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44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docx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设计技术要求

实验室装修电气部分

1.技术标准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1.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1.10《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低压配电要求

2.1本工程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电缆入户处设隔离开关箱,做总等电位联接及重复接地,自入户隔离开关柜起,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不再合并,即户内采用TNS系统。

2.2照明及一般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两者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大容量及重要的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

2.3低压配电线路装设短路、过载、接地故障保护。

2.4配电线路采用阻燃型电缆/电线。

穿管敷设的一般配电分支线路采用普通型电缆/电线。

阻燃型电缆/电线的阻燃等级不低于B1级。

除注明外,低压电缆额定电压为0.6/1.0kV。

除注明外,绝缘导线额定电压为0.45/0.75kV。

2.5漏电断路器:

单相漏电断路器均采用两极,三相漏电断路器均采用四极。

3.线路敷设

3.1凡图中未注明导线根数的线路均为三根,其中:

照明线路为ZRBV-3x2.5mm2。

插座线路为ZRBV-3x2.5mm2.

上述线路如在线槽内敷设时,改用ZRBV-4mm2

单相照明线路中性线不共用,图中标示的根数含一根ZRBV-1x2.5mm2用作保护线。

正常照明线路与应急照明线路不得共管敷设。

导线应按国标要求的颜色采购。

3.2除注明外,建筑物内一律采用金属管、金属线槽、桥架布线。

±0.00以下室内、外线路的保护管采用TC管,又称镀锌钢管。

±0.00以上室内线路的保护管采用MT管,又称双面镀锌电线管。

未标注的电气管线应视情况在地板、顶板、顶棚或墙内暗敷设。

3.3导线穿管管径选择表:

04DX101-1,P6-24~P6-27

导线超过8根应分管平行敷设。

线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按照(GB50054-95)中第5.2.14条执行。

3.4电气竖井(层配电间)内由桥架引至楼层配电箱的电缆穿普利卡可挠金属软管沿墙明敷设。

其它设备安装采用的软管长度:

照明不超过1.2m,动力不超过0.8m。

3.5封闭式母线的安装参见国标图《封闭式母线安装》91D372。

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超过30m时应设伸缩节。

跨越建筑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

金属电缆桥架首、尾端均应接地。

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采用不小于4mm的铜芯导线跨接。

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应有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电缆桥架位于变电所的一端应稍高于另一端。

电缆桥架的安装参见国标图《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

3.6一般设备的配电线路明敷时,应穿金属管保护或在电缆桥架内敷设;穿金属管保护暗敷在顶板、地坪、墙内时应有不小于15mm厚的保护层。

3.7电缆桥架穿过墙或楼板的留洞后应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

穿越不同的防火分区时亦应做防火封堵。

从室外引入室内的管线应作好防水处理。

室外管线应作防腐处理。

3.8本工程中所设计的电缆桥架、线槽及封闭式母线等需经供货商现场勘测确认,提供全套主、附件设备。

4.建筑设备监控

非消防电源的切除是通过空气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来实现。

5.设备安装

5.1除注明外,各设备安装作如下规定:

5.1.1落地式配电箱安装时应高出地坪0.15m。

5.1.2嵌墙或挂墙的照明、动力配电箱下沿距地1.5m安装。

5.1.3组合式插座箱下沿距地0.3m安装。

5.1.4未标注安装高度的插座下沿距地0.3m安装。

5.1.5墙壁开关下沿距地1.3m安装,距门框0.2m安装。

5.1.6天棚上的灯具嵌顶或吸顶安装,详见图例表中说明。

5.1.7设备及灯具安装参见国标图《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04D702-1、国标图《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96D702-2及国标图《特殊灯具安装》03D702-3。

6.接地与安全

6.1等电位联结

6.1.1本工程总等电位联结摄于本工程以外。

通过总等电位端子板(MEB)将配电箱的PE母排、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等互相连通,并与基础接地网可靠连结。

做法详见《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第11~15页。

6.2保护接地

6.2.1为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本工程设置专用接地保护线(PE线),凡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金属管、金属线槽和桥架、电缆外皮、支架等均应可靠与接地系统连接。

