栏28.9万头,羊出栏17.9万,肉类总产43万吨。

全市有水面养殖面积67.06万亩,其中水库养殖面积33.67万亩,池塘养殖面积23.22万亩。

畜牧业的发展带来的大量的农业有机废弃物,仅养殖场粪便就有470万吨。

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4.5万个,规模养殖场环保沼气工程达到126处,沼气发电1处。

**的林业资源也很丰富。

**市现有林木总资源4134.5万立方米,林产品采伐剩余物330.76万立方米,林产品加工剩余物5.1万立方米。

在油料林方面,**市散生和种植的油茶面积达到199.31万亩,油桐达到40830亩,黄连木140亩。

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能资源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原料保障。

2.3.4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开发项目的需求

**市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产总值达到439.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042美元。

**处于**地区中心位置,距长三角和珠三角均只有8小时车程,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同时,**市也具有相对较好的公路、铁路、能源、通讯和供水基础设施,市境内的交通干线已成网络,**高速、**国道、**电气化铁路、**高速、**国道和**铁路,将**通往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高速通道全部打通。

在产业基础方面,**已经初步形成油茶、苎麻、奶肉牛、水禽、中药材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先后建立起16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目前,**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市级龙头企业66家,县乡产业化组织300多家,省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点3个,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高。

这为农林生物质能资源的产业化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2.3.5**市对本项目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项目区农户生产条件较差、建设基础薄弱,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户收入较低,但对进行生物质能资源开发的愿望迫切,积极要求参与项目的实施,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收入。

项目区农业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要求参与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建立稳定的生物质原料生产基地,得到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并且与农民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带动农民进行规范化、商业化生产,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从前期工作的效果来看,项目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林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广大农民谋福利的一项大事来抓,对该项目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出现了各地要项目、争项目的可喜局面。

项目区很多农民和民营企业主已结合各级政府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了先导示范工程,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管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项目管理单位和实施机构具有实施国际资助项目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项目的经验,并建立了便于项目有效实施的机构。

目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和市农业局均大力支持本项目,将会尽快出具亚行贷款还款承诺和国内配套资金承诺。

2.4项目区基本情况

2.4.1**省的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省,简称*,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南连**,西靠**,北毗**、**而共接长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

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等河流为**五大河流。

**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

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年均日照时数为1473.3小时到2077.5小时。

**省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全省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按耕地平均计算约相当全国亩均占有水量的二倍。

**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9.7%,居全国前列。

由于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许多特有植物在**省分布。

全国198个特有属中64属为木本植物,**省有19属,其中11属为单种属。

**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地为止的热带性科。

全省已被直接利用和可能被直接利用有开发前景的有代表性的主要资源植物用材植物、薪炭植物、木本粮食植物、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等12大类。

(2)社会发展现状

**全省现有人口4139.8万人,共设**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市为**省会。

目前,**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8.6%,城乡商贸流通繁荣,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全省公路里程达到623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7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