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929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1 说明文阅读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

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划线的“理论上”能否删去?

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厉害了,我的国

徐文秀

①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一组《还看今朝》全景式画面展示让锦绣河山闪耀荧屏;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让人流连忘返,引来无数点赞。

由此不禁想到“国运”这个话题。

②国之运在民之心。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益普索集团发布了对25个国家1.8万人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最乐观,91%的人认为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今天的中国,人们为改革发展而欢呼,为反腐成绩而叫好,为科技进步而击掌。

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这个国家,愿为这个国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就是人心,就是民心,就是国运兴盛的折射。

③国之运在国之兴。

这5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般的宏大工程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青年,评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感慨:

“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

”有人说,中国创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两个奇迹。

何尝不是呢?

一句响当当的“祖国带你回家”,让多少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的壮丽跨越。

④国之运在风之正。

这5年,一场没有硝烟的反腐斗争打响,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

这场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既是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和重建,又是对人心的涤荡和重拾。

如今,历经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洗礼,全党全社会风清气爽。

调查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

“不信东风唤不回”,党心民心军心的更加凝聚让国运乘风而行。

⑤国之运在势之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运与世界大格局、历史大变局联系在一起。

基辛格说:

“当今的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四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今日之世界,守成国家在徘徊,新兴国家在奋起,也还有一些国家在战火中煎熬。

而中国正如方志敏烈士当年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所憧憬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以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国运昌盛的节奏,是国运彰显的昭示。

⑥党的十九大召开,这是决定中国国运的大事。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要爆发出来。

拿破仑曾说: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如今,这头狮子不但醒来了,而且站起来、强起来了。

我们为国运昌盛击掌叫好。

(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

其中,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

依法对21名原省部级干部立案侦查,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材料二:

《人民的名义》带热了反腐剧,的确会让更多商业资本对这一领域感兴趣。

但反腐剧创作是有门槛的,既要观照现实,又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体现,这就决定了好剧本不会太多,能拍出特色引起关注的就更少。

况且,我们经常说“一部剧一个命”,《人民的名义》火了,不代表另外一部相同题材的作品也能火。

接下来的反腐剧创作还是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内容上反映现实,在艺术上有所突破。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15分)(2019八下·

长春期中)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

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

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

叶片轮生,每株8到__枚,排列紧密。

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

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

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

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

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

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

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

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

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

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

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

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

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

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

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

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

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选文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析选完第⑨段划线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

(4)佳琪的妈妈麦拉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4.(15分)(2019·

长春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法)居里夫人

我祖籍波兰,名叫玛丽·

斯科洛多斯卡。

我于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出生,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

我6岁时就上学了,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

母亲去世时我才9岁,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在这外族入侵和承受丧母之痛的时期,我少年时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沉闷而无生气。

不过,依然有着一些愉快的事情,它们仍旧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亲朋好友的欢聚让人兴奋欢快,给我们郁闷的生活带来了慰藉与希冀。

另外,我父亲非常喜欢文学,熟记着波兰以及外国诗人们的诗歌;

他自己也能作诗赋词,而且还经常把外国的优秀诗篇译成波兰文。

他就家庭琐事所写的短诗常令我们赞叹不已,佩服之至。

每个周末晚间,我们都围在他的膝下,听他给我们朗诵波兰的著名诗歌和散文。

这样的夜晚对于我们来说其乐融融,而且爱国主义的情愫在不知不觉之中日益增强。

我从少年时起就喜爱诗歌,并且能够背诵我国伟大诗人们的大段诗篇,其中我情有独钟的是米奇凯维兹、克拉辛斯基和斯洛瓦茨基的诗作。

当我日后开始学习外国文学时,这种爱好就日益增强。

我很早就在学习法语、德语和俄语了,能够阅读这些语言的外文书籍。

后来,我感到英语很有用,我就又开始学习英语,不久就能阅读英文书和英国文学作品了。

中学时,我学数学和物理很轻松,成绩颇佳。

遇到问题,便向我父亲求教。

父亲喜爱科学,而且在学校也教授这类课程。

他常常向我们解说大自然及其奥秘。

遗憾的是,他没有实验室,无法进行实验。

中学毕业时,我刚刚15岁,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由于用功读书,身体劳累,发育似乎也不理想,父亲便强迫我毕业后到农村去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休息之后,我又回到华沙,回到父亲的身边,希望去一所中学任教。

