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54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Word下载.docx

6.7

17.3

36.6

27.4

64.0

2001

10.3

6.4

16.7

40.1

25.1

65.2

增减率(%)

2.9

4.7

3.6

-8.7

9.2

-1.8

水环境质量概况

七大水系中,大清河水系、滦河水系水质较好,基本上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其余五大水系污染较重。

从所监控的133个监测断面来看:

Ⅲ类及好于Ⅲ类的断面20个,占15.0%,Ⅳ类断面37个,占27.8%,Ⅴ类或劣Ⅴ类断面76个,占57.2%,水环境质量较差。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生化需氧量(BOD5),呈有机污染类型。

与2001年相比,污染程度相当。

本年度监测的14座水库,均超过Ⅴ类水标准,首要污染物为总氮(TN),其次为总磷(TP),水库呈富营养化趋势。

不计算总氮、总磷两项富营养化指标,14座水库中有12座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

白洋淀全年处于干淀水位,衡水湖水质以Ⅴ类、劣Ⅴ类为主,水质较差。

近几年地面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变化趋势和程度表明,生活废水对地面水污染的贡献呈加大趋势。

一、河流水质

2002年在全省河流148个监测断面中,郭桥、酱菜厂、南大郭、小河闸、台头、丰北闸、姜各庄、九号泉、小屯闸、北河店、新盖房、东港拦河闸、白庙、来家庄、太平庄闸15个断面因断流无监测数据。

在监测的133个断面中,Ⅲ类以上断面20个,Ⅳ类断面37个,Ⅴ类断面4个,劣Ⅴ类断面72个。

七大水系中,大清河水系上游、滦河水系上游部分河段水质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黑龙港运东、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北三河、永定河水系水质较差,以Ⅴ类、劣Ⅴ类水质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

2002年我省主要水系水质类别(个数)

水系名称

劣Ⅴ

断流

合计

大清河

1

8

5

4

19

滦河

7

22

16

47

永定河

3

11

北三河

6

2

14

漳卫南运河

子牙河

24

32

黑龙港

12

15

37

72

148

1、滦河水系及冀东沿海河流

共有47个断面,1个断面断流,Ⅱ、Ⅲ类断面8个,Ⅳ类22个,Ⅴ类、劣Ⅴ类16个。

Ⅱ、Ⅲ类断面主要分布在滦河各支流以及沿海河流的上游;

Ⅴ类、劣Ⅴ类断面主要分布在滦河干流的下游以及沿海河流的河口。

2、北三河水系

共有14个断面,2个断面断流,Ⅳ类6个,劣Ⅴ类6个,没有Ⅱ、Ⅲ类断面。

青水河水质尚可;

潮河由于石油类超标,水质为Ⅳ类;

廊坊境内各河流污染较重,水质劣于Ⅴ类。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

3、永定河水系

共有11个断面,1个断面断流,Ⅳ类4个,Ⅴ类、劣Ⅴ类6个,没有Ⅱ、Ⅲ类断面。

桑干河部分断面和清水河上游为Ⅳ类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其余河流水质均为V类或劣于V类。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4、大清河水系

共有19个断面,4个断面断流,Ⅲ类及好于Ⅲ类的断面9个,Ⅳ类1个,劣Ⅴ类5个。

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上游水质良好;

府河因接纳保定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严重,水质为劣Ⅴ类,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严重。

5、子牙河水系

共有32个断面,5个断面断流,Ⅳ类2个,Ⅴ类、劣Ⅴ类25个,占92.6%。

没有Ⅱ、Ⅲ类断面。

子牙河水系是我省污染较重的水系,除石津总干渠的杜北、黄壁庄桥两断面为Ⅳ类水质外,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为Ⅴ类或劣于V类,以牛尾河、子牙新河、滏阳河衡水段、邢台段的污染居首,主要分布在邢台、衡水和石家庄。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