6.2.2本工程采用TN-S接地型式,保护接地线(即PE线)的截面规定为:

6.2.2.1当相线截面≤16mm2时,PE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6.2.2.2当相线截面为16~35mm2时,PE线截面为16mm2;

6.2.2.3当相线截面为35~400mm2时,PE线截面为相线截面的一半;

6.2.2.4当相线截面为400~800mm2时,PE线截面为200mm2;

6.2.2.5当相线截面>800mm2时,PE线截面为相线截面的四分之一。

6.2.3不应使用蛇皮管、保温管的金属网、薄壁钢管或外皮作接地线或保护线。

在强电竖井内用40x4镀锌扁钢各敷设一条PE干线,并在地下室内与MEB连接。

6.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6.3.1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保护线上不应设保护电器及隔离电器。

7.照明

7.1本工程设置正常照明(一般照明及局部照明)和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及备用照明)。

7.2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如下表:

房间或场所

照度值lx

功率密度值W/㎡

办公、会议室

300±10%

9

走道

75±10%

5

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

300±10%

9

配电间、弱电间

200±10%

7

水暖设备机房

100±10%

4

汽车库

75±10%

4

7.3光源与灯具

7.3.1灯具与光源选型详见图例及设备材料表。

7.3.2照明光源采用三基色直管荧光灯、环管荧光灯、节能灯为主,局部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7.3.3本工程所采用的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Ra不应低于80。

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统一眩光值应控制在19以下。

7.3.4有吊顶的场所采用嵌入式灯具,没吊顶的场所采用吸顶或杆吊式灯具。

7.3.5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

灯具出光口形式

开敞式

保护罩(玻璃或塑料)

透明

磨砂、棱镜

灯具效率

75%

65%

55%

7.3.6高强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

灯具出光口形式

开敞式

灯具效率

75%

7.3.7潮湿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IP54以上的防水型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宜采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有尘埃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IP65以上的防尘灯具;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应采用防爆型灯具;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需防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灯具或无紫外光源。

7.3.8开关、插座、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卤钨灯和超过100W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保护;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镇流器等不应直接设置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构件上;可燃物品库房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

7.3.9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

高强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7.3.10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气体放电灯灯具内应带补偿电容器,功率因数应补偿到0.9以上。

7.4一般场所的照明灯由现场配电箱及就地安装的墙壁开关控制,尽可能采取单灯控制或分组控制。

多功能厅等处采用带调光的智能灯控装置。

7.5经接线盒、线槽等引至灯具的线路应加普利卡可挠金属管保护。

8.网络布设

8.1基本要求

8.1.1网络布设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要求,机房实行网线顶布;网络结点网线经由统一的管道铺设,埋放于墙壁内,由墙壁上网络接线盒引出。

8.1.2机房应配备空调及除湿机,满足网络设备对温度、湿度的要求。

铺设防滑水磨石地板,或者铺设防静电地板并安装接地铜带。

配备适当的消防器材。

8.2供电要求

8.2.1机房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

设备供电另行从大楼总电柜布设专线直接接入机房。

配备应急照明设备。

8.3线材要求

8.3.1网络机房及各楼层均实施内、外双网络综合布线,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网线予以区分。

其中,机房各设备间、从机房中心交换机至各楼层交换机均采用六类非屏蔽线,千兆速率;各楼层交换机至各房间网络结点采用超五类非屏蔽线,百兆速率。

实验室洁净部分

1.技术指标及采用的标准、规范和规定

1.1《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1.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1.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50046-95

1.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1.5《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1.6《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1.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1.9《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1.10《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1.11《实验室建筑设计》

1.1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073-2001

1.1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微生物室和无菌室洁净实验室装饰工程技术要求

2.1洁净实验室区域结构装饰要求

2.1.1隔墙上的采光窗式观察窗选用银白色铝合金密封窗;门选用夹芯彩钢板密封门,门框为配套银白色铝合金。

门上的观察窗选用条形银白色铝合金密封窗,无色透明玻璃;