但家境不佳,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决定。

我父亲已年迈,心力交瘁,需要休息,而他的收入却很微薄。

因此,我决定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以尽孝心。

17岁时,我便找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离开了家,去外地独自生活去了。

我前去任教的那家人家的男主人是个农庄主。

他的大女儿与我年龄相仿,而且在跟我学习的过程中,她渐渐地成了我的伙伴。

当我教课之余、时间充裕时,便把村子里在俄国人统治下没法求学的许多孩子编成一个班,用波兰语课本教她们读书写字。

我每天晚上一般都用来学习。

我当时并未决定选择什么发展方向。

我对文学和社会学很感兴趣,但在自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我真正喜欢的还是数学和物理,因此就一点一点地朝这个方向去发展,最后便做出了决定,决心学好数学和物理,。

并暗下决心日后赴巴黎去求学,并为此而做了认真的学习上的准备。

而且我还计划着积攒点钱,以便保证今后在巴黎的生活和学习。

在自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有一些困难是自己未曾料想到的。

我在中学所学的东西很不完整,与法国的中学相比差距很大。

为了缩小差距,我便自己选择一些书籍来自修。

这种方法虽不很理想,但却不无成效。

除了学到了一些对以后有所裨益的知识之外,我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

1891年11月,我24岁时,终于实现了我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夙愿。

到了巴黎,租住了一间很小的房间,艰难地度过了4年的学生生活。

4年中所取得的学习上的进步,不可能一一说出来。

我只身一人,没有任何的纷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学业上的进步又使得我心满意足,欢快不已。

关于日常生活,可以说是相当艰难,因为自己的积蓄不多,亲人们也无多大能力帮助我。

我住在顶层阁楼里,冬天非常冷,取暖炉又小,屋子里怎么也烧不暖和,而且还经常缺煤,所以屋子里脸盆中的水夜晚常常结冰。

为了睡得暖和一些,我把所有的衣服全压在被子上。

我只有一盏酒精灯可以用来烧饭,其他的炊事用具就谈不上了。

为了省钱省时间,我常常是一一点点面包加一杯巧克力、再加几个鸡蛋和一个水果充饥。

我独自处理家务,没有任何人帮助,取暖用的煤,也是我亲自弄上七楼的。

在别人看来我过的日子未免过于艰苦,但我却自得其乐,每天都心情愉快地埋头于学习之中。

这段生活经历也让我充分地体会到自由与独立精神弥足珍贵。

在偌大的一个巴黎,我默默无闻,无人知晓,独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间。

尽管孑然一身,单寒羁旅,无依无靠,但我并不沮丧消沉,并不觉得凄凄惨惨戚戚。

当然,有时候,孤独之感会突然涌上心头,好在我的情绪通常十分平静,精神上十分满足,所以孤独情绪转瞬即逝。

我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特别是在开始之时,学习上有着一定的困难。

确实,我以前的基础知识很弱,虽然来前做了一些准备,但却是很不充分的,与法国同学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数学的差距更大,我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把白天的时间分别用于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晚上则一个人躲在阁楼陋室中刻苦努力,常常学到深夜尚不停手。

每每学到新的东西,我便会兴奋、激动起来。

科学奥秘如同一个新的世界渐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因而也就可以自由地学习它们,掌握它们,这真的让我非常开心。

与同学们的和睦相处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印象。

刚到巴黎时,我沉默寡言,腼腆羞涩,但不久我便发现同学们一个个全都学习认真,待人亲切,于是我开始同他们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这更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

我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先前在知识方面的种种差距给弥补上了,从而可以与同学们一起通过考试。

1893年,物理学结业考试时,我名列前茅;

1894年,数学结业考试时,我位于乙等,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颇为满意。

我姐夫后来在谈及我那几年的艰苦学习的情况时,戏谑地说那是“我小姨子一生中英勇顽强的时期"

我自己也始终把这段时期的艰苦奋斗视为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个美好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我孤身奋斗,没日没夜地全身心地埋头钻研,终于达到了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

(摘编自《居里夫人自传》陈筱卿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慰藉

裨益

羁旅

孜孜不倦

(2)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英勇顽强”通常用来形容战士,在文中用来评价居里夫人,你认为是否恰当?