6、漳卫南运河水系

共有11个断面,Ⅲ类断面3个,Ⅳ类2个,劣Ⅴ类6个。

漳河的各断面水质为Ⅲ、Ⅳ类,其余河段水质很差,不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卫河、南运河是河北与河南、山东之间的界河,水质最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超标严重。

7、黑龙港运东水系

共有14个断面,2个断面断流,劣Ⅴ类12个。

该水系是我省污染最严重的水系。

7条河流各河段水质均超过地面水Ⅴ类标准,氨氮、总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多项污染物超标严重。

二.湖库水质

2002年我省对14座水库和衡水湖进行了监测。

我省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总氮指标全部超过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不计算总氮、总磷两项富营养化指标,14座水库中有12座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龙门水库、东武仕水库分别为Ⅳ类、劣Ⅴ类。

超标污染物为氨氮、生化需氧量。

白洋淀由于缺少必要的水源补给,全年水位一直低于6.5米(干淀水位)。

衡水湖水质较差,水质以Ⅴ类、劣Ⅴ类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化学需氧量、总磷。

行动与措施

2002年,我省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0.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排放达标率为91.8%,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2002年完成废水治理项目86个,新增废水治理能力92.5万吨/日。

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成果,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了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1667家违法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罚。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关闭了一批2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的生料造纸企业。

组织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严厉查处违法滥批乱建重污染项目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打击违法建设国家明令禁止的小造纸、小玻璃、小炼油、小火电、小煤矿、小采矿、小选矿等建设项目。

积极推行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先进、科学的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的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全省已有50多家企事业单位通过或正在创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实行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企业超标排污

2002年,全面落实《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巩固提高了滦河唐山段、滏阳河邯郸段达标成果,滹沱河、磁河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流域污染问题和纠纷较以往明显下降。

省政府批准实施了《河北省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加强了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的海洋环境保护,确保了暑期北戴河环境安全。

加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

状况

2002年我省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与2001年基本持平,由于加强了对城市和重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空气污染仍较严重。

全省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127.9万吨、73.8万吨和63.0万吨,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下降了0.8%和6.4%,烟尘排放量增加了2.6%。

生活中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比2001年增加了2.7和2.9个百分点。

(详见表2)。

表2:

2002年与2001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单位:

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

工业粉尘

105.3

22.6

127.9

54.5

19.3

73.8

63.0

109.6

128.9

55.2

71.9

67.3

-3.9

17.1

-0.8

-1.3

15.6

2.6

-6.4

行动与措施

2002年,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去除率分别为15.6%、94.2%和86.1%,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达标率分别为74.2、94.4和77.3,分别比上年提高8.5、4.3和2.4个百分点。

2002年完成废气治理项目197个,新增废气治理能力1976.4万标立米/时。

11个省辖城市普遍建立实施了煤炭管制机制;

城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中供热率有较大提高;

加强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严加控制施工扬尘。

加大了秸杆禁烧工作力度,保证了国庆节和十六大期间,我省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秸杆焚烧现象。

采取“上大关小”的方法,使鹿泉市小水泥、秦皇岛石门寨水泥工业区、唐山丰董线水泥群污染得到了根本性的整治,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双赢。

综合治理了邢台县、南和县、正定县、唐县、文安县、藁城市等小板材密集区烟尘污染问题,减少了烟尘的排放。

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8502.60万吨,比上年减少344.70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74.03万吨,比上年增加12.93万吨。

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32.5万吨,排放量为0。

2002年,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为46.7%,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固体废物治理项目14个,新增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12.9万吨/日。

地下水环境

一、地下水水位状况

2002年全省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显示:

由于2002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平原区的浅、深层地下水水位仍呈下降趋势。

1、浅层地下水

2002年底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4.32米。

保定、石家庄和邯郸全部,邢台中西部、衡水的西北部和沧州西南部的河间、肃宁两线,地下水埋深大于10.0米;

