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725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docx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自主预习篇

【语文百花苑】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V赏析〉

诗人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

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

为此,诗的第一节就连用四个“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正是对于“少男少女”含义的注脚。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

“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积极向上,给人希望。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生动、刚健清新;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气贯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

这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好诗。

文本链接

1.走近作者

沈杰,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2003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题目经编者改动。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

在北京、上

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攒钱〔z0〕弘扬〔h6g〕实惠弘扬

2.词义

实惠:

实际的好处。

认同度:

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

攒钱:

积聚钱。

弘扬:

发扬光大。

合作探究篇

课文内容透析

1.脉络梳理

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勤俭节约尚未过时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

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

2.主旨感悟

全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对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的调查,说明“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居首位,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3.写法点击

⑴条理清晰

全文序言部分就是调查的结论,这样就把有关调查的背景资料放在调查报告之后,分成四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各自独立,有调查结果,有调查分析,也有调查结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结论。

最后结尾部分,又对序言部分进一步深化、照应,并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点明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全文不蔓不枝,条理清晰。

⑵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文中各段都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不是作者凭空造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数据背后经过分析得出来。

如第三部分“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这个部分,先点出调查内容:

“对于要表达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

后展示调查结果:

“表示赞同的青少年占17、9%;不赞同的占554%;还有24、0%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

独生子女和初中生都表现出更多的注重享受的倾向。

”最后得出结论:

“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

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

4.重难点解惑

〔一〕调查报告的有关常识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本文属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

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

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

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

调查报告的写法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⑴标题

由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本文属于双标题。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这种写法的具体方式灵活多样:

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

》;

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本文的标题《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可以直接表达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

还有种种写法,这里就不列举。

副标题那么采用公式化写法,即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

如本文的副标题《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⑵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

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

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以及调查的主要结果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如本文的开头:

“一项针对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

开头就把主要的调查结果写了出来,给读者一总的印象。

2交代式

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关于北京市家

用缝纫机销售情况的调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的:

为了增强计划性,加强对家用缝纫机的经营,更好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我们采取了走访经营单位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办法,对北京市

家用缝纫机历年销售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调查。

经过分析,认为北京市场除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以外,其它牌号缝纫机销售在北京市已趋于饱和。

这个开头包括目的、方法、范围和结论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3冋题式

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

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例如《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调查》的开头:

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正在我国农村迅速突起。

它一出现,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经营方式对我国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用?

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扶持其发展?

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同10个县(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形成了一些共识。

还有《明晰产权起风波一一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的开头:

企业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明晰产权,本来是件好事。

可太原市一家集体企业却因为明晰产权被所在区政府部门强行接管,陷于瘫痪。

该企业把区政府两个部门告上法庭,至今已一年多时间,早就超过了审结期限,可法院却迟迟不判决。

前一段入笔先提问,后一段是采用表达的方式直接暴露问题,都属于问题式写法。

⑶主体

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

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

其主要结构形态有

三种:

1、用观点串联材料

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中心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如本课的主体就是这样的形态。

它由四个部分构成:

“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勤俭节约尚未过时”

“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

这四个部分是由标题所显示的基本观点贯穿起来的。

2、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

课题比较单一,材料比较分散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作者经分析、归纳之后,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

每个层次之前可以加小标题或序号,也可以不加。

例如199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不信民心唤不回一一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别从原因、措施、启示三个方面着眼,写了三个大的层次。

其中原因又概括为五条,启示也概括为三条,又形成大层次下的假设干小层次。

3、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

事件单【一】过程性强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它实际上是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栏目发表的《暗访北京站前发票非法交易》一文,分别写了这样几层内容:

12月6日15时

35分,记者在北京站东侧出站口遇到第一个卖发票的人;过马路前,又遇到四五个卖发票的小伙子;过马路后,被一个穿棕色皮衣的卖发票者拦住纠缠难以脱身;在站前丁字路口东北侧又遇到几个卖发票的男女。

这种有清晰过程的写法,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⑷结尾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

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概括全文,明确主旨

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例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结尾:

邯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

求,必须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邯钢的作法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这样的结尾,提供了清醒的理性认识。

指出问题,启发思考

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例如《暗访北京站前发票非法交易》一文的结尾:

记者随后又转了几个地方,16时10分从北京站前离开。

在这40分钟里,碰见了大约20名卖发票的不法人员。

听口音他们大都是外地人。

从言谈举止可以感觉到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在广场、

路口维持秩序的公安、保安人员不少,也许是司空见惯了吧,记者没有看到他们出面制止这种不法行为。

对发票非法交易的现象,到底该由谁来管,怎么管?

作者指出这一问题,相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例如199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专题调查《人情消费,让人如何承受你!