2.1.2选用夹芯彩钢板的厚度为δ=50mm,吊顶加承重龙骨100kg/m2的承重,保证安装、调试及检修人员工作时保证吊顶不变形;

2.1.3隔墙与拐角处、隔墙与隔墙、隔墙与吊顶、隔墙与地面夹角选用铝合金内、外圆弧角装饰;四周的上下角选用三维球凹角装修,目的是不积尘、易清洁;

2.1.4洁净室的地面粘实验室专用PVC无缝焊接耐腐蚀、耐磨塑胶地面,接缝焊接成一体,耐腐蚀,易清洁;

2.2门窗做法要求

2.2.1安装门窗时,用膨胀螺栓与门窗框锚固。

门、窗洞的预留,按规范及配合要求。

2.2.2实验室净化间内的门窗均为夹芯彩钢板密封门窗

2.2.3实验室净化的房间,采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吊顶;跨度超过4.5米的应加内置承重梁;

门窗表一览

装修主要材料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夹芯

Δ=50mm

m2

彩钢板

钢板厚度:

0.426mm

2

彩钢板密闭单门

900*2100mm

3

彩钢板密闭单门

1200*2100mm

4

固定式密闭观察窗

C1600:

1500*1100mm

m2

2.3隔断、吊顶、地面具体要求

2.3.1隔断:

更衣、缓冲间和无菌洁净实验室隔断由不起尘难积尘且具有保温功能的难燃材料夹心彩钢板按图纸尺寸要求现场拼装成墙壁(围护结构),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规格:

宽度1175mm、有效宽度1150mm、厚度50mm,钢板厚度:

0.426mm,联结方式为企口式,颜色为白灰色;收边采用1.1mm铝合金型材。

密封材料颜色同钢板颜色同色。

2.3.2吊顶:

更衣、缓冲间和无菌洁净实验室室内吊顶为夹心彩钢板吊顶,夹心彩钢板可上人彩钢板连续吊顶;承载性能为单位面积载荷大于150KG/m2,板材采用企口式连接,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规格:

宽度1175mm、有效宽度1150mm、厚度50mm,钢板厚度:

0.426mm,净化间吊顶高度为2500mm,设立透明的洁净采光窗,便于采光及参观,采光窗规格视窗尺寸参见设计图纸,用6mm钢化玻璃。

2.3.3地面:

更衣、缓冲间和无菌洁净实验室净化区地面采用2.0mm厚耐磨PVC地板胶地面,防止地面表面的灰尘等给净化区带来负面影响。

2.3.4进入洁净实验室的设备通过物料传递窗,传递窗规格:

600*600*600;门用洁净室专用门料制作安装设置观察窗,密封性能好,门规格:

900*2100,门框采用矩框,内置连接角,45度拼接,采用1.2mm厚优质铝合金型材,静电粉末喷涂,密封槽内嵌EPDM密封条。

2.3.5结构施工与装修时使用1.1mm厚净化专用铝合金型材将各种结构材料牢固联接,联结处均需用密封胶嵌合,以确保密封;室内所有900转角处均采用阴、阳圆弧铝,使积尘死角降低至极限。

3.洁净实验室净化空调工程技术要求

3.1持术标准

3.1.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3.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1.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1.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1.5《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3554-2008

3.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1.7《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3.1.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3.2洁净空调设计室内参数:

级别

换气次数

(次/h)

温度°

C

相对湿度宜(%)

压差值(Pa)

噪声

dB(A)

照度

(lx)

微生物室(万级)

20-30

18-26

30-65

+15

≤60

≥300

缓冲间(十万级)

15-20

18-26

30-65

+10

≤60

≥300

更衣间(十万级)

15-20

18-26

30-65

+5

≤60

≥300

3.3净化空调工程技术要求

3.3.1冷源采用国产知名品牌吊顶式管道机加加压风机送风方式。

3.3.2净化空调原理:

气流→初效净化→空调→中效净化→风机送风管道→高效净化风口→吹入房间→带走尘埃细菌等颗粒→回风百叶窗→初效净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达到净化目的。

3.3.3气流流型:

本实验室采用混合流气流类型,施工安装,投资经济,处理效果等方面都是优先选择的气流类型。

3.3.4净化送风系统:

实验区采用特殊的送风口,送风气流组织,不但保证良好的空气洁净度,又能最大限度保证实验人员免受实验中散发出的有害物的污染,其余房间采用顶送侧下回,保证良好的洁净度。

3.3.5净化送风系统划分:

本实验室根据实际工程现场情况,宜采用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分散式系统根据单向流实验室与非单向流实验室,高效空气净化系统与中效空气净化系统、运行班次或使用时间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划分。

3.3.6净化机组的送回风总管安装密闭手动调节阀,控制送回风量比例,以达到洁净级别要求

3.3.7新风口和排风口采用防雨防虫型,防止昆虫和小动物进入技术夹层,以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新风排风管道带电动密闭调节阀。

来保证室内压力要求。

3.3.8高效过滤送风口采用侧接铝框有静压箱的送风口,风口和风管连接挂胶软接管连接,起着防震动的效果.

3.3.9实验室压力控制:

采用送回比进行压力控制,房间安装压力表显示室内的压力

3.4洁净实验室净化空调送回风方式

3.4.1送风:

洁净空气由安装于顶棚的高效送风口下送;

3.4.2回风:

净化区域利用围护墙设立回风竖井口,经回风口及回风管道向空调机回风箱内直回风(闭式循环系统);

3.4.3回风口风量调节阀及新风调节阀。

3.5净化空调风系统产品要求:

3.5.1洁净风管

3.5.1.1通风和空调风管:

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其厚度及连接方式如下:

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最长边mm

钢板厚度mm

连接方式

风管法兰

法兰垫料

100~200

0.5

法兰

L30X3

PEF带胶带密封板

200~500

0.75

法兰

L30X3

PEF带胶带密封板

560~1120

1.0

法兰

L40X4

PEF带胶带密封板

1250~2000

1.2

法兰

L50X5

PEF带胶带密封板

注:

矩形风管边长<900mm时,底面板不应有拼接缝,当边长>900mm时,不应有横向拼接缝。

3.5.1.2防火阀与防火墙之间的风管:

采用=1.5mm厚钢板制作。

管穿越防火墙、楼板、竖井壁所装的防火阀应贴墙、贴楼板或贴竖井壁安装,否则需做防火加强措施。

3.5.1.3防火阀、防排烟阀(排烟口),必须符合有关消防产品的规定,并有相应的产品

3.5.1.4风管加固:

a)矩形风管边长>600mm和保温风管边长>800m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本工程采用角钢加固。

b)洁净空调风管不应在风管内加加固框或加固筋。

3.5.1.5风管吊支架:

除在防火阀、电动风阀的部件安装处必需单独设吊支吊架外,一般风管每隔2m左右设吊支架一个,吊支架的作法可参照<<采暖通风国家标准图集>>,保温风管在风管壁与吊支架的横担之间必需衬垫保温层或刷过防火漆的硬木垫。

3.5.1.6风管保温:

空调送、排风管均需作保温处理。

本工程选用难燃型B1以上级橡塑绝热材料保温,其厚度采用:

风管敷设地点

非空调空间

空调室内

厚度mm

20

20

3.5.1.7空调风道安装之前应清洗,且清洗剂不应对人体及材质有危害。

3.5.1.8风管等清扫应选用不起尘,不掉纤维的工具。

3.5.1.9屏障设施净化施工现场保持清洁,风管及附件等清洁工作与施工同时进行。

3.5.1.10空调风管的板材不得采用镀锌层严重损坏的材料。

3.5.1.11空调风道系统中凡在三通、分支处须加调风板或调节阀。

3.5.1.12空调风道制作完毕后应进行二次清洗和及时封口。

3.5.1.13对镀锌钢板,镀层应无泛白、麻点、起皮、脱落等缺陷;对普通薄钢板,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锈斑。