保定中南部、石家庄和邯郸大部分及邢台宁晋泊~大陆泽以西全淡水区,地下水埋深超过20.0米;

肥乡、柏乡、任县、平乡、晋州、赵县、高邑、正定、满城等市县埋深大于30.0米,其中柏乡县埋深达47.36米、赵县38.84米。

沧州市北部及其沿海、冀东平原东部地下水埋深小于5.0米,埋深较小的丰南3.60米,青县3.90米。

其它区域地下水埋深在5.0-10.0米之间。

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1.05米。

其中石家庄以北及冀中平原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幅度小于1.0米,石家庄以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大于1.0米,局部大于3.0米。

2、深层地下水

据衡水及邢台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观测井资料统计,2002年底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

衡水51.19米,邢台中东部平原52.23米。

其中广宗、威县、南宫、枣强、衡水市区、顾城、景县等市县超过60.0米。

与上年同期相比,邢台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3.30米,衡水下降2.88米。

新河、景县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5.62米、5.10米。

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

2002年全省共监测地下水井202眼,除秦皇岛市井水全部达标外,其他市均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总硬度、氟化物、氨氮、硝酸盐氮、六价铬、细菌总数。

总硬度污染主要集中在邯郸、石家庄和邢台,氟化物污染主要集中在沧州、廊坊和衡水,保定、承德地下水细菌总数超标,廊坊存在氨氮污染、张家口存在硝酸盐氮污染,唐山存在六价铬污染。

具体情况见下表。

2002年全省地下水水质情况

城市

监测井数(眼)

超标率(%)

超标因子

邯郸

17

93

总硬度

沧州

71.0

氟化物

石家庄

26

61.5

廊坊

42.8

氨氮、氟化物

张家口

34

26.5

硝酸盐氮

唐山

13

23

六价铬

保定

21

细菌总数

承德

20

衡水

邢台

31

9.7

秦皇岛

0.0

合计

202

34.2

氟化物、总硬度、氨氮

城市环境

城市空气环境

2002年全省11个省辖城市完成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一期工程建设,全部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对辖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

2002年,我省11个省辖城市空气Ⅱ级天数均达到年初省政府制定的阶段性目标要求。

秦皇岛、廊坊两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其他9个市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

三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11个市全部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9个城市超标,二氧化硫6个城市超标。

2002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与2001年相比,虽略有好转,但整体污染程度依然严重。

全省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为0.137毫克/立方米,仅秦皇岛、廊坊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要求,邯郸、唐山、邢台、保定、石家庄五个城市超过了国家三级质量标准要求;

全省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82毫克/立方米,衡水、秦皇岛、廊坊、张家口、保定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全省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37毫克/立方米,11个城市全部达到国家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二、省辖城市空气质量

1、石家庄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83、0.161、0.056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较2001年下降了11.2%,二氧化硫年均值较2001年下降了34.0%。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由2001年的130天上升到181天。

但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两项指标超过了国家三级质量标准,综合污染指数高达5.21,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2、承德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41、0.166、0.047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倍,二氧化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8倍。

二氧化硫年均值较2001年下降了18.2%。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198天,占全年的54.2%。

3、唐山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57、0.099、0.044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6倍,二氧化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7倍。

二氧化硫的年均值较2001年升高12.5%。

4、邢台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73、0.092、0.036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7倍,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质量标准0.5倍。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164天,占全年的44.9%。

5、邯郸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54、0.082、0.039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5倍,二氧化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倍。

6、保定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83、0.054、0.047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8倍,二氧化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177天,占全年的48.5%。

7、沧州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16、0.066、0.031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6倍,二氧化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倍。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231天,占全年的63.3%。

8、衡水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35、0.035、0.029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4倍,二氧化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251天,占全年的68.8%。

9、张家口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102、0.052、0.022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值略超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202天,占全年的55.3%。

10、廊坊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77、0.050、0.039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309天,占全年的84.7%。

