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931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蛋白胨20g,猪胆盐(或牛、羊胆盐)5g,乳糖10g,%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水1000mL,。

制法:

将蛋白胨、胆盐从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加入指示剂,分装,每瓶50mL或每管5mL,,并倒置放入一个杜氏小管,l15℃灭菌15min。

双倍或三倍乳糖胆盐蛋白胨培养基:

除水以外,其余成分加倍或取三倍用量。

②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10g,乳糖10g,K2HP042g,2%伊红水溶液20Ml,%美蓝水溶液lOmL,琼脂17g,水1000mL,。

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于水中,校正pH后分装.121℃灭菌15min备用。

临用时加入乳糖并熔化琼脂,冷至50-55℃,加入伊红和美蓝溶液,摇匀,倾注平板。

③乳糖发酵管:

除不加胆盐外.其余同乳糖胆盐蛋白胨培养基。

2)器材:

四)实验方法

(1)水样的采集:

1)自来水:

先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min,以灭菌三角瓶接取水样以备分析。

2)池水、河水、湖水等地面水源水:

在距岸边5m处,取距水面10-15cm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具塞三角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入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

如果不能在2h内检测的,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2)细菌总数的测定:

1)水样稀释及培养:

①按无菌操作法,将水样作10倍系列稀释:

⑦根据对水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饮用水如自来水、深井水等,一般选择1、1:

10两种浓度;

水源水如河水等,比较清洁的可选择1:

10、1:

100、1:

1000三种稀释度;

污染水—被选择1:

1000、1:

10000三种稀释度),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3个重复。

③将熔化后保温度45℃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平皿,每皿约15mL,并趁热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④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倒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24±

1h后取出,计算平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1mL水样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

2)计算方法:

作平板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

3)计数的报告:

①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重复时,应选取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如果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作为该稀释度的菌数。

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以代表整个平板的菌落数。

②稀释度的选择:

a.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该稀释倍数报告之(表1例1)。

b.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

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

若比值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l例2、例3)。

c.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l例4)。

d.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1例5)。

e.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表1例6)。

f.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该稀释倍数报告之(表l例7)。

③细菌总数的报告:

细菌的菌落数在l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

大于100时,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字,以四舍五入方法修约。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0的个数,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如表1“报告方式”一栏所示。

(3)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表1稀释度的选择及细菌数报告方式

稀释度及菌落数

两稀释度之比

菌落总数/(cfu/g或cfu/mL)

报告方式(菌落总数)/(cfu/mL或cfu/g)

10-1

10-2

10-3

1

多不可计

164

20

-

16400

16000或×

104

2

295

46

37750

38000或×

3

271

60

27100

27000或×

4

313

313000

310000或×

105

5

27

11

270

270或

6

<10

7

305

12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2)

22:

11来源:

1)生活饮用水或食品生产用水的检验:

①初步发酵试验:

在2个各装有50mL的3倍浓缩乳糖胆盐蛋白胨培养液(可称为三倍乳糖胆盐)的三角瓶中(内有倒置杜氏小管),以无菌操作各加水样100mL。

在10支装有5mL的三倍乳糖胆盐的发酵试管中(内有倒置小管),以无菌操作各加入水样10mL。

如果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数变异不大,也可以接种3份100mL水样。

摇匀后,37℃培养24h。

②平板分离:

经24h培养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瓶),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B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

大肠菌群在EMB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有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

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③复发酵试验:

将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类型菌落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④报告:

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数,查表2(或表3),报告每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MPN)。

2)水源水的检验:

用于检验的水样量,应根据预计水源水的污染程度选用下列各量。

①严重污染水:

1,0.1,0.01.0.00lmL各1份。

②中度污染水:

10.1,0.1,0.01mL各1份。

③轻度污染水:

100,10,1,0.1mL各l份。

④大肠菌群变异不大的水源水:

10mLl0份。

表2大肠菌群检索表(饮用水)

备注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3

接种水样总量300mL(100mL2份,10mL10份)

8

18

13

38

14

24

52

30

70

22

36

92

43

120

31

51

161

9

230

10

40

69

>230

表3大肠菌群数变异不大的饮用水

阳性管数

接种水样总量300mL(3份100mL)

>18

表4大肠菌群检索表(严重污染水)

接种水样量/mL

<900

接种水样总量为(1,,,各一份)

+

900

950

1800

1900

2200

2300

2800

9200

9400

18000

23000

96000

238000

>238000

表5大肠菌群检索表(中度污染水)

<90

接种水样总量为(10,1,,mL各一份)

90

95

180

190

220

280

920

940

9600

23800

>23800

表6大肠菌群检索表(轻度污染水)

100

<9

接种水样总量为(100,10,1,各一份)

19

23

28

94

960

2380

>2380

表7大肠菌群变异不大的水源水

160

接种水样总量100mL(10mL10份)

操作步骤同生活用水或食品生产用水的检验。

同时应注意,接种量1mL及1mL以内用单倍乳糖胆盐发酵管;

接种量在1mL以上者,应保证接种后发酵管(瓶)中的总液体量为单倍培养液量。

然后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瓶)数,查表4、表5、表6或表7,报告每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MPN)。

附:

滤膜法

滤膜法所使用的滤膜是一种微孔滤膜。

将水样注入已灭菌的放有滤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即被均匀地截留在膜上,然后将滤膜贴于大肠菌群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再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的菌落,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大肠菌群数(MPN)。

(1)准备工作:

 

1)滤膜灭菌:

将3号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置于沸水浴中蒸煮灭菌3次,每次15min。

前两次煮沸后需换无菌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

2)滤器灭菌:

准备容量为500mL的滤器,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火焰灭菌,也可用121℃高压灭菌20min。

3)培养:

将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放入37℃培养箱内预温30-60min。

(2)过滤水样:

1)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向上贴放于已灭菌的滤床上,轻轻地固定好滤器漏斗。

水样摇匀后,取333mL注入滤器中,加盖,打开滤器阀门,在—50kPa压力下进行抽滤。

2)水样滤完后再抽气约5s,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向上与培养基完全紧贴,两者间不得留有间隙或气泡。

若有气泡需用镊子轻轻压实,倒放在37℃培养箱内培养16-18h。

(3)结果判定:

1)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①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②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③淡红色,中心颜色较深的菌落。

2)凡是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需再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37℃培养6-8h,产气者,则判定为大肠菌群阳性。

3)1L水样中大肠菌群数等于滤膜法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数乘以3。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6:

31来源: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分离和活菌计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对被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 

材料

食品检样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

其它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不锈钢勺。

四、流程、步骤

取样、稀释和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

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

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

100的稀释液。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0ml吸管。

根据标准要求或对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制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

1℃温箱内培养48±

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菌落计数方法

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皿平均菌落数。

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

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要超过24h。

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平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

每一个稀释度应采用两个平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则可以计算半个平皿后乘以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稀释度的选择

应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报告。

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2取平均数,比值>

2则其较小数字。

若所有稀释度均>

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d若所有稀释度均<

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e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

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f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30~300之间,有的>

300,有的又<

30,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菌落数在1~100时,按实有数字报告,如大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以10的指数表示。

五、 

结果

将实验测出的样品数据以报表方式报告结果。

对样品菌落总数作出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结论。

希瓦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3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基因分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进行微生物学分类、临床快速鉴定细菌感染、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它们与宿主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本文所阐述的希瓦菌属(Shewanella 

spp.)的分类,就是随着全基因测序研究而不断趋于完善的。

该菌的命名曾经历了原本归属于无色棒菌属(Achromobacter 

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异单胞菌属(Alteromonasspp.)也称交替单胞菌属(Rubescens 

spp.)、腐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refaciens)几个阶段,最终命名为希瓦菌属(Shewanella 

spp.)。

1998年Shideh根据5SrRNA序列的同源性研究,对希瓦菌属进一步做了种、型的分类。

本文主要参照Shideh等报道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对分离来自腹泻病人粪便和外环境的13株希瓦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实验菌株 

5株分离自腹泻病人的粪便,1株分离自病家附近的池塘水,1株分离自病人家苍蝇,6株分离自病家饲养的禽、畜粪便(其中猪粪2株、羊粪3株、鸡粪1株),共计13株。

分离培养基 

腹泻病人的菌株直接由麦康凯平板分离。

池塘水经EC肉汤增菌后,由麦康凯平板分离。

苍蝇和禽、畜粪便经含新生霉素的mEC肉汤36℃震荡培养6h,分离于CT—SMAC(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平板。

希瓦菌属的鉴定 

用bioMerieux公司的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ID32 

GN和Api20E及Api 

20NE试条根据说明书进行鉴定。

1.4 

腐败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SP)和海藻希瓦菌(Shewanella 

algae,SA)的鉴别用Hugh—Leifson 

O/F试验培养基,以观察其对糖、醇氧化分解的能力及在%的盐胨水中和SS琼脂的生长情况和绵羊血琼脂上是否有溶血现象进行属内区分。

培养基购自市售的干燥培养基。

结 

菌体形态 

13株希瓦菌,均为革兰阴性,无芽孢,直杆状或微弯曲的杆菌,大部分单个或偶有

短链状排列。

生物学特性 

该菌为需氧菌,糖代谢类型为氧化型。

对营养要求不高,在肉汤培养基中,经36℃培养3~6h呈均匀混浊,18~24h液面形成菌膜,继续延长时间后,则管底形成膜状物沉淀。

在的碱性胨水中生长良好。

在半固体琼脂中显示有动力,表层菌苔呈淡粉红色,但色素不扩散,也不溶于乙醇及氯仿等有机溶剂。

在KIA琼脂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淡橙色菌落。

在CT—SMAC琼脂上形成无色半透明中心略带淡灰色的菌落。

在SS琼脂上部分菌株被抑制,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大部分菌落不溶血。

生化鉴定结果 

根据美国CDC的生物学分类原则,并通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对13株不同来源的希瓦菌的生物学实验研究,结果其中9株为腐败希瓦菌,4株为海藻希瓦菌,详见表1。

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

ATB-Expression的ID32GN试条及API20NE和20E同步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均为腐败希瓦菌,符合率分别为~%,不能区分希瓦菌的不同种别。

生物分型 

在9株腐败希瓦菌中,生物1型6株,其特性为能氧化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其中还有3株能分解阿拉伯糖,2株分解木糖。

在SS琼脂和%氯化钠胨水中均不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

生物2型3株,突出特征是除能缓慢氧化分解葡萄糖和产生尿素酶外,对其他几种试验的糖类和醇类均不能氧化分解,但是它们都能在SS琼脂上生长、在%氯化钠胨水中不生长,并有部分菌株能利用枸橼酸盐和丙二酸盐,在血平板上不溶血。

4株海藻希瓦菌的鉴定结果显示,除能微弱氧化葡萄糖、果糖和核糖外,对其它几种糖、醇均不能氧化,而在SS琼脂和%氯化钠胨水中均能生长,并能在血琼脂平板上缓慢出现溶血现象。

表1 

13株希瓦菌的生化试验结果

项目

SP(+)

S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