3.5.1.14所有通风机于负压侧时,长度为100mm,设于正压侧时,长度为150mm,凡用于空调送风的软管均要求配25mm外保温。

3.5.1.15柔性风管软接头的材料应为非燃或难燃材料,适用于指定的风压和气温条件,并符合要求的气密性标准。

3.5.2防火阀

3.5.2.1防火阀须符合当地消防局的规定,并为当地消防局认可的产品。

3.5.2.2防火阀的气密程度须与其相连的风管相同。

3.5.2.3防火阀的外框须配有与相连的风管接驳的法兰,而防火阀的内横切面的面积不能小于其相连的风管。

3.5.2.4除特别标明外,所有防火阀的易熔片的操作温度应为70℃,并须安排设置在防火、阀的气流向的上方位置。

3.5.3手动风量调节阀

3.5.3.1所有调节阀在任何操作状态下,不能产生震动或声响。

3.5.3.2在系统调校完后,所有调节阀的调节位置应清楚及永久标识。

控制杆应与调节阀位置一致。

3.5.3.3在调校完后,调节阀可以六角固定螺丝固定在调校位置上。

3.5.3.4当调节阀紧闭时其漏风程度不能大于5%。

3.5.4百叶风口

3.5.4.1百叶风口应由铝合金材料制作,经氧化防蚀处理后,颜色按装修图要求选用。

3.5.4.2须按照图纸所示的尺寸和送风量提供适当的百叶风口,同时须提供气密垫圈以防止接口处泄露。

3.5.4.3所有百叶风口须为易装拆型,能方便从管道拆除以对管道内的附件作检修。

3.5.4.4双层调节百叶风口须配有可在0°~90°范围内任意调节的叶片,以调校送风距离和扩散角度。

3.5.5消声器

3.5.5.1所有消声器应由非燃材料制成并能满足当地消防局的要求;每个消声器须附有详细标明厂家名称、设备型号和编号及气流方向指示的标志铭牌。

3.5.5.2对于有净化要求的通风系统上的消声器均需采用不锈钢微穿孔板式消声器,微孔内腔为不锈钢板材料,填充料不允许使用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非净化通风系统上的消声器则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3.5.5.3消声器的风阻力不应超过设计的额定值,而噪音消减量应等于或大于其管道系统的要求。

3.5.5.4消声器须在系统压差2KPa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变形现象产生。

3.5.5.5应用于室外的消声器须完全防风雨及经过防腐蚀处理。

3.5.6风机

(1)须按照设计要求选取、提供合适的风机通风柜和排风机订购时必须注意相互匹配满足设计要求。

(2)风机应在整个操作范围内不能有超负荷的特性;风机在出厂时须经严格的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并提供相应检验报告。

(3)大型离心式及轴流式风机须设有吊眼以协助安装;所有离心式风机的驱动轴末端须预留测试孔以便转速测试。

(4)所有风机及电动机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不能产生太大的震动和噪音。

如发觉所产生的震动和噪音超越可接受的程度时,承包商须提供足够的防震消音措施;

(5)所有风机应有入线控制箱(含变频器)。

(6)如无特别标明,所有风机电动机应是全封闭、F级绝缘及IP55保护设计,可在40℃的室温下连续操作。

(7)风机应配备安装架和防震弹簧:

风机须配置平均寿命不少于200,000小时的轴承。

(8)离心式风机的进风口直径如大于300mm时,在风机外壳上应加设一适合清理及维修用的检修门。

(9)风机的出风口处须配有接驳风管及柔性接头的法兰;须配有检查门或检视门以观察风机转动方向。

(10)风机在无需接驳风管时,在其端部需提供一易于装拆的不锈钢保护钢网;风机及电动机应安装在低碳钢槽制底座上,底座须有导轨装置以供调校电动机的位置。

3.6风管及部件的制作与安装

1)风管制作前,应将图纸与现场实地核对,对可能出现的误差按现场实况作出调整。

2)当安排布置风管系统的走向时,须同时参照建筑及结构图,以提供一完善的风管系统,并需在工地与其它专业的施工协调。

3)在施工期间,须对有关风管、辅助设备及各开口地方作出妥善的保护和覆盖,以避免外来物污染和损坏。

如发现部分管道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