11、秦皇岛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81、0.044、0.023毫克/立方米。

2002年达到Ⅱ级天数335天,占全年的91.8%。

三、污染特征分析

 

从污染指数构成来看,石家庄、承德、唐山、廊坊4个市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保定、邢台、邯郸、衡水、沧州、张家口、秦皇岛7个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四、城市空气污染排序

按照三项污染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排序,2002年度,我省空气质量由差到好依次为:

石家庄、承德、唐山、邢台、邯郸、保定、沧州、衡水、张家口、廊坊、秦皇岛。

与2001年相比,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4个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有一定幅度降低,其他8个城市基本持平。

声环境质量状况

一、区域环境噪声

2002年11个省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52.9-56.4dB(A)之间,其中,沧州、秦皇岛、石家庄、邯郸、承德平均等效声级在50-55dB(A)之间,声环境质量较好,其它6个城市平均等效声级在55-60dB(A)之间,属轻度污染。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水平由轻到重依次为沧州、秦皇岛、邯郸、石家庄、承德、衡水、保定、邢台、廊坊、唐山、张家口。

二、道路交通噪声

2002年11个省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67.4-70.0dB(A)之间,超标路长占所测路长的29.2%,全省省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水平由轻到重依次为承德、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沧州、邯郸、秦皇岛、衡水、张家口、唐山。

三、城市环境噪声源构成

2002年影响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源主要分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分别占51.4%、28.6%、8.4%、6.3%和5.3%。

生活噪声、交通噪声所占比例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7.3%、11.7%,两者之和占了80%,工业噪声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影响面广的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强度大的噪声源是交通噪声。

城市生活垃圾

2002年,共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厂)13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40.1%,但垃圾围城现象仍较严重,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措施与行动

我省开展了广泛的城市容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2年我省城市燃气事业特别是天然气事业发展迅速,以保定、石家庄、沧州三个市加快了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速度。

同时,唐山、秦皇岛两市的天然气引进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2002年底,我省燃气普及率为89.74%,用气人口达到1095.81万人。

燃气总供应量为69345.41万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为15965.89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达到313073.26吨。

大幅度提高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普及率,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取暖烟尘排放量。

2002年底,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595.2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集中供热面积10120.10万平方米。

到2002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0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3.9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按规模计算达到42%。

2002年完成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辛集市、晋州市和平山县等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6万

立方米/日。

2002年城市绿化快速发展,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6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4.26%,绿化覆盖率31.59%,城市公园288个,公园面积3862.42公顷。

耕地与土地

土地资源全省国土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实有耕地6691.1千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6%。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

耕地面积2002年末,全省耕地面积6691.1千顷,年内增加耕地面积9.7千公顷,其中新开荒土地3.5千公顷、园地改为耕地1.6千公顷,其他4.6千公顷;

年内耕地减少172.6千公顷,其中国家基础建设占地4.6千公顷,其他基地建设占地5.3千公顷,退耕还林还草146.5千公顷,耕地改为园地9.6千公顷,其他原因占地6.6千公顷。

耕地面积实际变化为减少162.9千公顷,耕地面积净减少趋势仍未得到控制。

耕地质量全省耕地资源中水田为107.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1.6%,旱地面积6583.8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8.4%。

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匮乏,亩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亩均值的1/10,部分地区仍在使用污水灌溉农田,累计废耕农田89公顷。

2002年全省施用化肥总量(折纯)为278.8万吨,农药使用量(折纯)7.5万吨,地膜使用量4.1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610.4千公顷。

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部分地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

据农业部门内部统计,2002年受农药化肥污染的耕地面积1684.9公顷,造成农产品损失金额达290.8万元。

另外,由于林地过伐,草地过牧超载、植被退化等问题,致使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全省约有1600万人和23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危害,保护土地资源,已刻不容缓。

全省继续加强生态农业试点建设,促进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废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