》就写了一个建议性的结尾:

在人情消费已成为一种风气的情况下,制止大操大办单靠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很难从根本上奏效,如喝喜酒,往往是通知范围大了人们反感,范围小了没接到通知的人也有意见。

遏制人情消费,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倡导社会新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倡新事新办,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节日期间,报纸、电台、电视台可举办专题栏目、节目进行宣传,文化部门应挑选一批优秀的影片(主要是婚丧嫁娶新事新办方面的)在各乡镇、村巡回播放。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

其次要制定社会规范。

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行节俭办红白喜事。

建立约束机制,对人情消费进行引导、规范、管理。

三是严格

稽查。

对大操大办甚至借机敛财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直至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提出了三条建议来解决人情消费的严重问题,其中不乏切实可行的措施。

4.总结观点,找出原因

这样的写法是照应前言的,是起概括作用的。

如本文的结尾:

总之,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应的强调生活质量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在青少年身上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

先谈分析的结果,即定性,而后查找原因,即做因果分析。

这样的一次大型的调查结果再一次呈现于读者面前,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二〕课文主体的具体写作

主体用确凿的事实、数字来论述调查的情况,要求有理有据,言之有物,材料和观点一致,包括事实情况、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作法、经验教训等。

本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第一个部分“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这是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下面把调查来的分项数据展示出来,是为了说明这个基本结果的。

在这个部分中,共有三段。

第1段。

调查内容: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认识问题〕

调查结果1:

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的人占32、4%。

结论:

这部分人身上还多少留有“温饱型”生活的影子

调查结果2:

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人占56、2%。

结论:

表现了人们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与实力。

调查结果3:

赞同“尽量追求高标准”的人只占7、8%。

结论:

说明一味地追求“高消费”还不是绝大多数人的要求。

第2段。

是对调查内容“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的再结论,即青少年所主张的消费标准,也同样适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个人问题〕

调查结果1:

对于个人消费,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青少年仍然是最多的,占47、9%;

调查结果2:

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的人仍居其次(40、2%)结论:

可以说,节俭观念仍然在许多人身上保留着。

调查结果3:

“尽量追求高标准”的主张者比例较小,占&2%

调查内容:

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

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调查人的身份〕

调查结果4:

非独生子女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的比例比独生子女高14个百分点;而独生子女主张“尽量追求高标准”的比例比非独生子女高3个百分点。

〔对比调查结果〕

结论:

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追求高标准消费的倾向。

这样,整个部分用了三段,从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调查结论的。

第二个部分:

“勤俭节约尚未过时”。

调查结果:

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

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

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

结论1:

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说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

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

结论2:

进一步比较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表现出了最高的认同度,认为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最高(66、2%),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均高出12个百分点。

结论2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结论,是以年龄段的回答比例结论的,调查的结果是很有意味的。

第三个部分:

“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

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或“及时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中重视享受的倾向正在增强。

〔先对调查的结论有个交待〕

调查内容1人应该及时享受。

调查结果:

受访青少年中持赞同态度的人占33、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24、3%;还有38、8%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

并且,独生子女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

调查内容2:

要表达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

的享受。

调查结果:

表示赞同的青少年占17、9%;不赞同的占554%;还有24、0%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

独生子女和初中生都表现出更多的注重享受的倾向。

结论:

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

〔这是对两个调查内容的结论〕

第四个部分:

“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自立”

结论:

由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当前青少年的经济自立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调查内容:

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

调查结果:

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56、7%)表示“非常愿意”,24、8%的人表示“比较愿意”,两者累计,表示肯定态度的人数达到81、5%。

结论:

通过比较也发现,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具有更强的经济独立意识。

大学生希望经济自立的意识也较强,愿意打工的比例最高,高中生居中,初中生最低。

调查结果:

调查还发现,有44.3%的青少年“正在攒钱”或“准备攒钱”,27.2%的人“以前攒过,现在不攒了”,只有15、9%的人“从来没攒过钱”,还有12、6%的人“没有钱可攒”。

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是与上文的结果一致的,这应该算是青少年独立的开始或萌芽吧!

名师引领探索

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合理?

市场经济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学生,虽然是一个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可是他们却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

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

“舐犊之情”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

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于是,不知不觉,校园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助长了“风”势。

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经济状况。

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钱?

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自己觉得“掉份”,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

有条件高消费的同学,物质上的优越对他们未必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玩物丧志”,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抵消了精神上的追求。

害怕吃苦、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使青少年意志消沉,害怕困难。

他们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追求高消费对中学生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士希望成长中的一代要多些“维生素NO",即对消费方面的要求、欲望,要主动加以拒绝,也就是要常说“不”(NO)。

他认为,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要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挑战时不气馁,就要在孩提时代打好基础。

一个青年人,不能期望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能满足,在消费欲望上更要加以节制,这关系到十年、二十年后的人生道路、社会位置及竞争能力。

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

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

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

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

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

面不过分追求。

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

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

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那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

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

只要人家说声:

“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

据资料说明,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

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

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

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

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

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

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

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