请简要分析。

(4)这是一篇自传,全文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请分析其好处。

(5)请结合文本,分析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写出其中的两点。

(6)居里夫人的学业精进离不开自学和课堂学习的结合,请你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与自己的实际谈谈其好处。

5.(15分)(2019·

枣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

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

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

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

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

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

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

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

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

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

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

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

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

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

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

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

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

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

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第⑦段中划线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4)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划线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划线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6.(25分)(2019八上·

临沧期末)阅读《情感机器人将会成为人类的伴侣》,完成后面小题

①最近,中美科学家开发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因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引发关注。

充满个性、形状各异的机器人是许多科幻电影中的重要元素,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的一些专业技能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能扫地下棋,甚至定稿。

但是,机器人最终能与我们人类愉快地谈心吗?

②能聊天的机器人,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来了。

它的名字叫作“伊丽莎”,能够模仿心理治疗师问一些开放而模糊的问题,比如“您感觉如何?

”“这是什么意思?

”“请继续说”结果,一些人还真误会了,以为自己在与真人对话。

③“伊丽莎”只能完成针对特定领域的对话,远远称不上“智能”。

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一些聊天机器人问世,如1972年能模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帕里”以及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对话程序“艾丽斯”、Jabberwacky等。

④如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有一个十分大胆的预测:

以聊天机器人为主的人机对话系统将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美国谷歌、脸书、微软等各大巨头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

苹果公司的Siri、亚马逊的Alexa等语音助手,也是一种聊天机器人。

⑤助手型聊天机器人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可为智能家居、车载设备等智能终端提供聪明的“大脑”,让机器听懂人话。

我们无需点开APP,而是说一句话就能实现特定功能。

比如内嵌人工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可完成开关家用电器、播放音乐、网购等任务,询问苹果公司的Siri如何在下班高峰尽快回家,它会自动打开地图显示出规避拥堵的路线。

⑥和机器人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能昕懂的指令,这就需要自然语言理解。

除了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研究者也致力于挖掘话语的“弦外之音”,希望机器人能理解人的情绪。

⑦中国清华大学黄民烈等人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刘兵教授合作的“情绪聊天机器”,在“拟人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步。

具体来说,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这个系统可表达出快乐、伤感、愤怒、厌烦、好感五种情绪。

比如,当用户键入“比情人节更庸俗的事就是对情人节的接待规格提出要求”后,机器人表达快乐情绪时会回答:

“情人节快乐!

”;

而表达生气情绪时则回答:

“这是赤裸裸的炫耀啊!

⑧刘兵说,关于机器的传统观点是它们没有情感,不能与人类有情感地交流,但他认为这句话的第一个部分有待争论,而第二个部分可能就是错的。

“我相信机器人与人类有情感地聊天是有可能的,而这项研究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理解’的核心恰恰是意图和情感。

”曾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的筒仁贤说。

他希望开发出能识别与理解谈话者情绪情感、了解对方意图和需求,达到情感和认知交互的情感机器人。

⑩专家们一致同意,要让我们人类感觉到聊天的智慧与快乐,机器人尚需勤加“修炼”。

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彼得·

斯通教授对记者说,“但要可靠地做到这一点,始终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聊天机器人而言”。

美国南加州大学米林德·

坦贝教授认为,虽然能完全理解人类情感的机器似乎还相当遥远,“理解人类情感领域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给我们惊喜”。

⑫简仁贤的愿景十分“科幻”,希望将电影《她》中所描绘的具有丰富情感,能读懂、看懂、听懂、有记忆的人工智能带入现实世界。

(2017年5月27日《济南时报》)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应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文章第⑪段划线句“理解人类情感领域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给我们惊喜”中划线词“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4)阅读了本文后,请联系生活展开想像试举一例说说科技发展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7.(22分)(2019九上·

龙岗开学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VR/AR技术将全方位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

①未来学家CharlieFink预测,再过不了多久,所有手机都会具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功能,人们不会再将手机相机单纯视为相机,而是用来观看虚拟世界的第三只眼。

②据专家预测,VR/AR技术将在行动体验、改善医病互动、让工作游戏化、产品设计开发先前体验、改变整体购物体验及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意味着用户永远不会再迷路,因为地图会出现在眼前;

而睡前故事会更吸引小朋友,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卧室里。

③AR将为医疗领域带来巨大转变。

AR装置让护士能透过提供精确位置和解剖结构的3D轮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